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30 11:29:53formtraveler

潤揚長江公路大橋-世界第三大跨吊橋

新華網北京4月30日電(記者林紅梅、鄧華寧)
潤揚長江公路大橋為目前我國第一大跨徑的組合型橋梁,其建設過程中攻克多項世界性技術難題
,創造出8項全國第一。

第一大跨徑:大橋南汊主橋為主跨徑長1490米的單孔雙鉸鋼梁懸索橋,是目前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特大跨徑懸索橋。

第一大錨碇:大橋北錨碇要承受6.8萬噸的主纜拉力,錨體由近6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築而成,國內第一、世界罕見。

第一特大深基坑:為了給巨大的錨體安個“家”,開挖了世界罕見的特大深基坑,開挖土方近17萬立方米,是我國第一特大深基坑。

第一高塔:大橋南汊懸索橋索塔高達215.58米,相當於73層樓的高度,是目前國內橋梁中最高的索塔。

第一長纜:懸索橋主纜纏絲採用的是國內首次使用的“S”型鋼絲,兩根主纜每根長2600米,為國內第一長纜。

第一重鋼箱梁:大橋懸索橋橋面鋼箱梁寬38.7米,高3米,鋼箱梁共有93節,總重量為21000餘噸,最大一節鋼箱梁重達506噸,是目前國內最重的。

第一大面積鋼橋面鋪裝:在全國首次全部採用環氧瀝青鋪裝,鋪裝總長度2248米,鋪裝總面積達70800平方米。

第一座剛柔相濟的組合型橋梁:潤揚長江公路大橋由北接線、北汊斜拉橋、世業洲互通、南汊懸索橋、南接線、南接線延伸段6個部分組成,其中南汊主橋是柔性懸索橋,北汊主橋是剛性斜拉橋,是我國第一座剛柔相濟的組合型橋梁。(完)

新華網北京4月30日電(記者鄧華寧、林紅梅)潤揚大橋由北汊橋與南汊橋兩座橋拼接而成,北汊橋為斜拉橋,南汊橋為懸索橋。什麼是懸索橋和斜拉橋呢?

據潤揚大橋總工程師吉林介紹,懸索橋也叫吊橋,是跨越能力最大的一種橋型,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就是懸索橋。懸索橋主要由纜
索、塔和錨碇三者組成。在兩個高塔之間懸挂兩條纜索,靠纜索吊起橋面,纜索固定在高塔兩邊的錨碇上,由錨碇承載整座橋的重量。

近20多年是世界上修建懸索橋的鼎盛時期,目前,跨徑超過1000米的懸索橋有近20座。日本於1998年建成目前世界最大跨徑的懸索橋--明石海峽大橋,其主跨跨徑為1990米。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在懸索橋方面的建橋技術異軍突起,相繼建成了汕頭海灣大橋、西陵長江大橋、江陰長江大橋等懸索橋。潤揚長江大橋南汊主橋為主跨徑長1490米的單孔懸索橋,是目前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特大跨徑懸索橋。

斜拉橋由塔、梁、索、墩等主要部件組成。斜拉橋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修建,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各類斜拉橋有200餘座。第一座現代斜拉橋始建於1955年的瑞典,跨徑為182米。目前世界上建成的最大跨徑的斜拉橋為法國的諾曼底橋,主跨徑為856米。1993年建成的上海楊浦大橋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斜拉橋,主跨徑為602米。(完)

一橋實現千年夢——記潤揚長江公路大橋



夜色中的中國第一大橋圖。人民網記者關心 攝


  人民網鎮江4月26日電 記者關心攝影報道:春風又綠江南岸,鎮江的四月千古以來都是如此生機盎然,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這個千年古城格外的喜氣洋洋。潤揚長江公路大橋通車在即,京口瓜州雖然仍相間一水,從此卻再也不必受天塹分隔之苦,揚州和鎮江這一對雙子城終於有了陸路相連,古時多少曾在此望江興嘆的江南才子,如果今天泉下有知,亦當驚世界殊矣。

