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28 03:40:25柏拉圖

台韓產業政策超級比一比

(轉貼)2002.12.23  工商時報 曾憲文/專題報導


台灣及韓國產業未來競爭日趨白熱化,我國將以兩兆雙星等產業高值化計畫,抗衡韓國二○一○年產業願景及發展策略,雙方產業政策互別苗頭;

兩國將在半導體、影像顯示、生物技術、數位內容及紡織等產業領域交鋒;而韓國更在主要基礎產業明顯勝出,我國未納入高值化計畫的石油化學及鋼鐵產業將與韓國激烈競爭。

韓國二○一○年產業願景及發展策略提出二大方向,一是透過傳統產業策略突破成長界限,另一是新產業策略發展;
我國在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突顯高值化計畫,包括兩兆雙星產業、提升八項傳統產業產值、新服務業及資源化產業;兩國均對新興及傳統產業並重,強調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增強競爭力。


兩國均看好未來發展的半導體產業,目前我國居全球第四、韓國第三,我國希望能在二○○六年躍居全球第三,韓國則以二○一○年保住全球第三為目標,兩國半導體爭奪戰將格外激烈。

雙方在半導體產業發展策略各有千秋,我國強調在資金、租稅及人才協助業者,運用中長期資金融資、利用五年免稅、權利金技術報酬免稅移轉國外技術、明年成立半導體學院及加強培訓SOC(系統單晶片)人才。

韓國著重在新生代奈米級工程技術及設備材料開發,並因應專業人才需求增加,此與我國的加強人才培訓相同;另因應非記憶體發展之設計、強化產業基礎、在板橋(韓國地名)設立一半導體指定園區。

我國將影像顯示產業列為未來發展重點之一,其中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現居全球第二,韓國第一,我國希望在二○○六年成為全球第一大TFT顯示器供應國,兩國勢將展開激烈攻防戰。

近年來我國積極發展已落後韓國甚多的生技及數位內容產業,希望未來兩產業成為亞太區域中心;而韓國發展生化及電子醫療機器特別著重在成立專用園區,其中生化業將在全國成立十六個園區。

我國將朝高科技紡織產業升級,加強研發與提升技術能力,提高產業用紡品比重,發展終端產品設計中心;韓國重心在纖維業,集中支援產業用纖維、染色加工及流行設計等三大主要策略。

韓國擬訂二○一○年主要發展產業,所選定的產業包括一、主要基礎產業:造船、半導體、汽車、纖維、石油化學、鋼鐵、機械及零配件;二、未來策略產業:數位型電子、電子醫療機器、生化產業、環境產業及航空產業;三、服務產業:商務服務及電子商務服務。

我國納入高值化計畫的重點產業,有一、兩兆雙星:半導體、影像顯示、數位內容及生物技術;二、提升八項傳統產業產值:高科技紡織、保健機能性食品、保養品、高級材料、光電電子用化學品、輕金屬、電動車輛及運動休閒產業;三、新服務業:研發服務及資訊應用服務產業;四、資源化產業。

此外,依經濟部工業局委託台灣經濟究院最新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台灣替代韓國比例較高的產業有石油及煤製品業、化學材料業及金屬基本工業;而台灣被韓國替代比例較高的產業有紡織業、石油及煤製品業、金屬基本工業;從其中可能反映二國石油及煤製品、金屬基本工業的細項產品,競爭激烈,競爭力強弱差異很大。

韓國主要基礎產業中造船及汽車表現格外突出,我國很難比擬,預計在二○一○年時,造船業將現今第二位,躍升為第一位,汽車業從第五位提升至第四位;原本以內銷主的造船基本材料產業轉向出口,另預先在中國大陸推展其汽車核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