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4 21:58:09度凡

【與取有關的重要成語】(二)

【與取有關的重要成語】(二)

○曲媚取容:ㄑㄩ ㄇㄟˋ ㄑㄩˇ ㄖㄨㄥˊ曲意奉承以討好他人。

○求容取媚:ㄑㄧㄡˊ ㄖㄨㄥˊ ㄑㄩˇ ㄇㄟˋ奉承討好他人。

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法正傳:「旦夕偷幸,求容取媚,不慮遠圖,莫肯盡心獻良計耳。」

○依阿取容:ㄧ ㄜ ㄑㄩˇ ㄖㄨㄥˊ藉由阿諛奉承以取悅他人。指依附隨順以取悅於人。用於處事。

宋‧歐陽修《〈歸田錄〉序》:「又不依阿取容以循世俗,使怨嫉謗怒叢於一身,以受侮於群小。」

元史˙卷一七二˙趙孟頫傳:「夢炎在宋為狀元,位至丞相,當賈似道誤國罔上,夢炎依阿取容。」

郭沫若《銀杏》詩「你沒有絲毫依阿取容的姿態,但你也不荒傖。」

○阿世取容:ㄜ ㄕˋ ㄑㄩˇ ㄖㄨㄥˊ指迎合世俗,取悅於人。阿世:曲意迎合世俗;取容:博得別人的歡心。=阿意取容←→剛正不阿。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六篇:「至叔孫通,則正以曲學容,非重其能定朝儀,知典禮也。」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九節:「敘述西漢儒學,應該看到多數阿世取容的章名小儒,也應該看到少數同情人民的正統儒者。」

○阿意取容:ㄜ ㄧˋ ㄑㄩˇ ㄖㄨㄥˊ指曲從其意,以取悅於人。指曲意去取悅別人。

=阿世取容←→剛正不阿。

《南史‧孝義傳下‧陶季直》:「季直不能阿意取容,明帝頗忌之,出為輔國長史、北海太守。」

《明史‧高穀胡濙等贊》:「當英景之間,國勢初更,人心觀望,執政任事之臣多阿意取容。」

○阿順取容:ㄜ ㄕㄨㄣˋ ㄑㄩˇ ㄖㄨㄥˊ刻意的逢迎取悅。亦作「阿諛取容」。

金史˙卷六˙世宗本紀上:「事有不可,各當面陳,以輔朕之不逮,慎毋阿順取容。」

○阿諛取容:ㄜ ㄩˊ ㄑㄩˇ ㄖㄨㄥˊ諂媚他人,以取得其喜悅。刻意的逢迎取悅。指採取各種手段去討好別人;用於討好拍馬。亦作「阿順取容」。阿諛:曲意逢迎;取容:取悅於人。=阿意取容、阿順取容、阿匼ㄢˇ取容、阿諛奉承、阿諛逢迎。

漢˙楊秉˙奏劾侯覽:「而今猥受過寵,執政操權,其阿諛取容者,則因公舉,以報私惠。」

《漢書‧匡衡傳》:「而阿諛曲從,附下罔上,無大臣輔政之義。」

《漢書‧張釋之傳》:「以不能取容當世,故終身不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九回:「且王驩等阿諛取容,蔽賢竊位。」

《新唐書‧楊再思傳》:「居宰相十餘年,阿匼取容,無所薦達。」

《金史‧本紀第六世宗》:「以輔朕之不逮,慎毋阿順取容。」

○苟合取容:ㄍㄡˇ ㄏㄜˊ ㄑㄩˇ ㄖㄨㄥˊ苟且迎合,取悅別人,以求容身。指迎合別人;指討好人。亦作「偷合苟容」、「偷合取容」。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悅,討好。

文選˙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四者無一遂,苟合取容,無所短長之效,可見於此矣。」

宋‧無名氏《宣和書譜‧行書六》:「趣尚高遠,不為苟合取容於世。」

○偷合取容:ㄊㄡ ㄏㄜˊ ㄑㄩˇ ㄖㄨㄥˊ奉承迎合別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苟且迎合,取悅別人,以求容身。亦作「偷合苟容」、「苟合取容」。=苟合取容、偷合苟容←→剛正不阿。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傳:「然不能輔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歾身。」

○偷合苟容:奉承迎合別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偷:苟且。

《荀子‧臣道》:「不恤君之榮辱,不恤國之藏否,偷合苟容,以持祿養交而已耳,謂之國賊。」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傳:「然不能輔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歾身。」

明‧趙弼《丹景報應錄》:「爾曹昔為相國,位極人臣,貪欲無厭,求利不止,偷合苟容。」

○偷媚取容:ㄊㄡ ㄇㄟˋ ㄑㄩˇ ㄖㄨㄥˊ巧黠諂媚以取悅於人。用於處事。

唐‧張鷟《朝野僉載‧張岌》:「並偷媚取容,實名教之罪人也。」

唐朝武周時期,官場腐敗,到處是偷媚取容的人,最為典型的是張岌為了取悅武則天的情人薛師和尚,親自拿著黃絹跟隨薛師之後,遇到薛師要上馬時,就匍匐在地當馬鐙。還有侍御史郭霸親自品嚐來俊臣的糞便,宋之問為張易之捧便桶等等。

