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15 00:20:00威利

創意時間:創意來自於好習慣(下)

CHEERS
創意,來自於良好的習慣
http://tw.news.yahoo.com/031226/22/dkbg.html

文/王曉晴
(續前篇)

從小創意開始,衍生成大的創意

「創意從何而來?」每一個人都想知道這個問題,我們總以為創意存在於某個特別的地方,需要特別的方法去取得。這個問題就好比是在問:「你從哪裡找到呼吸的空氣?」其實,創意就在你的四周。生活中隨處都有創意。

所有的創意都是從生活中的小地方開始。對街的醫院急診室或是捷運車站公車站牌,可以讓你看到人們在混亂緊急的情況下的情緒反應;轉角的警察局可以讓你看到人們在壓力下的工作情形;購物中心、便利商店、早餐店、洗衣店……都是你取材的好地方。服裝設計師不會成天坐在設計桌前空想,而是四處逛服飾店、觀看音樂錄影帶,甚至坐在路邊的咖啡店,看看路過的行人都穿些什麼。

即使一段隨意的對話,也可能激發你的靈感。你知道披頭四的情歌「一星期八天」(Eight Days a Week)是如何寫成的嗎?某天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坐車到約翰‧藍儂(John Lennon)的住處,麥卡尼隨口問了司機:「最近還好嗎?」司機回答說:「一直都很努力的工作,而且是一星期工作八天。」兩人最後用了這句話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情歌。

任何大的創意都是由無數的小創意累積與衍生而成。作曲家不是一開始就想出整首曲子的旋律,而是從一個音符、一個節拍開始,慢慢堆砌出動人的旋律。一個好的廣告創意,也許是從一句話、一個畫面、一個事件而起。

所以,你也應當隨時做好準備,把你所看到的好創意全部紀錄下來。就像是漫畫家會隨身攜帶鉛筆與畫板,攝影師隨身帶著相機,作家則是筆不離身。你也應該隨身帶著你習慣使用的工具,隨時隨地紀錄眼前所見的好點子。

創意需要有組織的資料整理過程

創意的發想過程不是漫無目的、天馬行空,必須有良好的資料整理習慣。雜誌的編輯通常有剪報的習慣,一段故事、一張照片、或是一幅插畫,這已經成了他每天必須做的一件功課。他只是不斷的蒐集,他知道總有一天會需要這些資料。這些剪報就是他的創意資料庫。

即使才氣縱橫的貝多芬,也不是憑空創作多首撼動人心的作品。除了流傳百世的音樂作品外,他留給後世最珍貴的資產就是無數的筆記本,他將所有的想法依據創作過程的三個不同階段,分別紀錄在不同的筆記本,包括了不成熟的原始構想、原始構想的修改經過、以及最後完成的想法。

夏普喜歡利用紙箱作為檔案整理的工具。「每當我開始編舞之前,就會準備一個紙箱,外面寫上舞作的名稱,裡面放滿了所有相關的物品,包括筆記本、剪報、CD、錄影帶、照片等等。」這個紙箱裝滿了她創作時所想、所見、所聞,所有和她的創作有關的資料都會整理好放進紙箱中,讓她可以在過程中隨時隨地用來參考。更可以讓她在作品完成後,回頭再重新思考,「我是如何完成這個創作?過程中發生了哪些問題?後來是如何解決的?最後的結果與最初的想法之間,有了哪些改變或是變化?」

創意來自於實際的執行,而非完美的計劃

「我在拍攝前必定會做好萬全的準備與計劃,先決定好自己要使用哪一種相機、底片、腳架、背景,而且一定會事先與拍攝的對象會面討論。不過,所有的計劃也就到此為止,進入攝影棚之後,一切就交給創意與直覺,」這是知名攝影師理查‧艾佛頓(Richard Avedon)對於計劃的看法。艾佛頓絕不會事先設想好拍出來的照片應該是什麼樣的畫面或是構圖。

計劃就好比建造房子時所搭建的鷹架,當你在建造建築物的外牆時,鷹架是非常重要的輔助工具。一旦外牆完成,開始進行室內工程時,就必須拆除鷹架。同樣的,計劃可以讓我們在開始工作前,有比較完整的思考與準備,但是當你開始將抽象的想法轉化為實際的行動時,就不可能百分之百依據計劃進行。

很多人總以為所有的事情必須達到百分之百的完美,才可以開始進行下一步。完美主義其實是沒有執行力的掩飾藉口。創意不是來自於完美的計劃,而是來自於執行的過程。過程中難免會產生許多的變數,但是這些意外的改變也正是新創意的源頭。過度的計劃,只會扼殺了你的創意。

一位好的經理人知道,公司的目標與所能取得的資源之間,永遠不可能達成完美的平衡;你所收到的訂單與你的存貨水準之間也永遠不可能達成平衡。你永遠沒有足夠的時間回答所有的電話與電子郵件;你的員工總是要求更多的資金與資源。所以,真正優秀的經理人隨時隨地準備好執行,而不是等待一切規劃完美之後再開始行動。

創意建立在多元的技能基礎之上

偉大的作曲家通常也是一位技藝精湛的音樂家,他懂得如何演奏各種樂器,熟悉各種樂器的音色。所以,他的創作是可以演奏的,而且能夠完全發揮各種樂器的特性。創業家也必須瞭解如何研發產品、與供應商談判、設計廣告宣傳活動、處理客戶抱怨、分析財務報表等,才能成功經營一家企業。

創意必須建立在穩固的技能基礎之上,否則也只是空想。你心裡所想的與你所能做的之間,必定存在有某些落差,如果你擁有了必要的技能,才能彌補這些落差,而你心裡所想的才是可實現的。

然而,我們常常是不斷的加強原本已經熟練的技能,卻忽略了那些我們所不熟悉的。因為不熟悉,所以害怕犯錯、害怕失敗,只好選擇遠離。對於自己所擅長的技能愈來愈熟練時,我們對它的依賴也愈來愈深,也不願意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更壓縮了創意的空間。如果作曲家懂得更多的樂器,他創作的曲子就可以有更多的變化;如果你所擁有的技能愈多元,你的創意就能有更多的可能。

不妨給自己一個考驗,假使今天你失去了自己原本非常擅長的一項技能,你該怎麼辦?當夏普為米洛斯‧福曼所執導的電影《髮》(Hair)排練舞步時不小心扭傷了腳踝,這是她第一次無法運用自己的身體編舞,不能示範給舞者自己想要的舞步。「整整8個星期,我訓練自己將我想要的舞步具體化,然後轉化為舞者可以理解的語言。這時我才知道,原來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比原先所想的還要好,」夏普說道。

正如同貝多芬在失去聽力之後,創作出生平最偉大的音樂作品。假設今天你失去了視力,你的聽力或是觸覺必定會比現在更為敏銳。現在想一想,你擁有哪些熟練的技能?如果失去了其中一項技能,你要如何完成原先的工作?你可以不需要這項技能就能成功嗎?你是否具備許多自己從未發現過的能力?


CHEERS雜誌 39期 200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