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1 15:40:56阿端

在江南與春天相遇〈四 〉~靜安寺、魯迅公園

 

2013、04、06

今天是留在上海的最後一天。

據氣象預報,今天氣溫攝氏八度至十度間,果然出門時,感到十分寒冷。天空飄著微風與細雨。坐計程車到靜安寺去,一下車即望見在三叉路口的百樂門。忽然想起張愛玲筆下那群活色生香的女人與舞客,夜夜笙歌的百樂門



跨過街道往前,不久,即來到了靜安寺。



四周車水馬龍,高樓大廈林立。這裡卻靜悄悄的。一種靜穆的氣氛瀰漫。



靜安寺是上海最早的寺廟之一。據載;始建於三國東吳赤烏十年(西元247年),唐朝時因盛行禪風,曾改為永泰禪院。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西元1008年)改為靜安寺。清朝時期太平天國之亂,及文化大革命,讓靜安寺嚴重損壞,1999年開始進行大規模整修。目前我們所見的都是整修後的樣貌。



外觀仿唐朝時的建築風格,木質結構為主,雕工精湛,用料講究。





寺院主要建築,依序為大雄寶殿及天王殿、三聖殿三座建築。





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以玉雕刻而成,甚是莊嚴尊貴,據說是中國目前最大的玉佛像。

天王殿正中供奉慈容滿面的笑彌勒,兩側為四大天王,分別為抱著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身上繞著一條龍的西方廣目天王、手持寶劍的南方增長天王,及北方多聞天王;又稱為四大金剛。

三聖殿即供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大勢正菩薩、觀世音菩薩。



靜安寺臨久光百貨,中午,我們在其地下美食街午餐。下午去魯迅公園。天氣漸漸轉晴了。

魯迅公園原名虹口公園,1927年魯迅從廣州遷居上海,居住上海近十年間曾先後住在這一帶的虹江路朱雲里和山陰路大陸新村內,多次來到公園內散步。魯迅逝世後,原葬在上海西郊的萬國公墓,20年後移至虹口公園一隅。1956年,公園內建造了一座類似魯迅故鄉紹興民居風格的魯迅紀念館。1988年,虹口公園正式易名為魯迅公園。

魯迅公園有兩個入口,我們從另一端進入,入口處有幾棵嫩綠綠的槭樹,開得艷麗的櫻花與花已落盡的垂絲海棠。這三種花樹,在江南非常普遍,公園邊、馬路旁,甚或社區裡,處處可見,也因此不像初見時那樣雀躍了。

嫩綠的羽葉楓



魯迅公園裡有一個湖,沿著湖邊步道前行,柳樹依依,群樹顫動,鳥兒飛躍。











樹蔭底下的植物是石蒜



公園裡到處有人群聚集,中老年人居多,有唱黃梅調的,唱京戲的,及唱流行歌曲的。伴奏的樂器種類也多,薩斯風、口琴、手風琴、胡琴、電子琴......有的三五人一群,有的圍成大圈圈,聲勢甚是浩大。看來還是流行音樂大眾化,他們手持講義一本,固定時間來到公園,有人義務伴奏,有人義務教唱,和樂融融。



我們經過時,正在唱"綠島小夜曲"。熟悉的曲調,讓我內心百味雜陳。





在中國文學上,魯迅屬於左翼作家,在戒嚴時代他的書被台灣列為禁書,少有人能窺其堂奧。但仍有一些被稱為三十年代作家的巴金、錢鍾書、蕭紅、魯迅、冰心、周作人、沈從文.....的作品,衝破鐵幕悄悄在當年的文藝青年中流傳。

解嚴後,台灣出版了不少三十年代作家的作品集,流傳普遍了。



魯迅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應該是阿Q正傳,年輕時候讀來感受不深,現在研讀有不一樣的心情。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他的散文作品,如"野草"。



他的作品常點出一些中國人的通病,因此深受中國主流意識的肯定。

他的紀念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個以人物為主題的紀念館,足見他在中國文學上的地位。



這一排是一些我聽過及沒聽過的作家的"想像書房",每個書房都大門深鎖。









一樓是作家一間間書房,但僅供參考。



登上二樓,才是真正展示魯迅的地方。收集的文物滿齊全的。包括魯迅家族淵源、生平記事、各階段的作品、思想及書稿、手稿、塑像.....





