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12 15:50:43管仁健

儒家政治下的台灣太子爺(管仁健/著)

  2000年3月6日,台灣的中時、聯合與自由三大報,都出現了這張整版的廣告:一個側面入鏡的瘦弱年輕人,用單手在做伏地挺身,可是手臂肌肉絲毫沒有用力的感覺。憑我多年的編輯經驗,一看就知道這是一手扶牆拍照,再把相片轉個方向來騙人的把戲。

  但這種攝影品質的相片,若能花幾百萬新台幣做全版廣告,男主角又貌不驚人,用腳趾頭想也知道這人一定不是「普通人」。果然一看旁邊很小的文字,就知道又被我猜對了。因為上面寫著:「他明年要去當兵,他的爸爸是陳水扁」。

  當時台灣總統選大選的局勢非常緊繃,原本標榜清廉、一路領先的宋楚瑜,被「興票案」打得灰頭土臉;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連戰,外有家產問題被視為「黑金」代表,內有阿輝伯民間友人「棄連保扁」的代言,氣勢始終上不來。結果原本最不被看好的民進黨提名人阿扁,反而後來居上;但好景不常,民調數字剛上升,阿扁又被接踵而來的彩券案、南隆案與台鳳案等醜聞纏上。

  其實從黨外到民進黨成立,甚至到2006年的今天,只要是一對一的選舉,任何民進黨候選人都要面對同一個難題,就是困於黨綱裡兩岸關係的僵硬意識形態,讓中產階級的選民始終充滿疑慮。阿扁為了突破這個困境,於是在各報都刊出這張狂灑狗血的廣告,告訴大家既然我兒子要去當兵,我一定不會釀成戰禍。果然這種煽情的廣告,非常適合台灣選民。

  比起連戰兒子連勝文、宋楚瑜的兒子宋鎮遠都是「免役」,阿扁的兒子陳致中願意當兵,自然感動了無數選民。不僅讓陳致中一夕爆紅,也讓阿扁在3月18日的大選裡獲勝。然而從他一入軍營開始,「特權」新聞就到他退伍也沒中斷。2001年10月15日他剛入伍,在成功嶺接受八週的新兵訓練,台北市議員李慶元在10月18日指稱,陳致中的同連學員爆料,他在部隊裡不但有專屬房間, 還有校級軍官隨扈侍候,引發同連學員不滿。

  到他退伍前新聞鬧得更大,2003年5月,SARS疫情擴大,國防部通令全體官兵停止休假,但他仍然可以在5月17日、18日周休二日,16日、19日又請事假兩天,如此連休四日。最風光的是報紙公佈他離開營區時,開著台幣300萬積架(JAGUAR)跑車的照片。但這些服役期間讓外人聽來匪夷所思的情節,在台灣當過兵的男人大概也不會太意外;因為軍方口中這些「安全」措施,比起他在預官考試時的「奇遇」,簡直是小馬遇上了大馬。(我媽媽說馬後面「屁」字是髒話,不能說)

  。。。。。。。。。。。。。。。。。

  台灣20歲以上的男生,必須服兩年的兵役。早期大專生人數很少,一畢業就擔任預備軍官。後來大專院校越來越多,預官就改成用考的。考試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普官,就是步兵、政戰、憲兵這些不需特殊專長的官科,是所有大專畢業生都能報考的,考試科目包括智力測驗、國父思想、國文、英文等。第二種是特官,就是分成五大類別,限制某些科系的畢業生才可以報考。

  特官分成五組考試,甲組加考物理學(機械類)如輪機、機械、兵車、裝甲、砲兵、兵工、裝甲等兵科。丙組加考基本電學(電子類)如電機、電子、飛彈、防炮、通信、兵器等。丁組加考微積分(建築類)如測量、工兵。戊組加考生理學(衛勤類)如軍醫、藥劑、衛勤等。當然其他無法分類的,也就是軍中人數需求最少的官科,就全都是乙組了。

  乙組特官加考的是中國現代史,從這個考試科目也能想見,這一組實在不怎麼「特別」。乙組的兵科有經理、補給、運輸、財務、軍法等。陳致中是台大法律系畢業的,2001年報考預官就是這一組,結果被錄取為軍法官,受訓完被分發到大直的海軍總部,每天開著他的300萬跑車,來往於官邸與營區之間,好不悠哉快活。但我們的太子爺為何當兵會比我們這些死老百姓上班上學還輕鬆,5月29日立法委員盧秀燕質詢國防部官員時,才讓我們驚覺,預官考試竟然也是為太子爺「量身定做」的。

