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十日,總統馬英九風光出席公益活動的場合,突然被抗議土地徵收,農地被毀的苗栗大埔群眾下跪而打亂。父親帶著小孩下跪的畫面,透過鏡頭不斷播送。
CNN公民新聞台iReport,怪手開進農田整地引爆衝突的畫面,清晰地放送。ECFA之外,這是另一條台灣在國際受關注的新聞。
苗栗縣長劉政鴻訴求,可以帶來五千億投資的大開發,為何引發軒然大波?家有一○三歲高堂老母,牆壁上掛滿優良獎牌的農民,為什麼變成「釘子戶」?
「你知道,我們現在有多少人,晚上要吃藥才睡得著嗎?」大埔自救會會長陳文彬的媳婦怒吼。
爭議重重的開發案
事實上,苗栗縣竹南鎮大埔里的都市計劃案,在內政部審議委員會時就爭議重重。民國九十三年,苗栗前縣長傅學鵬以竹南科學園區將額滿,科學園區周邊生活機能需加強為由,提出三百公頃計劃。由於面積龐大,地主爭議多,九十五年,苗栗再提面積減半的新方案。
九十七年底,一紙群創光電總經理段行建署名的「投資意向書」的陳情,要求將區內原先二十三公頃工業區,擴大為二十八公頃。苗栗縣政府立刻「從善如流」,修改主計劃。
這五公頃土地,牽涉二十四戶農民的房子是否被拆,從此埋下未來二年的爭議。在連續送件六次,劉政鴻做出「依法給予最優先補助;將向相關企業募款,協助補助」,並繼續溝通的承諾後,案子才通過。
「就是因為台灣的土地徵收一直都太粗暴,我是逼縣長如果非徵收不可,必須承諾做到那些,才讓案子通過,」第二任專案小組委員,文化大學景觀系教授楊重信回憶。
經過馬拉松式審查,才取得「法律依據」的大埔案,最終還是引發肢體抗爭,反映出台灣社會長期以來的兩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