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0 06:38:08Jenny
500 miles : 我與音樂的距離 (下)
在上大學以前,我和西洋歌曲幾乎沒有接觸,活脫就是個 ”城市鄉巴妹”。雖然也會聽聽中廣的『知音時間』,每週五關心一下暢銷排行榜,或是看看電視的『金曲龍虎榜』,但都僅止於中文歌曲。大一時上〝英文聽力課〞,在視廳教室第一次聽到 Phil Collins 和他的歌,之後課程裡又出現 “ Smokes gets in your eyes” 這首歌曲,這才開啟了我和西洋音樂接觸的那扇窗。
聽西洋音樂是有層次之分的,就像史瑞克(Shrek)在皎潔的月光下對驢子(Donkey)所說的:“妖怪是有層次的,就像洋蔥一樣都有層次。”初級者,僅止於聆聽音樂卻不管其意境,這就像只看到洋蔥最外層的褐色表皮而已;中級者,則除了聆聽音樂之外,還進一步去研究歌詞意涵乃至於朗朗上口,這就像撥開洋蔥不起眼的褐色外皮之後,嚇然發現裡頭原來隱藏著光滑潔白的內涵,且層次分明;而最高級者才是真正懂的欣賞音樂的人,他會更深入地了解演唱者及作曲作詞者的時代背景與創作原意,就像親自咬了一口洋蔥之後,才會發現在潔白光滑的表徵之下,其滋味竟是如此嗆辣難忘,讓人產生“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之壁壘分明的感受!如同美國搖滾樂時代成千上萬的搖滾樂迷追隨著他們的偶像的所有瘋狂行徑,在在令他們的父母大人恨不得將搖滾樂斬草除根、碎屍萬斷!
至於我聽西洋音樂的層次,則始終停留在初級,而對於比較喜愛的歌,則勉強進入中級。
在大學畢業那年,曾向一位同學借來一套“西洋經典情歌全集”卡帶, 為的是除了可聽歌之外還可順便學英文。(珍珠老師一定沒想到她當初的美意,駑鈍的我竟然到大學畢業後才領受!!)而聽音樂層次勉強達到中級的我,對於歌單上所附註的詞/曲/演唱者是完全視而不見的,因此每當聽到熟悉的歌曲,也都只能說:「這首我聽過」,其它相關資訊則附之闕如。也唯有在近期經由搖滾樂大師的開示,才知當年那些“Only you”, “Smokes gets in your eyes”, “The great pretender” 等膾炙人口的情歌有多首是出自五黑寶合唱團(The platters);而在民歌西餐廳點唱率很高及在視聽音響器材店最受歡迎的試聽曲目”Hotel California”則是老鷹合唱團 (Eagles)的經典之作; “Bridge over trouble water”及“Sound of silence” 則是出自二重唱賽門和葛芬柯(The Simon and Garfuncel)之手。
想當然爾,相較於搖滾樂大師對搖滾樂的如數家珍,我則是無可厚非地自嘆弗如啊!!不過這位大師最近在拜讀了既是廣播人也是寫作者─馬世芳─的著作~~「地下鄉愁籃調」之後,甚是敬佩他對西洋搖滾樂史的探索與研究是如此地鉅細靡遺,對流行音樂史的來龍去脈不可置信地瞭若指掌,當然,最令人稱羨之處莫過於他的媽媽就是陶曉清,成為馬世芳研究西洋音樂的最大資料庫。
年節期間,大師帶了十數張鮑伯狄倫的CD返鄉,在客廳裡柔性逼迫家人共享搖滾樂,還將手機的來電鈴聲換成狄倫的“ Like a rolling stone”的副歌。而我也開始讀起了 「 地下鄉愁藍調」,雖未閱畢,但已愈來愈能心領神會搖滾樂的魅力了!
在我還未趕得及出生之時,搖滾樂的輝煌時代就已告尾聲;而當我誠心誠意地想認識西洋音樂時也不過是最近的事,因此,我完全沒有資格在此談論與西洋樂史有關的範疇與議題。唯一想表達的是,欣賞音樂的確是件不簡單的事,尤其是在用心瞭解之後。
下一篇:我的新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