  2001年的司法預官,預定進用名額有13人,但扣除往年併入的11人,名額應該是2人。但在2月7日考試之後,到了4月放榜前,軍法局卻在3月8日以「配合各總部增編法律事務軍官」為由行文,再增加了10個錄取名額。過去軍中各單位,從未在考試後才突然要求增加取名額,為何當年會有這種「好康」的,原來是因為咱們的太子爺考了第六名。

  除了考完試才增額錄取外,以往錄取的軍法預官,都是在當年的7月15日一起入伍;但軍法局卻在那一年5月17日行文,要求將23名軍法預備軍官分成7月15日與10月15日兩梯次入伍。軍法局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地將23人分成兩梯次,原來又是太子爺要參加9月、10月份的律師、司法檢察官考試。
 
  陳致中在預官考試裡受到的「恩待」,固然是讓台灣當過兵的男生聽到後很不是滋味。但台灣政府自老蔣起,就是效法中國專制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並非不懂在政治上要對權力加以防範,例如中國古代對官吏的輪調制,迴避制、監察制等等。至於在官員的錄用上,科舉制度更是「聖牛」,連外族入關的滿清都依樣畫葫蘆。但所有在怎麼公平的考試,遇到有這兩個人應考,都會自動輸誠。一個是當今皇家的太子爺,另一個就是孔聖人家的太子爺。

  。。。。。。。。。。。。。。。。。

  台灣最有名的太子爺,當然要屬蔣經國的三個「寶貝」:孝文、孝武與孝勇。孝武與孝勇都是先去陸軍官校過個水,然後轉學台大政治系,當然這是皇家子弟才可以參加的考試,其他的軍校生想報名都已是天方夜譚。不過孝武與孝勇終究只是老二老三,哪裡比得上名正言順的太子爺孝文。孝文的豐功偉業,豈只是島內人盡皆知,更是揚名海外。

  少年時期,太子爺的英勇事蹟,已讓台灣人聞之變色。例如槍擊官邸衛士李之楚案,福利社女服務生受辱自縊案、酒後駕車撞死張慧雲案(最後由司機陶錦藩頂罪),當然最風光還是第一舞廳爭風吃醋槍擊案,軍警到場乖乖聽訓的那一幕。

  到了美國,他繼續發揚國威,1964年夏天在美國奧克蘭郊區酒後駕車,撞倒路邊護欄,被美國交警罰款,竟然在出庭時大鬧奧克蘭地方法院,被拘留了3天,然後驅逐出境。老美哪吃你台灣太子爺這一套,《新聞周刊》還有專文「誰丟了面子?」紀錄此一事件始末。果真是揚名海外、青史留名。但我們太子爺,為何會在新大陸酒後駕車呢?

  原來是50年代初期,國民黨的官老爺們都擔心被「解放」,千方百計要將讀高中的子女送往美國留學,造成島內人心惶惶。老蔣於是在1953年下令,禁止高中畢業生到外國留學;小蔣甚至還在集會時大罵那些將高中生送往外國留學的官員。由於蔣氏父子的反對,台灣的高中畢業生再也無法赴美留學。

  1955年春,孝文高中畢業了,老蔣深知愛孫在其寵溺下,這種成績根本不可能考上大學。於是找來浙江老鄉的教育部長張其昀,要他設法將孝文弄到美國去留學。張其昀便從教育部撥款設立獎學金,考試選派「精英」赴美公費留學,這樣禁止高中生留學的規定不用廢除,孝文也能名正言順的出國。於是教育部趕在1955年7月1日的全島大學聯考前,於台北舉行應屆高中畢業生赴美留學考試。

  。。。。。。。。。。。。。。。。。

  考完成績揭曉時,最低錄取分數為210分,而太子爺卻只考了161分,即使增額再多也無法錄取。張其昀無奈,只好在放榜前的7月9日,由教育部召集考試委員會全體成員開會。會中他說明了總統和主任的「希望」,然後點名問各委員意見,在這種情況下,誰又敢冒犯龍顏,於是委員會決定只公佈錄取名單,不公佈分數。可想而知,太子爺當然是在錄取名單中的倒數第三名。

