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4 02:10:57lilou
夢中的橄欖樹:墨西哥與台灣,兩個女子的原鄉之旅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為什麼流浪遠方…
為了我夢中的橄欖樹…
齊豫的清亮歌聲如飛仙般悠遠,三毛的歌詞則像她的一生,渲染著流浪的味道。在多年前出國風氣還不普及的時代,這首歌讓人充滿遐想, 飄浪遠行,似乎總帶有一點無可名狀的詩意。如果自己與目的地有些關聯,那麼更就令人蠢蠢欲動了。
-卡珥拉:迷失在墨西哥 Lost in Mexico-
美國漫畫家潔西卡‧艾貝(Jessica Abel)筆下的卡珥拉(Carla)就這樣背上行囊,來墨西哥投靠前男友,開始她的原鄉之旅。
卡珥拉有著墨西哥血統,這也是她選擇來此的原因之一。她不知道自己會在墨國待多久,就這樣賴在朋友的公寓,直到被掃地出門,才開始起造自己在異國的小窩。她一開始與美僑社群打交道,後來慢慢疏遠,與墨籍朋友交遊頻繁起來。
卡珥拉的步調剛開始悠閒舒適,她四處遊歷,體驗墨西哥風情。然而,短期觀光跟長住是兩回事,等她定居下來,她與美僑、墨籍朋友之間的矛盾衝突逐漸浮現出來。
卡珥拉即使只會結結巴巴地講幾句西文,還是鼓起勇氣來到墨西哥。她想打入當地社群,得到墨籍朋友認同,彷彿要補償與自己血緣相連,卻無緣深入的墨國文化,最後,她意識到還是有些隔閡是難以穿透的。她批判當地有些外僑,只是憑著他們的優勢地位來此享受,然而墨籍朋友也不忘點醒她,她也跟那些人一樣處於同樣的位置,她永永遠遠都是外來「征服者」(conquistador),不可能「變成」墨西哥人的。
即使卡珥拉哭著把鍾愛的畫家芙烈妲(Frida Kahlo)海報撕成碎片,證明自己並非只是來消費墨國文化的觀光客,墨籍朋友並不同情她。即使她遠離美僑社群,交了個墨籍男友,努力學西班牙文。可是,一切彷彿白費力氣,即使有著墨西哥血統,卡珥拉還是墨裔「美國人」,她似乎是無法回歸夢想中的墨西哥原鄉了。男友倒希望卡珥拉帶他回美,好實現他的美國夢,不理解她幹嘛要苦哈哈地窩在墨西哥。
卡珥拉在異國編織著原鄉的幻夢,墨籍男友在她身上投射著他的美國大夢,也有些墨籍友人,批判外來者的消費心態,卻也懂得把握機會,把把外國妹或買賣違禁品,同時做著自己是「正港好墨西哥人」的幻夢,在意識形態與物質層面上好處全數佔盡。人人做著春秋大夢,到最後,迷失的何只女主角一個人?
卡珥拉原本可以在墨西哥與男友安樂過日下去,後來朋友鋌而走險,把她也捲進是非,這趟追夢之旅頓時成了不堪回首的過去。原本可能成為她新故鄉的異鄉,竟讓她走向永遠被流放的不歸路。
潔西卡‧艾貝這本「迷失在墨西哥」照字面翻譯,名為「迷失的女子」(la Perdida,封面見上圖一) 。卡珥拉想藉著血緣關係在異國尋找歸屬感,最後悵然而歸。就像她隨身保留著的一個墨西哥骷髏小偶,全身空蕩蕩就只剩個骨架,張著一嘴牙,看不出來是悲還是喜。在異鄉跌跌撞撞,落得孑然一身,倒也乾乾淨淨
(「藝術俏佳人」Art Babe其中一期封面,嗆辣有力!)
