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8 21:39:18冠潔

聽見,溫暖的陽光。

第一次聽到這個人的名字,已經不記得是在什麼時候。但是第一次注意到,恐怕是在楊培安專輯文案的一句話:「因為蕭煌奇,我才懂得,單純而又真實的歌聲有多麼令人動容!」
然後是在現場,聽見培安演唱煌奇的成名曲──〈你是我的眼〉,才猛然被一陣感動襲擊,等到察覺,頰邊已是一道淚痕。之後在廣播上又聽見培安唱了煌奇的台語歌曲〈阿嬤的話〉,更是被感動得不能自己。
於是,我走進唱片行,買下了煌奇的新專輯──《Our Story我們的故事》。

翻開這張專輯,歌詞本的設計就是一本書,煌奇在每一首歌前面都寫了一段話,是關於這首歌的故事。於是在聆聽歌曲之外,也讀到了另一份感動。另外,煌奇的歌在編曲上並不繁複,也恰如其分地襯托出煌奇單純直接的唱腔。
煌奇的歌聲十分溫暖。這樣的特質,在專輯中我十分喜歡、曲風輕快的〈紅色太陽〉裡展露無疑。仔細聆聽,會錯覺自己真的就置身在陽光中,充滿熱情與希望。
這也是我第一次現場聽到煌奇演唱的歌曲。那是在公視〈跟愛說嗨──關懷憂鬱症慈善音樂會〉上的表演。我坐在台前第二排,被眼前充滿活力、彷彿要將所有的生命力全數唱進歌中的蕭煌奇給震懾住了。
那一瞬間,我的心中只有一個想法。

──這個人,是真的用生命在唱歌。──

在那次的演出中,煌奇唱的另外一首歌是〈逆風飛翔〉,這首歌和〈紅色太陽〉也正好是我在這張專輯中最喜歡的兩首歌曲。
有時身在逆境、怎麼努力也得不到肯定,感覺整個世界都轉身背向自己。然而這個時候,傳來了一首歌,告訴你:不要自暴自棄,有我在這裡…
我從煌奇的歌聲中,聽見了如此溫暖、如此柔軟的包容與鼓勵。

另外由陳樂融老師填詞、煌奇作曲的〈不滿足〉,也是讓我感觸頗深的一首歌。
就如同煌奇寫的,這個社會對盲人的態度,講白了就是「擺到一邊不礙事就好」,美其名「保護」的許多措施與政策,難道不是一種設限嗎?而每當有盲人跳脫了局限、創造出一片天,也都只被當成曇花一現的奇蹟,完全不去設想更多可能性。
這是一個多麼不公平的社會。
從來不曾注意過這個問題的我,也因為煌奇,而開始思考。

專輯的最後,收錄了重新編曲的〈你是我的眼〉這首讓大多數人認識煌奇的歌,再次聽見,還是如此動人得讓我紅了眼眶。之前在電視上、也是第一次看到煌奇唱歌,就是在《快樂星期天》節目的〈藝能歌喉戰〉單元上演唱這首歌曲,而他,漂亮地沒有被亮燈挑戰過關。
我很喜歡黃舒駿對煌奇的評語,說他彷彿把唱歌當作在打拳擊,一拳一拳都是飽滿有力。我想,黃舒駿說的不只是煌奇唱腔的力道、也包含了歌聲中的情感。
煌奇的個性也十分開朗。在節目中,主持人李明依恭喜他過關,而且一個燈都沒有亮,他的反應是笑著說:「我沒看到燈亮,我永遠都看不到燈亮…」在黃舒駿說「我最喜歡煌奇了…因為他說過我是他看過最帥的主持人」的時候,他也很快地回應:「我就是瞎了!才會看見舒駿老師這麼帥!」公視的慈善音樂會的表演也是,唱完了歌、主持人出來訪問時,他轉向王文華的方向說道:「大家看看王大哥好‧帥‧啊~」讓王文華無法招架,直說:「我還是比較喜歡聽煌奇唱歌,你不要再說了繼續唱吧!」逗得台下觀眾大笑起來。
一般人對於盲人的刻板印象就是憂愁陰鬱,似乎沒了光亮就失去了希望。現在遇到有這樣想法的人,我都會推薦他聽煌奇的歌,並且跟他分享這些片段。
相信煌奇不是沒有低落過、消沉過,但是現在的他讓我看見,只要換個想法,就算再怎麼失望,也絕對沒有絕望的時候。

如果說培安是晴空的日照、讓人看見積極正面的希望;那麼煌奇就是陰雨過後、破雲而出的暖陽,用歌聲滲透進每個人的心裡,輕撫最痛的傷痕、填平最深的裂口,溫柔得令人、想哭泣。每一次聽煌奇唱歌,我總會不自覺地就閉上了雙眼,甚至不是用耳朵聽,而是全心地去感受。
或許他看不見。但是在音樂的世界,蕭煌奇是我的眼,帶著曾經盲目的我,認識到更多單純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