  7月11日,教育部公佈了公費赴美留學榜單,太子爺竟然也名列其中,考生與家長都議論紛紛,教育部只好開放大家要求查分的要求。台大地質系田沛霖教授的兒子考了209分,田太太查分時發現與錄取分數只差一分時,竟對其他錄取人產生懷疑,就要求也要查錄取人的分數,當然遭到在場工作人員的拒絕。

  但田太太也不是沒見過世面的鄉下人,為了替兒子出一口氣,堅決要求查看錄取人的分數,工作人員被她纏得沒法,順手拿了幾頁分數表給她看,本想這樣就打發她走。不料他們拿的這份名單中,竟有太子爺只有161分的證據,田太太當即大吼大叫起來。工作人員連忙將她拉到旁邊警告她:「誰叫你兒子不多考一分,蔣孝文這名字是你可以喊的嗎?你不想活,我們還要活耶!」田太太無奈,只得含淚離開了教育部。

  田太太回家後,越想越不服氣,於是向先生哭訴。田沛霖知道後也很氣憤,就將此事透露給了當時《自由中國》雜誌的發行人雷震,經另外管道查證確實後,便寫了一篇社論抨擊台灣當局。但雷震寫好後,還在排版時就被雷太太,也就是當時監察委員的宋英看到,她恐怕這篇文章觸怒老蔣,於是強力阻止雷震發表這篇文章。但雷震心有不甘,還是將這篇文章交給了香港《自由人》雜誌社的老友許孝炎。1955年7月24日,《自由人》公開了台灣公費留考的內幕。

  不過當今聖上的太子爺,在考試中享有特權,這在華人社會並不算新聞,反正「皇帝輪流作,明年到我家」,總不會有永遠當家的皇朝吧?可是在台灣還有一位更有歷史的「永遠的皇家」。

  。。。。。。。。。。。。。。。。。

  漢高祖登基未久,孔子九代孫孔騰便回到家鄉曲阜。高祖接受文臣建議,封孔騰為奉祀君,奉祀孔子。到漢元帝綏和元年(西元前43年),孔子十三代孫孔霸被封為褒成君。曹魏改號宗聖侯,晉、南朝宋改號奉聖侯,北魏稱崇聖侯,北齊改恭聖侯。北周時,晉封鄒國公。隋朝,文帝封鄒國公,煬帝改紹聖侯。唐初,封為褒聖侯。

  開元中,孔子被諡為文宣王,乃改褒聖侯為公爵,但仍以文宣為號。孔氏裔孫多數得以襲封侯的爵位,因此孔氏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顯赫的家族。宋仁宗至和二年改封「衍聖公」,後代相沿,即使是金、元、清與日本等外族統治中原時不改。到中華民國建立,廢清朝世爵,改衍聖公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但仍採世襲。

  至於台灣現在的奉祀官,是孔子七十七代孫孔德成。抗戰前日本多次派員邀他赴日參加孔廟落成典禮,均遭拒絕。1937年7月初,駐兗州七十二師師長孫桐萱,奉老蔣之命安排孔德成夫婦離鄉,至武漢發表抗日宣言,其後遷居重慶。1949年他隨國民政府遷台,復建台北家廟,倡導儒學。歷任考試院院長、總統府資政等公職,並兼任台大、師大等校教授,講授「三禮研究」、「金文研究」、「殷周青銅彝器研究」等課程,家父也曾受教於他。

  但老子英雄兒子不見得是好漢,老子狗雄兒子也不見得是混蛋。孔德成的兩個兒子不肯讀書,1965年,孔德成在老蔣同意下,用特權把他大兒子孔維益送進政大中文系(政大是僅次於台大的第二志願),但成績跟不上,學校又不敢退學。到了1966年9月25日的中央日報,又出現了一段:「孔子七十八代孫,孔維寧獲准許保送台大就讀」的標題,內容如下:

  〔本報訊〕「至聖先師」孔子的七十八代孫孔維寧,最近將獲得教育部的分發,在台灣大學完成高等教育。但是,在分發前,教育部曾因他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爭論。

  孔維寧是現任孔子侍奉官孔德成的次子,算起來應是孔聖人的七十八代後人。今年暑假他完成高中學業後,由於在聯考中落第,而無法進入大學之門。 孔維寧月前特向教育部提出報告,請求教育部能給予他免試分發的優待;因為民國三十八年,當孔祥熙任行政院長時,該院曾給予孔門後人一項保障書,其中曾提到「孔門子孫將由國民政府培養到完成大學教育」。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接到這項報告後,決定接受他的要求;不想公文報到參事室時,引起了參事們的反對。他們認為:「培養」的意義,是指經濟上的支援,並不包括學習機會的給予;同時,孔維寧在孔門後人中,並不是長子長孫那一支,已超出了接受保送的資格。