  記者有幸,參加了由中宣部、交通部共同組織的新聞採訪團,趕在大橋正式通車之前來到鎮江,踏上了這座改寫歷史的橋。

  提起潤揚大橋,揚州鎮江兩地的老百姓都會無比自豪地告訴你:這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橋。大橋第一次採用了懸索橋與斜拉橋相結合的方法,以江中的小島世業洲為界,南汊橋用懸索法,北汊橋則用斜拉法。這個排名便來自於大橋南汊懸索橋1490米的跨徑。然而,大橋還有中國第一錨碇、第一特大深基坑、第一高塔、第一長纜……太多的“中國第一”,也許隻有參與建設大橋的專家院士們才能為你一一道來。

  24日下午,60多個來自全國各地媒體的記者被放在了大橋上,第一次零距離接觸當今中國第一大橋,無論事先看了多少資料,做了多少准備,仍然沒有人不被大橋的雄渾壯觀所震懾。

  大橋的顏色是混凝土的本色,這種特制的混凝土曾讓世界橋梁協會主席也為之傾倒,它那均勻的淡灰色在白天顯得雍容沉靜,如同一位粉黛不施卻天生麗質的淑女,在夕陽的輝映中分外動人心魄。

  25日晚,記者們耐不住大橋的吸引,跑來看夜景。夜色中大橋的路燈和主纜仿若金蛇狂舞,照亮了夜空,大橋又換了一個面目,艷麗得如同夜上濃妝的華服貴婦,令人不忍移開視線。

  交通部總工程師風懋潤,也是大橋的技術專家組副組長,當天陪著記者們上了橋。他對興奮不已的記者們講了一個有趣的插曲:大橋的名字最初叫鎮江—揚州大橋,但是這個名字太過普通,而且失於不夠響亮上口。大橋的建設者們想給大橋改名,但是叫什麼好呢?鎮揚大橋?揚鎮大橋?都不夠令人滿意。大家冥思苦想,翻閱了很多歷史資料,驀然發現鎮江古稱潤州(現在鎮江仍有潤州區),潤揚大橋這個名字便這樣誕生了。有了這座橋,作為蘇北門戶的揚州跟經濟發達的蘇南之間便暢通無阻,潤揚大橋是千真萬確能滋潤揚州的大橋,這個名字的含義讓人充滿了希望。




記者不是專跑交通新聞的內行人,甫一接到採訪任務,未免有些彷徨,查閱了很多關於大橋的資料,卻被紛繁的天書一般的技術術語搞得更加迷茫。踏上鎮江的土地兩天,親眼見過大橋、親耳聽過大橋建設者的匯報之后,對最常提到的術語都有了基本概念,卻依然迷茫:如此浩大的工程催生了太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要從何下筆,該如何取舍呢?相信記者團的每個人都為同樣的難題所苦。

  不過至少,現在每個記者說起當初的“天書”都有了些底氣。為了讓記者們了解大橋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專家們在作匯報和接受採訪時一遍一遍地用通俗、具象的語言為我們講解難懂的術語。每個記者都聽過這樣的描述:潤揚大橋南汊懸索橋的錨碇就像埋進地裡的兩個大混凝土塊兒,牢牢拉住大橋的主纜,把中國第一重的(2萬多噸)橋面鋼箱梁吊了起來﹔中國第一大錨碇—南汊橋的北錨碇,容積差不多等於600節火車皮,因此需要一個中國第一的特大深基坑,這個超級大坑面積相當於9個籃球場,有17層樓那麼高﹔南北大錨拉住的兩根中國第一長的主纜每根都是23368根鍍鋅鋼絲組成的,這些鋼絲的總長度可以繞地球3圈……
﹝中新社鎮江四月三十日電﹞中國潤揚大橋今日建成通車。它是目前中國長江上唯一的由 懸索與斜拉組合而成的‘世界第三﹐中國第一’的罕見大橋。它的崛起﹐所富含的特質﹐不 僅契合了現代人對剛與柔的時尚追求﹐還體現了中國建橋者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和追求卓越 的創優精神。

