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之間
昨晚從妳的言談中,彷彿又看到了我母親身影,那種無奈又擺脫不了的神情與心境。
在我高中以前,母親對我們的教育還是以打罵的為主。小學時成績評分的方式除了六十分算及格外,還有以「超、優、中、可、劣」及「甲—上中下、乙—上中下、丙—上中下」等級來評分字體、文句…等的良窳。而我的成績經常都是在「中」或是「乙」,母親對我們要求也不高,只是看到這種成績,面部毫無表情而已,但是偶而也會有成績掉落到「可」或「丙」以下的時候,回家時我的皮就要繃緊了,因為少不了會有一頓毒打。那時每家每戶的孩子好像都是這種教法,所以每到放學後,經常會看到孩子們被追打得滿街跑。學校老師又規定成績或作業簿一定要拿回去給家長簽名蓋章,否則到學校仍然會挨老師的巴掌,當時學校的刑具及懲罰方式不比古代落後,刑具有︰粉筆、粉擦、竹尺、木條(教室椅子拆下來的),竹條(環境打掃用的竹掃把)等;處罰的方式則有︰罰站、打耳光,拉眼皮、彈耳朵、打手掌心、敲手掌背、勞動服務、留校…等等,所以常常會處在「前有狼後有虎」的窘境,為避免皮肉之痛,會經常半夜裡起來,翻箱倒箧的找父母的私章偷蓋,只要冒險成功,就可逃過兩劫。
到高中以後,功課作業考卷方面的問題就比較少了,而是改變成思想、觀念、情緒…等意識型態方面的問題,因為父母沒讀過書,我會以自己所學跟父母辯駁,常會感覺父母怎麼這麼保守、固執、不開通,有時會爭的面紅耳赤,最後少不了又是一頓「毒」打,但感覺上怎麼打在身體上都沒以前那麼疼了。
讀大學(軍校)後離開家住校,偶而才回家一趟,跟父母的齟齬就比較少了。當時的軍校是實施學生自治,學弟要服從學長,在學長面前不能講理由,只能說︰是! 不是!
沒理由!所以會積壓許多冤屈與憤懣在心裡,休假回家後常常會為一些小事,跟母親無理頭的爭論,現在想想當時還真是故意在跟母親找碴找麻煩,而母親年紀大了,體力也衰退了,對我打不動也罵不出口,只能掉眼淚啜泣,怨嘆說我長大了、翅膀硬了、開始嫌了、怪我外祖父母沒讓她讀書、讓她沒學識、家裡環境不好、供不起我,讓我到軍校受罪…最後是母子二人抱頭痛哭。
當時我有後會過,責怪自己為什麼要對母親出言不遜,惹她傷心難過;她辛苦了一輩子,倒頭來還要看子女的臉色,這不就是「大逆不道」與「不孝」嗎!也會想到當時母親為什麼不問我︰在學校裡受到什麼委屈?有什麼不順心的事?或是被誰欺負?還是青春期情緒上的困擾…。都只是在一些雞毛蒜皮上的事情打轉,當然永遠都不會有交集,走不出死胡同。這在當時是時代的悲劇,而如今卻一直在上演著,許多劇中人物迷失其中,始終察覺不到問題的癥結,讓悲劇一直上演著…。2018/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