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台北電影節十部推薦
雙面維若妮卡 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
台灣上映片名《雙面維若妮卡之今世今生》的本片,在影迷口中和影展上映時譯名仍只取慣用前名,已被各影展選映多次,無疑是得以一看再看的經典,今年更可與《雙面危敵》和《盜貼人生》兩部相仿作品對比,修復版當然更是不容錯過。
電影狂 Camera Buff
奇士勞斯基的第二部電影長片作品,亦在台上映過,半自傳地敘述自己拍攝紀錄片時的心境,也藉以投射電影狂熱和日常生活的衝突和領悟,這次播映的修復版也是必看。
無臉之眼 Eyes Without a Face
不論你喜不喜歡《切膚慾謀》和《花都魅影》,這部被大師們爭相致敬的經典作絕對已是心理驚悚片中的經典,喬治馮居畢生只導過八部電影長片,而這部可說是他最常被提及的最佳代表作。
盜貼人生 The Double
雖是改編自杜斯妥也夫斯基,演而優則導的英國笑匠理查艾尤德詮釋的版本,絕對遠較原著來得簡單易懂,傑西艾森柏格和蜜雅瓦許科夫斯卡兩位新生代實力派的號召力十足,目前仍乏台灣片商問津,雖然被相中機會仍頗大,還是趕快把握機會比較保險。
夏日午後的初纏愛戀 My Summer of Love
2005年讓台長在千鈞一髮之際搶到最後一個位置的同性情慾傑作,有現在已蔚為好萊塢百變巨星的艾蜜莉布朗特甫出道時清秀卻已相當純熟的演出,無疑是波蘭裔英國名導帕貝爾帕夫利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掏空我的愛 Eastern Boys
長期與金棕櫚大導樓宏龔特合作《失序年代》和《我和我的小鬼們》等片的聯合編劇之一羅賓康皮洛的第二部長片,同樣在描述法國境內的種族對立,亦融入以往曾涉及過的中年危機議題,這次多了同性戀和移民問題,為故事加入更多衝突。
去她的第二春 Gloria
去年柏林影展大獲好評並勇奪影后的本片,口碑一路延燒到年底,雖然沒能順利代表智利連莊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女僕》、《NO》和本片等近年來的智利傑作,肯定帶起了一波智利電影新浪潮。
駱駝女孩的沙漠之旅 Tracks
改編自真人實事,一個女孩和她的忠犬橫越沙漠的故事,由《愛不再回來》和《愛在遙遠的附近》美國導演約翰克倫執導,令我聯想到凱利萊查特的《溫蒂與露西》,同樣頗受好評,但風格應該大相逕庭。
雪國迷景 Curling
沒看過德尼柯特去年的柏林得獎作《在世界邊緣遇見熊》,但這部融合親情和犯罪並令我驚艷的冷冽舊作,確實會讓我想追看他的其他作品,紀錄片和長片看來都相當有可看性。
綁架大作家 The Kidnapping of Michel Houellebecq
起初看似紀錄片,卻越看越不對勁,原來是法國大作家韋勒貝克親身扮演自已的電影,是真是假其實並不重要,但與綁匪交涉時的趣味橫生和冷不防情節,都令本片相當玩味且富有娛樂性,十分有技巧地結合了實境秀和情境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