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18 15:49:49運鈔車

兩岸小額投資─微求皮指紋檢測加盟店 (認識皮指紋之二)



皮紋評量與應用

一、為什麼要作精確的「皮紋評量」?
其實每一種紋路在國際上都有其共通的分類定義,共分為3大典型及11種分類。皮紋分析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量化」。簡單來說,就是指紋上的「有效迴路」,其中在紋路的判定和分類上是一個很專業的技術,從採樣的準確度到判讀結果分析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如果想要獲得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精確評量,千萬要找專業的皮紋諮商師為您進行確認,並製作個人報告,指紋的分析可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唯有透過專業服務,才能獲得精確判讀喔!

二、作「皮紋評量」有什麼好處?
簡單來說,皮紋評量只要在和「人」相關的領域都有極大的價值。
所有人都一樣,接觸最多的是"人",但是最不了解的也是"人",所以許多人為了能夠洞悉人性,知己知彼,透過很多可能的管道,例如:血型、星座、姓名學、塔羅牌、紫微斗數等,嘗試去撥開這個神秘的面紗,可是有時覺得很準,有時卻又不那麼靈光;事實上,即使本人都很難釐清自己的屬性,何況他人?較科學的做法,許多人會尋求心理學或醫學的實驗來驗證,當DNA密碼被解開,相信在未來,關於人的心理與生理的特徵與屬性將被大量發掘,但是經由慎密繁複的實驗或診斷,其所需龐大昂貴的資源似乎不是那麼容易獲得,相對地,對於日常生活接觸頻繁的人們來說,醫用遺傳皮紋學的功能,在短暫端詳人們的手上後,即可擷取足夠的資訊,益於往後的互動與建議,倒不失為一個簡便、準確而有效的方法,所以許多學者認為皮紋學倒不致於因為基因工程的突飛猛進而褪色,反而更加突顯其相輔相成的特色,我們也確信,將有許多工作者,如:教師、顧問、心理研究人員、業務人員、醫藥學者、家長….等,因為接觸皮紋學而擁有全新的觀點與視野,並有益於生活和工作之進展。

三、『皮紋評量」可以運用在哪些領域?
其實「皮紋評量」應用在與「人」相關的領域上,是非常廣泛的。目前本站僅鎖定下述的三大領域,並持續不斷地研究更新的領域,以期人人皆能在經由精確的「皮紋評量」的引導下,自我確認、發揮潛能!

1、對一般大眾而言:
◎ 加強人際溝通與互動的技巧
◎ 如何欣賞人
◎ 兩性關係的提昇
◎ 提昇生活EQ與AQ
◎ 發現獨特天賦
◎ 職場求生方法與事業規劃方向
◎ 第一時間識人術
◎ 提昇生命的價值感與快樂程度
2、對教育領域而言:
◎孩童智能評量
◎ 親子溝通與教育
◎ 才藝教育選擇
◎ 個性化學習建立
◎ 發現特殊天賦
◎ 升學性向建議
◎ 最適當的教學與學習方式
3、對企業人力資源而言:
◎ 新人招募參考評鑑
◎ 職務適任度與執行風格評量
◎ 教育訓練規劃的方向設定
◎ 發掘員工工作潛能
◎ 領導統御
◎ 人際溝通與互動
◎ 人才資源盤整
◎ 業務推廣

四、精確的「皮紋評量報表」能知道些什麼?

精神特質:就是慣性的思考模式,最核心的決策、判斷與思考風格。包括:自我意識、認知形式、資料處理的能力。

人格特質:您外在的習慣行為,可能您自己都沒察覺的表現。可以了解他人眼中的你,幫助您找出溝通得關鍵。

工作特質:在工作時,因個人特質不同,所以有不同的風格常呈現在工作上。幫助您發揮專業,創造高峰。

易形成後天智慧:了解您的智能潛能與功能分布,幫助您找出獨特的競爭優勢。包括優勢、增強、開放與特殊領域。

學習風格:了解處世風格,並且知道自己的慣性觀點與他人不同之處。處理及內化資訊的方式。

學習類型:最容易接受資訊的方式,包括溝通方式與習慣。

學習敏銳度:認知感官(視.聽.嗅.味.觸覺)的直覺和敏銳度,簡而言之,就是一個人的敏感度與直覺力。

大腦特質:了解您的學習潛能、理性與感性程度、對生命的開放程度與能量狀況。

最後在針對您的需求,給您一個量身定做的建議與方向。

皮紋與大腦投射

為什麼從皮紋可以看出智力高低?
洛杉磯加州大學腦神經專家湯普森博士最新研究發現,人腦特定部位的大小與智力高低有關,而這些部位的大小受到基因嚴密控制(灰質數量)。【資料來源:自然神經科學 期刊2001】

