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5 12:00:00喬治鎊

十年前十年後:我的金馬經驗(第七至第九天)

第七天


29/11/2001 嘉年華影城 (現今日秀泰影城)

索多瑪120天 Salo, or the 120 Days of Sodom
在我的印象中,那個年代似乎還沒有超限制級,但已有簽觀影切結書這種東西(記得「全搞砸了」就是),我很好奇為何這部充滿挑釁性、變態和虐待場面的經典可以大喇喇地走進場。不過我確實記得這部片的賣票方式是另外在一張紙上劃位的,應該就代表它超限的地位了。

生存遊戲 Battle Royale
因為成為觀眾票選榜首而在好奇驅使下觀賞的影片,連續看兩部十分「不正常」的電影,很詭異地完全沒感到不適,可能是這兩部片都是水準之作。後來才發現深作欣二是我小時候一時狂熱過的「新里見八犬傳」導演,能再度在影院拜見他的作品頗具意義。


11/11/2011 國賓長春影城

撒旦之外 Outside Satan
布宇諾居蒙已經成為台長在各影展中必膜拜的大師之一了。雖然這部作品是在精神不濟、半夢半醒下看完的,其中一些高度實驗性的風格,以及同樣堪稱一絕的神奇結尾,證明了居蒙提供的觀影經驗絕對是相當值得的。

第八天


30/11/2001 嘉年華影城

鋼琴教師 The Piano Teacher
這是台長在天真無知的年紀時,硬是晃到影院售票口碰運氣,結果真的被我誤撞到開演前的釋票。當時似乎本來麥克漢內基、伊莎貝雨蓓和班諾馬吉梅都受邀來台,最後卻無疾而終,實在遺憾。但影片本身還是相當精采,且後來上映後再去看一遍時,發現竟上了噴霧,讓我更是慶幸有先在影展看了「完整版」。順帶一提,2005年的「愛情,不用尋找」卻是在影展放映時就是修剪版,但當時還過於古意的我只悻悻然地走出影廳。

巴爾幹龐克 Super 8 Stories
庫斯杜利查除了身為國際大導演,也是他在家鄉組成的樂團「不吸菸」的團員,其實早在他的作品中都聽得到、甚至看得到(「黑貓白貓」)他們的音樂,而這部專門記錄「不吸菸」的作品,雖稱不上是庫斯杜利查的傑作,但還是很迷人,不知道是不是音樂的催眠,我則是在半迷流狀態下看完的。


12/11/2011 新光影城

教練與男孩 Absent
雖然只是HDCam,本片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氛圍,一點都不因放映格式而打折。除了撲朔迷離的人物關係和行動,結局也堪稱是神來之筆。

紙娃娃 Paper Dolls
以色列紀錄片導演托莫賀曼首次受邀成為焦點放映的一員,「紙娃娃」是他於2006年推出的舊作,也是我在這次影展中僅能看到的唯一一部。迥異於一般紀錄片的客觀立場,他的作品反而是十分私密的,但可能也正因如此才更容易令觀眾感同身受。

第九天


01/12/2001 嘉年華影城
歡迎登錄虛擬天堂 Avalon
當時在影展閉幕後,還有加映觀眾票選前茅影片、以酬原本向隅如我的影迷們。押井守這部結合真人和動畫的傑作立刻成為觀眾最愛一點都不奇怪,而且能和巧合地在同一年推出的改編電玩大片「太空戰士」對比觀賞,川井憲次的配樂是本片的靈魂,在看完後我便立刻購入原聲帶。

分道不揚鑣 Divided We Fall
其實本片在當天稍晚即會正式上映,但我還是很猴急地搶看影展加映的下午場。揚霍雷貝伊克應該是從這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傑作開始被台灣觀眾認識,本片的廣受歡迎,使他的前作「甜蜜的永遠」(台北電影節另名「一屋兩家三代情」)被順勢引進,但後來又漸被淡忘,我在2005年台北電影節看了「甜蜜布拉格」後就也沒再看過他的作品,包括去年有被金馬選映的「水墨玫瑰」。


14/11/2011
牛頭悲歌 Bullhead
這部充滿悲劇色彩的比利時電影,雖然難以和它擊敗而代表國家角逐奧斯卡的達頓兄弟作品匹敵,還是相當有水準,麥克R.羅斯康的長片處男作能有如此成績令人印象深刻,若是參加台北電影節國際青年導演競賽,肯定有望得獎。雖然沒看過尼可拉斯溫丁海夫的「藥頭悲歌」系列,本片的擬好萊塢式敘事,讓我看到些許「落日車神」的相同元素,或許真是因為和「藥」風格雷同才有此中文片名。

雖2001年的觀賞影片僅止於此,2011年接著又看了14場電影,包括「安那托利亞故事」、「上車下車愛」和梅里葉作品難得現場說書及伴奏的放映等,尤其是終於一償宿願看了在2002年台北電影節錯過的影史經典「天堂的小孩」、2003年在金馬錯過的李滄東作品「薄荷糖」和「綠洲曳影」,加上他首度在台影院中播映的「青魚」和「密陽」,以及2004年錯過的貝拉塔爾作品「媽的毀滅吧」,但還是無緣與「鯨魚馬戲團」在大銀幕上相見,或許是剛好已購入DVD的命運安排吧!除了映期較長外,台長也更不放過任何能在影院觀賞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