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7 13:13:59MaLi
意識與當下的零時差 060927 / 4yr5
昨日晚上,出現疲憊且視力模糊的現象。 對於這陣子能量精神很好的我,這是希罕的。 於是我問自己,是什麼原因? 是我白天花太長的時間在電腦上嗎? 是黃昏我去孩子打理家務過於努力嗎? 直到9點多,昕睡在我的肚子上,孩子整個身體作著勻稱的呼吸,我的肚子也跟著勻稱起來。 於是,我自然地將意識放回身體,調和自己的呼吸同時感受到昕的存在。 20分鐘吧! 我竟恢復了體力、精神、視力,能量也流動起來。
展說:「昕睡著後,妳可以休息,所以精神變好了?」 這是他的詮釋。 而我的詮釋反倒是,「昕的身體,提醒我自己與內在的不同步,因為照顧她,我調整自己的意識與身體同步,我的精神回來了。」 這是我的詮釋。
我開始回顧內在,發明兩個新單位:【意識與當下的時差】與【人格與存有的距離】
我的意識焦點,能與當下有多少契合? 當二者的時差能調整到零時差,彷彿有光籠罩一樣,能量精神都變好了。 這同時也是人格與存有的距離,當我的人格能臣服於存有,與之契合,那麼,我與自身命運的距離靠近,也成了命運的合作者。
昨日,獨處、運動散步、思考、寫字、煮飯、陪樹玩-----每件事情對我而言,這個時差或距離都不一樣。 黃昏陪樹時,因為想著孩子的教養,想著孩子這幾日出現的一些行為,心因而不落在當下,時差拉大,我的精神也散渙。 於是,帶來晚上的疲憊與視力模糊。 而昕睡著時,因為她身體訊息散發著凝聚的寧靜能量,我順利地跟隨她進入自己的寧靜,意識落在當下的時差縮短,我的能量流動,精神也聚集起來。
人,追求的是什麼? 或者,縮小一點,我這幾年在追求什麼? 無非就是時差的拉短,距離的縮小吧! 我追求,自己越來越能在當下,也期盼自己的人格與內在的存有越來越合一。
我逐漸發現幾個方向,一個方向是朝向離開與散渙,一個方向是朝向回歸與凝聚。
我試著將之條列下來:
慾望、焦慮、規範與標準、明日擔憂或過去憾恨、別人愛我、別人來肯定我
....↑........↑............↑.............................↑........................↑................↑
....↓........↓............↓.............................↓........................↓................↓
本質、呼吸、現有的現象、此時此刻發生即完好、愛的狀態、接納肯定自己
也就是,若我重視別人的眼光、認為愛是由外而來,明日永遠有未完成的擔憂,或過去永遠有不夠完美的遺憾,被外在的規範或標準所主導,有潛藏的焦慮而不自覺,或被慾望帶著走。 那麼,我與當下的時差或增加,與存有的距離也會拉大。 我的精神就會散渙,能量會趨於混亂。 於是,我除了生活之外,還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來讓自己回到寧靜。
若我接納與肯定所有當下的自己,致力於讓自己回到內在愛的漲兔,無論如何相信此時此刻的發生即是完好,即使我目前上無法理解; 並將焦點放在現有的現象接納並保持彈性開放,於是,我就能更與呼吸同在,更貼近自己的本質。 那麼,我與當下的時差會縮小,與存有的合一會更堅固。 於是,我會處於一種平靜安詳且活潑有生命力的狀態。
************************
我在上面描述的道路上行走好久了,越來越能熟悉與看見道路上的特色與變化。
我讓自己的生活,化至極簡,用心面對極簡的生活。
在工作裡與人接觸的品質極高,於是,我大部分朝向我喜歡的方向前進。