本書採用輕重有致的墨線繪成,風格趨向寫實。簡練的黑白線條與造型,可以看出法國漫畫家布洛奇(Blutch )與美國作者馬簇凱利(David Mazzucchelli) 等人的影響,與她之前芝加哥時期的「藝術俏佳人」(Art Babe) 風格上有點差異。
艾貝筆下的卡珥拉如此栩栩如生,加上作者本人也在墨西哥長住過,常常被認為可能是她的自傳作品。其實不然,她與同是漫畫家的男友在墨西哥待了兩年,後來返美定居。她自言墨西哥的確有貪污與治安等問題,他們因此選擇回美國,可是墨西哥仍讓他們魂牽夢縈,難以忘懷。
本書採用輕重有致的墨線繪成,風格趨向寫實。簡練的黑白線條與造型,可以看出法國漫畫家布洛奇(Blutch )與美國作者馬簇凱利(David Mazzucchelli) 等人的影響,與她之前芝加哥時期的「藝術俏佳人」(Art Babe) 風格上有點差異。
艾貝筆下的卡珥拉如此栩栩如生,加上作者本人也在墨西哥長住過,常常被認為可能是她的自傳作品。其實不然,她與同是漫畫家的男友在墨西哥待了兩年,後來返美定居。她自言墨西哥的確有貪污與治安等問題,他們因此選擇回美國,可是墨西哥仍讓他們魂牽夢縈,難以忘懷。
(「生在她鄉」Née quelque part 法文版封面。法國讀者不知道搞不搞得清楚封面郵票上的ROC指的就是封面折頁Formosa,台灣呢?)
-約翰娜:台灣乾女兒回溯原鄉Johanna and Taiwan -
卡珥拉在墨西哥尋找夢想的原鄉,法國漫畫家約翰娜(Johanna Schipper)則把她來台之行畫成漫畫「生在她鄉」(Née quelque part),記錄她自我探索的旅程。
約翰娜的父親從事民族學研究,1962年來台研習道教,成為首位外籍道士。約翰娜自己與姐姐均在台灣出生,1972年全家離台回法。三十多年後,約翰娜披著父親的唐衫,回到當年出生的島嶼來探查。
旅行,走得遠遠的,反而與自己更為貼近。在異鄉孤身一人,更有空間來拼湊在忙碌奔走中散落的自我。約翰娜身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手上只有1960年代的台灣地圖與當年的照片,想在異國摸索出當年全家人生活的地方,拼湊當年生活的點點滴滴。
約翰娜相信著冥冥中的力量與夢中的某些徵兆,據說從小她就常常感覺到一些不尋常的事物。她來台旅行時,帶了本與自己小名相同的法文小說「娜嘉」(Nadje) ,有空的時候就翻出來看。她讀到的篇章往往離奇地與她當下的心境貼近,她戲稱這本超現實主義作家培東(Breton)的小說是她的「易經」,彷彿冥冥中暗示著她的未來走向,她的人生是否已經書寫在某本無形的書上,她只是照著劇本演出?
四十多年前的台灣與今日相重疊,約翰娜有時彷彿看到當年母親的身影,居然有著自己的臉孔。母親懷著身孕,跟著夫婿航向未知的亞熱帶島嶼,如今約翰娜隻身循著同樣的路子行去。返法多年後,她問起父母當年的台灣生活經驗,而父母間的關係也同時開始出現裂痕,後來走向離異之路。約翰娜內疚地自問,是否因為她自私的好奇心,揭開了家裡頭當年某些不可言的瘡疤,導致父母離異?約翰娜不諱言來台前的不安與恐懼,是否擔心會挖掘出家中未知的秘密?作者在書中赤裸地探索著自己與家庭的暗處,用語卻又極為隱晦,就像她來台時隨身攜帶的那本小說,也彷彿廟宇中的籤詩,自有耐人尋味之處。
約翰娜在台灣捕捉過去與現在的種種意像,如同夢語呢喃。重回出生地,像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場夢境,跟記憶中三歲的自己相遇。她不急著馬上找到目的地,任由老地圖與某些徵兆隨緣遊走。憑著殘存的記憶摸索,居然也能找到當年在台住家與家族友人。她讓自己隱沒在廟會人群裡,讓童年熟悉的節奏如搖嬰仔歌般搖著她,帶她融入這塊土地的脈動之中。
-約翰娜:台灣乾女兒回溯原鄉Johanna and Taiwan -
卡珥拉在墨西哥尋找夢想的原鄉,法國漫畫家約翰娜(Johanna Schipper)則把她來台之行畫成漫畫「生在她鄉」(Née quelque part),記錄她自我探索的旅程。
約翰娜的父親從事民族學研究,1962年來台研習道教,成為首位外籍道士。約翰娜自己與姐姐均在台灣出生,1972年全家離台回法。三十多年後,約翰娜披著父親的唐衫,回到當年出生的島嶼來探查。
旅行,走得遠遠的,反而與自己更為貼近。在異鄉孤身一人,更有空間來拼湊在忙碌奔走中散落的自我。約翰娜身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手上只有1960年代的台灣地圖與當年的照片,想在異國摸索出當年全家人生活的地方,拼湊當年生活的點點滴滴。
約翰娜相信著冥冥中的力量與夢中的某些徵兆,據說從小她就常常感覺到一些不尋常的事物。她來台旅行時,帶了本與自己小名相同的法文小說「娜嘉」(Nadje) ,有空的時候就翻出來看。她讀到的篇章往往離奇地與她當下的心境貼近,她戲稱這本超現實主義作家培東(Breton)的小說是她的「易經」,彷彿冥冥中暗示著她的未來走向,她的人生是否已經書寫在某本無形的書上,她只是照著劇本演出?
