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6-16 10:14:58Ryan

《王牌電視秀》Bamboozled

史派克李和史蒂芬索德柏大約同時崛起於八0年代末期,史派克李的「為所應為」和索德柏的「性謊言錄影帶」都是足以名留影史的優秀作品。邁入九0年代後,兩人竟不約而同地在評論、票房上失意。幸好近年來索德柏藉著「戰略高手Out of Sight」、「天人交戰」重新受寵,「永不妥協」及「瞞天過海」則宣告了他也有能力當票房導演。那史派克李呢?十多年了…他是否憤怒如昔,依舊長篇大論地,毛躁如大學生般為黑人同胞發聲?

雖然外觀上史派克李的作品被概括為 ‘黑人電影’,並不代表他的作品是一版又一版的「為所應為Do the Right Thing」或「叢林熱Jungle Fever」。就如同馬蒂大師向來勇於在既定類型裡開發新世界,史派克李十多年來耕耘的成果也算琳瑯滿目,包跨名人傳記「黑潮Malcolm X」;寫給童年的日記「Crooklyn」;校園青春音樂劇「School Daze」;公路電影「風暴1997-Get on the Bus」;甜膩如日劇的「六號扣應女郎Girl 6」;其他如「黑街追緝令Clockers」或「SOS酷暑殺手Summer of Sam」,同樣都值得一睹。不過個人特別偏好他和丹佐華盛頓合作的兩部作品:其一是近十年前歌詠爵士與愛情的「爵士男女Mo’ Better Blues」(讓我想起馬蒂那部令我低迴不已的「紐約,紐約」)、其二則是創意地古典樂及籃球襯底,烘托父子親情的「單挑He Got Game」。

時隔多年,我在眾多被埋沒的VCD中發現了史派克李的近作「王牌電視秀Bamboozled」。

是的,素來牙尖嘴利的史派克李嘲諷媒體絕不會心軟(就像他作品常入圍國際影展卻總是當壁花,然後他總是憤恨不甘地公開控訴評審團有種族歧視),史派克李還是利用兩小時好好為觀眾上了一堂黑人歷史課。

這次的主題是半世紀前的 ‘黑臉秀’,一個聲名狼籍,負面地醜化黑人刻板形象的電視秀。著名的喜劇明星戴蒙偉恩(「驚聲奸笑」兄弟檔導演的大哥)飾演哈佛畢業,野心勃勃地企圖在白人主導的電視界闖出一番名號的黑皮膚電視製作人。為了收視率,為了職場上的生存,他反其道而行地聲稱推出這部在意識型態上諷刺南方黑人的好吃懶做、愚蠢與貧窮的 ‘黑臉秀’ 可以 ‘喚醒已沈睡的種族平等意識’,然而,在他潛意識裡,反黑人(連名字都改成法文發音)的因子逐漸浮出水面…。

但是,史派克李出乎意料地把他的關注放在兩個籍籍無名,塗上黑臉扮小丑混口飯吃的街頭藝人身上。威爾史密斯的妻子潔達蘋克史密斯飾演與老闆(戴蒙偉恩)及其中一名街頭藝人產生三角戀情的小秘書。更具戲劇性衝突的是,以她那極端大黑人主義的瘋狂弟弟為首的一群年輕人,在對黑臉秀極度不滿的情況下,開始醞釀一件轟天動地的計畫……。史派克李一方面不改其志地地透過那群年輕人的對話,教育銀幕前的觀眾種族平等等嚴肅議題(究竟搶得發言位置比較重要,還是政治正確比較重要?);一方面卻無比感性地透過潔達蘋克的眼睛觀察黑臉秀的起源及帶著面具的小丑的種種辛酸。

戴上面具,劃上妝(管他塗白塗黑),我們就會變成另一個人嗎?「爵士春秋All That Jazz」裡,生命即將走道盡頭的導演,面對著浴室裡的鏡子,一聲 ‘Show Time’ 是否暗示著:人生不過是一場戲,而你我所在不過是一個小舞台?小丑們一聲 ‘Show Time’ 和那黑臉背後藏住的,到底是什麼?抹上黑炭是否等於模糊了身份認同?而嚴肅的種族議題背後,橫跨半世紀相呼應的,竟是舞台藝人為求生存的委身求全!當年的黑人被視為次人類,為了上螢光幕還得先被污名化;而今天的黑人為求在發聲露臉,依舊得假老祖先之賤名來製造噱頭。片中的角色,就在兩種價值觀之間,拉鋸、擺盪……。

於是,除了激進亢奮的史派克李式黑人宣言外(這一次有點頭重腳輕,到後來更是雜亂收場),我意外地在「王牌電視秀」裡重溫「爵士男女」裡頭那個無比感性的史派克李。藉由潔達蘋克的畫外音及動人至極的背景音樂,我們神聖地觀看演員上妝的過程。我們神聖地膜拜演員藏在面具(化妝)背後的哀與樂,我們虔誠地、聚精會神地凝視著Show Time之前,從無到有的Magic Moment。



PS:「王牌電視秀」已由得利發行VCD。文中所提史派克李的其他作品,除了「School Daze」外,台灣都有發行首輪錄影帶或VCD,HBO等有線頻道也播映過。

PS: 史派克李過去喜歡如費里尼般,收場的場景也就是開場的地方。不過最近好像不再這麼做了。他早期的作品風格,配合他老爸操刀的音樂,讓整部電影在收場時散發出一股黑人圓舞曲般、迷人的謝幕方式。隨著導演年紀的增長,這個儀式好像也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