獨處與反思書寫時,更是回歸自己的時刻,也自然能回到當下以及存有。
一個人安靜地做家事,接納現在的混亂,也漸漸能引領我回歸存有。
與昕在一起,無念,不去思考她的身高體重發育發展---就是單純地支持她探索,陪伴她遊戲,笑時與之同笑,哭時用平靜支持她。 也有當下的發光。
與樹一起時,若也能無念,活躍自己進入他的愉快狀態,是很歡樂的單純享受。 但最近樹兒的發展,有些長輩的期盼進來,我難免想著如何回應長輩的期待,於是,我心裡的在意與掛念,很快就將我帶離當下與合一,掉入思索與計畫的非當下行為。 失去當下與他互動的現象場,也失去合一的美麗與寧靜。
與展一起時,是最波浪起伏的。 兩人極契合時與當下共存。 兩人在調適彼此差異時,若動了小孩脾氣與心性,則是最大的考驗與挑戰。
是啊,現存的功課,就是親密關係,以及與樹兒和家族期待的調整。
************************
上禮拜的演講,提到了下面的圖:
展說:「昕睡著後,妳可以休息,所以精神變好了?」 這是他的詮釋。 而我的詮釋反倒是,「昕的身體,提醒我自己與內在的不同步,因為照顧她,我調整自己的意識與身體同步,我的精神回來了。」 這是我的詮釋。
我開始回顧內在,發明兩個新單位:【意識與當下的時差】與【人格與存有的距離】
我的意識焦點,能與當下有多少契合? 當二者的時差能調整到零時差,彷彿有光籠罩一樣,能量精神都變好了。 這同時也是人格與存有的距離,當我的人格能臣服於存有,與之契合,那麼,我與自身命運的距離靠近,也成了命運的合作者。
昨日,獨處、運動散步、思考、寫字、煮飯、陪樹玩-----每件事情對我而言,這個時差或距離都不一樣。 黃昏陪樹時,因為想著孩子的教養,想著孩子這幾日出現的一些行為,心因而不落在當下,時差拉大,我的精神也散渙。 於是,帶來晚上的疲憊與視力模糊。 而昕睡著時,因為她身體訊息散發著凝聚的寧靜能量,我順利地跟隨她進入自己的寧靜,意識落在當下的時差縮短,我的能量流動,精神也聚集起來。
人,追求的是什麼? 或者,縮小一點,我這幾年在追求什麼? 無非就是時差的拉短,距離的縮小吧! 我追求,自己越來越能在當下,也期盼自己的人格與內在的存有越來越合一。
我逐漸發現幾個方向,一個方向是朝向離開與散渙,一個方向是朝向回歸與凝聚。
我試著將之條列下來:
慾望、焦慮、規範與標準、明日擔憂或過去憾恨、別人愛我、別人來肯定我
....↑........↑............↑.............................↑........................↑................↑
....↓........↓............↓.............................↓........................↓................↓
本質、呼吸、現有的現象、此時此刻發生即完好、愛的狀態、接納肯定自己
也就是,若我重視別人的眼光、認為愛是由外而來,明日永遠有未完成的擔憂,或過去永遠有不夠完美的遺憾,被外在的規範或標準所主導,有潛藏的焦慮而不自覺,或被慾望帶著走。 那麼,我與當下的時差或增加,與存有的距離也會拉大。 我的精神就會散渙,能量會趨於混亂。 於是,我除了生活之外,還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來讓自己回到寧靜。
若我接納與肯定所有當下的自己,致力於讓自己回到內在愛的漲兔,無論如何相信此時此刻的發生即是完好,即使我目前上無法理解; 並將焦點放在現有的現象接納並保持彈性開放,於是,我就能更與呼吸同在,更貼近自己的本質。 那麼,我與當下的時差會縮小,與存有的合一會更堅固。 於是,我會處於一種平靜安詳且活潑有生命力的狀態。