‘煙花三月’之際﹐記者乘坐公交車專線﹐扺達大橋並上橋觀賞。走在潤揚大橋上﹐放眼 望去﹐此橋太美了。

潤揚大橋的美﹐在於剛柔和諧。臨江遠眺﹐大橋像一對挽臂而立的情侶﹐矗立在山光水色 ﹐秀麗天然的長江之中。具有陽剛之氣的‘帥哥’斜拉橋﹐一個跨度﹐就跨出了四百零六米 ﹔嬌柔‘美女’懸索橋﹐一個橫劈﹐就達一千四百九十米,成為中國第一。這對‘帥哥美女 ’的縴手組合﹐就使中國的母親河--長江的江南與江北連接在了一起。

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北起千年古城揚州﹐南迄鎮江﹙古稱潤州﹚﹐貫通京滬﹑寧通﹑滬寧﹑ 寧杭四條高速公路﹐全長三十五點六六公里。雙向六車道﹐總投資達五十七點八億元。

潤揚大橋的美﹐在於科技創新。潤揚大橋是中國建橋者用四年多的時間建造而成。他的工 程規模大﹐技術含量高。在中國建橋史上首創‘八個第一’即﹕第一大跨徑﹑第一大錨錠﹑ 第一特大深基坑﹑第一高塔﹑第一長纜﹑第一重鋼箱梁﹑第一大面積鋼橋鋪裝﹑第一座剛柔 相濟的組合型橋樑。

潤揚大橋建設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保證了工程質量和安全﹐控制了工程造價﹐加快 了建設進度﹐提高了中國大跨徑橋樑建設水平﹐得到了國外專家好評。他們感嘆﹐三四十年 代看美國﹐五六十年代看歐美﹐八九十年代看日本﹐世紀之交看中國。

潤揚大橋的美﹐在於展示區域旅游新形象。鎮江﹑揚州兩地一衣帶水﹑唇齒相依﹑文脈相 通﹐但一江之隔曾給兩地市民帶來無數喟嘆。九百多年前﹐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曾寫 下‘京口瓜州一水間’的著名詩句。如今潤揚大橋的建成﹐把數代文人志士的夢想變成現實 。

原來鎮江市民到揚州遊覽瘦西湖﹐要通過舟渡﹔並需花費近二個小時的時間。現在大橋通 車後﹐揚州市民乘車僅需二十多分鐘﹐就可過到鎮江來﹐遊覽金山寺了。兩岸市民為此雀躍 歡呼﹗

站在潤揚大橋下﹐看到建設者用智慧﹐將原來毫無生命的原材料﹐神奇地幻化成一座浩然 挺立的大橋﹐並且這座大橋連接寧通﹑京滬﹑寧滬﹑京杭四條高速公路﹐成為長江三角洲又 一舉足輕重的路網樞紐。
潤揚大橋是我國第一座由懸索橋和斜拉橋構成的組合型特大橋梁,整個大橋建設規模之大、難度之高、技術之復雜,不僅為我國橋梁建設史上所罕見,也堪稱當今世界之最。

  潤揚大橋是全部由中國人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自己監理、自己管理的特大型現代化橋梁,潤揚大橋所用的建筑材料和設備也絕大部分是中國人自己制造或生產的。潤揚大橋的建成通車,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又一項的重大成就,特別是十六大以來我國交通戰線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國橋梁建設史上又一偉大奇跡。
我國第一大橋“潤揚大橋”建設紀實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記者 林紅梅 鄧華寧)滾滾長江上,潤揚大橋巍峨地矗立著,一頭連著鎮江,一頭連著揚州。這座全長35.66公裡的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大橋,是目前我國第一、世界第三的大橋。通車前夕,每天,有上萬人抱子攜妻而來,一睹大橋雄偉的豐姿。

