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1 09:39:38kukolou

品格融入課程,拯民國小創造轉型奇蹟

雲林縣拯民國小位於老舊的空軍眷村內,因人口外移嚴重,全校曾經剩不到30人,一度降為分校。3年前轉型為公辦民營實驗小學後,學生數一路攀升了4倍,成為當地許多家長心中首選。這樣一所天天被附近豬舍、養雞場氣味襲擊的瀕臨廢棄老校,是如何創造出轉型奇蹟

 

早年由空軍附設小學轉型的拯民國小,校地廣闊但招生不易,2011年因學生數過少,降為大屯國小拯民分校,2017年改由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接手,成為國內少數的幾所KIST(KIPP-Inspired School in Taiwan)理念公辦民營學校。KIST指的是受到美國最大的公辦民營學校集團 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啟發而設立,KIPP目前約有兩百多所特許學校,大多設在居民社經地位較弱勢的地區,以幫助當地學生提升基本學力、培養友善品格為目標聽力測試

 

誠致基金會執行長吳明柱說,接手第一年學生數就翻倍,來聽招生說明會的在地家長很多,期待也很高;但因為公校轉型過程辛苦,要付出更多的體力心力,原本任教的9位老師、主任全部選擇離開,師資缺口只好由民間組織TFT(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和誠致基金會協力補足,目前全校12位教師都不是來自傳統的師培體系,但也因此帶來了不一樣的作風。

 

原校老師全走光,教育新兵接手邊做邊學

這群年輕教師很有熱情,但欠缺教學經驗,校長林郁杏花了許多工夫,在「晨圈」中凝聚共識、「夕會」裡討論每日遇到的難題,彼此交流一旦遇到學生的突發狀況時,如何把握機會,把學校最重視的品格教育融入其中前列腺檢查

 

林郁杏舉例,採訪當天二年級教室的水管突然爆裂,老師帶著學生們改到中廊上課,但比原訂講課內容更重要的,是利用這次的事件機會教育,和小朋友討論生活中如何應變,「我們不會跳過突發事件、趕著上課本進度,也不說教;先啟發學生思考,教知識同時也教品格,」林郁杏強調,好品格要透過刻意練習而來,她指著牆上掛著的本周品格主題,有好奇、自制、感恩等,但它不只是像標語般的存在,也都有寫出具體指標,分別是問好問題、不打斷他人、說感謝,讓小朋友明白如何可以達標。

 

身高174公分、排球打得很好的林詩穎老師,大學時念的是財稅,第一年來到拯民同時教社會、英文、健體三科,「一開始完全不知如何教,一點sense都沒有。」帶著TFT給的2年500小時培訓,其他的教學力就在現場邊摸索邊養成。利用自己念書時學會的筆記術,加上改編歌詞、線上互動等多元方式,林詩穎和小五孩子討論霧社事件,從訪談排灣族青年到看電影《賽德克?巴萊》,她希望學生養成盡量從不同角度來看歷史事件的習慣。

 

「孩子們也花了滿長時間,才接受這樣新的模式,願意和老師展開頻繁對話,而不是覺得又被找麻煩了,」林詩穎形容,在拯民轉型前,學生上課時和老師的交集不多,不是在台下聊天就是自顧自寫功課,要改變高年級學生並不容易。

 

出身偏鄉的陳安怡老師,才25歲便已經對教育非常有想法。她說,拯民的校本課程包括圓夢計畫、登山訓練、學習歷程展和自主服務旅行,老師都會陪著孩子設計規劃,默默的把品格教育帶入這些活動中,像是自主服務旅行並非戶外教學,要讓孩子有所準備才走出去,曾經全班一起去高雄橋頭糖廠,學生自己買票坐火車、捷運,即使走錯月台,老師只能眼睜看著他們到最後關頭才發現,跟著他們狂奔,「我們先和家長溝通過,在安全前提下,大人們就算嚇得要死,也絕不能暗示或提醒,不出手干預,是非常提心吊膽的香港人移民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