○持祿取容:ㄔˊ ㄌㄨˋ ㄑㄩˇ ㄖㄨㄥˊ阿諛奉承,以保持祿位。指為保住職位而去取悅別人(用於官場)。持:拿;祿:薪俸;取容:取悅。=貪位取容、持祿養交。

宋˙秦觀˙李固論:「其大臣如張禹、孔光輩皆持祿取容,偷為一切之計。」

○貪位取容:ㄊㄢ ㄨㄟˋ ㄑㄩˇ ㄖㄨㄥˊ貪圖權位,討好上司。(用於處事)

清˙洪昇˙長生殿˙第二十六齣:「不料姚、宋亡後,滿朝臣宰,一味貪位取容。」

○媚詞取容:ㄇㄟˋ ㄘˊ ㄑㄩˇ ㄖㄨㄥˊ以奉承諂媚的言詞巴結別人,來求得利益。與「偷合取容」義近。=媚辭取容、偷合取容。

司馬相如.美人賦:「相如美則美矣,然服色容冶,妖麗不忠,將欲媚詞取悅,遊王後宮。」

◎他很會「媚詞取容」,所以職位晉升得很快。

○諂諛取容:ㄔㄢˇ ㄩˊ ㄑㄩˇ ㄖㄨㄥˊ阿諛獻媚以討好別人。諂諛巴結有權勢的人,以求得他們的歡喜。指巴結別人。諂諛:諂媚,阿諛;容:臉色。=阿意取容←→剛正不阿。

史記˙卷三十˙平準書:「自是之後,有腹誹之法(比),而公卿大夫多諂諛取容矣。」

《晉書‧賈充傳》 :「而充無公方之操,不能正身率下,專以諂諛取容。」

 

○追歡取樂:ㄓㄨㄟ ㄏㄨㄢ ㄑㄩˇ ㄌㄜˋ猶言尋歡作樂。追求聲色的快樂。亦作「追歡買笑」。

《宣和逸事》前集:「何況徽宗是個風流快活的官家,目見帝都景致,怎不追歡取樂。」 

元˙白樸˙梧桐雨˙第四折:「本待閒散心追歡取樂,倒惹的感舊恨天荒地老。」

《綠野仙蹤》第四十四回:「話說溫如玉住在鄭三家中,也顧不得他母孝服未滿,人情天理上何如,一味要追歡取樂。」

○強自取柱:ㄑㄧㄤˊ ㄗˋ ㄑㄩˇ ㄓㄨˋ指物性過硬則反易折斷。《荀子‧勸學》:「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強自取折:ㄑㄧㄤˊ ㄗˋ ㄑㄩˇ ㄓㄜˊ指物性過硬則反易折斷。同「強自取柱」。

○淘沙取金:ㄊㄠˊ ㄕㄚ ㄑㄩˇ ㄐㄧㄣ指淘金。 

○捨生取義:ㄕㄜˇ ㄕㄥ ㄑㄩˇ ㄧˋ指為正義真理不惜犧牲生命。或作「捨身取義」。舍:捨棄;生:生命;取:求取;義:正義。=大公無私、公而無私、以身殉國、先人後己、成仁取義、見危授命、忘身忘家、捨己愛人、捨己為人、捨己為公、捨己救人、捨身求法、殺身成仁、為國捐軀、毀家紓艱←→自私自利、損人利己。

語本《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宋˙蘇軾˙乞將臺諫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劄子:「夫君子所重者名節也。故有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可殺不可辱之語。」

明‧李昌祺《剪燈餘話‧鸞鸞傳》:「捨生取義兮捐微軀,誰雲女婦兮夫弗如?」

○釋生取義:ㄕˋ ㄕㄥ ㄑㄩˇ ㄧˋ猶言捨生取義。

《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達室》:「[郭修]於廣坐之中手刃擊褘,勇過聶政,功逾介子,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者矣。」

○捨短取長:ㄕㄜˇ ㄉㄨㄢˇ ㄑㄩˇ ㄔㄤˊ除去缺點,擷取優點。不計較別人缺點,取其長處,予以錄用。亦作「舍短取長」。短:短處,缺點;長:長處,優點。

《漢書‧藝文志》:「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捨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

《後漢書‧李杜列傳》:「及其在位,廉方自守,所交皆捨短取長,好成人之美。」

○就地取材:ㄐㄧㄡˋ ㄉㄧˋ ㄑㄩˇ ㄘㄞˊ在原處選取材料而不假外求。後用於指在自己所處之地,選取合意的人才或事物。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發揮本單位的潛力。=因地制宜、本山取土←→晉用楚材。

