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傳奇
寒假快要過完了,才趕緊挑了一個人最多的日子去看絲路傳奇…
借了一台語音導覽給媽媽先聽,自己則是擠在人群中看熱鬧,
為了讓這趟「絲路之旅」比較有意義一點,於是開始拿出紙筆認真抄筆記,
我的歷史一向很差,除了那記得朝代的先後順序外,
要說出某個朝代距今幾百或千年實在難為,
所以我只能抄下展覽物品、被製造的朝代以及精不精緻、好不好看。
但我意外發現早期鐵器時期的陶器被製造得蠻精緻,
甚至畫得像今日時尚皮包或物品紋路
(或應該是說今日的時尚紋路是「復古」吧~)
而西周時期的陶反而很粗糙呢,形狀不優美,更沒有彩紋,
可見是事在人為吧,再古老的時代都有努力表達美感或創意的人,
而我的陶筆筒,都已經二十一世紀了,也不怎麼樣啊,但實用就是了…
西元前一千年(算是很古老很古老了吧~)就有雕花骨梳,
西元前五到三世紀就有化妝棒(像眉筆之類的)了,
看來不論古今,女人愛美都是永遠不變的事實。
早期的新疆紡織品都是毛織品,到後來絲路行通,新疆也開始養蠶、植棉,
比較有趣的是,我一直以為是中國織好的絲綢運往西方,
但後來西方有了絲的原料(韌性強)反而發明了新織法,
讓絲綢厚實、平挺不掉色,反而可能有銷回中國的現象。
這讓我想到大四的地理思想課認識的一個地理學家:邵爾。
他認為研究物品、工具也會讓地理學變得更有意義,而不只是分析空間。
西方在絲的原料上的新織法可能扭轉了當時的中國絲綢生意,
或也有可能因此影響西方其他交通上的連結也說不定。
我想若以物品、工具的角度來看,區域地理照理來說,應該可以是很有趣的。
樓蘭美女的風乾屍體是最熱門的一展覽項目了,輪廓真的很像外國人,
前頭擺了一張模擬美女生前可能的模樣,一眼看到,還真像影集六人行的Monica呢。
語音導覽中有說,美女墓的附近有世界第一隻陪葬的風乾獅子,
這個我倒更想看看,看牠的毛髮還是膨鬆的嗎?
只是,樓蘭美女前剛好有一片的階梯,逛累的人就坐在這片階梯上,
感覺對這位美女有些不敬呢… 然後我發現媽媽就是其中之一(哈哈哈哈~),
還一副肚子很餓的樣子,原來早就過了中午。
幸好有去找過wura兩次,而且就在附近用過餐,
於是帶媽媽到三元街和南海路交會口的林家豬腸冬粉。
口感跟味道都很不錯呢!強力推薦!
再返回到歷史博物館,看後半段的宗教、文書,
原來吐魯番早就相當漢化了,有漢字的經文、唐朝的豐腴仕女圖。
我比較有興趣的是景教(基督教的一支)傳入中國也是走絲路,
有一塊展出約兩個手掌大的石碑上就刻有大大的十字架…
出展覽館後,還是十分擁擠,甚至還有長排人龍,
我回想到的是歷史博物館上次的米勒展(我根本不敢去湊熱鬧的人海熱浪)、
以及明明冬天還可以擠出一身汗的兵馬俑展(我的高中時期),噢~
實在一則以喜一則萬憂呀,喜的是,台灣人還蠻願意把錢花在看展覽,
憂的是,展館可以開放更多的空間嗎?
否則高水準的展覽品,卻隨著觀賞人數上升,展覽品質下降~真是可惜!
離開博物館到旁邊植物園走走,扶著擦破皮一拐一拐的媽媽,
原來是她為了看人龍排多長而不慎跌倒了,
看來媽媽把看絲路的人龍也當作一項展覽來看了,哈哈~
於是無心欣賞植物,卻突然跟媽媽約定,明後天要坐高鐵到高雄玩,
決定給這個寒假畫上一個陽光的句點。
敬請期待:高雄二日遊…
太可惜了,我當時沒在隔壁作實驗。
你竟然沒遇到家葳和建利,可見當時人海多龐大。
是呀, 我還一直call妳,原來妳不在附近…
人潮太洶湧,而且大家都只顧著看,
就算遇到家葳建利,也會被人潮給硬生生的分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