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永遠的敵人?(杯葛陸配入籍,不如海納百川)
新移民永遠的敵人?
廖元豪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移民/移住修法聯盟顧問)
據報載,行政院提出法案,擬修改兩岸條例的規定,讓大陸配偶取得戶籍的時間,能與外籍配偶相當。這其實是個遲來的正義:都是婚姻移民,都是想做台灣人,那實在沒有理由硬從「來源地」區分設籍年限。[1]
然而,民進黨卻有多位立委,又拿一些莫須有的罪名,硬加在陸配身上,揚言加以杯葛。多年來推動修法保障移民權益的團體,早已見識到民進黨政治人物對於陸配的敵視。無論那個政黨執政,任何稍微對陸配有利的法案,都會遭到民進黨的杯葛。這種「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仇恨態度,其實全無必要。[2]尤其現在「國籍法」也正在修正,幾位民進黨立委很令人感心地接納了移盟所提出來的草案,提出比行政院更進步的修正條文。然而在陸配方面,民進黨卻還是這樣僵固。這種雙重標準,政治意涵昭然若揭。[3]難道「對外配好些」,是用來彌補「對陸配絕情」的良心不安?
先跳開「人權」「平等」的議題,純就保障「台灣人」的角度來看,排斥陸配也是沒道理的。與台灣人結婚,遷居至台灣生活的大陸人民,無論有沒有拿到身分證,實際上都已經是「台灣人」了!
「他們」是「我們」台灣人民的另一半,也可能做了台灣人的母親或父親。「他們」跟「我們」同樣生活在這裡,一樣要繳稅,要遵守此地的法律規範。我們的經濟發展得好,他們共享;我們的經濟衰退,他們也會共同承擔。甚至,中共如果武力犯台,飛彈攻擊,住在台灣的「他們」也要與「我們」一起承受!大家都是命運共同體,哪有區分「來源」之必要?民進黨何苦敵視這數十萬含辛茹苦,努力要當台灣人的移民?這不是讓他們與他們的配偶、孩子,同時也對民進黨憤怒嗎?[4]為什麼要在台灣內部,製造出相互敵視的對象呢?
有人說,某些陸配結婚離婚次數多,會造成「道德風險」。這種不從個案分析,卻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概括指摘,本身就是一種無謂的歧視。先別說絕大多數兩岸婚姻的當事人,數十萬人都是廝守終身,不該承擔這種污名。就算是那些結婚離婚多次的,只要是合法,你情我願,法院都不能管,立委憑什麼用這個當成「延緩入籍」的藉口? [5]
還有些立委,連兩岸的法制與關係都弄不清,說什麼大陸配偶沒有放棄「國籍」所以不該給他們「戶籍」。殊不知,在兩岸人民的關係上,「戶籍」其實就是最重要的身分區別。原來的大陸地區人民,一旦取消了大陸地區的「戶籍」,改設在台灣地區,那他就「質變」成為台灣人。他再也不能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而只能申請中華民國護照與身分證。人家想要拿台灣的身分證,其實就是放棄了那個「中國大陸人民」的身分!
即便從最現實的角度來看,民進黨擔心陸配入籍後可以投票,就變成國民黨的支持者。然而,硬是拖延兩年,他們就不會入籍,就不會投票嗎?與其枉做小人,得罪這幾十萬張選票,又讓國民黨佔盡光環,何不順水推舟,讓新台灣人看到台灣「海納百川」,不分出生地的那種胸懷?只要民進黨改變態度,真心照顧新移民的權益,誰說陸配與其家人,一定是國民黨的鐵票?[6]連輸兩次大選的民進黨,現在缺的是爭取新選票,而不是用羞辱新移民來取悅鐵票啊。
[1] 早期美國有惡名昭彰的「排華法」,還有規定日裔不許歸化的法律。英國德國都有依據「移民來源」而明目張膽歧視的法律。但現在幾乎都拿掉了。
你可以把歸化條件普遍弄得很難。但是明文對「來自某一國某一地」的移民給予差別待遇,那就是一種種族歧視了。「消弭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公約」(這個公約是中華民國在離開聯合國之前,就已經批准了的)第一條第三款也明定,即使在歸化、公民資格的設定上,國家享有很大裁量,但依然不可以挑選特定國籍的民眾予以歧視(Nothing in this Convention may be
interpreted as affecting in any way the legal provisions of States Parties
concerning nationality, citizenship or naturalization, provided that such
provisions do not discriminate against any particular nationality.)
[2] 2003移盟成立,我們開始推動修改移民相關法令。在移民法、兩岸條例、國籍法方面,都遇到政府的強力阻撓,立委的冷漠或杯葛。而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民進黨立委更幾乎是眾口一致地反對任何改革—無論對「外配」或「陸配」。(我還記得有位「婦運立委」,認為幹嘛給那些外籍新娘這麼多保護?)甚至涉及外配的條文,他們也經常會以「這種改革,陸配可能要求比照」為由來杯葛。
在2008之前,還可以說綠委是在捍衛行政院立場;國民黨執政後,至少行政院的立場是相對正面的(雖然在我們看來還不足)。相比之下,綠營立委就完全成為搗蛋鬼了。
[3] 我們其實也很怕民進黨最後採取的立場是:因為害怕陸配「比照」,所以外配的條文也杯葛。
[4] 試想,你到任何一個地方生活、定居。然後這個地方的人告訴你,別人4年可以投票,「你們這種人」因為來自台灣,所以一律都得等6年。不管你是好是壞,守法與否。你會不會很幹?就算將來拿了身分證,對這個國家、政府、社會,有沒有一股怨?
[5] 于美人現在的爭議不也聽說與錢有關嗎?家事,用不相干的行政措施去管,注定沒好結果。
很多時候,是榮民的家人管太多了......老人家不知道對方要錢嗎?人家甘願,人生的最後幾年,討一個老婆來照顧,然後全部的錢給她,又怎樣?孩子親戚在那兒罵罵罵,只會弄得不愉快。
早期,退輔會人員會一直勸勸勸,現在也不多講了。家事啊。
[6] 從前,在民進黨還在報章雜誌上被說成「X進黨」的時代,這個政黨不斷茁壯,爭取了許多原本對它極為疑懼的民眾支持。漸漸的,才有今天。可見,「擴大基礎」絕對是可能的,甚至「改變觀感」也絕對是做得到的。
移民是對環境最敏感、適應力最強的一群人。你對他們好,他們感覺得出也看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