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遊戲何時休?(天下雜誌479期「爭當頂大的迷思」)原文
(這張照片,象徵著排名的「花拳繡腿」)
「排名」已經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產業。大家不用在乎排名的方法、內涵,與意義,只要能排名前端,就是好的。而社會也會因此給「前段生」更多的資源。頂大可以分配「五年五百億」以及炫耀的頭銜。分數考得好,考試排前面,可以進入人人稱羨的明星高中。至於這個排名有多糟?「優秀」的入榜者不會去批判,而被踢出來的在社會的排名迷思下也不敢多說什麼……以免被說成「酸葡萄」心理。於是這堆沒有意義的排名,就繼續指引著國家的資源分配。我們的排名可能愈來愈前面,但人民的生活、社會正義、學術發展、產業升級到底有沒有進步,那就愈來愈沒人在乎了。
本文刪節版刊登於「天下雜誌」479期(2011.8),標題改為:爭當「頂大」的迷思。
排名遊戲何時休?
廖元豪
(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我們這個社會,對於各種由數字推砌出來的「排名」,有一種近乎宗教虔誠的崇拜。有人一直努力製造各種排名,有人拼命要擠到排名前端。在此同時又鄙視貶抑那些排名後段的人們。很自然地,各種資源的分配,也要依據「排名」!
台灣今年的「國家競爭力」被洛桑管理學院排在第六名,政府高官笑得合不攏嘴。本來就一直是「龍頭老大」的台灣大學,因為上海交大今年把它排在「華人第一」而沾沾自喜。最近又冒出一個「世界大學網路排名」,成功大學也特別公告周知,自己能排在世界第67名,亞洲第四!其他排不進世界排名的大學,也努力地至少要爭取國內的「頂尖大學」地位。至於亟亟於升學的考生(尤其是那些「前段」的)更是成天希望找到自己的落點、排序,看看能不能走進那些「明星」高中或「頂尖」大學?
可悲又可笑的是:許多人(特別是那些「頂尖」「前段」的)心知肚明這些「排名」只是某種數字遊戲,或只是在特定指標下算出來的排序。它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範圍很窄,不能太過認真。很多排名甚至是扭曲又荒謬的。但鑑於「排名決定資源分配」,大家還是硬著頭皮去玩遊戲;而且不惜自殘,把好好的一個人或機構,變成了「排名爭取機」。
就以上海交大的大學排名來說,台大之所以能夠步步高升,就是特別地強調「國際期刊論文數量」。即使許多大學校長或教授,都知道這個指標沒有什麼價值,但還是逼著整個學界去拼所謂SCI, SSCI的期刊論文數量,來爭取排名。歐美學界對亞洲國家這麼重視SCI之類的期刊數量,瞠目結舌……他們根本不理會這個東西呀。
「頂尖大學」也是類似的情形。許多大學也知道拼這個「頂大」,實質上沒太大價值,而且教育部的給分排序方式,還可能扭曲各校的發展目標。大部分「頂大」其實沒拿到幾毛錢,但卻要為了拿這一點雞肋的獎勵,而有做不完的工。然而,大家依然完全服膺各種指標,擠破頭要進入「頂大」行列。被踢出來的如喪考妣忿忿不平,有幸掛車尾入榜的,感激涕零之餘驕其妻妾。這是怎麼一回事?
原因就是「排名」已經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產業。大家不用在乎排名的方法、內涵,與意義,只要能排名前端,就是好的。而社會也會因此給「前段生」更多的資源。頂大可以分配「五年五百億」以及炫耀的頭銜。分數考得好,考試排前面,可以進入人人稱羨的明星高中。
至於這個排名有多糟?「優秀」的入榜者不會去批判,而被踢出來的在社會的排名迷思下也不敢多說什麼……以免被說成「酸葡萄」心理。於是這堆沒有意義的排名,就繼續指引著國家的資源分配。我們的排名可能愈來愈前面,但人民的生活、社會正義、學術發展、產業升級到底有沒有進步,那就愈來愈沒人在乎了。
對於本來就很有自信,自己有清楚目標的國家、學校、機構、個人,外界的排名不重要。他們會知道排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需迷信。他甚至能夠看出各種不同排名的侷限、缺點、錯誤,進而甩開排名排序,追求自我成長。但,對於一向沒有自信,多年來都渾渾噩噩不知自己方向的我們,就跟著排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