四十多年前的台灣與今日相重疊,約翰娜有時彷彿看到當年母親的身影,居然有著自己的臉孔。母親懷著身孕,跟著夫婿航向未知的亞熱帶島嶼,如今約翰娜隻身循著同樣的路子行去。返法多年後,她問起父母當年的台灣生活經驗,而父母間的關係也同時開始出現裂痕,後來走向離異之路。約翰娜內疚地自問,是否因為她自私的好奇心,揭開了家裡頭當年某些不可言的瘡疤,導致父母離異?約翰娜不諱言來台前的不安與恐懼,是否擔心會挖掘出家中未知的秘密?作者在書中赤裸地探索著自己與家庭的暗處,用語卻又極為隱晦,就像她來台時隨身攜帶的那本小說,也彷彿廟宇中的籤詩,自有耐人尋味之處。
約翰娜在台灣捕捉過去與現在的種種意像,如同夢語呢喃。重回出生地,像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場夢境,跟記憶中三歲的自己相遇。她不急著馬上找到目的地,任由老地圖與某些徵兆隨緣遊走。憑著殘存的記憶摸索,居然也能找到當年在台住家與家族友人。她讓自己隱沒在廟會人群裡,讓童年熟悉的節奏如搖嬰仔歌般搖著她,帶她融入這塊土地的脈動之中。
(約翰娜今年在巴黎龐畢度中心的展覽)
來台期間,三歲前講著流利福佬話,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當成台灣囝仔的約翰娜,如今只能以英文溝通與「故鄉」人們溝通,或像其他外國觀光客一樣雞同鴨講。然而,就在離開出生地彰化前,運將問她從哪來,她想了想,用中文這樣回答:
「我是法國人。」
「巴黎?」
「是的,巴黎。….再見。」
這是她台灣行首次完整的中文對話,肯定了她的根源與座標。
約翰娜的台灣之行像是場告別式,告別自己曾經活過、已然失去或死亡的部分。雖然她把鄉愁與父親的舊唐衫一起留在當年誕生的土地上,島嶼以其他方式在這個台灣乾女兒身上傳續下去,不再只是迷濛飄忽的鄉愁。她招回了三歲前留戀南島的巴黎小女孩魂魄,從此可以安心,忘記或記得什麼,其實都已不重要。於是可以大步前去,即使不再有機會回來,即使隔得千山萬水,即使已經忘了三歲時的另一種母語。有著荷蘭血統,在台灣出生,在法國成長與定居,家中與心中都供奉著觀音的約翰娜, 今後更能定心掌舵,飄向哪裡都自在。
來台期間,三歲前講著流利福佬話,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當成台灣囝仔的約翰娜,如今只能以英文溝通與「故鄉」人們溝通,或像其他外國觀光客一樣雞同鴨講。然而,就在離開出生地彰化前,運將問她從哪來,她想了想,用中文這樣回答:
「我是法國人。」
「巴黎?」
「是的,巴黎。….再見。」
這是她台灣行首次完整的中文對話,肯定了她的根源與座標。
約翰娜的台灣之行像是場告別式,告別自己曾經活過、已然失去或死亡的部分。雖然她把鄉愁與父親的舊唐衫一起留在當年誕生的土地上,島嶼以其他方式在這個台灣乾女兒身上傳續下去,不再只是迷濛飄忽的鄉愁。她招回了三歲前留戀南島的巴黎小女孩魂魄,從此可以安心,忘記或記得什麼,其實都已不重要。於是可以大步前去,即使不再有機會回來,即使隔得千山萬水,即使已經忘了三歲時的另一種母語。有著荷蘭血統,在台灣出生,在法國成長與定居,家中與心中都供奉著觀音的約翰娜, 今後更能定心掌舵,飄向哪裡都自在。
