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04 22:07:47林達

特教工作困境多3

三、「有愛無礙」?-行政官僚作風
「校園無障礙、教育零拒絕」是融合教育的最高理念,要讓特殊學童能夠融入一般化的學習場域,從自然正常的環境當中學習成長。有愛無礙的教育理念落實在每日的教學現場中需要相當完備的支援。以身心障礙運動會而言,專為身心障礙學童所舉辦的運動會,為其量身打造專屬的比賽規則與項目,讓身心障礙的小朋友突破其身體、心理方面的限制與障礙,一樣能夠得到參與運動的熱忱與光榮。縣府能夠為這一群弱勢學童專門舉辦盛大的全縣性運動會,表示其重視與落實教育零拒絕的決心。
理想欲落實成為具體措施作法時最能看出其理念的正確性與完整性。資源班老師在帶隊參與身心障礙運動會時發現「零拒絕」的理念仍然是口號意義大於執行層面。像是賽程當天縣府僅補助學生人數加上兩位老師的午餐與礦泉水。能夠參與這場盛會的學生有的是智能障礙、有的是肢體障礙,或是兼而有之;其行為能力較一般學童低落,需要有其他人員、志工協助帶領照顧。若以大會的設計則是除帶隊老師以外的人員則其午餐、水皆需自理,不在其歡迎之列。礦泉水的分發也是不近人情,戶外體育競賽本來就是水分的消耗量極大的活動,比賽當天又是艷陽高照,整天下來一個孩子只喝一瓶水的預設立場令人感到啼笑皆非。另外,比賽場地的休息區並未事先規劃,必須由帶隊的老師搶佔位置,有的位置好,有樹蔭遮蔽的,學生便比較不受酷熱之苦;若是未能搶佔好位的只好任由日頭曝曬,不僅不利於體育競賽的進行,也忽略了孩童、家長與帶隊老師的生理需求。
休息區除了遮蔽性的好壞很重要之外,能否清楚的聽到廣播也是不可忽略的。小娟與小靜老師幸運的為孩子找到了一個具有良好遮蔽的休息區,但是該區卻經常聽不清楚廣播的內容為何,大會又未加派人手到每個休息區幫忙帶領孩子至比賽場地進行選手登錄,於是小娟老師和小靜老師經常是廣播到最後一次才聽懂內容,然後急急忙忙的帶著參賽的孩子前往該場地進行登錄。大會人手的不足造成帶隊老師相當大的困擾外,另外裁判人員是否落實「適性化體育」更是這一場「身心障礙運動會」重大關鍵。老師觀察到裁判人員似乎未受過「適性體育」之訓練,對著已經比賽結束的小選手們催促叫嚷著「快一點離開跑道!」這些孩子本來就非一般正常發展的學童,以一般學生選手標準要求之實屬不當;當天大約十一點的時候,中間一度沒有賽程,有兩個場地閒置,眼見自己班上的孩子不耐天氣酷熱,頻頻吵鬧希望回家休息,於是小娟老師前去詢問裁判人員是否可以先進行下午場次的比賽,因為下午、也是本校參與的最後一場比賽是屬於個人紀錄式的「壘球擲遠」,可以各個選手單獨進行,無須等候其他選手;另一場地也有學校老師提出相同的提議並且獲准。但是本校參與場地之裁判拒絕,堅持到預定時間才進行賽程。這中間休息的時間,老師只好一再安撫孩子不耐的心情,在赤日下等候。
身心障礙的孩子們有參與體能性活動的需求,但是如何配合孩子的特殊需求,在比賽進行的每個環節給予彈性的、個別化的輔助,讓孩子體驗參與運動的快樂與光榮?從身心障礙運動會的執行過程可以發現本縣特教工作正處於一重要關鍵階段:已擁有特殊教育的精神與理念,粗略認識特殊學生的需求所在;但如何將此認識精進成為完整的特教工作計畫與落實措施,在細節上均能體認到孩子需要的個別性並給予彈性、適性的滿足,則仍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
