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5 22:07:15建幼

讀報教育-從遊戲中融入生活

讀報教育-從遊戲中融入生活

茄苳國小  教師  張瓊文

一、引言

從許多報章新聞中得知令人高興的消息,國語日報與桃園縣教育局合作推動讀報教育,使得全國第一座讀報教育實驗學校在桃園縣成立了。座落於龜山鄉壽山國小,每位學童都能享受每星期專門用來讀報的一堂課,孩子的學習不再至限於課本,更擴展到報紙的多元素材裡。藉由多元有趣的讀報教學活動,讓孩子的視野變得更寬廣,更有效地提升學習力、閱讀能力與思辨能力。

讀報教育NIE最早起源於1930年代的美國,由美國紐約時報發起大學活用新聞NIC(Newspaper In the Classroom)運動,進而推廣至全美國,最後形成全球性NIE(Newspaper In Education)運動。所謂的讀報教育,就是利用閱讀報紙,將報紙當作教材,教導學生學習新知。老師們發揮創意與巧思,透過各種有趣的讀報學習活動與教學相結合,將報紙帶入教室中,讓學生們養成讀報的習慣,持之以恆的進行閱讀扎根的工作。

世界各國都有在推動讀報教育,其主要的原因是發現部分學生在課外完全不閱讀文字,甚至出現遠離文字、厭惡文字閱讀的傾向。大多數人的家裡都有電視,但未必有訂閱報紙,我們的孩子從小沉浸在網路與影視等聲光效果佳的媒體下學習,胃口被寵壞了。因此,下一代文字閱讀習慣低落、語文能力下降的現象,令人苦惱與憂心。

很多專家也指出,當孩子還沒開始閱讀前,別讓他接觸電視,聲光媒體的刺激會減弱幼兒對文字的耐心,一個不接觸文字,只熟悉聲光的孩子,將很難要求他們專注於樸素的文字中,更遑論享受閱讀文字的樂趣。

另外,由於網路和電訊設備的盛行,影響我們的閱讀習慣,加上環保意識抬頭,許多人放棄了書本而投入了電腦的懷抱,放棄了紙張出版的報紙,利用網路上的rss閱讀器瀏覽電子報取而代之,這樣的選擇優點是省去紙張,同時也能網路上鏈結到其他新聞事件,但是這種方式大多是主動的,有目的性、取向式;而閱報則可以讓自己儘量脫離個人喜惡偏好,接觸國內外政事、財經、生活、文學各方面的資訊,並且從一些評論性的報導與社論中得知他人不同的想法。

二、讀報教育的重要性

大眾傳播媒體是篩選的教育,世界上發生的新聞事件、新知資訊何其多,不論是電視或報紙,我們接受的資訊是經過編輯們依照其訴求所篩選後的部分訊息,若只是一味的接收片面的資訊,無法得知其背後的事實與真相,也會被不肖媒體所誤導。有些媒體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報導、大肆渲染,造成積非成是的影響力,不無可能。尤其是有些報導為了贏得收視率,不實的誇大報導,造成人心惶惶、社會不安。每回颱風淹水時,其實只有這一條路淹水,結果各頻道不斷重複播放的畫面,呈現出彷彿水鄉澤國般的景象,無知的民眾以為整個地區都淪陷了呢!令人膽顫心驚的統計數字背後如何產生的,是否經由正確的統計方法分析、客觀標準的調查流程,結論描述是否有過度推論之虞,我們不須盡信之,而應秉持保留的態度,否則容易被他人牽著鼻子走。

我們可以從比較各家報紙同一則報導開始,要讓孩子知道新聞最重要的是呈現事實,由於各報派系不同,加上記者本身的觀感評論,對事情的著墨的重點也會有所出入;也要教育我們的學生辨識媒體資訊的良莠,除了從多元的角度解讀新聞外,更須具備慎選媒體的能力,尤其對於新聞這種快速的產品,必須抱著批判的保留態度。讓孩子成為具有媒體素養的閱聽人、拒絕聳動媒體的消費者。

三、讀報教育從認識報紙開始

從認識報紙的要素到自己動手辦報紙,就如同從認識一本書一樣,我們開始帶孩子認識報紙,從一份報紙有幾大張、有幾個版面,將每個「版名」依序唸一唸,「報頭」和「報眉」上面有提供什麼資訊,「提要」在報紙的什麼位置,剪下「新聞」、「專欄」和「廣告」,比較其中的差異,最重要的是請孩子自己翻一翻報紙,分享他怎麼看這一份報紙、最喜歡哪個版面或主題。也能透過拼圖的方式,讓孩子了解報紙版面內「頭題」、「二題」、「三題」的S型橫直交錯的安排方式,標題大小對比顯示重要性的不同,圖片擺放要有左、右、上、下平衡或三角平衡的概念,以及勿犯「頂題」的禁忌。

