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04 11:02:21啃羊

【城市的遠見】古川町的社區總體營造 ~ 觀影隅見


龍騰,是東方文明的代名詞,這亙古以來恆與西方文明分庭抗禮的文化體系,可笑的是,海棠葉上的黃河之水悠悠渺渺,五千年來不曾斷絕,但古文明的傳說在現代科學面前,卻顯現的如此弱勢而不值一哂,江與河並為東方文明的起點,但什麼時候,我們能夠深深以所立足的此地引以為榮呢?

這對一樣來自山城,也一樣成長於美麗的小鎮景色中的人而言,尤其心有戚戚。
影片中提及「飛驒工匠」是古川町建設的主軸與產業基礎,而就日本民族講求傳統技法保留與身懷絕技而引以為傲,這是國內從事各行業的人才中所缺乏的。國內屬於彈丸之地,可用資源本已極少,加以資本化傾向既久,凡事當以經濟收益為最先考量,影響所及,使國內教育水平雖逐年提升,傳統手工業與藝術、人文相關領域,卻是愈來愈鮮少有人願意將心力託付在這樣國人眼中「難以糊口」的產業中了。這究竟是民族性使然,或者,這是邁向經濟開發國家所必經之階段呢?這恐怕在時間為揭開謎底之前是無以知曉了。

而發展中國家如台灣,在一意追求經濟發展的當頭,建設的同時,其實也相同程度的遺忘保存傳統,甚至進行破壞,而東方文明悠悠渺渺,中華民族的發衍及於台灣這片土地時,一路走來,顧盼今昔,除了西風東漸外,再也尋不回民族之魂了。

小鎮的名字起於古老的火車站,它是這片土地上僅存的幾條鐵路支線之一,而古老的建築雖是旅者造訪的原因之一,但更有一部分,是為了整個樸質的小鎮就像是一座沒有柵圍的遊憩區。來到這裡,不需要收取門票的費用,即可恣情放縱於山林之間,租金便宜的自行車,可聽任遊客盡興地觀覽小鎮的古樸風光,而支線鐵路,便是穿梭山野林泉的遊園列車,除了必須酌付車資之外,來到這裡,除了購買紀念品外,並不需要使用紙鈔。

地牛翻身過後,小鎮成為震殤的代名詞,它所久駐人心的,曾經是不堪回首的悲慟;然而,千餘個日子過去,斷垣殘壁蛻成了全新的樓幢,或許是因禍得福,每逢假日,小鎮已儼然成為知名的觀光勝地了。

今年寒假,橫跨濁水溪的大橋正式通用,夜晚,當街燈依次被喚起而著亮,它不僅是附近最高的建築,也是陵地一帶最顯眼的地標。自我親附淡水河畔後,總以為河畔的夜色是難得的勝景,但當我季夏再回,每逢申酉時分,滿天橘彩映照大地,從跨溪大橋上,竟可遠眺海天一線的景緻,第一次,我發現,中台灣與北台灣的水域並不曾分隔的如此遙遠,欲賞美景,其實可以不必捨本逐末。而此,也成了我亟待向來客推薦而不可錯過的美景了。

隨著觀光遠景可期,環鎮列車的構思也應時而生,但地方首長幾經代換的結果,卻使得美意徒留軌道佈置的痕跡,行使軌上的列車主體始終不見蹤影。

小鎮的居民,多半屬於老化的高齡族群,欲具備改造社區的概念及知識,甚或建設性的提議等等,本無可能;但對於蜂擁而來的觀光客,嫗婦們似乎卻顯得歡迎多了。然而,在地人將熱情全都給了觀光客,對地方的永續發展卻作不出任何集體性的自發行為,除了那次出乎意外團結的公民投票。似乎在人們的荷包未滿之前,考慮高度的生活品質與環境保護,只不過是迢遙的天邊神話。

倒是做為地方信仰的媽祖廟,由信徒出資建蓋,兢兢業業,歷時數年方成。落成的時候,金碧輝煌,一度成為地方盛事,廟會的盛況持續了一整個禮拜,舊街上滿是人潮與貢品,熱鬧非凡。

而今年暑假,曾屬國家重大建設的攔河堰--共同引水計畫,其管理處開放參觀,展出水利相關文獻,更在壩頂辦了一場知性與感性兼具的音樂會,至此,小鎮的觀光籌碼再添一樁。

長佇路側的樟木群當然是觀景的首選,而年年舉辦的花燈節,更是入夜後,纏繞樹身的點點珠燈與燈火隧道的延伸與高潮。此刻,各單位也都卯足心思與創意,共襄盛舉,對於小鎮,這也算是居民最賞光的時候了。

或許如同影片中無心插柳的女孩一般,對於故土的期許和希冀,竟也成為整個社區營造的原點,而當初天真的描繪與想像,亦能被履行若此,那麼,做為一個久未懷抱故居之人,尤其是那片背負了震殤的土地,我又該做什麼樣的期許與切身實踐呢?

也許小鎮是一個幸運的例子,因為眾多履及此地的足跡,使得不論是文昌或武盛,廟寺宮觀裡頭總是香火鼎盛,但除卻了天然資源所帶來的屏障,小鎮是否仍然得人垂青而依舊人潮絡繹不絕呢?恐怕這才是真正需要被開發及深思的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