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1 15:15:24kutgeds

學長姐「回鍋」當助教 帶學弟妹寫程式、做實驗

這學期的「小事,大施」,選課的17名高一生要學習如何解決真實世界的難題,例如觀測到中和區的空污嚴重,要分析可能原因、找解方,前提都需要了解研究方法,並具備科學實作能力。因此每週2小時的課程中,第一堂會學習科學,另一堂則由郭慧敏全英文授課,學生練習英文討論與發表。

 

第一堂課中,有的要學習用 Python 寫程式、有的要做實驗或學材料工程,並一一在科學筆記本上紀錄學習歷程。除了老師,這門課也邀4位高二、高三生來當學弟妹的「助教」,課前學長姐會先找老師討論,並負責課堂前半部的講授;後半部再由老師補充說明。學習「如何教學」,正是這些小助教的自主學習計畫主題。郭慧敏回顧,欣慰表示「他們越教越好了,還記得第一天教,有時候學弟妹都聽不懂。」

 

有了前幾年的經驗,明白學生初期需要時間才能進入狀況,這門課的教學團隊「超前部署」,開課前的寒假中就舉辦2天的營隊。第一天,先請外師講授 SDGs、讓化學老師帶著做實驗,引起學生興趣;第二天,郭慧敏主動找微軟合作,請他們安排來中和高中進行資訊工具教學,並分享業界的應用方式,「學生才會知道,原來在學校學這些東西,以後真的會用到。這樣他們才不會覺得,學英文就是要考試,學資訊就是要交作業,」郭慧敏說。

 

解決食物浪費 學生採取「清冰箱」的實際行動

SDGs 課程的規劃,並非一蹴而就,郭慧敏和最初加入的英文科老師們,先經過了一番嘗試摸索。2019年郭慧敏開出第一堂以 SDGs 為主軸的課「No Food Left Behind」(剩食,甚實),源自 SDG12——「負責任的生產消費循環」,這是郭慧敏入選第一期微軟創新教師培訓家所使用的教案,也是第一門和國外學校共備的課程。決定開這門全英文課程時,已經來不及排入課表,因此先嘗試把課程開在週六早上,參與的師生都犧牲了一天的睡到自然醒,用一個學期了解 SDGs、激盪各種食物浪費的解方,也伸出了觀察國外網站的天線。

 

其中中和高中有一組的報告主題是「從家中改造」,靈感來自於學生發現,家中食物浪費一大主因是食物放在冰箱深處,一沒注意到就過期了。他們討論出幾個有趣又實用的作法,例如列出所有冰箱裡有的食物,貼在門上,購物前要先檢視表單;或是每週親子用家裡快要過期的食材,一起做創意料理。這組4位學生分別在家裡實行,一試就連續做了5週。

 

日本的雙葉中學在同個時期、不同時間,也在他們的課堂上討論相同主題,進行期末成果發表時,雙葉中學的師生還專程從日本飛來,上台報告成果,藉機與中和高中師生交流;恰好中和高中、雙葉中學有小組同樣選擇「食物銀行」作為主題,兩組師生就能觀察、比較台日食物銀行運作上的異同。

 

記者問學生,她認為 SDGs 是什麼?修習過「剩食,甚實」的高二學生林宜璇回答,「 我覺得是一些現在社會有的問題,可能是可以改善的,但要透過一些比較累的過程。」 

 

每次招募新學生時,團隊的老師會向各自的學生說明,這門課會用英文來學習,並且一起思考,怎麼解決世界上的一些問題。主動來修 SDGs 課的學生,在英文老師吳詩純眼中,共通特質是「會想跳出舒適圈,而不是侷限在課堂學習」。郭慧敏說:「我們希望讓孩子知道,學習是有意義的、付出是值得的。SDGs 課前後有過3個班的學生,現在這個班最心甘情願,因為他們最清楚來是為了幹嘛。」

 

吳詩純的孩子才1歲,也坦承遇到職業婦女兩頭燒的難題。適應新課綱已經要花不少力氣,SDGs 這樣吃力不討好的課,效果也不會直接反映在考試成績上,因此「不是每個老師都願意付出這些額外的努力,有時我自己也會有所保留。」但跟郭慧敏聊一下,她又決定繼續跳入這個坑,跟著團隊夥伴繼續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