  在相執不下後,公文只有報到行政院請求解決。不巧的是,行政院仍將這一難題退回教育部,公文上只批了「擬辦」兩字。教育部接回公文後再三斟酌下,同意孔維寧的申請,將免試保送到台大就讀。

  教育部人士表示,孔門後人中,原只有長子長孫那一支可以免試保送升學的;現因孔維寧的申請,政府為了優待和保障孔門後人,今後只要孔聖人的直系子孫,都可享有免試保送的優待。

  。。。。。。。。。。。。。。。。。

  孔維寧免試進入台大就讀的新聞見報後第二天,民營的「徵信新聞」(後來改名為現在的「中國時報」)九月二十六日出現了這樣的評論:

  孔子的第七十八代玄孫孔維寧,參加大專聯考落第,由其父親向教育部申請,經過免試保送分發台大就讀。據說教育部處理這件事,曾經過爭論,但結果仍舊破例地讓這個和孔夫子有血統關係的學生成為特權階級,考不取大學卻被保送進大學。

  台灣大學競爭劇烈,多少個眼望大學之門徘徊的莘莘學子,每年在考試分數上毫釐必「爭」地往大學門檻裡擠,教育當局施行的聯考制度,是使萬千學子在公平競爭下獲得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但是,由於孔夫子的玄孫少爺破了這個例,使這個公正的考試制度破壞,同時,有多少個落第的考生因之產生不平的反應!

  孔夫子是主張有教無類的,他自己的子孫考不取大學,而籍他的餘蔭被保送入學,這個「類」字的被強調,何嘗不是孔夫子「萬世師表」的盛名之累。至於教育部根據若干年前一個姓孔的行政院長的字條、將由國家負責其完成大學教育,這種封建時期「鐵券明詔」的作法,是否落伍得應該修正了?

  同一天的自立晚報上,也有類似的評論:

  當全國各界正在籌備慶祝孔子誕辰之際,報紙上出現了一則有關孔子的新聞:即教育部破例地特准孔氏第七十八代孫--也是孔德成的次子,因考不上大學而免試分發台大就學,並規定以後孔氏後裔均可享受免試升學之權。這是尊孔聲中一件由官方倡導的事實。但如此尊孔,卻未免令人失望。

  在從前封建時代,有所謂「世襲」制度,當某一官員被皇上認為有重大貢獻時,其職銜可由其後代世襲。現在是民主時代,這一制度早已被揚棄,因為世襲的後果,將有失公平競爭的精神。

  可是,如今卻又出現了此「世襲」制度的殘餘現象!誠然,孔子對我國的文化與教育有十分重大的貢獻,所以他能歷久不替的獲得舉國上下一致的真誠尊敬,尊敬孔子是應該的,但若因尊敬孔子而使孔氏家人成為新的特權階級,這是萬萬不該有的!

  何況此一特權為過去所未有,為了一個考不上大學的學生,教育部不惜破例地做此新的規定,既破壞了學制,又如何對得起其他數以萬計成績比他好而考不上台大的優秀學生?而且以此算作尊孔,若孔子地下有知,不知是感激呢是憤怒?

  。。。。。。。。。。。。。。。。。

  但在那戒嚴時代,老蔣哪裡會去管這些民營報紙的「狗吠火車」。9月28日(台灣的孔子誕辰,也是教師節),黨營的「中央日報」上發布了中央社的「官方說法」:

  〔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電〕教育部今天核准孔維寧免試分發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就讀。教育部高級官員表示,孔維寧不是以至聖先師孔子的七十八代次孫的身分免試分發,而是以「述聖」子思的繼承人身分分發。他說,這是根據國民政府的規定辦理的。

  他告訴中央社記者,國民政府曾規定:孔子及孔子四配(孔子、子思、曾子、孟子)的後裔,政府有培植他們完成高等教育的義務。他說,規定裡並指明「後裔」僅限於「嫡子」。民國二十四年九月,國民政府給了孔子七十七代孫孔德成一項文件,指定由孔德成兼祧「述聖」子思的後裔,於是孔德成的次子孔偉寧,就順理成章為子思的嫡裔,享受國家負責培育完成高等教育的規定。

