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1 20:00:38硯子

有關對街頭運動之我見

我尊敬街頭運動者,雖然我不一定認同他們所有的議題。
可是關心社會,未必全然必須走上街頭;同樣的,走上街頭的,也不全然是出自關心社會。
更重要的,沒有人是道德的仲裁者,也沒有人該是享有道德的光環而不被檢驗。
最重要的是,你是怎樣看待異議者才是關鍵。社會永遠都有不公不義,但不是不公不義就是哪個人、那個團體造成的,把公共議題上綱成道德命題,發動人格毀滅戰,往往無益於問題解決,甚至於製造出更嚴重的問題。
我厭惡統治體制(不要傻了,這個包括藍綠政黨)的冷漠與操控,但也不喜歡誰自居為道德者,在我看來,過度強調道德、政治正確,應該都是朱熹、董仲舒的好朋友。
至於正義廉價與否,在於你秉持信念的強度,這個強度,不是嘴炮的程度而是你願意為他達成的強度,也就是自我願意付代價的程度,而不是叫別人或這個大眾付出代價,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價值,因為每個人所站的立足點的不同,所認知之價值不同。
捍衛或反對這個體制,無所謂道德高下,只是價值的選擇;而要說服別人相信自己的價值,不僅是宣傳還有對話。跟體制對話而非妖魔化體制,同樣的,跟異議者對話而非汙名化異議者。

之所以會寫這些話,乃是看到網路上許多人大放厥詞,要學生滾回去念書,這點我很反對,關懷社會不是成年人權力,是這個社會所有人所應秉持的信念,有人願意為這個社會用體力付出關心,應該要予以肯定。

但我不認同他們的議題表達之方式,因為他們的正義一開始就是選擇性的,從中時到反核,一直到大埔事件,從來都不尋求解決之道而只是要他人接受他們的訴求,諷刺的是,他們是因為痛恨這個體制的專斷。既然痛恨體制暴力,為何又要他人對自己的訴求照單全收?再者對待另一政黨如此寬容,輕輕放過。建構權力體制的,難道就只有國民黨?可悲復可嘆。

理性,從來都不是溫良恭儉讓,佛云慈悲,亦需有金剛怒目衛教,但只有金剛怒目,何顯菩薩之智慧?更別說自身之瞋恨尚未捨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