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過去的我們 ( 1.我們之間together)
2001年大年初二,依慣例每年全家都在過年期間選一天到佛光山跟爸上香,而不是清明時。以前,媽還能行動自如不需要拐杖時,我們會順道去大雄寶殿走走甚至多留1-2小時看看佛光山年節的遊行。記得那年,我獨自坐在不二門前台階上,姊姊站在身旁四處張望等待遊行隊伍,我卻被一股空虛感襲擊。突然很想找朋友說說話,卻沒有一人可以讓我自在面對真實的自己。那一幕是黑白的,直到現在還在我心中的某個角落,找不到出口。
最近這幾年,過年時間的空虛感又開始泛上來,難怪會有[每到佳節倍思親]一說,在應該與親朋好友歡聚的時間確實更容易讓寂寞的人傷感,尤其是秋冬季節。
回到家,那股悶悶的感受無處發洩,上網搜尋到"我們之間together",我在當時算是熱門(或唯一)同志站台po了人生第一篇也是唯一一篇的徵人啟事。三十來歲還是母胎單身的我,像是小白兔誤入叢林,開始探索自己在這個圈子的感情世界。
說徵友,其實下的標題是徵筆友。和現在一樣,徵伴遠比徵筆友還熱門。前前後後,不超過5個人回覆。即便現實這殘酷,以我對同志甚至感情世界的認識,頂多只是幼稚園等級,實在不合適一下子跳太遠。最後如果能找到一個我可以信賴,做自己的soul mate 對我來說已經很奢侈了。
一週後,回站台看自己的貼文時,突然注意到前一封的徵辦啟示。 人在美國,想找伴。是緣分帶來的勇氣吧,我回了你的貼文,問你要不要交交朋友,我也因為懶得打密密麻麻的中文,可以順便跟在美國求學的你練練英文書信往來。我們之間開始了聯繫。
後來問你當時收到我的信的想法,以及有沒有看到我徵筆友的貼文。你說明明是徵伴,我卻寫信來當筆友,還說可以練英文時,覺得我是去鬧場的。你說當時剛失戀,快被淹死,需要立即找到浮木棲身,是沒有心思交筆友的。一位台灣朋友看你這麼失魂落魄才介紹到[我們之間]PO文,忙著學業的你也沒有特意再去看網站上的其他貼文。由此看來,原來我是拉起我們之間那條線的人,得分! 以我的個性,應該不會有人料到我會是主動方,究竟是怎樣的機緣(還是多強烈的孤寂感)做了改變? together:to-get-her,因為這個平台,讓我認識了你。是老天派來增加我人生色彩,示意你帶我離開這個有毒的家庭生活嗎?還是我不該踏出這一步?
上一篇:致過去的我們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