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8 11:24:20Lico
瓊芳
瓊芳,是我的同學,
今年暑假剛剛離開學校,專心做個學生。
瓊芳和瓊芳的先生都是我們班上的,
也是「唯二」比我年長的同學,
不過大我一、兩歲而已。
我們班上,因為有我們幾個撐在那裡,
所以偶爾也會被投以疑惑的眼光:
「這些研究生真是老當益壯啊!」
事實上,
我們都碰過走在校園或宿舍被迎面而來的大學生叫:
「老師好!」的尷尬。
瓊芳是金門在地人,從金門傳統的家庭中成長,
在台灣完成學業之後又回到金門執教,
經歷過戰地時期的金門,
也在生活中親身體驗過金門的艱難困苦。
說起金門,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民國三十八年的古寧頭戰役,
民國四十七年的八二三炮戰,
也說得出金門的名產菜刀、貢糖、高粱酒,
可是除了這些,
金門曾經落後台灣二十年的生活水準,
金門曾經因為前線地位的居民生活等等,
恐怕沒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和關心。
十年前我來金門,把重心放在自然生態環境,
三年前開始,我慢慢進入金門的人文生活,
大約兩年前,因為讀書的關係真正專心探索金門的住民生活,
許多金門的真實故事在我眼前一一展現,
我於是才明白原來金門之外的人多麼不了解金門,
地理和政治的環境讓金門似近實遠,
歷史課本裡的金門固然真實,
但真實的金門卻不只是歷史。
五零年代出生的瓊芳少女的時候自然是自衛隊的隊員,
當年,加入自衛隊是義務,也是必要的成長經驗,
瓊芳談起這一段經驗,她說:
「當時我們每個人要保管一支槍,
長官告訴我們,槍就是我們的生命,
我們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惜這支槍。」
平常保管在槍枝彈藥庫裡的槍,
到了固定的集訓時間就會被取出來,讓大家好好把槍保養著,
不但要會用槍,還要會拆槍、會擦槍、會養槍,
瓊芳告訴我:
每個人都得學會在五分鐘裡面完成拆槍或組槍的動作,
這使我想起自己的高中軍訓課,
我們也都得學會拆槍、組槍、擦槍、操槍,
當然也學瞄靶、射擊,
我還記得當我學會透過準星瞄準槍靶,真的擊發子彈時,
心臟幾乎是呼應著槍聲在大力的跳動,
又當我撕下靶紙看見自己擊發的子彈穿透靶紙留下來的窟窿時,
那種內心的悸動!
我也記得當時保管槍枝的老兵伯伯,對我們從來沒有過好聲好氣,
只會嫌我們粗手笨腳,不但拆解槍枝不夠俐落,
老兵伯伯還會在我們還槍的時候說我們擦槍不及格,要我們重新來過!
只有在那些時候,
我們好像才會感覺靠近「反攻大陸,解救同胞」的口號一點點,
然而瓊芳,不只是感覺,她是真正生活在戰地,
承受砲擊,承受戰地政務的閉鎖和管理。
帶著輕輕的笑聲,瓊芳告訴我:
那時候,手腳不夠快的她,總是被派去作喊話員,她很怕!
我說:怕什麼?喊話員不是比操練輕鬆些嗎?
她說:是啊!但是喊話員要喊的話讓我覺得很不自在呢!
喊什麼呢?瓊芳說:她記得,裡面有幾句話說的是:
「你們吃香蕉皮,我們吃香蕉肉,我們的香蕉甜,我們的饅頭香。」
這使我想起我到對岸探親的時候,那裡的親人也告訴我:
六零到七零年代,他們的文宣說:
「台灣的人都吃香蕉皮,香蕉都給美國人吃了,
有的人連香蕉皮也吃不起,都要啃樹根!」
同樣的字句,在我們這裡也適用,只不過我們說的是:
「大陸同胞吃不飽穿不暖,大家都去啃樹皮」,
我還記得書裡還畫著一群面黃肌瘦的人爭著去剝樹皮的畫面,
原來,大家用的都是同一套啊!
我問瓊芳,參加自衛隊有沒有什麼好處?
可不可以不參加自衛隊?自衛隊要做什麼訓練?
瓊芳說:
「金門人參加自衛隊是義務,這是要保衛自己的地方啊!
到了時候要自己請假去受訓操練,
女孩子到了十六歲就自動成為自衛隊員,
所謂權力?
大概就是如果你結婚生孩子了就可以不要參加操練了。」
是因為這樣,所以當年的金門女子都早婚嗎?