1949年,山東當代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寫了一首詩,題目為"有的人"就貼 在紀念館二樓的牆上: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情願做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燃燒。

 

      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當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過的地方,到處是青青野草。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群眾把他抬舉的很高,好高。

   








同為文人,魯迅因為敢說敢言,卻又政治正確,死後享有很高的殊榮。而我們喜愛的張愛玲啊!真正上海味的張愛玲,可謂生也寂寞,死也寂寞。連一座故居也沒有。



幾日來,進進出出徐匯區多次,總會遠遠瞥見兩座尖塔,據說那是徐家匯天主堂的教堂鐘樓。今晚就要離開上海了,臨別前特意去徐家匯天主堂看看。  



徐家匯天主教堂簡介

徐家匯天主教堂位於上海市繁華熱鬧的徐匯區,是繼鴉片戰爭之後上海地區內第一座天主教堂,也是上海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曾被譽為遠東最壯觀、宏麗的第一大教堂,其正式名稱為聖依納爵主教座堂,深厚悠久的歷史及獨特的哥德式建築風格,使徐家匯天主教堂成為上海旅遊的熱門景點之一,現今已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徐家匯天主教堂歷史

徐家匯天主教堂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在徐光啟墓園附近地區動工,完工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也是大陸第一座採取西方建築風格建造而成的教堂;在文化革命時期,教堂內部結構遭受嚴重損毀,宗教活動被強制中斷而教堂也被作為倉庫用地,直到1978年全面恢復宗教活動後,於1980年修建教堂,1994年終於重現昔日哥德式建築特色的原貌,成為現在的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

徐家匯天主教堂-特色介紹

徐家匯天主教堂外觀的設計概念以歐洲中世紀哥德式建築為主,教堂的建築總體高79米、寬28米,正祭台處寬44米,教堂尖頂磚石的結構豎立在堂身兩旁,彰顯出徐家匯天主教堂的莊嚴及神聖;鐘樓高約56米,尖塔頂端高高佇立著十字架,正門上方設有四個福音聖使雕像及亮麗莊嚴的玫瑰窗,堂身正中間圓形的浮雕中有個雕工精細的耶穌石像。

徐家匯天主教堂外部牆面採清一色紅磚砌築而成,四周設有玻璃尖拱窗,屋頂採用石墨瓦來鋪設,呈現出氣勢宏偉的莊嚴氣氛;徐家匯天主教堂內有64根石雕鑿的柱子,每根又是由10根小圓柱所組合,教堂內部擁有許多聖子、天主的石雕,彩色亮麗鑲有的圖案的玻璃窗,透露出純潔安詳的氣氛;徐家匯天主教堂內可容納2500人,每天清晨都有許多虔誠教徒前來做彌撒,由其是假日及宗教節日,教堂內更是熱鬧非凡,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友齊聚一堂,吸引不少來上海旅遊的遊客前往參觀。

徐家匯附近景點

來到徐家匯天主教堂,您可順遊附近的光啟公園、徐家匯藏書樓、徐家匯公園及街心花園等著名景點;光啟公園是為紀念明代科學家徐光啟所建立的,園內設有徐光啟的雕像、墓碑及手跡墨寶,您可選擇來一趟探索上海文化的行程;徐家匯藏書樓也就是徐家匯天主教堂的藏書樓,在這裡珍藏著許多中西文書庫,被稱為「西方典籍的寶庫」;徐家匯教堂前的街心花園,透露出浪漫又溫馨的氣氛,讓許多慕名的遊客紛紛來此拍照留念,記錄在上海旅遊中不同的心靈體驗。(以上出自:http://travel.network.com.tw/china-guide/p103219.html)
      






徐家匯天主堂在1920年以前是上海最高的建築物,在當時被譽為上海第一建築,如今四周高樓林立,並不特別高聳,唯其哥德式的尖塔建築,氣勢仍是如此宏偉壯觀,深深地攫獲了旅人的目光。

我們到達時,竟然錯過了開放參觀的時間。感到有些好笑。

   

       *謝謝詩韻的回應:

            時光挪移,旅人緩步江南
            遇見春天,進出徐家匯
            文學地位甚高的魯迅啊
             自有其歷史地位
             妳來,迴廊裡伸長脖子探索
             屬於文學家的生平 思想 手稿
             迴盪心頭久久
             轉身
             滿簇櫻花行道樹一路迤邐
             一路迤邐
             到了春天深處
             那是我二0一三春之旅夢

 

新聞台Blog小天使 2013-07-17 10:21:25

親愛的台長阿端:
恭喜您!您此篇文章投稿本週徵文「【徵文】除了張愛玲,你記憶中的上海還有…」,文筆極佳、切合主題,已通過小天使的審核了,您可至 http://mypaper.pchome.com.tw/index/solicit-weekly/113 瀏覽。也別忘了請親朋好友推薦您的文章,活動小組將從通過審核的文章當中,評選出優秀文章,評選標準文章內容70%、文章推薦數及人氣30%,將於投稿截止日後的七天內公佈喔。

(悄悄話) 2013-06-04 10:33:48
doksa 2013-06-02 20:15:51

想來這篇遊記花了妳好多時間,謝謝你記住了所有的風景。

版主回應
沒有,只是我最近意興闌珊。 2013-06-03 18: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