2008-11-03 15:08:31MaLi

推孩子一把 081103 / 6yr8


菘的家在彰化埤頭,一棟擁有大院子的田莊建築。
妹妹和菘以及菘的姊姊們,經常騎腳踏車在鄉間小路閒晃,
那是他們最輕鬆而愉快的日常休閒。

據說,半年前,騎輔助輪的腳踏車也會篇一側的菘,
花了兩個下午,很拼命地,就學會二輪腳踏車,
於是,他可以騎著自己的小腳踏車,混在大人間,到接上閒晃。

樹以前很愛騎有輔助輪的腳踏車,也愛和我一起騎車出去,
但自從我們拆了他的輔助輪,他就再也不肯上車了,
我們幾乎忘了還有騎車出去玩的休閒。
耳聞菘已經會騎車的那天,他笑了笑,沒說什麼,
然後慢慢地,他給自己一個承諾,等他會游泳之後,就開始學二輪腳踏車。

週日下午,我們又來到了菘的家,
「我們出去騎車玩好不好?」我提議,
小孩們熱鬧地呼應立即到院子去,
他們最愛的遊戲,是開徐家阿嬤的老人代步車,
在三合院的院子閒逛,連旦旦都很愛。

是阿姨先開始熱起來的:
「樹,我來教你,你一定很快就會騎,阿姨教菘,她兩天就會了。」
妹妹對於她和兒子的美好往事,樂此不疲。
菘的姊姊還有我們夫妻,大家都投入了這個鼓舞,
樂觀有耐心而充滿信心,是當時能量的寫照。

但樹還是不肯,身體有些僵硬,離我們遠遠地,躲在爸爸身後,
他跟爸爸說不要今天學,還重申了要先學會游泳的說法。

一起修行印加智慧洞見的我們,異口同聲有默契地說,
「如果我”學會游泳”,我就”來學腳踏車”,
那麼,學游泳就是聖牛啦! 直接跳過,騎腳踏車吧!」
(注1)

我們的默契都是,今天推他一把。
這幾天,我觀察著樹,在勤奮與自卑的發展向度,
他少了些進展的鼓舞,生活有很多快樂,卻缺少挑戰的力度。
白日,我還這樣跟樹說:
「你啊,要去做些,原來覺得困難,然後去努力克服困難,
於是發現自己原來很有力量的事情。」
樹當時聽一次就懂,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所以,當一群人能量很好地,提供各種方式要支持樹練習時,
我決定,站在推動的這一邊。

後來大概是壓力與衝突太大了,樹淚連連地大哭,
他的哭,姊姊們,阿姨和我,甚至還有菘,都很能理解,很包容,
但我們繼續樂觀地鼓勵他,大家都還興致高昂。

樹被我叫到腳踏車旁邊,身體僵硬,一直落淚,
菘跑來,又是遞面紙,又是從後背觸碰給樹鼓勵。
姊姊們照顧旦旦,讓我全神貫注陪伴他,
已經被這樣的樹氣餒好多次的展爸,退到遠遠地,
讓樹的身邊,是更純淨的信任能量。

最後,我說出底線:
「樹,你可以說不,可以繼續站在這裡,但媽媽不會放棄,媽媽會一直等你,直到你上車」
「你最懂媽媽了,媽媽是永不放棄的。」

又等了一會兒,我再次說出底線:
「今天呢!你只要上車,把屁股放在座墊,腳踩上來,讓我推著你練習幾圈,
你就可以跟大家一樣,騎阿嬤的老人車了。」
我知道那是樹最想玩的項目。
「而且媽媽保證,會盡一切力量,讓你不跌倒」
菘一直開心地說著,自己摔了有多痛又有多不怕的故事,
我猜那故事影響了樹兒。
最後,樹同意了,他坐上腳踏車,開始在我的帶領下,繞著廣場練習。

大約1個多小時,3個大人輪流陪,(彎腰陪他還真是吃力!)
大家都歡喜讚嘆,樹來回練習了好多好多回,
我幫他定了目標:「學會煞車,腳採穩,不摔倒。」
「學會起步,右腳用力踩,左腳放上來。」
樹開始放鬆,開始會笑,開始多了點信心,開始跟大家自然起來。
大家都很開心,一直玩到黃昏,2個男孩離開我們上樓,玩他們倆平常的玩法。


♡♡
回程的路上,展說下午這段很精彩。
他這樣評論:沒有外控,充滿信任與正向,推孩子走了大人的目標。

我這樣回答:
「當樹開始大哭,大家繼續鼓舞,我知道,若今日放棄了,
下回面對的阻抗與複雜情緒,是更大更困難的挑戰。
所以,我橫了心,不放其他目標了,就這個,今日的樹要騎上車。」

是啊,雖然當練習結束之後,
樹表達了,他的肚子好痛(是緊張的肌肉酸痛)
但我曉得,他的內在真的被鼓舞到了,與自身內在的力量又更靠近一些。

在養出有力量的孩子一書,選擇與責任一章,
我引用了現實治療法的親職理念,
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不嘮叨、不威脅、不懲罰也不利用獎賞,
而使用關懷、信任、傾聽、支持、協助、親近與鼓舞等溝通質的。

這幾乎是我面對孩子的自然狀態了,
因為,在內在,我也是一直這樣,支持著自己。


♡♡
而下午最神奇與精彩的,不是我,
而是整個存在的這群人,
阿姨的快樂與好能量,
菘的無為與對樹兒的愛,
還有兩個姊姊給出了溫暖和笑容。
這麼多的笑,這麼多的輕鬆,
這麼多的學習,真是美好的週日下午。

展說到,他在教樹兒游泳時,
樹很認真地練習他已經會的,也享受著成就感,
而當展要求他進一步往新的目標前進,
樹經常有僵住,不肯,哭泣的時刻。
這是單獨只有展在,還找不到解開困境的時刻。

是啊,有這麼一群人,
幾乎就是治療性社群了。

面對大步跨越的壓力,需要緩慢等待的樹,
可以這樣被狠狠地推一把,真是幸運。


注1:
參考印加靈魂復元療法。
以下的句子,前者是聖牛:
「如果我”心理治療完成”,就可以去找工作。」
「如果”我的孩子長大”,我們夫妻就能去旅行。」
「如果”我變瘦了”,就可以談戀愛。」
Merian 2010-07-16 07:43:27

這二天陪著孩子學騎腳踏車,硬是把mali的這篇文章再翻山來讀一遍來陪自己,我看到了自己的不接納,也看到我和展有類似的困擾,會在「強力推動」與「放棄原目標」之間擺盪,我也可以學習溫和而堅定。
真謝謝mali和展的分享!

版主回應
孩子帶來我們沒學好的平衡,
於是,我們知道,更在愛中。
2010-07-16 10:30:46
Angel 2008-11-16 18:40:03

過動兒的藥物治療是否是一種必要?
是否期望別人給予多一些的等待是一種奢侈?
是否心中的抗拒是一種妄想?
等待或接受何者才是推孩子一把?

2008-11-04 11:39:18

那天回家路上,感謝著下午的美好
我讚嘆不已

思索的是:「誘導」
身為教導者、父親的我,
嘗試說服與勾動孩子動機無效後
便易於 擺盪在「強力推動」與「放棄原目標」之間

被提醒了新的可能:
⊙溫和而堅定
表達父母合理的決心,微調到孩子能力可及。 專注於「溫柔」的堅定

⊙紅蘿蔔的誘導
全心描繪出當孩子能力成長後,更自由的境界。 如果能貼近孩子的期望、彼此夠信任,他會願意再嘗試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