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7 00:40:57啃羊

豆肯對話錄 之 迪士尼與荒野機制

*
迪士尼世界有兩種預設.
一者.他預設人類在”現實”的生命裡無法找到消解壓力的缺口.
再者.他預設了即使人可以擁有自我修復療癒的機制.但終歸無效...
迪士尼是在這兩著的預設前提之下誕生的


*
賢者達人.能者渡人.這是儒家淑世的壯懷.
當然.墨家更有著近乎宗教家情懷的人間關注.
而地藏菩薩也言.眾生渡盡.方証菩提...
柏拉圖也說了彼岸思想...
而我所獨鍾的道家.
卻獨缺對人間的關懷.
而欲以獨善己身?


*
其實.道家的所有一切取消性的言論.
看似乖誕.實則為正言若反.
他取消的.是所有形而下世界所可見的種種對立之現象.
故不須執著於言語的怪誕.
言語只是”得意”之後所”忘”之”言”


*
道家並非冷眼看這世界的無情.
那所有一切反其道而行的理緒的背後.
再再提醒人們.反璞歸真而道自在其中.
那彼岸天堂.正是此岸之心.
消解一切對立之後的眼觀.不處非容身.無處不自在.
他的”不言之教”.並非真的都不需依賴言語媒介.
而是不施以教化之言.卻使萬物自我成就.
找到延續命安定的動力.那種力量是自發的.才能長久.


*
近來有學者稱道家為”治療學”正是療癒生命不可承受之傷.


*
莊子德充符.每個人都是”遊於羿之彀中”
也就是說每個生命都處在后羿的射程之中.
有的人會被射到.那是命.
有的人卻不會被射到.那也是命.
所以不用為自己的幸運而矜喜.


*
生命必然會有創傷.那是命.
故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那些不會受傷的人並非真的都不曾被箭射到.
而是她們擁有良好的治療機制.
能夠迅速恢復生命的健全罷了.


*
”知”莫可奈何.非存世的消極感.
而就只是對存世是現實的認知.
認知這是一個現實處境中的生命.


*
我想...迪士尼世界中的消費行為.
類似”數大的暴力”他並未經過任何行銷.推銷手法.或者廣告.
來引起你對產品的好奇.
但他們卻精準掌握人性中的的壯美
(主體對於悲壯崇高的審美情趣之所不能把握之衝突)
讓你自然而然你掏出荷包.躍躍欲試...
因為這種過剩.遠超主體所能把握.
那已經不是看就能滿足了.
而需進一步的佔有.


*
荒野機制所導致的人性反應三部曲...
1.驚奇(驚訝於身處的”真實”世界.但絕非”現實”)
2.自我審視
3.回歸現實
(引導回歸現實的手段也有三部曲 : 1.選擇 2.決定 3. 佔有)
荒野機制因遠超主體所能宰制.
人性便會希望找到一種可以宰制的境域.
喚回主體的存在.購買消費.
正是可以全然宰制且佔有的現實行為.


*
迪士尼解構的最後結論=====>我買.故我在!!


*
人類的腦本有自給快樂的能力.
但迪士尼所能夠給的快樂程度.遠超人類主體機制.
一旦習於此類壯大的快感中.
對於快樂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強盛.
人體機制早無法負荷.
只能一再依藉外求.
直至不可自拔


*
展示過剩~還是過剩~並不會造成消費吧?
消費~必須還是來自於 某種程度的認知
===================================>

那麼.超商和大買場.你會去逛哪個呢?
你去大賣場的目的真的只是為買東西而去嗎?
而不是想看看有沒有”新鮮貨”?
當然.要不要消費是主體作成之認知.
但促成你消費與否的.
往往是主體被那些隱沒的悄然勢力所暗渡陳倉.
真正的消費動機被埋沒.
你卻只能被動的決定消不消費.
這豈非可悲?


*
[展示過剩]的迪士尼~是展示過剩~
但如果沒有人類集體的回憶與教育
==================================>

回憶能教你”知其然”卻不能敎你”知其所以然”...
要知道”其所以”如此.
需要非常強大的支援意識.
這不單單只是該不該的理性層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