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8 13:26:08lino (小俗工)

《南詞引正》係某學者偽造於1931至1960年間考辨

《南詞引正》係某學者偽造於1931至1960年間考辨
(一)、前言


1960年,內地吳新雷遊學京華,文化部訪書專員路工(葉德基)告以訪書時找到了崑曲新資料,就是在一本所謂的『清初抄本』的明朝書畫鑒賞家張丑的《真蹟日錄》的第二集內發現了有後跋『右《南詞引正》凡二十條,乃婁江魏良輔所撰;余同年吳崑麓較正。情正而調逸,思深而言婉,吾士夫輩咸尚之。昔郢人有歌《陽春》者,號為絕唱。今良輔善發宋元樂府之奧,其煉句之工,琢字之切,用腔之巧,盛於明時,豈弱郢人者哉。時嘉靖丁末夏五月金壇曹含齋敘。長洲文徵明書於玉磬山房。真蹟』的《婁江尚泉魏良輔南詞引正》。

 

且於其中有『元朝有顧堅者,雖離崑山三十裡居千墩,精于南辭,善作古賦。擴廓帖木兒聞其善歌,屢招不屈。與楊鐵笛、顧阿瑛、倪元鎮為友。自號風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風月散人樂府》八卷行於世。善發南曲之奧,故國初有崑山腔之稱。』言這位顧堅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風月散人樂府》八卷』,而即使任何日後有學者,去偏聽此一被如路工及吳新雷、蔣星煜等少數人咬定偽文是『清初抄本』的脫口之說者,也皆無法找出有關此二所謂的《陶真野集》十卷、《風月散人樂府》八卷的任何曾經出世的任何文字的直接或間接記載。

 

其實此二被編織的假顧堅的假著作,都是有來頭的。而由其中及另如偽文的內容之線索即勾勒出,此一造偽者,必為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到1960年偽《南詞引正》被路工(葉德基)發現前的三十年間所偽造的,而偽造者的身份為當時的某位研究文學及戲曲及民俗的學者專家。

 

(二)、偽顧堅寫《陶真野集》的『陶真』抄自《新刊分類出像陶真選粹樂府紅珊》的書名

 

《新刊分類出像陶真選粹樂府紅珊》,這本在國內,其萬曆原刋本己亡佚,只有嘉慶庚申(1800)年由積秀堂覆刻本存在,今存於北京圖書館,不然,只存於海外,於此可見此書之罕見。

 

其深藏於北京圖書館內,除非有專門研究的學者,有心找才可以於北京圖書館找到此書,不然,從來都沒有被人注意到。但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改觀了,而首見於在當時,李家瑞在《中央日報》著為文表示於杭州書鋪見到過明刻本《陶真選粹樂府紅珊》,但表示尚未及細閱而原書迷失。

 

此文如果被一般讀者讀到,也只是當荼餘飯後閒話之資,但對於此一有心作偽,而研究文學及戲曲及民俗的學者專家身份的作偽者讀到李家瑞之文,靈感大動,於是到圖書館或相識的藏書名家的藏書樓(或就近的北京圖書館),找到嘉慶庚申(1800)年由積秀堂覆刻的《陶真選粹樂府紅珊》讀之。

 

按,此一《樂府紅珊》,明明是戲曲折子的選集,為何被冠上曲藝陶真的選粹,其理由應同於吳新雷於《明刻本〈樂府紅珊〉和〈樂府名詞〉中的魏良輔曲論》所說:『明代書商故作狡獪,把唱崑曲說成是唱陶真,給《樂府紅珊》標上“陶真選粹”的名號,以此作為奇貨招徠顧客。』


世有以為『陶真』乃指曲藝『道情』,如1961年所謂於訪書時發現抄本張丑的《真蹟日錄》裡的偽《南詞引正》的路工(葉德基,19201996),於《我看永崑》(19611212日)一文裡所言,顧堅『喜歡唱道情』,就是看到《南詞引正》裡的『陶真野集』的『陶真』,而附會顧堅喜唱道情。但陶真及道情雖屬說唱,其實是不同曲藝,而路工誤解之。

 

而此曲藝陶真或道情其另源之一,如與朱自清當年齊名的浦江清(19041957),於1936年的《八仙考》一文中,所以為之『樂府』:『大概唐末亂離,人民轉徙無常。南唐開國,稍見太平。異鄉之人,混入街市,踏歌乞索。奇裝異服,非江南人所見。歌音亦不甚清楚,但聽見“籃采禾,籃采禾”,遂以錢與之。好事者目為神仙,文人足成樂府。』指出,乃『文人足成樂府』的『樂府』。

 

又浦江清於《論小說》(1944)一文裡說:『彈詞在宋代有稱為“彈唱因緣”的,還有一個“陶真”的名稱,不知起於何時,也不知如何解釋。據我的猜想,“陶”字有娛樂的意思,“真”即是仙。‧‧‧明蔣一葵《堯山堂外記》說:“杭州盲女,唱古今小說平話,謂之陶真。”在這裡,他把說唱的舉動稱為陶真。』則以『說唱的舉動』釋『陶真』,而浦江清算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對陶真、道情首先有研究之學者

