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31 03:42:00Lectured

海角七號–兼談律訓心得(2)

不多說了,請大家指教。

http://cape7.pixnet.net/blog
8/30(六)晚上和王瑄一起去看了海角七號。其實在看之前,就有很多人推薦這部電影,包括傳院的老師、律訓的同學及不確定名字的網友,所以就有打算去看的衝動。剛好到9/3為止,絕色影城晚上6點50的場導演和特定演員都會來參加座談,就加深了我要去看的決心。
雖然運氣不好的在7點5分我們才進場,所以漏了前面不知道幾分鐘的劇情,不過爬了一下電影版,就找到了關鍵字:

「我操你媽的台北!」

其實這句話聽在一個24年來都住在台北的人耳朵裡,應該是很刺耳的。但諷刺的是,我心中也常常響起類似的話。
劇情的內容因為怕讓讀者採到雷所以盡量略過不說,就從我想談的文化衝突問題說起吧。座談會中,導演魏德聖先生就說了,他想把許多的衝突跟矛盾全部一同塞到一齣電影裡面。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台北奮鬥15年一無所成、敗性回到恆春故鄉的樂團主唱;而他同時有著一個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的鎮代表主席繼父;繼父中心裡所想的,卻是如何讓恆春的子弟能夠回到故鄉發展,於是找了飯店經理與鎮長商量:飯店經理用了BOT完成了許多他想要的遠景,然而附在飯店旁邊的,則是一個國台語都很溜的「客家人」;更沒想到的是,客家人和原住民、台日混血小妹、台灣月琴國寶以及機車行員工開了一個Band;而Band的監督人,則是一個日本來的模特兒,和樂團主唱擦出了火花,最終藉由信的送達而劃下句點。

在整部戲裡登場的角色並不少,坦白說我很怕記不清楚誰是誰,不過整部戲下來卻能夠記得一清二楚,除了因為許多演員之前就有印象外(但誠實的說,夾子跟糯米團的主唱我是之後才確定的),角色間的個性是很重要的一個成分(幹,挖洗國寶捏)。

我很喜歡的,就是那個代表主席在訴說著他對恆春的理想,但卻被友子以「我聽不懂台語」打斷,這就是矛盾中的矛盾,也凸顯了每個不同角色心中想做的事情的順位;而在鎮公所甄選樂團代表時,看到口琴、月琴等樂器上台,而非一般青少年心中所想像的吉他與貝斯,卻在劇中的最後一幕,受到相當大的歡迎。在春天吶喊時所湧入的大批遊客,有時真的會懷疑,誰是主、誰是客?究竟我們到了恆春、墾丁,想看的、想做的是什麼?反過來說,那麼多人來了台北,究竟有沒有追求到他們所想要的事物?或許,拿掉了一些世俗的價值,我們可以過的更好也說不定。
除此之外,電影中穿插七次念讀情書的部分,也相當打動我,原來一封好的情書,文字竟然能如此優美,雖然60年前的老師只是背景,不過一句句日文加上背景音樂,總是讓我感動不已。不得已的別離,是沒有明天的未來的開始,雖然充滿絕望,但還是捨不得發散出那麼多悲傷。

所以,剛好回到了今年律師的作文考題—換個角度看世界(似乎也是北一辯論社的座右銘),我們因為成功的都市化、成功的在這個社會爬到了較為上位的位子,所以將很多事情視為理所當然:要來台北,就要懂得吃苦;要聽樂團,當然是國外搖滾樂;看棒球,覺得中職完全不如MLB;人生的成功,就是名利雙全、五子登科。愛做白日夢的我,或許會說:當你聽到月琴淒美的音調能夠打動你時,是否只有電吉他與Bass才是夏日晚風應該出現的樂器?如果我們能多轉一點彎,看到一個繼父試圖讓兒子能接納他的苦心,看到一個鄉下所散發出的人情味與溫暖,人生不應該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即便是15年無成的樂團主唱,還是有機會翻身。

其實更讓我想起的,是律訓蹺課的那天。

http://www.wretch.cc/blog/formoser/10333699

感謝貞卉能夠帶我和孟君和他們一起參訪台北地院。雖然當老師有一段時間,但是要教國中生最基本的法律,真的是相當困難。其實他們也是一般的國小、國中生,只是可能環境沒有別人那麼好。社會是多元的,人也是多樣的,如果你有時覺得寂寞,其實很正常,然而相對的,正因為人的多樣,當你多接觸人後,收穫最多的還是自己。因此,人其實不會孤獨。

再回來海角七號,前面真的太嚴肅了(適合我是吧..),事實上劇情裡面很多梗真的很好笑,我則是相當佩服飾演友子田中千繪小姐,要演活這個角色,犧牲還滿大的。總而言之,我想今年的很多國片都很令人期待,雖然引起我的共鳴不如九降風,不過給我咀嚼的,卻多了很多。

還有,笵逸臣的造型真像鋒哥…
2008-10-29 20:53:15

幹你媽的樓上是殺洨留言!

版主回應
刪掉了(汗) 2008-10-30 0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