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31 21:45:44管仁健

阿扁能不當「台灣之子」嗎?(管仁健/著)

  有架飛機上坐著阿扁、阿蓮、阿輝、一位中年男性與他讀小學的兒子,飛行途中駕駛員忽然跑到客艙中宣布:「各位旅客,這架飛機機械故障,三分鐘後汽油用光就會墜落,機上只有五具降落傘,我先走一步,各位自求多福吧!」說完拿了一個就跳了下去。

  這時阿輝就先說:「台灣正名運動搞得轟轟烈烈,我這『台灣之父』怎能缺席?所以不陪各位了。」說完又拿了幅跳傘而去。

  接著阿蓮也說:「申請加入聯合國這活動搞了好幾年,只有我這種深具『國際觀』的女性才能領導,所以我先走一步了。」說完又拿了幅跳傘而去。

  再接著阿扁也說:「制憲運動的宣傳已經開始了,我這個『台灣之子』當然要御駕親征,所以失陪一下。兩位趕快禱告吧!上帝會保佑你們的。」說完就拿了一個又跳下去。

  這時中年人只好感慨的說:「兒子啊!爸爸老了,你還年輕,剩下那個你快拿了跳吧!」

  不料這小學生卻安慰爸爸說:「沒關係,那裡還有兩個降落傘,我們一人用一個剛好。」

  那中年人嚇了一跳,回頭一看,真的還有兩幅。小學生就說了:「這阿扁就是改不掉毛毛燥燥的脾氣,他背著我的書包就跳下去了。」
  
  。。。。。。。。。。。。。。。。。。。。

  自1988年蔣經國猝逝,李登輝受禪登基,到陳水扁奪得政權,以至連任成功。回顧這十多年來台灣的歷史,比起白色恐怖的戒嚴時代,在言論自由上是大有進步。雖然國親兩黨那些前朝遺老,對輝、扁二人的攻訐與我似乎是同一戰線,但不得不說,我寫文章時也不再與當年那樣,必須隨時準備去情治單位「喝茶」,這一點比起蔣氏父子,輝、扁二人仍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不過,言論自由只是民主政治的基本條件而已。台灣這十多年來,黑道橫行的已不只是邪能勝正、還要進一步滅正、取代正;金權氾濫成富者地連阡陌、貧者竟無立錐。政務官逢迎拍馬、無恥無能的讓人無法形容。兩位總統的用人,始終堅持那套「狗奴才哲學」(抱歉,這樣比喻那些政務官不太恰當,有對狗不敬之處,還請讀者見諒)但台灣這段日子的「空轉」亂象,外電也多有報導,我在此就不多說了。

  阿扁連任總統成功後,大家都以為他把所有看不順眼的政敵全鬥垮了,應該可以偃旗息鼓,與民休息,趁機整頓一下子早已病入膏肓的治安敗壞、金融風暴、貪污橫行與水土保持。全民期待的台灣之子,可以帶著我們走出埃及,早日登陸迦南美地。

  然而,天總不從人願,阿扁也最愛效法天意,就是不肯如民所願,一味效法老毛的從政哲學,與天鬥,其樂融融;與地鬥,其樂融融;與人鬥,其樂更融融。實在沒人鬥,左手和右手鬥鬥也好。而老百姓就像當年在競技場上看戲的羅馬居民,在場內一場場的惡鬥,場外一陣陣的叫囂中,國家也土崩瓦解了。

  坦白說,扁是「蕃薯」、連是「半芋」、宋是「芋仔」,雜毛豬的雖比白毛豬貴些,總不及黑毛豬的好。台灣人(尤其是福佬人)對阿扁,夾雜著近乎宗教的崇拜與視同家人的疼惜,所以容許他與他的屬下一再口出狂言、橫衝直撞。只是台灣百年來的反對運動傳統,終結了日本和國民黨這兩個不義政權,最後竟是如此收場落幕。當年犧牲的無數先烈若地下下有知,只怕也要和我們一樣啼笑皆非吧!

  阿扁以及民進黨官員最不該做的,就是他們那永遠說不完的「脫口秀」。尤其針對兩岸關係與國際外交的發言,更是讓大腦細胞仍在活動的人聽來心驚跳。難怪台灣的燈謎中有一題「窮人的悲哀(答孟子句一)」,結果答案是貧賤不能移(民)。咳!讓我們這群不能移的貧賤之民,大家一起手攜手、心連心,乖乖等著做難民吧!
  
