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10 09:47:00萊斯頓

文學的絕代風華/蔡秀女

在拍攝林海音紀錄片前,我就聽聞前輩作家傳述,文壇上像林海音這樣集美麗、才智、聲譽及幸福於一身的女作家,真的是如鳳毛麟角。 林海音——一個從舊時代走過來的女性,為什麼她的生命能如此完滿? 我告訴自己,這部紀錄片應該要揭露林海音完滿的生命的真相。 有人說個性決定命運,這句話用在林海音身上,再適切不過了。試想:三十年代北平的一個火葬場,十三歲的披麻帶孝的女孩在送別父親的哀淒葬禮中,站在年輕的母親和稚齡的弟妹之中,被迫成為一家之主。一家之主,何等地沈重,在北平的異地、在寒蹇的家計,小小的林海音怎麼承受過來的?然而天性的樂觀開朗,不自憐自棄,使她照樣過著北平中學生的生活:浸淫於新文藝、新思潮、演出話劇;中學畢業後,家境不允許繼續升學,她並不放棄,選擇了半工半讀。她給自己創造了機會。 有人羨慕她婚姻的美滿,夫婿何凡事事對她尊重,但試想:一個年輕的少婦嫁入一個門弟比她高,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如果沒有寬闊的胸襟,善於折衝的個性,怎麼可能不在大家庭幢幢的陰影中蒼灰了面容? 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她位居重要報紙的副刊主編,因為刊登一篇詩作而遭當局調查,她能在風聲鶴唳中脫身,不受牢獄之災,也在於她毫不戀棧名位,決然隱身撤退。 一個女作家在封閉戒嚴的時代逐漸成為文壇的核心人物,她不僅以不見歇的出色著作服人,她也以提拔當代優秀的作家,以溫暖的客廳,以善良的慷慨,贏得所有人的愛及感懷,這樣的女性、女作家,在古今中外都不可多得。 在林海音活著身體健朗時,她家的客廳時時高朋滿座,洋溢著歡笑聲,是眾人所稱羨的「永不熄燈的客廳!」我拍攝這紀錄片時,林海音已然離去,客廳的燈火已然熄滅,我無法親炙她在那裡宴請文友的盛會。當我拍完空盪的屋子後,夜晚來臨,忽然我想拍攝熄燈後的客廳,拍攝一種人去樓空的悵惘和寂寥。我商請夏烈先生讓我和攝影師從逸仙園外面,來拍攝他熄滅客廳燈光的鏡頭,夏先生同意了。 這個鏡頭我後來沒有剪進片子裡。我覺得林海音的文學生涯和她的人生是燦然美麗的,就如齊邦媛老師以「風華絕代」來形容她,她說:「海音可以算是風華絕代,絕代這個意思,在我說不是因為沒有人比她更好看,而是說在她之後沒有人有這種力量,把朋友找到一起,談一些大家難忘的事情,那種才能見解慧根是很難同時在一個人身上發現,而且也很少有女子能夠事業、成功的家庭這幾樣東西全都有。」既是風華絕代就不會凋零,不會有熄燈的客廳。 .....2004-05-09【台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