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05 03:41:35啃羊

閱讀--心耘 6



六、杜絕低落的行政效率--機關法人化
縱使亞洲經濟體在國際間聲名漸顯,其繁冗的行政作業程序仍被外部投資者大相詬病。這似乎是許多亞洲國家的通病。
若思忖政府與企業的異同,則行政機關之性質以提供公益服務為目標,供應民生必須之勞貨;企業則仰賴盈餘利潤而有存亡的壓力,故二者雖同樣為生產而運作,卻有了截然不同的面對態度。行政機關不言利益,穩定但卻沒有收益分紅的制度讓公務員少了動腦筋想點子的機會,這也造成了服務品質無法提升,改革速度緩慢,予人效率不彰的感覺。
1980年代興起的這一波「新公共管理」,是後官僚體系改革的基礎。新公共管理概念的內涵,包括了企業精神的引進、以及政府組織再造等議題。由於行政機關所提供的勞貨服務係具有公共財性質,其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權的宗旨不能被改變,故以引進企業精神為實踐進路,而非以全然的企業理念入主政府部門。
公法人的產生,創造了除卻「公機關」與「私部門」之外的第三種組織人格,公法人設置之目的在於,將原屬國家應負之責任義務,而無自己承攬之必要者,交由法人機關辦理,如此將可兼顧公共利益重分配的目的,又可兼顧高效率及高專業性的要求。

上一篇:閱讀--心耘 5

下一篇:閱讀--心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