★ 人腦特定部位與智力之間的關係

大腦區域
對應智力功能

前葉
負責規劃及危機評估

後腦
掌管視覺處理

韋尼克區
攸關語言能力

布卡洛區
攸關語言能力





★ 大腦各部位的功能

大腦區域
主要功能

皮質(prefrontal cortex)
負責處理思考

顳葉(temporal lobe)
腦中的語言中心

運動皮質(motor cortex)
控制活動

顱頂葉(parietal lobe)
負責處理你的特殊才能

後頂葉(occipital lobe)
你的視覺中心

小腦(cerebellum或little brain)
是調整姿勢和平衡的一個關鍵部位

守門員(gatekeeper)
是「蜂窩狀組織」(reticular formation)的簡稱,它就像是人類的控制中心,負責將所接收的資訊轉送到正確的目的地。







★ 左、右腦所強調的部分

左半邊
右半邊

語言
節奏

邏輯
旋律

數字
音樂

數學
圖畫

順序因果
想像力

文字
圖案








★ 皮紋與大腦的投射

五大功能
對應區域
指紋

精神功能
前額葉
拇指

思維功能
後額葉
食指

體覺功能
頂葉
中指

聽覺功能
顳葉
無名指











共創關懷社會的教育事業

時代背景:
1.教改問題不斷 2.知識經濟時代來臨 3.終身學習生命豐富 4.親子教育問題 5.還有很多因素......

將學習方法改進
訓練學習者靈敏閱讀反應和記憶能力,讓學員熟悉左右腦並用的快速有效學習方法,培養包括數理,邏輯,語言,音樂,空間圖像及人際等多元智能。

啟動知識經濟時代的你我都能快樂的終身學習,幸福快樂
本著從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我們將與您分享一份對華人社會的關懷與熱情,邀請您一起來共襄盛舉,參與此一世界潮流的知識事業饗宴。

瞭解差異、因才施教、適性發展
a).對兒童:透過皮紋檢測,讓父母、師長瞭解孩子學習及行為上的個別差異,預知孩子可能發生的困難與瓶頸,並在他的學習道路上,預作準備,讓輔導者儲備足夠耐心,在孩子尚未發展完成時,給予關懷與幫助並願意等待,而不是事後的補救或治療的工作。然後採取「適才」、「順性」的教養方法,以期達到因材施教的最佳成效。
b).對成人:瞭解個人的風格傾向,屬於那一類型的人,學習類型及敏銳度,工作的特質取向,個人智能的優勢和弱項,以達到真正「知己」,然後找出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c).對企業:瞭解員工或合作夥伴的性格傾向,屬於那一類型的人,工作特質及學習敏銳度,智能的優勢和弱項,以達到真正「知人善用」,然後適當地策劃工作的綱位和分配,令彼此間的合作發揮得更有默契,工作得更有效果。













因材施教評量全方位腦力開發訓練之緣由

■ 皮紋多元智能檢測,全方位腦力智能開發的科學依據:

1、義大利馬爾比基(1624~1694),正式創立指紋分類法。

2、英國克路頓(1822~1962),正式創立指紋分類法。

3、美國學者harris hawthorne wilder 對型態學、遺傳學及種族間指掌紋研究奠定皮紋學完整的系統基礎。

4、Dr.Galton最早研究各家族之間及不同人群中不同的皮紋樣式與遺傳關係,而提出【皮紋的科學分化類法】。

5、1926 harold Cummis 在美國型態學協會,首先提出【皮紋學】,正式成為專業研究領域的學間。

Dr.Cummis 發現染色體或腦部異常的病例都有易於常人的皮紋。
發現胚胎於受孕第13週時,手足皮紋開始發育形成。於第24週時,細部紋線完成全部分化,以後即定型不再有任何變化。
皮紋與胎兒的腦部細胞發育有關,因胎兒的腦細部細胞也在第15週時由中心部位開始形成,這一種要發現在國內外(醫學遺傳學)都有刊登。
6、加拿大的腦外科教授班爾德(penfield)於1952年所發表的「身體各部位與腦的關聯之斷面圖」,也顯示出手指皮紋與大腦間密切關聯。

7、日本醫學專家品川加野博士提出「左右手手指與左右腦間具備密切連結的關係」。

8、1981年羅傑史培力教授(Rodger Spally),與其研究夥伴,由於研究大腦的左右腦功能及雙腦理論,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9、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howar d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同時波士頓榮民醫院研究腦部受傷及病變病人時發現「多元智能」也能同時存在於大腦系統中,並且更進一步地明顯大腦結構中控制各項智能的區域。