  參觀的人群中,有一個黑瘦老頭,個子不高,眉毛花白,背稍許的彎,穿一件黑夾克。今年年底,他就要退休了。

  他舍不得離開大橋。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在這座大橋裡。他是潤揚大橋的現場總指揮--吳勝東。

  中國人的設計是"小孩玩耍"

  1998年8月1日,時年55歲的江蘇省交通廳助理巡視員吳勝東被任命為潤揚大橋建設籌備組組長。

  當36歲的江蘇省時任交通廳廳長楊衛澤告訴吳勝東組織的決定時,吳勝東愣住了:"我快要退休了,再說隻是個助理巡視員,官小職微,做這樣大工程的總指揮,我行麼?"

  楊衛澤望著他,肯定地說:"你沒有野心,能團結人,一心干事,是江陰大橋的功臣,大橋需要這樣的人。"

  長江江潮起落,沖刷著北岸的揚州,滋潤著南岸的鎮江。數千年來,兩岸人隻能隔江相望。建橋跨過江河天塹是人類孜孜追求的目標。1400年前,我國隋朝工匠李春建設出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趙州橋,1300年后,法國才造出第一座石拱橋。趙州橋、盧溝橋、瀘澱橋等世界名橋至今矗立在中華大地上,向后人講述著中華民族曾經的璀璨,成為歷史的永恆標志。

  盛世造橋。1998年年底,19名我國橋梁建設專家匯聚一起,論証在鎮江至揚州之間的長江上建橋梁的可行性。專家們就建橋的位置展開了激烈爭論。吳勝東白天聽著專家們的爭吵,晚上把專家們的意見整理出來進行分析,天天忙到深夜兩點。爭論中,江蘇交通規劃設計院提出的建橋方案被否決了。多數專家們提出,原方案離鎮江風景名勝區金山和鎮江市太近,噪音和尾氣對城市有不利影響。

  吳勝東的心裡一沉。這一年,我國實施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內需的方針政策,他希望大橋能趕上加速建設的班車。如果重新選址,一切要從頭再來。

  聽著專家們的爭論,他的心慢慢被說服了。這是一座造福后代的大橋,必須考慮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利益。他急,但急不得。

  10天后,專家們拿出意見:橋的位置在原方案基礎上下移1.5公裡。

  吳勝東和楊衛澤站在滾滾長江邊上,凝望著寬1400多米的江面,兩人不做聲,但心裡想著同樣的問題。腳下是軟土地質,在這樣的環境下建橋,大自然挑戰著人類的能力。

  "必須請一流的設計專家來。"楊衛澤對吳勝東說。他腦海中浮出一張女性的面孔:鄭明珠,我國第一座高速公路大跨徑懸索橋虎門大橋的總設計師。

  楊衛澤和吳勝東扣開了鄭明珠的家門,鄭明珠婉拒了邀請:"我快60歲了,爬不動橋塔了。你找別人吧,別誤了你的事。"

  吳勝東和年輕的廳長三顧茅廬:"中國第一座大跨徑高速公路懸索橋是你一寸一寸摸索出來的,你技術過硬,做事認真,我認定你了。"

  鄭明珠毅然南下。

  鄭明珠選擇一跨過江的懸索橋方案,在長江兩岸修橋墩和高高的橋塔,把纜繩挂在橋塔上,用纜繩吊住大橋橋面。把橋梁吊住的纜繩是橋的生命,把纜繩牢固地系住的錨錠是橋的命根子。但是,這裡的土是軟的!用什麼方法才能把要承載6.8萬噸力的纜繩牢牢系住?才能讓大橋經受住台風的考驗,巍然不動?

  鄭明珠做出了把錨錠固定在地底下岩石上的設計!