其次,報紙的製作流程,從記者的採訪、拍攝與撰稿,編輯們編排、擬題與校對,到印刷廠夜深人靜時趕工送到每位消費者手中的過程。內容包羅萬象,舉凡新聞、氣象、廣告、卡通以及各類文章,其主題也會有特定專門的領域,有發行給特定產業商人,也有適合學生閱讀的報紙;依照出刊期間的不同,有日報、周報、雙周報等;依照出刊時間的不同,有日報、早報與晚報。告知孩子比較報紙與其他媒體的優缺點,讓他們從了解報紙、喜歡報紙,進而自動自發養成讀報的好習慣,如:報紙可隨時閱讀、攜帶方便,不受時間限制,不像電視節目般有指定的報導時間,讀報人可以自由彈性調配自己的時間;讀者可以互相傳閱報紙,讀報的人數可以是印刷數量的好幾倍;即使閱讀或理解能力較低的人,亦可相應較長的時間,完全吸收報章的訊息。閱讀過後的報紙的內容,可以做剪報活動般不受限制的處置。

最後,我們可以利用小組分組的方式,請每位同學帶一份當天不同的報紙,老師選定的主題中,尋找報紙內相關的素材,剪貼出兼具內涵與特色的報紙,最後請各組發表並宣傳自己的報紙,從中了解一份看似簡單的報紙,從記者們辛苦的採訪蒐集資料、編輯群辦報的壓力以及長久經營報社的思維。經過一連串從做中學的親身體驗,孩子會更珍惜身邊這份得來不易的生活教材,從喜歡它、親近它到透過它增強文章解讀力與媒體識字力,讓孩子自我學習、自我省思、自我發現,更能順利的自我表達。

四、讀報與各學習領域教學結合、落於於生活教育中

現今讀報教育在國內蓬勃發展,國語日報以財團法人的角度、無私的立場,默默在背後推動著。在每週的國語日報中都有讀報教育的專欄介紹許多老師運用讀報教學的案例,在國語日報的網站上有讀報教育的網頁提供線上讀報指南,並收錄許多優秀教師們利用讀報的妙招一籮筐。不僅有老師利用新聞時事與社會領域結合、帶領孩子閱讀時事與新知,打開孩子全世界的視野;更有老師利用法律小常識專欄進行公民教育,培養優質小公民,從親近的生活化案例中,輕鬆學法律,更懂得自己的權利義務,以及人與人之間如何彼此尊重。如此實用有趣的教學實例不勝沒舉,每位老師若能參考他人的作法、發揮自己的創意並結合自己的專長,相信一定能激發出許多智慧的火花。

在此提出我個人對讀報教育的淺見與想法,每個孩子都喜歡「玩」遊戲,透過輕鬆且具有趣味的方式,從遊戲中融入生活的讀報教學,就會讓孩子們對於讀報樂此不疲。我們常在電視知性節目中看到分組搶答的活動或國外影集中,看到資優高中生三人一組參加校際機智問答的競賽,選手們必須具備閱讀的廣度、掌握生活中即時的資訊,另外,開闊的國際觀也是不可或缺的。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可運用機智搶答的競賽模式,將一系列主題報導剪下,張貼於教室內做為題庫,學生必須利用下課時間仔細閱讀,一星期後在班級中、班際間競賽甚至舉辦校際比賽,孩子們都喜歡比賽,藉由競賽的過程,讓孩子喜歡翻閱報紙,尋找答案,誘發學生的讀報興趣,從回答問題中不斷累積獎章,並在兒童朝會時公開表揚「讀報小學士、小碩士、小博士」榮譽獎狀,讓孩子在遊戲中獲得知識與自信心。

五、結論

一個國家人民的訂報率越高,象徵該國的國力就越強。儘管電子媒體已成為人們新寵,但平面報紙仍有其重要的地位,在提倡閱讀的新世代,報紙仍然是訓練閱讀的最佳利器。桃園的讀報教育從壽山國小出發,三年內將推展到縣內的每個學校,我相信只要每個孩子喜歡親近報紙、翻開報紙,我們的讀報教育就成功了踏出了第一步。只要每位老師們有心將報紙帶進教室裡,為孩子搭起與世界接軌的橋樑,相信我們的孩子不僅能從讀報享受閱讀的樂趣,亦能成為關懷社會的世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