在教學第一線上的老師們經常都是在課程滿檔、活動滿檔的其況下堅持讓孩子能有更多參與、體驗的機會;相當需要來自行政團隊的支援,校內的教育工作者團隊以及縣府的專業規劃,都是不可或缺的。
以前在特教班時,班上固定上學期參加台北縣身心障礙啦啦隊比賽,下學期參加亞特盃身心障礙運動會,每回得到的獎盃、獎狀,回到學校後,校長一定會在升旗時,再公開頒獎一次,而校內各班推舉模範生時,特教班同樣也會推舉一位同學接受表揚,或許這些孩子對獎項似懂非懂,但那股喜悅、自信的神情是真真實實呈現在他們臉上的,我覺得這樣很棒。這學期我們決定要帶五位學生參加身心障礙田徑賽,雖然最近練習的結果並不理想,但是開心、盡力就好,我想多累積人生的經驗,多走向人群去接觸社會,對這些孩子都是好的。娟dia0404
特教助理員的編制與甄選也是一件遺珠之憾。有的孩子因為肢體障礙或是人際溝通上的障礙因而出現學習不利、容易導致自己或他人受傷的情況下,便非常需要特教助理員的協助。特教助理員的職責除了照顧學童、保護學童與其他學生的安全之外,尚有訓練、協助學習等重要功能。特教助理員的專業性亦是左右學童學校生活安全性、豐富性的重要關鍵。
但是特教助理員的申請並不容易,原因相當簡單-經費有限;因為經費有限的關係,所以特教助理員的審核標準相當嚴格。在資源班成立的第一年,小烏龜進入本校就讀一年級,他是個患有肌肉萎縮症合併有智能障礙的小朋友,入學的那一年是他肌耐力最好的時候,之後每隔一個寒假或暑假,其退化程度總是令人驚嚇。直到二年級寒假過後,他已經必須靠雙手的力量才能將自己「拔」上樓梯,一般小朋友輕易做到的從椅子上起身,他則需將動作分解成七八個動作,才有辦法用手用力的將自己的身體撐離椅面。由於瞭解小烏龜的病具有退化性,所以從一升二年級的暑假開始,學校輔導室便開始為其申請特教助理員,第一年的申請沒有通過。對於輔導室行政團隊來說是項打擊,因為申請未獲核准的意思就是導師必須與小烏龜寸步不離。小烏龜要上廁所,老師必須放下全班小朋友陪同小烏龜去上廁所;要上科任課程,老師便陪同小烏龜在不同棟樓間穿梭;原本家長希望小烏龜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參加升旗典禮,也因為老師必須開晨會無法每次陪同,於是只好作罷;不管老師講什麼,小烏龜只是微微笑;老師要求小烏龜做練習,小烏龜還是只有微微笑。老師的難處一言難盡,更不用提在這樣的學習過程當中小烏龜究竟能學到什麼。
在這一年中雖然小烏龜也因為肌肉力量不夠在學校摔了好幾跤,但總算是在老天爺的保佑、父母的寬容、老師的細心呵護下度過了,但是下一年度呢?老師們的心中擔憂不已。第二年的申請作業更加用心,將全校可能可以提出申請的學生狀況全數報出,包括才將要入學尚未謀面的新生也都一併報出,只求以量取勝,看看是否可以僥倖獲得核准。
校長也非常憂心孩子的退化情形,於是主動邀集家長說明學校立場以及申請過程,請家長透過議員管道提出請願。不知是否議員的熱心奔走、或是家長、老師的誠意感人,總算這一年我們有了一個特教助理員的名額。縣府雖然已經核准一個特教助理員的名額,但卻需要我們自己甄選;鄉鎮裡要找到具有特教知能的人來擔任特教助理員並不容易。
小烏龜媽媽本身教育程度不高,在無其他人參加甄選的情況下,考量到媽媽對自己的孩子最為熟悉瞭解,於是校方決定錄用小烏龜媽媽來擔任特教助理員。這樣的選擇有其優點、也有缺點。優點就是孩子與媽媽之間的熟悉與默契,兩人不需調整適應。但就是因為兩人太過於熟稔,所以相處起來便難以脫離母子互動模式。在家中,媽媽的角色較著重於照顧、養護,而助理員職責中訓練意涵不應少於照顧職責;一旦助理員不能有效執行訓練工作,犧牲掉的便是學童的受教權。
