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9 16:46:01lino (小俗工)

有關上博八偽簡《蘭賦》『緩哉蘭兮』段之吾見 ~~~『聞達』亦非先秦用語,始見於漢末三國時際

有關上博八偽簡《蘭賦》『緩哉蘭兮』段之吾見

~~~『聞達』亦非先秦用語,始見於漢末三國時際

 

吾人已於〈從『秉志』看上博八偽簡《蘭賦》係今人偽造〉〈上博偽簡《蘭賦》《李頌》《鬼神之明》皆今人偽造〉〈談上博八偽簡《有皇將起》及《蘭賦》寫文本者乃同一今人〉三文裡考上博八偽簡《蘭賦》乃今人所造偽簡。而此一上博八偽簡《蘭賦》裡有一段:『緩哉蘭兮,[]攸(滌)茖(落)而猷不失厥芳,浧(盈)訿迡(邇)而達聞于四方』(原整理者譯成之今文),在公佈後引起一些討論。吾人不針對個別看法一一指出,而只指出吾人之看法如下。

 

按,或謂『芳』字後有右下角有重文符,所以實為『芳=』,也就是首句之末字,又為第二句之首字。但吾人就此偽賦之文句組成來看:

 

[]搖落而猷不失厥芳』,前三後五字,中間隔以『而』;

 

其對句亦然:『馨謐迡而達聞于四方』,亦前三後五字,中間隔以『而』。

 

由此看來,『芳』應依此篇文本寫手之原義,並不重『芳』字,只是在交由抄手寫成偽古文時,抄手誤隨手植重文符於右下角而已。而於此偽簡《蘭賦》裡,亦只有『[]搖落而猷不失厥芳,馨謐迡而達聞于四方』乃皆前三後五字的對句一處而已。

 

又按,此段之末『達聞于四方』,實乃『聞達于四方』之倒裝。而『聞達於諸侯』更為讀書人都讀過的諸葛亮〈出師表〉裡的名句『聞達於諸侯』。唐代《毛詩正義》內對於《詩經‧大雅‧崧高》:『聞於四國』所云『其善聲譽皆聞達於彼四方之國』,更與今人所偽的上博八《蘭賦》神似。但重點則在於『聞達』此二字,在先秦文獻裡無見,《左傳‧昭公十三年》晉國韓宣子問叔向有關楚國的子干(楚初王)是不是可以成功當上楚王時,叔向答語裡有言:『子干在晉,十三年矣,晉楚之從,不聞達者,可謂無人,族盡親叛,可謂無主,無釁而動,可謂無謀,為羇終世,可謂無民,亡無愛徵,可謂無德,王虐而不忌』裡的『晉楚之從,不聞達者』,西晉杜預之注指『晉楚之士從子干游,皆非達人』之義,而不是『聞達於四方』的『聞達』之義。

而『聞達』真正仍起於漢末三國時際,如漢末前引諸葛亮〈出師表〉首見,又如如西晉初陳壽《三國志‧先主傳》裡引《諸葛亮集》載〈先主遺詔勑後主〉曰:『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而『聞達』一辭已成熟語。此文本寫手乃應係一時取諸葛亮之語來變化運用,而非先秦用語。此又為《蘭賦》不出於所謂先秦楚墓的楚竹簡而為今人所偽造的假楚賦的一證。

後按:『聞達』亦非先秦用語,始見於漢末三國時際,則倒裝之辭,亦因先有原辭,再予以倒裝,時代更後了。(劉有恒,2020,1,17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