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17 08:56:15生命樹

薪資不漲 全球化惹的禍?__升學選校請考慮此因素

又到了升學選校的季節了,
特別轉載這篇新聞報導,
彼此提醒這個世界變化得有多快,
光是以台灣內部的因素來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
已經不是一個正確的做法了.
對於未來的選擇,
更是不能只以過去的經驗作為未來選擇的依據了.

生命樹


資料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7/1/16/n1592499.htm
【大紀元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吳宏睿編譯報導)由於美國的藍領階級薪資呈現遲滯的狀態已有好一陣子了,所以近期以來已引發美國各界的討論,更有人擔心不久後中產階級也將陷入困境。一直以來,包括CNN的道布斯(Lou Dobbs)、美國新任民主黨國會議員等在內的許多人都認為全球化正是造成此一現象的元兇,但哥倫比亞大學印度裔經濟學教授伽格迪希(Jagdish Bhagwati)卻認為科技發展才是薪資成長的最大阻力,他也提出了三個理由來反駁全球化的觀點。


首先,他表示包括今日一些偉大的經濟學者克魯曼(Paul Krugman)、芬斯特(Robert Feenstra)等學者的實證研究均已發現國際貿易對薪資的負向影響並不大。而且,勞動經濟學家哈佛大學布加斯(George Borjas)和授卡茨(Larry Katz)教授的最新研究也印證了,經適度的調整後,全球化對薪資所得所產生的衝擊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伽格迪希自己的研究更顯示了,與窮國貿易有助於緩和新技術引進而導致非技術性勞工薪資的下跌。
其次,他反駁全球化降低了勞工與雇主議價的優勢能力,理論上,在自由競爭市場機制下,雙方均無絕對的議價優勢;而且勞工在加入公會後才可能有議價能力,但伽格迪希的資料卻指出美國私部門勞工加入工會的比率根本不到10%,更有甚者,工會組織早在50年前因規範勞資關係的塔夫特-哈特利法案(Taft-Hartley Act)的推出而逐漸減少,近20年來也沒有快速減少的現象。

最後,伽格迪希的數據也證明了過去20年來,匯入美國的投資金額和流出的一樣的多,所以全球化並未讓美國產生大額的資本外流而導致國內投資下滑以及非技術性勞工的薪資下跌。

在排除全球化的因素後,伽格迪希的研究提出了新技術的開發才是薪資成長的最大阻力。拜技術革新與推廣之賜,今日製造業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生產線的運轉已不再如以往要靠一大群工人揮汗如雨地辛勤工作,轉變成專業工程師指揮著電腦完成所有的步驟,使工人的需求降低,薪資自然也無法成長。

雖然過去工業革命時代以來的J曲線經驗告訴我們,幾次重大新技術的發明使工資在一開始略微下滑後終會提升,但今日已不像過去蒸汽引擎等新技術是斷斷續續發明出來的,現代的技術革新是持續不斷地將非技術性的勞力密集工業轉向以高科技為基礎的生產模式,在一項新技術使工資還沒達到上升之前,新發明又會出現,使工資很難達到成長的階段,所以現代化的技術革新後,反而越來越難提振工資水準。

新聞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