  設計一出,其他專家大嘩:"這樣設計不行!把樁打到地球的基岩上,得挖多深?全世界都沒有這樣干的。"

  "隻有這樣,把受力往地層深處分散,大橋才堅如磐石,不怕地質變化。"

  鄭明珠沙啞著嗓子,毫不退步。

  聽著專家們的辯論,楊衛澤對吳勝東說:"建造這樣的大橋沒有敢為人先的精神,是建不成的。"他們站到了鄭明珠的一邊。

  初步設計方案正要上報交通部審批,一場更大的風波襲來。一位美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橋梁專家寫信給中國有關部門,說"在軟土上放錨錠的設計就像'小孩玩耍'",建議大橋南叉修斜拉橋,花錢少,有現成經驗,並提出了介入大橋設計、建設的願望。

  鄭明珠氣得臉色發白,嘴唇哆嗦著。她對吳勝東說:"美國人20世紀40年代以后就沒有修過懸索橋,他們孤陋寡聞,認為在軟土覆蓋層很厚的地質情況下,中國人修不了懸索橋,看不起我們。"

  大橋指揮部派鄭明珠到上級部門進行技術說明。鄭明珠沙啞著嗓子說:"一跨過江雖然投資比斜拉橋大,但從可持續發展的長遠來看,是必須的選擇。在我的設計下,長江主航道絲毫不受影響,5萬噸級輪船可自由通行。如果建斜拉橋,就要把橋墩建在河道中間,既影響航運,還會造成長江河勢變形,又必須在大橋上增加防止船舶撞擊大橋的防撞設備,增加投資。而且,長江上每天有3000多艘船航行,如果在水中施工,難度大不說,必然會造成長江航運的中斷。"
1999年初,國家有關部門派出專家組,對鄭明珠的設計方案進行了詳細的論証。半年后,推翻了美國專家的意見。

  這一年,我國正打著圍剿"豆腐渣"工程的戰役。在一次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的嚴格工程質量管理的會議上,這位美國權威的弟子在會上公開指責潤揚大橋的設計是"瞎花百姓的錢,中國官官相護"。
楊衛澤聽到后火了:"走法律程序解決問題。"一封律師函很快發出,函內寫道:"你說話要承擔法律責任。"

  美國權威勃然大怒,再次上告中國有關政府部門,巨大的壓力向大橋指揮部襲來。要不要請他來做?要不要改設計?楊衛澤的內心激烈地斗爭著,徹夜難眠。緊跟著傳來消息,那位弟子攻擊的另一座工程的負責人被撤了職。
楊衛澤和吳勝東站在上級領導面前:"不能給他搞設計!他50年前建過橋,現在橋梁技術有多大變化?我不怕丟官位,但我還不到40歲,不能年輕輕的為了大橋質量問題掉腦袋!"

  2000年3月2日,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討論通過了鎮江揚州長江公路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10月20日,潤揚大橋開工典禮在大橋揚州岸工地隆重舉行。



"六親不認銅牆鐵壁才能不被拉下水"

  2000年年底,楊衛澤調離江蘇省交通廳廳長位置,帶著沒有把大橋建成的遺憾,離開了。臨行前,他來到工地,沉默不語地站著。吳勝東心裡難過,覺得空蕩蕩的。是這位年輕的廳長力排眾議,把建造中國第一橋的重任交給了不起眼、無權無勢、又不是橋梁專家的他。如今,他要走了,大橋會怎麼樣?他的命運會怎麼樣?

  楊衛澤轉過身來,望著他的眼睛,說:"老吳,我相信你能干好!你記住一句話:'交通人必須六親不認,銅牆鐵壁才能不被拉下水。'"