  。。。。。。。。。。。。。。。。。。。。

  當然,阿扁能兩度打敗連宋,除了根深蒂固的族群優勢外,他確實也比較有草根性,能夠創造出一種「化族群為階級」的氣氛,就像老毛的那些手段,難怪對手「連戰連敗、楚楚不愉」了。

  當年阿扁從台北發跡,執政的市府和同在北市的中央政府,公務員心態有天壤之別。那時走進台北市各區公所,就像進了歐美國家的政府機關一樣,公務員先奉茶,老百姓能坐著洽公,得到了應有的尊嚴。阿扁用改朝換代的手段,徹底重塑了公務員文化;別小看這一點轉變,這是中國幾千年傳統下,官僚文化的寧靜革命。

  但阿扁執政是「成也貧民,敗也貧民」,當市長時他將公務員定位為「公僕」,讓貧民也得到該有的尊嚴。然而選舉時「快樂、希望」的口號,是無法靠選後的剪綵、作秀來實現。眼看任期去了一半,再不「建設」就沒戲唱了,於是,台北第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的窮人們,就成了第一號犧牲品了。

  所謂「公園預定地」是日治時代規劃要成為公園的土地,但國民政府來台後,大量流離失所的外省人與許多來台北謀生的鄉下人,在無片瓦可棲身時,就自行搶佔搭建違章住處,後來有些也被國民政府認可了。這是半世紀來的老問題,阿扁的前任黃大洲、後任的馬英九當市長時,也都「依法」拆遷預定地上的違建與合法建築,否則台北各公園都是怎麼蓋起來的?

  沒錯,正如阿扁那時在媒體上的辯解,預定地上有些違建戶,其實家境並不差,房子不只一幢,土地也不只一筆,這些都是事實,但阿扁去拆這些違建戶,也絕沒人反對。可是阿扁的做法與黃大洲、馬英九都不同,他不是先解決其中真正貧戶的安頓問題,尤其是那些獨居老人,不是準備好補償金,就一律「平等」的發文後執行拆遷。

  三百多戶的老弱病殘,光給他們一紙公文,就要他們自己去辦補償,這對我們有手有腳的人,都難以應付的官僚手段,他們辦得到嗎?要他們在陰曆正月裡找房子搬家,這些又老又病的單身老人,誰敢租房子給他?怕他交不起房租,怕他死在屋裡以後房子難賣;拆他們的房子,和槍斃他們又有何異?  
 
  。。。。。。。。。。。。。。。。。。。。

  這些老人吃的是附近攤商賣剩的菜葉或棄置的菜梗,用的是附近特種行業裡泊車小弟和女侍應生的小費施捨,生活上靠的是左鄰右舍的關懷照應。所以當地曾經失火十六次,這些老人卻能安然無恙,這不就是阿扁在市長選舉時,標榜的市民主義和社區意識嗎?台北市在哪能找到這樣有人情味的地方呢?

  然而,陳市長口中的「市民主義」,指的不過是那些衣著光鮮的中產市民;所謂「社區意識」,也只是些富麗堂華的高樓大廈裡居民的想法。這些低矮破舊的社區,貧病無助的老人,成了阿扁眼裡的毒瘤,非去之而後快不可。

  同樣是公園預定地,阿扁為何不先拆附近的晶華酒店,先拆附近的欣欣百貨。阿扁一面批評為這些弱勢拆遷戶打抱不平的人,只是在為有錢人說話;一面又忙著為附近冠德建設的「美麗國賓」開發案剪綵,連建商都登廣告感謝市長為台北的中山區帶來了「新希望」,到底是誰在為有錢人說話呢?

  解嚴之後,在台灣的領導者,從李登輝到陳水扁都是一樣,他們只要在種族和階級上靠大邊,再殘酷的鐵腕,也能換來民眾的掌聲。如今十四、十五號公園啟用多年了,阿扁也當第二任總統了,台灣人民能帶著一家老小,踩在那片青翠鮮麗的草地上,多快樂、多希望啊!但拆遷前那些自殺的獨居老人魂歸何處,拆遷後那些獨居老人如今流落何方,沒人會關心了。
  
  。。。。。。。。。。。。。。。。。。。。

  如果將中國從推薦工農兵學員的入學制度改為高考,象徵著文革時代的結束。而台灣則逐漸改變施行了近半世紀的「聯考」,教改人士積極在搞「多元入學」,就是有些人戲稱「多(錢)入學」,很多不滿的人認為台灣在搞「文革」。類似科舉制度的「聯考」與高考,利弊確實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

  1949年國民黨帶著200萬「外省人」,進入原本600萬人的台灣,內則228事變剛結束,外則有「共匪」環伺,省籍衝突緊張到了臨界點。

  老蔣在土地政策上,施行了孫中山夢想中的「耕者有其田」,一定程度上收攬了占本省人大多數人口數的佃農;另一方面在教育政策上施行初中、高中到大專「聯考」,這到底是不是「德政」,可以從不同角度探討。但我在某種程度上也認為,這兩個政策確實是讓國民黨能在台灣執政50年的「道德基礎」。

  日本治理台灣50年,最讓台灣本地人(尤其仕紳階級)感到失落的,就是教育政策。日本人在台灣搞「一國三制」,內地人的小孩讀小學(少數「國語家庭」的孩子可以入學),台灣人讀公學校,原住民讀「番童公學校」,三種學校用三種教材,台灣人要升學,還有名額限制,這種做法不但讓台灣人不平,也完全阻隔了台灣人與內地人交往的機會。