(法南嘉德水道橋Pont du Gard附近的古老橄欖樹)
讀著這兩本漫畫,忍不住想起「橄欖樹」歌詞作者三毛。
三毛在國內當年嚴峻的升學體制中無容身之地,家人讓少年的她出去闖蕩,異鄉的自由氣息讓在島內奄奄一息的孩子重新活跳跳起來。在外與心愛的人成立小家庭的她,彷彿就此能安身立命。或許,只要能跟著愛人一道,不論是在撒哈拉或加纳利群島,那裡就可以是她的家。慈愛的父母懷抱,也是遊子另一個不離不棄的家園。
遊子離鄉在外,到後來,家鄉的感覺反而在異地更為濃烈。而異鄉也有可能成為新故鄉,故鄉的意涵或許是可以移動的,故鄉也可以是複數的。一開始也許只是自己炮製的夢境,也許永遠都只是個局外人,只要願意紮紮實實著地下來,或許還是有著落地生根的可能。只是,根要紮在哪裡呢?出了鄉關之外,哪裡又是可以安身立命的新故鄉?
蘇軾記下了一位歌姬的應答:「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夢中的橄欖樹,有可能就此化為現實,成為南國遊子安身立命的新座標。來自島嶼的旅人,永遠永遠不會忘記家鄉的亭亭榕樹與椰風蕉雨,即使只在夢中才能見到。
原鄉、異鄉與新故鄉,都在一念之間。
此心安處,即是吾鄉。
■ 潔西卡‧艾貝官方網站http://www.jessicaabel.com/
■ 約翰娜作品http://www.editions-delcourt.fr/album.php?id=914
■ 約翰娜訪談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jul/23/life/article-1.htm
■ 約翰娜龐畢度中心展覽http://www.centrepompidou.fr/Pompidou/Manifs.nsf/0/DA787F0CB06AAC22C125722F00582B83?OpenDocument
■ 法國漫畫家布洛奇Blutch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lou/3/1262676460/20051229105529/
■ 美國漫畫家馬簇凱利David Mazzucchelli http://www.readyourselfraw.com/profiles/mazzucchelli/profile_mazzucchelli.htm
(原文見大辣辣報,謹以此文贈amandasunsmile,以及所有飄飛各地的遊子們)
讀著這兩本漫畫,忍不住想起「橄欖樹」歌詞作者三毛。
三毛在國內當年嚴峻的升學體制中無容身之地,家人讓少年的她出去闖蕩,異鄉的自由氣息讓在島內奄奄一息的孩子重新活跳跳起來。在外與心愛的人成立小家庭的她,彷彿就此能安身立命。或許,只要能跟著愛人一道,不論是在撒哈拉或加纳利群島,那裡就可以是她的家。慈愛的父母懷抱,也是遊子另一個不離不棄的家園。
遊子離鄉在外,到後來,家鄉的感覺反而在異地更為濃烈。而異鄉也有可能成為新故鄉,故鄉的意涵或許是可以移動的,故鄉也可以是複數的。一開始也許只是自己炮製的夢境,也許永遠都只是個局外人,只要願意紮紮實實著地下來,或許還是有著落地生根的可能。只是,根要紮在哪裡呢?出了鄉關之外,哪裡又是可以安身立命的新故鄉?
