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2 11:48:27石牧民

後諧和居音樂聽 - 巔峰貝多芬


想從一部電影〈心靈獨奏〉說到一闕出自貝多芬筆下的四重奏樂章。
說的是貝多芬的第15號弦樂四重奏。
說的是它的第三樂章。
對我來說,貝多芬的卓絕偉岸,從來不在〈命運〉或者〈歡樂頌〉,
而在第15號弦樂四重奏的第三樂章。


台灣譯作〈心靈獨奏〉的電影The Soloist,4月29日在美國上映。根據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記者Steve Lopez的同名暢銷書改編的The Soloist,敘述的是作者的親身經歷。Steve Lopez在洛杉磯街頭巧遇遊民Nathaniel Ayers,進而發現深具音樂天賦的Nathaniel早年就讀紐約.茱利亞學院(The Juilliard School),卻因為罹患精神疾病被迫自茱利亞學院輟學,終至流落街頭。記者Steve Lopez協助Nathaniel Ayers接受精神治療,並且和Nathaniel結為莫逆的過程,遂成為電影The Soloist故事情節的骨幹。

電影中,記者Steve Lopez由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飾演。以飾演盲人爵士樂手雷.查爾斯(Ray Charles)獲頒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傑米.福克斯(Jamie Foxx)再次飾演鍾情音樂的角色,這一次是精神異常的大提琴手Nathaniel Ayers。片中的提琴手Nathaniel熱愛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 – 1827)的音樂,於是全片的配樂幾乎全部取材自貝多芬的作品。請看它的電影預告:



這部〈心靈獨奏〉在北美的上映日期一再延後,遲至今年4月底才終於上映;經過查詢,在台灣的映期似乎也遲遲不能確定。不過,電影就留給有興致的朋友去發現,想要說的是這部電影中的音樂。

最初,當我聽見電影預告片當中流瀉的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 – 1750)第1號大提琴組曲(Cello Suite No. 1 in G major, BWV 1007)著名第一樂章的旋律,心中老實覺得又是一個乏味的陳腔濫調。好像舉世之中就只有那一段旋律能夠搭配大提琴似的,實在令人生厭。

不過,電影當中一個極動人的段落說服了我。

那是在Steve Lopez初次報導Nathaniel的生命故事之後,有一位看見他的報導的善心人無償地將他所收藏的大提琴贈送給露宿街頭而且孑然一身的Natahniel。電影當中,如獲至寶的Nathaniel對於獲贈大提琴感到不可致信。他太愛音樂,太愛大提琴,他幾乎覺得自己並不值得一把善意的大提琴……躊躇良久以後,Nathaniel終於執起琴弓,開始拉奏。

窮愁潦倒、餐風露宿,始終熱愛貝多芬的Nathaniel暌違多年之後再度得以拉奏大提琴,會奏出什麼旋律呢?電影配樂者顯然用了心思,又或者,顯然很懂得貝多芬。Nathaniel奏出的當然不會是巴哈的大提琴組曲,當然不會是一般人提起貝多芬總能琅琅上口的「等.等.等.等∼」。Nathaniel奏出的是貝多芬第15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32(String Quartet No. 15 in A minor, op. 132)的第三樂章。

貝多芬第15號弦樂四重奏長達15到20分鐘的第三樂章慢板,又被叫做「聖感恩頌」(Heiliger Dankgesang)。這是貝多芬所有作品當中,最崇高的樂章,請聽:


㊣這是義大利弦樂四重奏團(Quartetto Italiano)1967年為PHILIPS唱片公司錄製的版本

不必知道這個樂章之所以又稱作「聖感恩頌」是因為1824到1825年間因痼疾幾乎送命的貝多芬在病癒期間創作了這個慢板樂章,並且在樂譜上寫下「病癒者奉獻上主,利第安曲式的聖感恩頌」(Heiliger Dankgesang eines Genesenen an die Gottheit, in der lydischen Tonart);不必知道所謂「利第安曲式」,也就是源自於8世紀,教會音樂中常用的8種調式音樂;更不必知道貝多芬早在1818到1823年創作〈莊嚴彌撒〉(Missa solemnis)期間已經開始鑽研教會調式音樂的應用……

誰都不必知道上述種種,就足以聽見「聖感恩頌」當中崇高的靜好。

經常想,這是人世間至高的音樂。聽過了貝多芬的「聖感恩頌」,任誰都會自問是不是真的知曉貝多芬,任誰都必須重新審視一己的生命……

至高的音樂有若至高的智慧,不可說。請一起聽,貝多芬第15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32,第三樂章的「聖感恩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