 

作偽者也因而靈感泉湧,或如浦江清所曰的『文人足成樂府』的『樂府』(浦江清《八仙考》,1936),即,《陶真野集》的『陶真』兩字取自《陶真選粹樂府紅珊》的『陶真』兩字。即,同於浦江清思路及於1936年又見浦江清《八仙考》一文內言及的『樂府』,於是寫下了偽顧堅寫作了《陶真野集》,以喻『崑曲』,或『陶真』及『道情』,或『樂府』。

 

作偽者又拿書中所收的《樂府紅珊凡例二十條》裡的魏良輔曲律的文字內的一部份,收入偽《南詞引正》內。

 

故可知,作偽者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或其後直到1960年之間,看到了李家瑞在《中央日報》著為文表示於杭州書鋪見明刻本《陶真選粹樂府紅珊》,及以為是陶真選粹,於是作偽者在北京圖書館查找到此書,一見之下,原來是崑曲及戲曲折子的選粹,因而把內中的魏良輔曲律異於他本曲律的文字,加入到偽造的《南詞引正》內,而且,自此書得出靈感,而以『陶真』兩字冠給偽顧堅的著作《陶真野集》上。

 

而此一作偽者的取顧堅號『風月散人』仍是與陶真、道情、鼓詞一類說唱曲藝有關,引申陶真至鼓詞,而直接採用的乃是由明末清初賈鳧西的《木皮散人鼓詞》的『木皮散人』所得靈感而取名顧堅的號為『散人』。如此看來,此一作偽者應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及其後之人,必見李家瑞在《中央日報》上談所見稀書《新刊分類出像陶真選粹樂府紅珊》,並可以就近於其任教或就職機構附近的北京圖書館見到所藏此書,則必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三十年內成偽文《南詞引正》。

 

(三)、偽顧堅寫《風月散人樂府》八卷抄自萬曆本的楊鐵笛的《鐵崖古樂府》

 

偽文《南詞引正》內曰:『元朝有顧堅者,……善作古賦,……與楊鐵笛、顧阿瑛、倪元鎮為友,自號風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風月散人樂府》八卷行於世。』係作偽者在圖書館裡,找到了他所借來合成偽顧堅的原型之一的元末明初文豪楊維禎(鐵笛)的著作有關『古賦』及作『樂府八卷』的文辭,而而套用在偽文《南詞引正》,因為,他於圖書館的古籍裡,找到了楊鐵笛《鐵崖古樂府》的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刻本內,發現其中含樂府八卷,鐵笛清江引一卷,古賦三卷,作偽者又靈感大動,於是取用了其中的『古賦』、『樂府八卷』作間架,寫下了『善作古賦,……風月散人樂府八卷行於世』的內文表述。

 

(四)、小結:《南詞引正》係某學者偽造於1931年至1961年間

 

 

由以上之論,再加上筆者於前文的《偽南詞引正以弋陽腔流行雲貴係抄自乾隆時的郝碩奏摺小考》,提及作偽者又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看到1931年出版的《史料旬刊》第二十二期內,收入了一篇乾隆四十六年(1781),江西巡撫郝碩在覆旨遵旨查辦戲劇違礙字句的奏疏中,提及乾隆於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依伊齡阿覆奏,要求:『再查崑腔之外,有石碑腔、秦腔、弋陽腔、楚腔等項,江、廣、閩、浙、四川、雲、貴等省,皆所盛行,請敕各省督撫查辦。』而江西巡撫郝碩在覆旨奏疏裡曰:『惟九江、廣信、饒州、南安等府,界連江、廣、閩、浙,如前項石牌腔、秦腔、楚腔,時來時去,臣筯令各該府時刻留心,遇有到境戲班,傳集開諭,務使一體遵禁改正。……仍不許稍有張惶及苟且從事,致干嚴行追究。』其中以『石碑腔、秦腔、弋陽腔、楚腔等』盛行於『江、廣、閩、浙、四川、雲、貴等省』,則是首見於文獻中和弋陽腔相連的『雲、貴』,於是則可斷定此必為真正作偽年代為1931年後,於作偽者看到了第二十二期的《史料旬刊》後,計上心頭,把其要描述的弋陽腔的流播地加上了『雲、貴』,並故弄玄虛附會至明成祖的『永樂間』去。於偽文《南詞引正》內,寫下了『自徽州、江西、福建俱作弋陽腔;永樂間,雲貴二省皆作之』一文,更加確定此偽文乃出自會去注意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李家瑞之文及1931年第二十二期《史料旬刊》的內容,此必為研究文學、戲曲及民俗曲藝的學者所偽造,其偽造年代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至偽文發現的六十年代初之間的三十年間內。(《崑曲史料與聲腔格律考略》(劉有恒,台北;城邦印書館,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