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者」與壽山頌
「高雄者」與壽山頌 (五月中交件)
--拜讀藝術家張啟華先生畫冊有感
/林煥彰
1.
很榮幸,我有機會受邀到高雄「華會館」,為一群熱心公益、優秀的婦女菁英志工們,做了一場關於詩的「書寫經驗」分享,才得以認識「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這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民間公益團體;基金會的設置,在紀念高雄第一位留日畫家、藝術文化教育推廣者張啟華先生;而它的宗旨是「發揚藝術文化教育」,在現行兩大工作方向(生命教育及藝術推廣)上,積極推動相關藝術文化活動和生命教育及其安寧療護、悲傷關懷等,做出很多公益工作,在在都是當今我們台灣社會亟需要有人激勵奉獻的一股潛在的熱力,令人感動和敬佩。
2.
今年,恰逢台灣光復後第一代畫家張啟華先生百年冥誕;基金會擴大規劃舉辦一系列與張啟華先生一生所從事的繪畫藝術創作和文化教育工作,是最有意義的慶祝活動。
張啟華先生誕生於高雄萬壽山下,世居於斯;萬壽山是高雄聖山,他一生的繪畫創作,也大都以壽山為主軸;他愛鄉愛土,有崇高理想,和追求理想的熱忱。
四月十一日下午,我在回台北的高鐵上,一路拜讀《臺灣美術全集22 張啟華》畫冊,讓我有更進一步認識、並更深的感受和感動。
讀著讀著,在這本畫冊中的一百多幅油畫作品裡,我更發現一位真正愛鄉愛土、有崇高理想的先行者張啟華先生,他是如何的執著以實際的行動,以業餘的時間,傾注全力從事繪畫創作,並推動南台灣藝術文化工作;在追求個人的志趣之外,更實踐他狂熱懷抱著的一份崇高理想。翻開他的畫冊,我第一眼就被他的第一幅畫作所吸引;那是他年輕21歲時的成名之作:<旗后福聚樓>(1931),他是那麼親切柔和的為後人捕捉到那個時代的生活記憶!
藝術評論家林保堯在《臺灣美術全集22 張啟華》畫冊中的一篇專論:<臺灣美術的「高雄者」>,即以標題肯定張啟華先生為「高雄者」,這正意味著「他不僅是高雄出生的畫家」;而更應是肯定「他是有宏觀遠見的在地南台灣藝術殿基的先行者」。
在一百多幅油畫作品中,有關高雄地區地景人物的畫作,所佔比例高達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尤其關於高雄聖山--萬壽山的畫作(含為數不少的風景畫作中的山),幾佔有三分之一比重,更是鮮明的標誌著先行者張啟華先生對這座聖山的崇敬精神。這也是我個人擬訂<「高雄者」與壽山頌>為題,寫這篇短文向先行者張啟華先生致敬的發想;以及個人認為:一位生於斯長於斯、愛鄉愛土的藝術家,其崇高思想的自然流露和珍貴的具體表現。
3.
壽山,高雄的聖山;在一個有遠見的畫家心目中的地位,可從他一生致力創作的眾多畫作中,屹立不搖;那絕非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山。儘管時代如何改變,世人如何短視,以各種藉口、各種手段,極盡利用、破壞之能事,美其名為「開發」,而實際是改變了大自然原有的美麗風貌;但不容懷疑的是,聖山的精神意義,在畫家張啟華先生長期執著、孜孜彩繪的主題之下,祂依然是屹立在眾多同時代人的共同記憶之中,成為歷史傳承的一部分重要資產,是不可磨滅的一份歷史業績。一個藝術家的存在意義,在這裡也終可獲得有力的詮釋,那是以他的作品向歷史、向後代、向子子孫孫提供了最具體的存證。
壽山,祂是高雄的聖山;為壽山彩繪,為壽山立像,張啟華先生「山之組曲」系列畫作,堪稱以繪畫譜寫的一首不朽的歷史頌歌。我們在紀念、緬懷藝術家張啟華先生百年冥誕的今天,我們當也以張先生執著彩繪壽山之偉大精神,來頌讚他先知先覺的無私奉獻吧。(2010.05.12晚.研究苑)
(作者:詩人、畫家、兒童文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