  他並指出:行政院對於孔維寧請求免試分發台大的公文,批示的不是「擬辦」,而是逕行核復。因此,教育部按規定,於今天正式核准這位「述聖」後裔免試進入台大考古人類學系就讀。他說,孔門後人仍只有長子、長孫這一支可以享受免試保送。(按:所謂「四配」是指孔子廟以顏淵、子思、曾子、孟子四人配祝。至聖孔子,為奉祀官,是特任官並世襲。四配是簡任官,他們都享有國家特別給予的優待。)

  但這樣不解釋還好,一解釋更加麻煩。因為孟子的後裔也跑來了要求比照辦理,但因老子不是孔德成,政府又不准,於是鬧了好久。當時老百姓對老蔣的三個寶貝孫子,不經聯考就讀台大,早就很不滿,但沒人敢講話,只好借著孔子後裔來「指桑罵槐」。

  人與人的合作與平等,必須建立在開放社會上。一個封閉的社會,一定建立在暴力和階級之上,而且還更要有一個暴力特權階級超越所有人之上。儒家政治下的台灣,太子爺的「考場現形記」,也正是儒家陰暗面的典型案例。在儒家社會裡,改朝換代是有可能的,但要讓太子爺與眾人公平的考試,只怕是要比出現「大同世界」更難吧!
Peter 2014-02-20 16:48:05

我82年12月在金六結入伍,同梯有一名新兵應該是自閉症或輕度智障之類的,就看到凶神惡煞般的教育班長用三字經罵完我們之後,竟然回過頭去,用比對女朋友還溫柔的語氣教那位仁兄穿鞋帶。當時心想,難道這是精障人士跟一般人的差異嗎?軍中畢竟還是合乎人性的阿!
幾天之後,一位西裝革履拿著拐棍的老先生來幫那位仁兄辦退伍,當時就聽到連長一個人自導自演地大喊:立正..敬禮!敬完禮又對那位老先生一個90度鞠躬,結果原來這位精障新兵的父親,是情報局現任的副局長!

謝謝爆料 讓大是大非大統 無所不在 2013-11-16 01:55:21

.


吳敦義么兒被爆 難彎膝竟當憲兵

蘋果日報 - ‎2013年11月10日

【陳培煌、晏明強╱台北報導】副總統吳敦義小兒子吳子均9月入伍,但《蘋果》昨接獲爆料,吳每次操課都以膝蓋不適「閃過」,卻被體能要求高的憲兵選中,讓其他想當憲兵卻沒被選中的阿兵哥忿忿不平。憲兵指揮部說,吳的膝蓋的確不適,加上有輕微扁平足,將安排到三軍總醫院複驗,符合規定就驗退除役。

但吳敦義辦公室昨說,吳子均只是輕微青蛙腿,應無驗退的必要。

「選兵難辨隱疾」

官員說,憲兵為選到最好的兵,在新兵入伍的頭幾天就會派人到新訓中心選兵;憲兵選兵主要看身高、體重、有無前科,並參考入伍體檢報告,若阿兵哥未在資料上註明有隱疾,加上選兵官也不易從外表看出有無隱疾,只要有意願就會被選上。

據了解,吳子均上月結束新訓,現在憲兵學校受訓,生活狀況正常,只有膝蓋因素致部分操課無法進行。吳敦義辦公室表示,吳子均輕微青蛙腿不影響當兵,新訓完成就下部隊,出操與其他人一樣;辦公室還強調,吳敦義的長子吳子廉是海軍,在艦艇上待了快2年;次子吳子文手臂因習慣性脫臼無法當兵,還曾向內政部提訴願主動要求當兵;吳子均則是完成國外學業,專程回國服兵役,絕對會依規完成國民義務。

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也說,吳子均拒絕驗退,堅持服完兵役。


謝謝爆料 讓《蘋果》無所不在 勁爆威力:★★★ 蘋果24小時爆料專線:0809-012-555

更多文章,都在【蘋論陣線】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onlineopinions小老鼠符號appledaily奌com奌tw


.

陳玉芬 2012-09-30 16:54:32

我不明白吔
既然都要護航蔣太孫了
為什麼不直接把蔣孝文分數改成220分
搞得那麼麻煩做什麼?
我以前在某島國服役時
在我大筆一揮下成績人人都是劉易士再世
蔣太孫要220分應該不難吧

還有某一年(約197X年)
軍方以兵力過多的理由
開放名額"抽獎"讓人只服三個月兵役
這之中又有什麼情愛糾葛呢?
管大有八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