  國民黨領台初期,一則有大量的外省流亡學生,二則美國強迫老蔣裁軍後,有很多退伍軍人想讀書,三則本地人也要求公平升學。

  當初日本人在台灣,小學階段的義務教育,做得比中國徹底,入學率甚至比日本母國更高,但中學就少多了,大學更是點綴。僧多粥少下,國民黨於是實行了嚴格的「聯考」(尤其是大專聯考),成了台灣的「聖牛」。

  八○年代起,咱們這些「黨外分子」,天天找理由上街頭去抗爭示威,獨獨7月1日2日絕不敢有任何活動。因為妨礙交通或破壞安寧的大帽子一砸下來,反對黨就灰飛煙滅去也。

  憑良心說,如果沒有聯考,外省人與本地人的孩子,是很難有機會交往的。(這背後牽扯到語言、生活型態、父母職業、學區和宗教,有空時我另起一帖再細說。)外省人的權貴子弟,除了老蔣嫡系的三個孫子,陳誠以下文武百官,都沒人享受「聯考」以外的其他特權。
  
  。。。。。。。。。。。。。。。。。。。。

  然而,這種「八股取才」的科舉,公平是公平,但就不見得合理了。例如我們的總統阿扁,三級貧戶出身,靠著「永遠的第一名」這種超強記憶力,台大三年級時就考上律師(那時台灣律師很難考,大多由司法官或軍法官退休轉任),畢業後執業。

  如果不是國民黨制定這種完全採筆試成績的聯考,他的不標準國語以及貧乏的常識,口試會吃很多大的虧。其他鄉下或中下階層的孩子,也有同樣的問題。

  阿扁真的是台灣社會的典型代表人物,也是眾人心中的「模範生」。從小考試「永遠第一名」,大學一畢業開始當律師,後來當市議員、立委、市長、總統,而且在當總統之前,永遠都是記者評鑒與民意調查裡,「永遠的第一名」。

  但各位發現了嗎?阿扁這一生到底少了點什麼?為什麼他從前一切的優點,到了當總統後全都沒了、變了。媒體、民眾、甚至民進黨內,都覺得他好像……

  阿扁的悲劇,其實是我們台灣人共同的悲劇。在聯考的壓力下,每個孩子身邊的同學,都是自己競爭的對手。他比我多0.01分,他上榜我明年再來。雖然我和他可以同一隊打球、同一組做實驗、同一天掃廁所;但這些聯考都不算分啊!聯考要算的就是這國、英、數、理化(或史地)、主義這六科總分六百分,怎麼出題怎麼背,怎麼出題怎麼答。在學生階段,互助合作對分數是沒有絲毫幫助的。

  阿扁比一般台灣人更不同的是:他沒當過兵、沒打過卡、沒上過一天班、沒當過別人屬下。這種經驗對一個出身貴族的人來說,沒有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他會有和他同階級的朋友,家學淵源也讓他懂得一些「治術」。

  但對出身貧寒的陳水扁來說,從來沒有這種經驗,自己摸索外加台灣人一百年來所受殖民者的氣,因緣際會之下,他入承大統,如今又想著開國建軍。

  陳水扁其實是個悲劇人物,他寡聞卻強記、忽卑忽亢又過卑過亢、一生中沒有上司、沒有朋友、沒有嗜好、沒有休閒,只有「童子軍」式的家臣、只有不斷修正的口號。我不屑他治國的庸劣,卻也憐憫他的「孤」與「寡」。

  大陸改用高考制、大學生又多出自一胎化家庭,會不會將來也出現陳水扁式「孤」與「寡」的領導人,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Sar 2016-01-15 21:54:07

68狗

少數後到正統 2013-08-08 04:40:46

替別人設定 抽像詞的比例 本篇多了些
扁是個掰咖政府 越有權力的人越不需要叫,且作秀容易
和藹可親的一面也容易 只說KMT的根紮得很深
有時看他叫的聲破音爆 覺得蠻可憐的
並不是可憐他 台灣政黨再如何更換
最有實力(政當+不正當)還是KMT絕對實權50養下來的成果
清黨產可以改變不當權力結構但不可能
不知管主是否了解南部許多鄉鎮市 誰動員成功了
爸爸說投給誰就投給誰 因為工作 間接利益 等ˇ
都 橋 好了 愛藍愛綠只是表面
這就是台灣人的骨氣

Peter 2012-03-15 17:37:18

只要事由人經手、判斷、決策的事就可能有弊端。
台大從以前就一直是黨外政治學生培訓基地,法律系那個時代的教授一大票是日式皇民,對蔣氏政權的切身之恨及皇民意識,絕非現在自稱深綠的首投族可以理解的。而律師考試出題的是這票人,改卷的也是這票人,遇到氣味相投的學生加以提拔,以作為日後黨外儲備力量的,合理懷疑也可能是這票人...,因為自從這齣台灣鬧劇上演至今,我已經不知道有什麼東西是不能造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