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 理財素養才是重點
夠了 理財素養才是重點
本文轉載自
基金之神約翰.伯格在著作《夠了》一書中提及,關於金錢──金融市場上「投機太多,投資太少」,金融海嘯的發生、卡奴問題等,都反應了投機的心態,讓人更為重視從小建立金錢觀的重要性!而近日教育部為要不要在中小學生加入理財課程,也傷透腦筋。
其實理財的重點應該是潛移默化讓學生建立理財儲蓄的態度、自然而然留意理財投資的訊息並產生關注興趣,也就是「理財素養」(Financial Literacy)的培育過程,如果流於學科化、考試科目,反倒讓教育部與金管會原本的美意扭曲,成為一種「考試太多,學習太少」的形式意義。台灣社會目前缺乏的是「理財素養」的養成,這並不是靠考試的手段就可以達成的。
其實,目前中小學課程裡,並不乏理財教育的相關內容。像是國語課程裡的《努力請從今日始》(康軒)主要為學童建立收入或零用錢的思維;社會課程裡的《全民經濟看板》(南一)主要在提供金錢管理概念;算術課程中裡的《兩步驟計算》(仁林)則談及支出與信用的關係等。這些藉由學科教育置入理財觀的最佳實例,國語及算術課程原本就是理財的基礎。
我們都知道,美國民眾過度消費,幾乎沒什麼儲蓄觀,擴張信用支出屢見不鮮,這使得近幾年美國聯準會相當重視理財素養教育。留意到高中生畢業後卻缺乏儲蓄、投資、支出、獲利等觀念,「財富躍進聯盟」特別為學生的聰明理財提出「十二個月曆理財警示語」,其中最重要理財素養的原則「首先是投資自己」。
另外,還包括建立:規畫未來的投資藍圖、別想不勞而獲、高風險高報酬、掌握自己的實際所得、比較銀行的利率高低、不要讓自己負擔不起、金錢預算等觀念、你需要保險、從年輕就開始儲蓄、過去的信用就是未來信用的依據,及財富加倍七十二法則等十二大理財觀。
過去我們強調「量入為出」的觀念,不過,從美國財富躍進聯盟為學生所提供的建議中,投資自己應當擺在第一位;而後才是儲蓄與投資藍圖的規畫,在這個過程中裡,則必須留意「拖延心態」;亦要對於支出進行金錢預算規畫,避免立即滿足,進行「自我控制」。若要享有富裕人生還必須採行複利原則,也就是要堅持「意志力」等各項觀念與行為。
要讓孩童或學生從小建立理財觀,重點應當是培養出對理財投資訊息的關注,看到像是《恩隆風暴》的電影則會自然去反思人性貪婪、投資風險等。由平易近人的角度去引發年輕族群的理財興趣,建立財務責任態度,造就理財素養才是當務之急!
(郭迺鋒為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黃麗婷為世新大學財金系研究生)
我挺贊成在課程中融入經濟教育
畢竟教育應當與當前大環境去互相搭配
只不過教師本身也該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
不然到時後教出一堆錯誤觀念的學生
不就更慘了嗎?
還有待觀察,這事的演變。 2009-08-08 14: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