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4 13:14:38石牧民

浪遊前夕的歌詩.下編


關於電影,
關於歌曲,
關於少年,
關於許多、
許多昨天。


星期六中午,當我沒有坐在明道中學開往中興新村與南投市的18路校車上,我用手肘枕著頭,斜倚在走廊邊,眺望集結的校車隊接二連三出發。明道中學龐大的校車隊全部駛離校園,大約需要廿分鐘。還在視野裡的校車,並不就比駛離視線以外的校車更加引起我的注意;我只是在數十輛引擎的咆哮裡浮想連翩,未竟的戀情、昨日記誦的詩歌、想看的電影、不懂的書……。

那是1992年的許多週末,我十五歲;也開始習慣採取和校車相反的方向回家。

18路校車駛離校門以後在明道中學前的中山路左轉。校園裡沒有校車蹤跡以後,我在一週結束以後的鬆弛與靜默當中走出校門,打右手邊去,是台中市。可以搭乘台中客運的102路或者仁友客運的15路公車,車資18塊。

下車處是綠川。沿著台中車站前的中正路一路往下走,會先遇到柳川邊的樂聲戲院,然後是興民街的森玉戲院,最後若在中華路左轉,能夠去到日新戲院。又或者,在中正路和自由路的交叉口右轉,會先遇到金石堂書店,隔著自由路的斜對面是商區移轉以後的現今仍然在周邊的破敗蕭條中營業的「第一唱片廣場」。到了公園路可以走進當時已經為情色場所包圍的豪華戲院。或是,有轉角麥當勞樓上放映二輪電影的公園戲院。再不,公園路右轉三民路,可以去到台中商專前的「大眾唱片行」;很多年以後的今天,唱片行裡古典音樂部的銷售員仍是同一位卷髮、戴眼鏡的先生。經過台中商專是中友百貨公司,誠品書店中友百貨店位在C棟10樓,11樓。

1992年以及往後三年的週末,我就在台中市裡以這樣的幅員往來走動。

這樣的生涯,開始於〈浪遊前夕的歌詩.上編〉當中提到,導演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1992年的電影作品〈吸血鬼〉(Bram Stoker’s Dracula)。這部柯波拉拍得精彩的劣作,有極動人的主題曲,〈Love Song for A Vampire〉(致吸血鬼的戀曲):



Annie Lennox,這一闕在時間的荒涼裡上窮碧落下黃泉尋回失落愛情的戀曲的演唱者,1954年出生於蘇格蘭(Scottland),1980年至1990年間和David A. Stewart組成「舞韻合唱團」(Eurythmics)風靡一時。單飛以後,Annie Lennox繼續以她醇厚迷離的嗓音及百變妖姬的造型,在歐美歌壇取得巨大成功。當然,這些是我深受〈吸血鬼〉片尾主題曲震動以後知道的。

我也許是在高中期間不時一同在台中市浪遊的至交宗毅的陪伴下買下了〈吸血鬼〉的電影原聲帶,也許不是。然而,1995年,我們即將告別彼此,各自前往台北就讀大學的前夕,我們的確一同買下了Annie Lennox的個人專輯〈Medusa〉。

〈Medusa〉是Annie Lennox演唱於她意義非凡歌曲的翻唱專輯。而那些於她意義非凡的一些歌曲,終於也在我日後的生涯當中,投注非凡的意義。有如這一闕〈Waiting in Vain〉:



因為她的演唱,年少懞懂並且僅僅懂得去攫取充斥身旁資訊的我,終於將親近雷鬼樂(Reggae)的視野,從我高中期間紅極一時的英倫雷鬼團體UB40擴展到〈Waiting in Vain〉的原唱者,發聲自雷鬼紮根的所在牙買加的雷鬼音樂教父,Bob Marley:



另外,有一闕我在買下〈Medusa〉之初就一再聆聽的〈A Whiter Shade of Pale〉:



我為這一闕歌曲摹仿巴哈清唱劇的前奏深深著迷,進而認識了原唱團體Procol Harum,和幾乎就是他們領銜的「前衛藝術搖滾」(Progressive Rock)風潮:



開始在台北生活,我帶上了台中的自己一旦知道就想知道更多更多的習慣;終於,我會在啓發自Annie Lennox翻唱歌曲的追尋當中越走越遠,遠到讓那些追尋終於將我帶到美國,繼續學業,繼續追尋。

2009年,Annie Lennox發行了個人精選輯。我在學業以及人生規劃的頓挫當中,聽少年以來熟悉的歌曲,聽少年以來自己安放在心中的故事……。我想起許多從前。我想起自己曾經在興民街的路口躊躇著,該不該讓和身旁的H一道走進森玉戲院看〈西雅圖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洩露了我對於她的暗戀。我想起自己曾經和Y在日新戲院看過了〈祕密花園〉(The Secret Garden)以後在台中市公車的後座承諾一輩子的友誼。我想起自己曾經在暑假森林小學的試教當中,窮盡自己對於音樂的熱愛,為孩子和大人們充當DJ所舉辦的舞會當中,大孩子和小孩子如癡如醉的狂歡與笑靨,以及我和戀人Kathy在〈A Whiter Shade of Pale〉襯托之下的吻……

而我最終想起,曾經習慣採取一個相反的方向回家的自己;當年沒有想到,那一個相反的方向,會令我越來越遠地浪遊,會令我必須用越來越長久的時間,越來越遙遠的里程,越來越酸楚的告別,才能終於去換取「回家」……



相關的從前:
關於森林小學 – 〈我如何在森林小學學會唱徐懷鈺的歌 - 當年的孩子教我的事〉
關於女孩H –
〈客途囈語--仔仔之三〉
〈飽含懺悔的情書 -- 其五〉
〈綠茵囈語--仔仔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