************************
我在上面描述的道路上行走好久了,越來越能熟悉與看見道路上的特色與變化。
我讓自己的生活,化至極簡,用心面對極簡的生活。
在工作裡與人接觸的品質極高,於是,我大部分朝向我喜歡的方向前進。
獨處與反思書寫時,更是回歸自己的時刻,也自然能回到當下以及存有。
一個人安靜地做家事,接納現在的混亂,也漸漸能引領我回歸存有。
與昕在一起,無念,不去思考她的身高體重發育發展---就是單純地支持她探索,陪伴她遊戲,笑時與之同笑,哭時用平靜支持她。 也有當下的發光。
與樹一起時,若也能無念,活躍自己進入他的愉快狀態,是很歡樂的單純享受。 但最近樹兒的發展,有些長輩的期盼進來,我難免想著如何回應長輩的期待,於是,我心裡的在意與掛念,很快就將我帶離當下與合一,掉入思索與計畫的非當下行為。 失去當下與他互動的現象場,也失去合一的美麗與寧靜。
與展一起時,是最波浪起伏的。 兩人極契合時與當下共存。 兩人在調適彼此差異時,若動了小孩脾氣與心性,則是最大的考驗與挑戰。
是啊,現存的功課,就是親密關係,以及與樹兒和家族期待的調整。
************************
上禮拜的演講,提到了下面的圖:
這圖的核心,以蓮花表示的位置,指的是我們〈內在的本質〉,佛教稱呼的〈自性〉,容格心理學的〈真我〉,或是鑽石途徑說的〈本體〉。 也就是我上面描述的,與存有合一,活在當下。
除了剛出生的嬰兒之外,沒有人以〈本體〉的樣貌存在。 嬰兒所擁有的〈本體〉,是渾然未覺,尚未發展鍛鍊的〈本體〉。 而成人若能再次回到〈本體〉,與〈本體〉相連,則能擁有一個發光且有實踐力影響力的〈本體〉。
我們長大的過程,就是在發展一個能將〈本體〉展現到外在世界的人格。 每個人都是一獨一無二的存有,所以,我們也需要不同的人格組合,才能發揮我們存有的獨特性。
但教育的過程,不一定有這樣的緩慢與耐性,或智慧,讓每個孩子有機會發展出能展現本體特質的人格。 我們成長的環境,充滿了社會既定的規範與制約,這些規範與制約有其存在的必要或重要,但經常是違反個人深層內在的獨特需求的。 於是,我們學會壓抑忽略了〈內在的本質〉 ,我們的人格都是從片面開始發展。 這人格,在上圖裡,用一層一層的圈圈表示。
我們的人格如同衣服或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包裹著。 最外面的社交層是最安全最熟悉的人格,越裡面是越熟的親人才能坦露與經驗的深層人格。 人格處於流動狀態,隨著與人互動隨著情境而變。
最裡面的人格,我畫出一個坑坑洞洞的圓。 坑洞所在之處,也就是容格心理學說的〈情結〉,或鑽石途徑裡說的〈人格坑洞〉。 人格坑洞,是指我們記憶中與傷痛、巨大挫折、存在孤獨、生存恐懼聯繫的情境。 在現實生活裡的某些情境(例如夫妻爭執)常會引發我們類似的經驗,於是觸碰到〈人格坑洞〉,人格坑洞在凹陷之處,我畫了黑黑的烏雲,指的就是我們內在的黑暗傷心孤寂挫折恐懼之處。
一般的習性,遇到坑洞的反應,就是趕快跳離與逃離坑洞。 不想要停留在坑洞裡,以避免觸碰到黑黑的烏雲。 因為那些未解決的情緒,會讓我們感受到生存的焦慮與壓迫。
一般的習性,除了逃離坑洞之外,也會在日常生活裡,追尋外在的成就等等(成就、成功、美貌、愛、金錢、享受、----)來填補坑洞。
但坑洞的美妙之處在於,〈坑洞〉也正是我們與〈內在本質〉失去聯繫的最短途徑。 透過不再逃離,而停留在坑洞,不陷溺的方式,與內在黑黑的烏雲同在,我們能穿透坑洞,而與內在〈失連的本體面向〉再次聯繫。 恢復我們的完整合一感。
〈本體〉的特質,與社會規範所企盼的,其實沒有太大的差異,只是接進的途徑非常不同。 當一個人與內在〈本體〉更有聯繫時,展現出來的特質通常有:勇氣、慈悲、信任、美感、正義、智慧…..