  一個個交通廳長相繼從交通廳長的輝煌寶座上,跌進了牢獄之中。吳勝東知道這句話的分量,他點點頭。

  中國第一橋57.8億元的巨大投資,成為建設單位的重點"公關"對象。沒中標的想中標,中了標的想被"關照",糖衣炮彈向大橋指揮部砸來。

  江蘇省紀委、省監察廳在全國第一次向潤揚大橋建設項目聯合派駐紀檢監察機構,對工程建設實施全過程、面對面的監督。

  開工不久,有家施工單位的領導多次打電話給吳勝東,要求到他家、到他住的工地宿舍裡看望他,吳勝東拒絕了。他知道那"看望"意味著什麼。他把對方約到了自己的辦公室裡。對方談了談自己單位的長處后,拿出兩筒家鄉的茶葉。走到門口,又轉身對他說:"茶葉你一定要自己喝啊。"

  吳勝東覺得話裡有話,趕緊打開茶葉筒一看,一筒是茶葉,另一筒裡,塞著滿滿的人民幣。他抱著茶葉筒追下去,在門口追上對方:"你這是干什麼?收回去,否則我上繳。你們好好做事就行,送禮不管用。"

  吳勝東不敢接對方的錢,他知道那錢是閻王的索命錢。另外,他手裡沒權,說了不算,他無法給對方辦事。所有的招標都有嚴格的程序,任何個人都說了不算。

  很快,一封告狀信擺在上級單位領導的桌上。被拒收了"茶葉"的那家單位因為沒有中標,告招標不公平。

  吳勝東氣得罵起臟話。他把埋在心裡的"茶葉之事"講給身邊人聽,告誡大家說:"如果我收了他的茶葉,這回死定了。"

  但上級派出檢查組就此事調查了很久。

  拒絕了幾十次送禮后,吳勝東不吃送禮一套的名聲傳出去,沒有人再給他"挖坑"了。

  他吃住在工地上,從交通廳裡不斷傳出消息,有不少人挪動了位置。他不知道他的命運是什麼,他會不會被從如此重要的位置上挪動下來?他聽到風聲,有人說他是前任廳長的人。他隻是更拼命地工作,不多說話,腦子裡隻有大橋、大橋。

  "把大橋固定到地底的岩石上"

  美國權威認為中國人在軟土上建錨錠是"小孩玩耍"的空想,這位權威的懷疑有他的道理:

  為了把6.8萬噸重的纜繩壓力傳遞到地下岩石上,必須開挖世界罕見的特大深基坑,長69米、寬50米,深50米,開挖土方近17萬立方米,這是一座相當於17層樓高的地下城堡。施工人員必須每天都要下到坑底施工,在70米之外,洶涌的江水在數十米高的頭頂上奔流不息。阻隔大江和工地的"土堤"承受著巨大的擠壓,一旦坍塌,洶涌的江水將從天而降,施工人員無路可逃。

  血的教訓擺在那裡。幾年前,我國上海一條海底隧道施工時,採用凍結法施工,眼看再有0.8米就要完工了,由於阻隔的"土堤"沒有被凍住,泥沙噴涌進入,隧道全部被淹沒,地面上的3幢建筑物傾斜,相關人員進了監獄。

  為了攻克技術難關,江蘇省和交通部聯合聘請了技術顧問,成立了技術專家組。這些技術顧問都是我國公路橋梁建設的頂尖人物,基本上都是院士。

  2000年6月11日至19日,潤揚大橋北錨碇基礎技術設計審查會召開。用什麼方式才能安全地把大坑挖成?專家們天天爭吵,凍結法施工國內隻挖過直徑8米的坑。北錨基礎坑面積為3500平方米,深50米,萬一凍不住,江水奔涌而入,怎麼辦?專家們一天天地爭吵著。

  吳勝東心裡急啊,工期擺在那裡,不能再耽誤了。會議開了8天后,大橋指揮部決定採用帶案招標的方式,讓施工隊伍報上施工辦法。吳勝東不安地對交通部和江蘇省有關領導匯報說:"讓施工單位自己拿圖紙自己施工,國內沒有做過,有風險。但指揮部無路可走了,隻有另辟新路,才可能成功。"