直到民國五十七年到台灣讀書,
瓊芳才第一次聽到廣播,第一次坐上火車,
瓊芳回憶:
當時有一個節目總在凌晨零點的時候播出英文歌「morning has broken」,
金門晚上十點就宵禁了,瓊芳在深夜聽著這首歌,心裡百感交集。
在戰地的生活處處是軍管,籃球、氣球、乒乓球、望遠鏡…,
看得遠和飄的高、浮的起來的東西都在禁止之列,
民國五十八年,在台灣讀高中的妹妹帶了一個照相機回來,
兩姐妹高高興興到外面拍照,
結局卻是相機被沒收,還帶到機關裡盤問具結不再犯,
哥哥喜歡寫文章,在文章裡透露了不滿的情緒,
也為大家帶來一陣恐慌,
同學家人曾在廈門大學讀書,接續而來的調查和遭遇,
讓同學在始終走不出困境…,
瓊芳說:這是那個時空之下發生的事情,似乎無法抗拒,
我問:這樣和台灣相較,拘限多很多,自由也少很多的環境,
當時會覺得不舒服嗎?瓊芳說:
「不會哩!因為習慣了,
而且沒到過金門以外的地方,沒有比較,也就覺得很正常。」
直到來到台灣讀書,見識到台灣不同的情境,
她才覺得出金門的管束有多少。
然而走過這麼多年,
瓊芳回頭看當年的軍管和今天的環境,
她說:雖然因為管制嚴格曾經留下遺憾,
但有時也會覺得軍管時期無形中為金門保留了許多珍貴的事物,
比如人為干擾很少自然環境,比如封閉而保留下來的傳統。
瓊芳在中學任職二十多年,
看到開放後的金門和時代的潮流以及無遠弗屆的網路傳播,
給金門帶來許多衝擊,
也讓在地的年輕人在接收新潮流的同時失去了許多傳統,
但這是時代的新浪潮,似乎也無法阻攔,
就像當年的軍管一樣。
我又問瓊芳:你覺得金門的未來應該是朝向新趨勢還是在傳統中開展局面?
瓊芳沉默許久。
在退休來讀書的瓊芳身上,
我看見傳統和現代的交會,看到舊環境中的新發展,
也看見一個所謂「偏遠地區」的中年人,
在經過這樣強烈的轉折和人生體驗後,
仍然能夠為自己的後段人生開展新局面的勇敢,
金門戰地所受的拘限雖然曾經長遠,
但它所積聚的能量也像瓊芳一樣,
正在源源湧出,為自己找尋一個新的方向。
這就是我所認識的瓊芳,
就像這個站在獨特的歷史和地理位置的小島給我的感動一樣,
我也在瓊芳身上,看到這樣的美麗。
今年暑假剛剛離開學校,專心做個學生。
瓊芳和瓊芳的先生都是我們班上的,
也是「唯二」比我年長的同學,
不過大我一、兩歲而已。
我們班上,因為有我們幾個撐在那裡,
所以偶爾也會被投以疑惑的眼光:
「這些研究生真是老當益壯啊!」
事實上,
我們都碰過走在校園或宿舍被迎面而來的大學生叫:
「老師好!」的尷尬。
瓊芳是金門在地人,從金門傳統的家庭中成長,
在台灣完成學業之後又回到金門執教,
經歷過戰地時期的金門,
也在生活中親身體驗過金門的艱難困苦。
說起金門,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民國三十八年的古寧頭戰役,
民國四十七年的八二三炮戰,
也說得出金門的名產菜刀、貢糖、高粱酒,
可是除了這些,
金門曾經落後台灣二十年的生活水準,
金門曾經因為前線地位的居民生活等等,
恐怕沒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和關心。
十年前我來金門,把重心放在自然生態環境,
三年前開始,我慢慢進入金門的人文生活,
大約兩年前,因為讀書的關係真正專心探索金門的住民生活,
許多金門的真實故事在我眼前一一展現,
我於是才明白原來金門之外的人多麼不了解金門,
地理和政治的環境讓金門似近實遠,
歷史課本裡的金門固然真實,
但真實的金門卻不只是歷史。
五零年代出生的瓊芳少女的時候自然是自衛隊的隊員,
當年,加入自衛隊是義務,也是必要的成長經驗,
瓊芳談起這一段經驗,她說:
「當時我們每個人要保管一支槍,
長官告訴我們,槍就是我們的生命,
我們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惜這支槍。」
平常保管在槍枝彈藥庫裡的槍,
到了固定的集訓時間就會被取出來,讓大家好好把槍保養著,
不但要會用槍,還要會拆槍、會擦槍、會養槍,
瓊芳告訴我:
每個人都得學會在五分鐘裡面完成拆槍或組槍的動作,
這使我想起自己的高中軍訓課,
我們也都得學會拆槍、組槍、擦槍、操槍,
當然也學瞄靶、射擊,
我還記得當我學會透過準星瞄準槍靶,真的擊發子彈時,
心臟幾乎是呼應著槍聲在大力的跳動,
又當我撕下靶紙看見自己擊發的子彈穿透靶紙留下來的窟窿時,
那種內心的悸動!