蘇軾記下了一位歌姬的應答:「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夢中的橄欖樹,有可能就此化為現實,成為南國遊子安身立命的新座標。來自島嶼的旅人,永遠永遠不會忘記家鄉的亭亭榕樹與椰風蕉雨,即使只在夢中才能見到。
原鄉、異鄉與新故鄉,都在一念之間。
此心安處,即是吾鄉。
■ 潔西卡‧艾貝官方網站http://www.jessicaabel.com/
■ 約翰娜作品http://www.editions-delcourt.fr/album.php?id=914
■ 約翰娜訪談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jul/23/life/article-1.htm
■ 約翰娜龐畢度中心展覽http://www.centrepompidou.fr/Pompidou/Manifs.nsf/0/DA787F0CB06AAC22C125722F00582B83?OpenDocument
■ 法國漫畫家布洛奇Blutch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lou/3/1262676460/20051229105529/
■ 美國漫畫家馬簇凱利David Mazzucchelli http://www.readyourselfraw.com/profiles/mazzucchelli/profile_mazzucchelli.htm
(原文見大辣辣報,謹以此文贈amandasunsmile,以及所有飄飛各地的遊子們)
(約翰娜照片, 出自Delcourt出版社)
(Jessica Abel)
(Jessica Abel早期比較熱血兼憤怒的短篇。)
卡珥拉:你們這些利用優勢,來墨西哥享受的傢伙!---「迷失在墨西哥」(站長自己掰的台詞)
卡珥拉:就這樣困在這裡...他們怎能這樣對我?---「迷失在墨西哥」
[後記] 原來,「橄欖樹」也曾是戒嚴時期的「禁歌」之一,原因:「主題意識不明」http://www.libertytimes.com/2007/new/jul/14/today-fo5.htm
■「橄欖樹」卡拉o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UErNiXbuaU
■ 馬世芳「從『橄欖樹』談起」http://music543.com/phpBB2/viewtopic.php?p=154024#154024
[後記] 原來,「橄欖樹」也曾是戒嚴時期的「禁歌」之一,原因:「主題意識不明」http://www.libertytimes.com/2007/new/jul/14/today-fo5.htm
■「橄欖樹」卡拉o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UErNiXbuaU
■ 馬世芳「從『橄欖樹』談起」http://music543.com/phpBB2/viewtopic.php?p=154024#154024
567
2007-08-06 08:45:58
或是去旅行
都有機會體會文化的差異與衝突
其中甘苦攙雜 點滴在心頭---
等你們來玩啊
lilou 2007-08-08 15:07:06
異國文化生活的衝突與融和
我想lilou感觸也粉深吧!
對膽小保守的我而言...
真的很佩服這股勇氣!
版主回應
其實不管住在新故鄉或是去旅行
都有機會體會文化的差異與衝突
其中甘苦攙雜 點滴在心頭---
等你們來玩啊
lilou 2007-08-08 15:07:06
miragee
2007-08-05 19:04:45
你指的是道教儀式嗎?
身為西方人,約翰娜選擇以極為隱晦模糊的筆調來說ㄧ個可以更深入的故事,這是作者/當事人的選擇。父母間不可說破的秘密、當時台灣社會重男輕女的習俗、作者大姐遭到歧視---這些細節其實都似乎在作者自我追尋的*圓滿*過程中被*抹平*,有點可惜。
lilou 2007-08-08 15:18:19
Jessica Abel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我,以前也曾經想過類似的問題呢!
當初發現約翰娜的出生在她方時,很受內容感動,還買了好幾本送人,很難想像小時候的記憶可以對一個人有這麼深刻的影響,不過我覺得很不好意思的是裡面有很多東西是我也不懂的,看來我還得好好學習自己的文化呢!
版主回應
Jessica Abel的*迷失在墨西哥*真的很有意思,有時間我再把內頁翻譯出來給大家欣賞。你指的是道教儀式嗎?
身為西方人,約翰娜選擇以極為隱晦模糊的筆調來說ㄧ個可以更深入的故事,這是作者/當事人的選擇。父母間不可說破的秘密、當時台灣社會重男輕女的習俗、作者大姐遭到歧視---這些細節其實都似乎在作者自我追尋的*圓滿*過程中被*抹平*,有點可惜。
lilou 2007-08-08 15:18:19
哈囉~~您好:
我是靜宜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的學生,因為自己喜歡逛旅遊部落格,所以希望能接觸有關旅遊部落格的相關議題來做研究。這是一份研究『搜尋旅遊部落格(Blog)資訊的經驗』的學術問卷,希望可以煩請您幫忙填選。
以下是問卷的網址,您的協助對於本研究的完成相當重要!
敬祝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http://www.my3q.com/home2/191/weinaaie/38899.phtml
謝謝您的幫忙唷!!
旅遊其實並非本部落格的主題
望您見諒
lilou 2008-04-01 20: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