  6家施工單位報出18種施工方案。中港二航局把同濟大學、交通、水利系統的基坑專家匯聚到大旗下,報出了地下連續牆的施工方案,經過專家評議,一舉中標。

  2001年2月1日,大橋南汊懸索橋北錨錠開工。工人們4米一段地往下挖,挖4米,砌上一圈壁厚1.2米的牆,打上鋼筋混凝土支撐,要這樣連續挖上12層。

  吳勝東的心揪到了嗓子眼。他對二港局北錨施工項目經理林鳴說:"你必須做到萬無一失。"林鳴坐在了施工場地上,寸步不離地盯著施工。挖到20多米深時,林鳴發現支撐四壁的鋼筋混凝土架子變形到最大限度!

  立即停工!吳勝東聽到報告,臉色鐵青地下達著命令。他對林鳴說:"地下連續牆的施工方法是你們發明出來的,我相信你們。想想辦法,把眼前的困難解決掉。"

  幾天后,林鳴在距地下連續牆23米外,重新修起一道高壓旋噴樁,基坑內的變形消失了。

  吳勝東下達了開工命令,工人們卻遲遲不下坑,眼中露出惶恐、遲疑的目光。

  林鳴站到工人面前,說:"大家不用害怕,專家已經進行過嚴格測算,我們施工是安全的。我先下。"說完,第一個下到20米深的坑底。

  工人們終於一個跟一個地下到作業面上,機器重新歡叫起來。

  吳勝東來不及喘口氣,南錨出事了。

  南錨由於隻需要挖30米深,選用了第二公路局的凍結排樁法,在凍結土層內再打上樁子,增加凍結壁的抗壓力。挖到4、5米深時,發現支撐的鋼筋混凝土梁出現裂縫,有5個地方的土變得如爛泥一樣,往坑裡滲水。

  凍結壁沒有凍住!

  施工停下來,日子一天天地流失,大大小小的會開了20多次,仍沒有找到解決辦法。晚上,吳勝東徘徊在靜悄悄的工地上,望著張著大嘴的大坑,覺得自己心力憔悴。他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專家們被召集到一起,找原因,找對策。吳勝東耐心地等待著,經常控制不住地對人發無名火。焦慮令他的血壓升到140毫米以上。等待了一個月后,專家們終於找出了用液氮法凍結的辦法,南錨才重新開工。

  2002年4月30日10時,北錨碇基礎在汛期到來之前順利封底。這道長236米,厚1.2米,深53米的嵌岩地下連續牆圍成的矩形基坑,用事實回答了美國橋梁權威對中國人在軟土上建錨錠的嘲笑。

  5月30日,國際橋梁協會主席伊藤學參觀大橋施工時驚嘆:"像如此規模的地下基礎施工,在日本光開挖至少就要5年!"
"拿什麼補償你,失地農民?"

  2003年3月9日,大橋南汊懸索橋首條索順利過江,大橋上部結構開始施工。正是工期緊張時,非典來了。人、設備、材料無法流動。工地處於半停工狀態。吳勝東去找鎮江市委書記史和平:"求你幫我協調協調,千萬不能影響工期。"

  剛解決一道難題,又冒出一道難題。幾十個當地老人坐在工地上,施工被迫停止下來。

  吳勝東聽到報告,點點頭,他已經習慣了。幾年以來,他似乎沒有哪一天,不是在解決難題中度過的。他用他的"耐磨",把各種矛盾無聲息地磨掉。

  潤揚大橋的建設涉及到沿線900多戶農民的征地問題,大橋指揮部按照國家規定的補償標准給予了補償。有個村種的全部是蔬菜,地被佔后,農民失去了生活來源。

  吳勝東去找村干部﹔"我該補的都補了,你們怎麼來阻工?"

  村干部回答:"大家沒地,吃什麼?"

