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9 16:42:40Lan

口譯甘苦談-1

上回提到的研討會中,有人提問:從事翻譯工作的人需具備什麼條件?
在外交部擔任翻譯的蘇老師認為:從事口譯的人,首先要能有抗壓性。
他表示即使從事這麼多年的口譯工作,每當要上場前,他一定會跑廁所。並也覺得口譯翻的越好,心裡的失落感越大。翻的不好,心裡也會很懊惱。所以常會處在患得患失的情緒裡,所以他認為從事口譯的人,需要有強大的抗壓性。不然很容易陷入憂鬱的情緒裡。

在台下聽到此番演說的我,不禁點頭如倒蒜般的同意此番話。就我而言,即使是小小個場子,整個人也都是處在緊繃的狀態,往往要到有人宣布今天的會議到此結束,才能確實的鬆一口氣。

以往的工作在會議前,若能跟工程師要到相關的工程資料,能先看過一遍,與工程師會前討論意思,會比較安心,比較不緊張。因為可以先預習可能會碰到的專業名詞,做好功課,口譯起來會比較流暢。但有時臨時被叫去支援翻譯,若是碰到不熟的專業領域,支支吾吾,翻的不好,或誤會意思,變成要花雙倍的時間與講者溝通要表達的意思。每當遇到此種狀況,當會議結束時,心情會遭到極點很想搥心肝。

後來,為了改善狀況,在工作之餘,花了很多時間去研讀中文的相關專業資料,等有了些概念後,在去讀日文的相關資料,就比較能瞭解要表達的意思。因此,常會覺得學無止境的感覺。因為要當一位好的譯者要專業知識不能少,不僅原文要懂,中文運用更是要行雲流水。不然翻出來的東西,看不懂中文,也是枉然。一個好的譯者,要攝略的東西實在太多。

總而言之,我很能體會老師想表達的感覺。每次不管翻的好不好,只要一結束,心情會有一種很莫名的失落感。不管是翻的好或不好。因為口譯是永遠都是配角,不能搶了主角的風采,同時也要精實的表達講者想傳達的意思。不能在這當中加油添醋,不能有個人意見,要原汁原味的轉譯。同時,也要肩負起串場的工作。臨機應變的能力也要好。例如:雙方意見不合時,說出來的話,口氣也許會不好。但總不能就這樣照翻,不然到時翻桌可會嚇人。還必須要和緩一下氣氛,吸收雙方的負面情緒。(心情就像夾心餅乾)隨時要注意雙方的反應,還有理解程度。如果出現不能理解的表情,很有可能是自己翻的不好,或誤會意思,需要趕快溝通﹑修正。這種感覺都好像上戰場衝鋒陷陣一樣。所以當一場會議結束後,常常會有虛脫的感覺。而在這翻譯的過程中,若翻的很好,大家只會稱讚講者說的好,若翻的不好,馬上就會被批評,下回就不會有人來找你口譯。所以,還真的會有很莫名的失落感。這其中的冷暖,我想也只有曾做過口譯的人,最能理解吧。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