為了彌補特教助理員教育程度與媽媽角色的不足,老師們花了相當多的時間來指導小烏龜媽媽如何當一個特教助理員。在小烏龜三年級這一年當中,老師們試過以觀察鼓勵、說明解釋、示範操作、以及邀請專業治療師提供專業觀點等方式與小烏龜媽媽溝通特教助理員的正確運作方式,但是成效不彰。
媽媽在牽著小烏龜走路的過程中,沒有因為小烏龜的動作慢而放慢腳步,依然維持著媽媽快速行進的腳步,兩個人健步如飛,感覺到他們兩個走路其實是媽媽拖著小烏龜走的感覺。但其實這樣的走路姿勢對小烏龜來說反而是一種很大的傷害,小烏龜隨著肌肉的逐漸萎縮,他走路的方式就慢慢是利用骨頭卡著骨頭的方式在前進,所以整個身體的姿勢就歪掉了,會影響身體發展及造成脊柱側彎的現象,之前縣府的物理治療師到校評估時,就有針對小烏龜的走路姿勢提出提醒,同時他也提供一些小烏龜媽媽在家可協助小烏龜做的復健活動,我們同時也告訴小烏龜媽媽到鹿基做復健時也可順便詢問治療師該如何協助與提醒小烏龜走路……靜dia0508
小烏龜媽媽雖然能在概念上瞭解特殊兒童需要助理員哪些協助以及正確的協助方式為何,但在實際作為上則仍未能落實,原因可能是(1)本來認知上的學習一定優先於執行過程的學習,所以實務工作表現需要一定時間的消化與吸收才能展現出成果。(2)小烏龜媽媽本身的教養觀念及對特殊兒童的教育期待屬於比較落伍宿命論,不見得能接納「訓練」的觀點,因此削弱了老師指導的效用。(3)因為擔心自己執行任務不理想受到老師的評價,所以採取逃避的方式掩蓋自己未臻理想之處。這三個因素裡面又以第三種最令老師擔心,因為採取逃避的作法,所以小烏龜媽媽會出現「陽奉陰違」的應付風格,經常將心思放在注意老師有否在場,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的安全問題。幾次小烏龜在其看顧之下仍然摔倒就是此種情況。
在經過走廊時就聽到小烏龜不想拿的聲音,轉過彎之後就看到包包幾乎是在媽媽手上,就出聲叫了小烏龜一下,沒想到不叫還好,兩人一聽到我的叫聲就連忙加速腳步往前走,也沒回頭詢問我叫他們做什麼,看到那樣的場景讓人不禁火冒三丈,靜dia0413
在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殊學生應回歸普通班級,讓普通生與特殊生能夠藉由共同生活、學習、玩樂的一般學習生活中,達到互相瞭解、適應以致於互相合作的目的。但是一個合併有肢體障礙與智能障礙的孩子在無人協助的情況下欲獨立在普通班級裡進行學習生活真是一場重大的冒險,上課時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下課去哪裡都戰戰兢兢,更別提要和同學一同嬉戲玩耍;沒有專業的助理員,特殊學童的學校生活幾近於監獄生活。特教助理員的存在能落實特殊生的學習生活,特教助理員的專業性則主宰孩子學習生活的豐富程度。本縣特教助理員名額的審核與人員的聘用突顯出特殊教育系統的漏洞。需要的學生不一定有機會得到協助,就算有機會聘用人員進入校園協助,也不一定可以得到有效的協助。
「有愛無礙」的校園環境不應只是一句響亮的口號。在亮麗的願景背後應該要隨之而來的是清晰、具體的藍圖,而後特殊教育得以殷實扎根。什麼是特教工作藍圖的顯影劑呢?我們應當具體思考:特教工作如何脫離光彩熱鬧的嘉年華會樣貌,搖身一變成為日常例行的暮鼓晨鐘,這才是本縣特殊學童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