  吳勝東向上級請示后,拿出400萬元,對失地農民增加補償。

  一天中午,幾十個工人涌到指揮部來:"吳總,農民把我們的房子佔了,不讓我們進去吃飯。"

  吳勝東趕緊安排工人在指揮部吃飯。他的血壓噌噌地往上升,升到了160毫米,感覺頭昏目眩。他該做的都做了,幾個月過去了,這些農民怎麼還來?他按照正常的量吃藥已經不管用,大把大把地吃降壓藥,硬把血壓降下來后,去找村干部:"我已經給你們增加補償了,你們怎麼還來?"

  "不夠啊。大家沒有地吃什麼?"

  吳勝東不做聲了。政府拆遷補償標准是低,他隻能按政策辦事。他心裡很同情農民兄弟,但又無能為力,更為不能正常施工焦心。該拿什麼來補償這些為建橋犧牲了土地的農民?他的心裡不是滋味,壓抑著自己不和阻工農民吵架。

  上級領導來檢查工地,吳勝東出來打前站,被農民包圍在工地出不去。上級領導隻好坐船圍著工地轉了一圈,走了。

  萬般無奈,他又去找史和平。史和平來到工地上,對農民們說﹔"土地補償沒有大橋指揮部的責任,大家有事兒來和我商量,我來解決。"鎮江市政府做出決定,對無地農民每人每月再補180元錢。

  "我沒拿別人一分錢"

  正當工程順利進展時,2004年2月3日,江蘇省交通廳廳長章俊元因經濟問題被抓。晚上,吳勝東接到上級領導直接打來的電話:"廳長出問題了,你們怎麼樣?工程怎麼樣?有問題麼?"

  吳勝東聽出了領導的擔心,就坦蕩地回答說﹔"沒問題,請你放心。"

  2月27日,交通部副部長馮正霖前來檢查工程進展,私下問他:"老吳,怎麼樣?有沒有問題?"

  對於領導的擔憂,他既感到溫暖,又感到辛酸。交通人的形象都成什麼樣了!他望著馮正霖說:"我負責地講,我沒有問題,而且經得起歷史的考驗。我心裡很坦蕩,我沒有拿別人一分錢,怕什麼?"

  工程順利進展著,數萬建設者揮汗如雨,為大橋奉獻著自己。一次會議上,吳勝東聽到有的工人,母親去世無法奔喪﹔女工幾個月回不了家,孩子哭著在電話裡叫媽媽。這個多做難時都沒有哭的漢子流淚了。全場一片鴉雀無聲,人們的心為大橋燃燒在一起。

  2004年7月17日,潤揚大橋橋面開始瀝青攤鋪。為了路面平整,必須在高溫條件下沒有一絲雜質地進行攤鋪。即使一滴汗水落到橋面上,都可能造成路面不平整。

  吳勝東做難了,高溫天氣施工,工人不流汗珠?怎麼能做到?看他苦惱,有人說,何必那麼認真?一滴汗水算什麼?平時對人和藹的吳勝東發火了:"我們要建出最好的橋,這是我退休前的最后工程,是我一生的心血,我不容許它有任何瑕疵。"

  施工單位想出辦法,工人們穿著厚厚的棉襯衫,戴上帽子,把脖子用毛巾裹嚴進行施工,防止汗珠落到地上。橋面上溫度高達50多度。吳勝東看著工人們憋的通紅的面孔,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天氣預報成了吳勝東的心頭大事,他不停地收聽,盼望老天千萬不要下雨,讓他把橋面瀝青鋪完。2個月后,終於完工了。他對老天拱手作揖,嘴裡喃喃自語:"謝謝老天幫忙。"

  2005年2月2日,潤揚大橋主體工程基本竣工。晚上,吳勝東和工人們喝醉了。他挨個敬著工人,反復說著一句話:"建了這麼座大橋,咱們這一生,值!"

  潤揚大橋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英國橋梁專家觀看后贊嘆道:"中國人真偉大,能造出這麼高水准的大橋。"印尼工程專家確信:"它是世界建橋史上的一個奇跡。" 這個中國橋梁史上的杰作,把一個強大新中國的身影,濃墨重彩地展示給世人。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吳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