我也記得當時保管槍枝的老兵伯伯,對我們從來沒有過好聲好氣,
只會嫌我們粗手笨腳,不但拆解槍枝不夠俐落,
老兵伯伯還會在我們還槍的時候說我們擦槍不及格,要我們重新來過!
只有在那些時候,
我們好像才會感覺靠近「反攻大陸,解救同胞」的口號一點點,
然而瓊芳,不只是感覺,她是真正生活在戰地,
承受砲擊,承受戰地政務的閉鎖和管理。
帶著輕輕的笑聲,瓊芳告訴我:
那時候,手腳不夠快的她,總是被派去作喊話員,她很怕!
我說:怕什麼?喊話員不是比操練輕鬆些嗎?
她說:是啊!但是喊話員要喊的話讓我覺得很不自在呢!
喊什麼呢?瓊芳說:她記得,裡面有幾句話說的是:
「你們吃香蕉皮,我們吃香蕉肉,我們的香蕉甜,我們的饅頭香。」
這使我想起我到對岸探親的時候,那裡的親人也告訴我:
六零到七零年代,他們的文宣說:
「台灣的人都吃香蕉皮,香蕉都給美國人吃了,
有的人連香蕉皮也吃不起,都要啃樹根!」
同樣的字句,在我們這裡也適用,只不過我們說的是:
「大陸同胞吃不飽穿不暖,大家都去啃樹皮」,
我還記得書裡還畫著一群面黃肌瘦的人爭著去剝樹皮的畫面,
原來,大家用的都是同一套啊!
我問瓊芳,參加自衛隊有沒有什麼好處?
可不可以不參加自衛隊?自衛隊要做什麼訓練?
瓊芳說:
「金門人參加自衛隊是義務,這是要保衛自己的地方啊!
到了時候要自己請假去受訓操練,
女孩子到了十六歲就自動成為自衛隊員,
所謂權力?
大概就是如果你結婚生孩子了就可以不要參加操練了。」
是因為這樣,所以當年的金門女子都早婚嗎?
直到民國五十七年到台灣讀書,
瓊芳才第一次聽到廣播,第一次坐上火車,
瓊芳回憶:
當時有一個節目總在凌晨零點的時候播出英文歌「morning has broken」,
金門晚上十點就宵禁了,瓊芳在深夜聽著這首歌,心裡百感交集。
在戰地的生活處處是軍管,籃球、氣球、乒乓球、望遠鏡…,
看得遠和飄的高、浮的起來的東西都在禁止之列,
民國五十八年,在台灣讀高中的妹妹帶了一個照相機回來,
兩姐妹高高興興到外面拍照,
結局卻是相機被沒收,還帶到機關裡盤問具結不再犯,
哥哥喜歡寫文章,在文章裡透露了不滿的情緒,
也為大家帶來一陣恐慌,
同學家人曾在廈門大學讀書,接續而來的調查和遭遇,
讓同學在始終走不出困境…,
瓊芳說:這是那個時空之下發生的事情,似乎無法抗拒,
我問:這樣和台灣相較,拘限多很多,自由也少很多的環境,
當時會覺得不舒服嗎?瓊芳說:
「不會哩!因為習慣了,
而且沒到過金門以外的地方,沒有比較,也就覺得很正常。」
直到來到台灣讀書,見識到台灣不同的情境,
她才覺得出金門的管束有多少。
然而走過這麼多年,
瓊芳回頭看當年的軍管和今天的環境,
她說:雖然因為管制嚴格曾經留下遺憾,
但有時也會覺得軍管時期無形中為金門保留了許多珍貴的事物,
比如人為干擾很少自然環境,比如封閉而保留下來的傳統。
瓊芳在中學任職二十多年,
看到開放後的金門和時代的潮流以及無遠弗屆的網路傳播,
給金門帶來許多衝擊,
也讓在地的年輕人在接收新潮流的同時失去了許多傳統,
但這是時代的新浪潮,似乎也無法阻攔,
就像當年的軍管一樣。
我又問瓊芳:你覺得金門的未來應該是朝向新趨勢還是在傳統中開展局面?
瓊芳沉默許久。
在退休來讀書的瓊芳身上,
我看見傳統和現代的交會,看到舊環境中的新發展,
也看見一個所謂「偏遠地區」的中年人,
在經過這樣強烈的轉折和人生體驗後,
仍然能夠為自己的後段人生開展新局面的勇敢,
金門戰地所受的拘限雖然曾經長遠,
但它所積聚的能量也像瓊芳一樣,
正在源源湧出,為自己找尋一個新的方向。
這就是我所認識的瓊芳,
就像這個站在獨特的歷史和地理位置的小島給我的感動一樣,
我也在瓊芳身上,看到這樣的美麗。
若干年前(別問若干)老哥哥也在金門待過一年半數饅頭的日子 (樹治兄也是)
下回返台會想回去看看
金城天主堂有位洪阿姨,如去,代我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