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23 20:54:17黃愛東西

同志亦凡人--港劇中的同志隨想


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在表面上看來前衛,潮流,走在時代尖端,但事實上香港人的骨子裏卻大多是保守的中國傳統儒家思想.香港人開戲前要拜神,過節時要挂上大紅燈籠,其實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思想一直在港人的心裏根深蒂固,而反映港人心態的港劇中,亦如是.比如對於同志這一特殊群體,港人大多還是無法以一種平常心來看待,"基佬"之類的稱呼,本身就帶有一種污辱性,而同志在香港的電視作品中,亦常常被妖魔化,令人覺得他們不是殺人兇手就是變態狂,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港劇的編劇也開始考慮爲同志們編一些或淒美或溫馨的故事,雖然礙于傳統道德觀念的束縛,不可能給他們大團圓的結局,但是能夠將他們描寫得有血有肉,亦不失爲一個好的開始.
首先來說說港劇中我印像最深的一位同志,就是鑒證實錄中的洪天飛.首先是這個角色的扮演者實在是選得太過到位了,以至於好多人在看了這部劇之後一直在爭論這個演員是否真的人妖.洪天飛的故事非常簡單,如果抛開同志的情節這就是一個被抛棄的怨婦報仇的故事.然而因爲性別的原因,讓這個原本平庸的故事變得異常地詭異.洪天飛對愛情的執著顯得非同一般,爲了所愛的人,可以去變性,並非常人能夠做到.然而變性後發現這一切不過是徒勞,最後就因愛而生恨,毀滅了愛人,也毀滅了自己.細細想來,癡情是沒有錯的,那麽洪天飛錯在哪里?也許錯在把愛當成了生活中唯一的信念.一旦這個信念分崩離晰,那麽他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支點,失去了平衡.其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還有很多,沒有了愛情,世界依然美好.用自己一生的美好去爲這個世界上偶爾遺失的一種美好陪葬,其實是一件很蠢的事.只是,像我這樣能說出這番風涼話的人,也許愛得不如他那樣深刻罷.
如果說愛一個不該愛的人是不幸的話,那麽被別人愛著就一定是幸福的嗎?恐怕也未必.看看刑4中吳美衍所扮演的那個變性人,天生麗質,愛上他的人,有很多,然而她卻只想和她所愛的那個人靜靜廝守,不願自己寧靜的愛,被打擾.這真的不是什麽過份的要求,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本該與世無爭的人,卻被別人對她瘋狂的愛推入了無底的犯罪深淵.當我們愛一個人時,其實我們很少關心我們所愛的人,我們的一切行動,往往都是出於自我需要的本能,于在無意間給所愛的人帶來了種種的不快甚至是不幸,更可悲的是,我們不知道自己已經做錯,我們總是固執地以爲我們的所做所爲只是爲了我們所愛的人.我想起了鑒證實錄2裏面暗戀小太妹的那個餐廳老闆,那個禽獸一般的健身教練奪去的只是小太妹的純潔,而口口聲聲說愛她的他卻發瘋般地佔有她並奪去了她年輕的生命.愛,有時比恨更可怕.
以上的兩個同志,都做了變性手術,這證明了大多數的同志都處於一個男人身女人心的狀態.一個有著大男子主義的男人,成爲同志的機會很小,然而同志卻往往癡迷於男子氣概.這就是悲劇的根源所在.所以比起那些憤不顧身去變性以得到正常男子喜愛的同志來說,能夠堅守自己的男兒身並留守同志世界的人更需要勇氣.因爲那樣,你得到心中所愛的機率就更小.所以看到鑒證實錄中何寶生所飾演的那個同性戀法醫時,大家投去的,更多是同情的目光而非嫌惡的目光.更何況他最後還是愛上了一個女人,回歸到正常人的行列中來.這是一個非常理想化的同志形象,斯文,大方,風度翩翩,生活態度樂觀積極.這也是"港劇化"最嚴重的一個同志角色,不真實,卻符合大多數人的理想.
說到港劇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同志角色,卻是一個女子.就是一號法庭中Flora所飾演的阿Cat歐子強.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她是一個雙性戀.或者說她在遇到承宇之前,是一個蕾絲邊,而遇上了承宇,讓她重新找回了作爲一個女人的感覺.很喜歡承宇剛開始時害怕子強搶走若暉的戲,原來愛越過性別的界限,也可以帶來一種別樣的喜感.也很喜歡子強乾脆地對著承宇說;"你是不是愛上我?"看到若暉,子強,承宇三個人開心地聚在一起笑鬧,我發現原來三角戀也可以如此的賞心悅目.可惜的是,這麽可愛的子強,卻只是承宇與若暉愛情中的一段插曲.子強死了.承宇才看到子強日記中寫下的心事.若暉對承宇說:"人有時候傷害了別人,自己卻不知道,你比較幸運,你知道了."子強對愛的態度,有一種超呼想像的灑脫,知道對方不愛自己,就由自己先提出分手,爲自己留下最後的尊嚴,縱然心在滴血,抽根煙,轉瞬間留給對方一個明媚的笑顔.
女孩子之間的曖昧,的確要比男孩子來的豐富,也難怪有人會說,女人的骨子裏有天生的同志傾向了.下面來說一個女同志的疑似案例,就是創世紀中何超儀所飾演的寶怡.她在創世紀中是以淑芬(雪兒飾)情同手足的好友形象出現的,整天與淑芬形影不離.兩人從小就是好友,看上去與一般的姐妹淘沒什麽兩樣,只是看到她爲了淑芬而與張自力理論,爲了淑芬的自行車賽助威呐喊,我總是從她的眼神裏看到一種若有似無的情愫.也許是我太過敏感吧,但是假如寶怡真的深愛淑芬那麽多年而能隱忍到如此低調的地步,我真的打從心眼裏佩服這個表面上大大咧咧實則心細如塵的女孩.
看花一般的女孩搞搞曖昧,其實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然而同志情節並非年輕人的專利,雖然同志戀情難長久,卻終究還是有人用他們的努力維繫一生.比如隔世追凶中郭鋒飾演的黑幫老大,就與自己的手下相戀了二十多年.雖然最後兩人都遭來了殺身之禍,然而這卻是港劇中同志戀情維持時間最長的一對.我不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對同志戀人做到了白頭偕老,只是,無法到老的愛情,也並不意味著失敗,人們愛看煙花,就是因爲它最美的那一妙,至於絢爛之後的灰燼,誰會在意?
細細數來,港劇中講到同志的還有好多,比如妙手仁心中的帥哥(江新月語)江滿月,刑3裏梁婉靜飾演的那個後母,每個同志有每個同志的不幸,每個同志也有每個同志的幸運,就像普通人一樣,"我愛上了你,只是恰好我們都是同一個性別",同志不是妖魔,同志不是瘟疫,同志只是凡人.港劇中展示的大多是他們在世俗觀念與自身感受中的掙扎,其實已經漸漸走向了一個比較客觀的視角.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看到一部以同志爲絕對主角的港劇也說不定.一切皆有可能,是廣告的口號,也是我們的期盼.期待多元化的港劇,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全面的花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