10、1996年G.B.P.D行為科學全方位腦力開發因材施教研究機構,發現現今社會教養者於調教孩子同時,因

不了解孩子

學習教養溝通型態模式。
聽學、視學、體覺適當的學習方式。
性格氣質為何?
學習、動作積極的敏銳能力。
八大智能潛在能力。
導致孩子

學習潛能無法充分發揮。
錯過學習關鍵期。
錯失調整孩子學習障礙,各種偏差行為及學習低成就的重要時刻。
所以G.B.P.D積極研究後,採用因才施教評量【皮紋的科學化分類法】、【氣質評量】、【左右腦基本學習能力評估】、【繪圖心理測驗】等,進而使用【全方位腦力開發訓練方法】,為1.全腦基本學習能力基礎訓練課程。2.全腦資優訓練課程。3.全腦調整訓練課程。

運用全方位智能提昇良方,有系統性、計劃性的逐步強化,讓孩子的大腦完完全全發揮作用,引導孩子走向成材之路,培育功成名就,人格健全的下一代。

G.B.P.D自從採用因材施教評量,進而使用「全方位腦力智能開發訓練」後,確實能

1.奠定孩子學習基本能力。

2.激發孩子學習潛能。

3.加強孩子感知能力。

4.增進孩子觀察及記憶能力。

5.開發孩子思考能力及想像力。

6養成孩子自學自習能力。

修正孩子偏差行為及學習困擾。
■ G.B.P.D全方位腦力開發研究發展過程科學根據

1. 腦部病理學研究

1962年美國加州大學理工學院教授羅傑史培力(Rodger Spally),致力於腦部病理學研究,從癲癇病患的腦部探討研究,赫然發現人體左右腦執行功能明顯不同。

羅傑史培力教授經過20年研究,終於揭開右腦機能對人類的特殊性及影響,也因於1981年獲頒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並得知腦部機能不同偏向,可能導致人類反應於外的行為能力表理或學習狀況會有所偏差。

2. 成立羅傑史培力全腦開發研究所

以羅傑史培力為名的「右腦機能」,延續發展的研究中早已涵蓋左右腦半球的各項有關研究IQ、EQ…等相關議題。

雖然有更多驚人的發展與陸續報導,但衍生出不必要的錯誤與誤導,使人有重右腦而輕左腦的偏頗言論與想法,實已失去該研究Team的延續發展精神與目的,所以現在已更名為全腦開發研究Team從事全腦開發研究的專業研究。

3.神經生理學家馬莉安丹門的研究,奠定外在環境的多元刺激,是為全方位腦力開發應用及強化法則基礎。

腦力與智能可能透過由外在環境多元刺激而得到強化與提昇,如視學、聽學、觸覺(感覺)刺激等;美國加州大學各杉磯分校,就曾針對此一假設做過不少實驗與測試,他們先以老鼠做實驗,結果發現在一個刺激豐富的環境下生活成長的老鼠大腦皮質厚度增加許多,此外主持這項實驗計劃的神經生理學家馬莉安丹門,繼續對人類大腦做研究與刺激,結果得到令人振奮成果,證實環境與有效能的刺激對人類全腦智能是有顯著影響。

4.何謂真正的全方位腦力開發訓練?

左右腦絕大部分時間,均是透過間腦一起運作、協調、運動且相互牽制,連接兩個腦半球的是腦胝體,若被剪斷,則左右腦才算真正獨立,不再有相互牽制運作。全腦開發是透過有系統與完整方式,來達到腦部各區位的強化,進而使人類表現出更優異能力,絕非只是透過些許遊戲、活動,即能強化全腦。

G.B.P.D多年來,根據羅傑史培力教授與其研究夥伴,研究大腦的左右腦功能及雙腦理論為依據,執行全方位腦力智能開發訓練結果成效顯著,真正能解決當下教養者所困擾的教養問題,及孩子所面臨的學習問題及行為偏差。

★★★★★★★★★★★★★★★★★★★★★★★

◆百家春海峽兩岸綜合諮詢及服務中心主頁:
http://www.china.idv.tw
◆本中心電子信箱:china-no.1@yahoo.com.tw
◆總負責人姓名: 張 文 明
◆台灣聯絡電話:0945146785 ( 每分鐘四~六元 )
◆大陸聯絡電話:13976638038
( 本人在該當地即使用該當地電話,因此僅能擇一通話 )
◆台灣聯絡地址:台南郵政信箱第六0五號
◆大陸聯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沿江三東路十九號海甸投遞部卅二號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