而其弔詭之處也在於,當我們能與脆弱軟弱同在時,才能有機會穿透烏雲與更深的本體勇氣正義結合。
**************************
上週演講我提到的魅影,指得是我們內在失連的本體樣貌。
我們因為害怕失去愛,畏懼死亡,所以在童年時選定了許多不適合展現的面貌,壓抑深鎖到人格的底層。 而透過聯繫、接納與深愛這些我們深層的人格樣貌,正是回歸〈本體〉的途徑。
相愛的人,關係中的伴侶,自然而然勾引出每個人的人格最深樣貌,這最深的樣貌,我用〈魅影〉來稱呼。 指得是我們內在的〈陰影人格〉。 透過接納並深愛我們的〈魅影〉,我們也更能連結自己的〈本質〉,也才有機會用更完好的自己,與相愛的伴侶相守,以愛與敬意聯繫。
除了剛出生的嬰兒之外,沒有人以〈本體〉的樣貌存在。 嬰兒所擁有的〈本體〉,是渾然未覺,尚未發展鍛鍊的〈本體〉。 而成人若能再次回到〈本體〉,與〈本體〉相連,則能擁有一個發光且有實踐力影響力的〈本體〉。
我們長大的過程,就是在發展一個能將〈本體〉展現到外在世界的人格。 每個人都是一獨一無二的存有,所以,我們也需要不同的人格組合,才能發揮我們存有的獨特性。
但教育的過程,不一定有這樣的緩慢與耐性,或智慧,讓每個孩子有機會發展出能展現本體特質的人格。 我們成長的環境,充滿了社會既定的規範與制約,這些規範與制約有其存在的必要或重要,但經常是違反個人深層內在的獨特需求的。 於是,我們學會壓抑忽略了〈內在的本質〉 ,我們的人格都是從片面開始發展。 這人格,在上圖裡,用一層一層的圈圈表示。
我們的人格如同衣服或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包裹著。 最外面的社交層是最安全最熟悉的人格,越裡面是越熟的親人才能坦露與經驗的深層人格。 人格處於流動狀態,隨著與人互動隨著情境而變。
最裡面的人格,我畫出一個坑坑洞洞的圓。 坑洞所在之處,也就是容格心理學說的〈情結〉,或鑽石途徑裡說的〈人格坑洞〉。 人格坑洞,是指我們記憶中與傷痛、巨大挫折、存在孤獨、生存恐懼聯繫的情境。 在現實生活裡的某些情境(例如夫妻爭執)常會引發我們類似的經驗,於是觸碰到〈人格坑洞〉,人格坑洞在凹陷之處,我畫了黑黑的烏雲,指的就是我們內在的黑暗傷心孤寂挫折恐懼之處。
一般的習性,遇到坑洞的反應,就是趕快跳離與逃離坑洞。 不想要停留在坑洞裡,以避免觸碰到黑黑的烏雲。 因為那些未解決的情緒,會讓我們感受到生存的焦慮與壓迫。
一般的習性,除了逃離坑洞之外,也會在日常生活裡,追尋外在的成就等等(成就、成功、美貌、愛、金錢、享受、----)來填補坑洞。
但坑洞的美妙之處在於,〈坑洞〉也正是我們與〈內在本質〉失去聯繫的最短途徑。 透過不再逃離,而停留在坑洞,不陷溺的方式,與內在黑黑的烏雲同在,我們能穿透坑洞,而與內在〈失連的本體面向〉再次聯繫。 恢復我們的完整合一感。
〈本體〉的特質,與社會規範所企盼的,其實沒有太大的差異,只是接進的途徑非常不同。 當一個人與內在〈本體〉更有聯繫時,展現出來的特質通常有:勇氣、慈悲、信任、美感、正義、智慧…..
而其弔詭之處也在於,當我們能與脆弱軟弱同在時,才能有機會穿透烏雲與更深的本體勇氣正義結合。
**************************
上週演講我提到的魅影,指得是我們內在失連的本體樣貌。
我們因為害怕失去愛,畏懼死亡,所以在童年時選定了許多不適合展現的面貌,壓抑深鎖到人格的底層。 而透過聯繫、接納與深愛這些我們深層的人格樣貌,正是回歸〈本體〉的途徑。
相愛的人,關係中的伴侶,自然而然勾引出每個人的人格最深樣貌,這最深的樣貌,我用〈魅影〉來稱呼。 指得是我們內在的〈陰影人格〉。 透過接納並深愛我們的〈魅影〉,我們也更能連結自己的〈本質〉,也才有機會用更完好的自己,與相愛的伴侶相守,以愛與敬意聯繫。
小益媽媽
2006-09-29 10:41:44
好漂亮的身影
是樹兒嗎
wumarc 樹伯
2006-09-29 04:01:45
這張照片真是太棒了!展兒照的嗎?還是書兒你呢?我本來一看到時腦中冒出:「天空之樹」;
後來想了一下裡面的元素與那時千樹心裡或許有的意境,又冒出:「秋千樹影」,然後是:「秋千樹影凝晨昕」,有道是:
渺擾紅塵舞名利,秋千樹影凝晨昕,
書展顏,童逐戲,剎是風淡萬里雲。
這真是很棒的照片,
是我在網路上偶而遇見的。
因為太喜歡,所以偷偷保留下來。
很高興你們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