清‧李漁《笠翁偶集‧三‧手足》:「噫,豈其娶妻必齊之薑,就地取材,但不失立言之大意而已矣。」

如:「他就地取材,做了一個精緻的飛機模型送給弟弟當生日禮物。」

○欲取固與:ㄩˋ ㄑㄩˇ ㄍㄨˋ ㄩˇ想要奪取別人的東西,最好先給他一點利益,讓他失去戒心。或作「欲取先與」、「欲取姑與」。

語本韓非子˙喻老:「晉獻公將欲襲虞,遺之璧馬;知伯將襲仇由,遺之以廣車。故曰『將欲取之,必固與之,起事於無形。』」。

◎我正覺得奇怪,他為何三天兩頭送禮來,原來是「欲取固與」,想要我幫他介紹女朋友呢。

○欲取姑予:ㄩˋ ㄑㄩˇ ㄍㄨ ㄩˇ要想奪取他些什麼,得暫且先給他些什麼。指先付出代價以誘使對方放鬆警惕,然後找機會奪取。姑:暫且。與:給與。

《老子‧三十六章》:「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要千取萬:ㄧㄠˋ ㄑㄧㄢ ㄑㄩˇ ㄨㄢˋ要一千可以拿到一萬。形容極多。

醒世姻緣傳˙第三回:「這可是西門慶家潘金蓮說的,三條腿的蟾希罕,兩條腿的騷屄老婆要千取萬。」

○昧心取利:ㄇㄟˋ ㄒㄧㄣ ㄑㄩˇ ㄌㄧˋ違背良心,圖取利益。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那衛朝奉平素是個極刻剝的人,初到南京時,只是一個小小解鋪,他卻有百般的昧心取利之法。」

○冒險進取:ㄇㄠˋ ㄒㄧㄢˇ ㄐㄧㄣˋ ㄑㄩˇ不顧危險,拚命求取。←→逃避退縮。

如:「她凡事都抱持著冒險進取的精神。」

○短中取長:ㄉㄨㄢˇ ㄓㄨㄥ ㄑㄩˇ ㄔㄤˊ指於一般中選擇比較好的。

明‧于謙《備邊保民疏》:「臣愚不足以計邊務,伏乞聖斷。於短中取長而行之。」

○彼棄我取:ㄅㄧˇ ㄑㄧˋ ㄨㄛˇ ㄑㄩˇ別人摒棄的我拿來。指不與世人共逐名利而甘於淡泊。

○逆取順守:ㄋㄧˋ ㄑㄩˇ ㄕㄨㄣˋ ㄕㄡˇ不以正道取之而以正道守之。背叛君奪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國家。逆:背叛;順:合理。

《漢書‧陸賈傳》:「且湯武逆而以取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 

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龐統傳「遂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句下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

隋唐演義˙第三十七回:「主上摧刃父兄,大綱不正,即使修德行仁,還是個逆取順守。」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且「兼弱攻昧」、「逆取順守」,湯武之道也。

 

○指掌可取:ㄓˇ ㄓㄤˇ ㄎㄜˇ ㄑㄩˇ手掌裡的東西隨時可以取得。形容非常容易。掌:手掌。

《舊唐書‧張濬傳》:「若能此際排難解紛,陳師鞠旅,共誅寇盜,迎奉鑾輿,則富貴功名,指掌可取。」

○探囊取物:ㄊㄢˋ ㄋㄤˊ ㄑㄩˇ ㄨˋ伸手到袋子裡取東西,比喻能夠輕而易舉地辦成某件事情。比喻事情極容易辦到,絲毫不費力。含褒義。囊:口袋;探囊:向袋裏摸取。亦作「探囊」、「囊中取物」。=手到擒來、吹灰之力、易如反掌、唾手可得、輕而易舉、舉手之勞、囊中取物←→海底撈針、緣木求魚。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中國用吾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爾。」

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梁斌《播火記》十二:「點小事,如探囊取物。」

◎這場比賽對他而言猶如探囊取物,勝券在握。

◎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勝利對我們來說猶如探囊取物。

○囊中取物:ㄋㄤˊ ㄓㄨㄥ ㄑㄩˇ ㄨˋ從袋中拿取物品。比喻得到某種東西,非常容易。亦作「探囊」、「探囊取物」。

三國演義˙第八十八回:「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直須降伏其心,自然平矣。」

○唾手可取:ㄊㄨㄛˋ ㄕㄡˇ ㄎㄜˇ ㄑㄩˇ比喻極容易得到。亦作「唾手可得」。唾手,往手掌上吐唾沫。

新唐書˙卷一○五˙褚遂良傳:「討其逆,夷其地,固不可失,但遣一二慎將,付銳兵十萬,翔旝雲輣,唾手可取。」

○唾手可得:ㄊㄨㄛˋ ㄕㄡˇ ㄎㄜˇ ㄉㄜˊ動手就可以取得。比喻容易得到。亦作「唾手可取」。=易如反掌、唾手可取、輕而易舉←→大海撈針、百世難期、難於登天。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後漢書‧公孫瓚傳》李賢注引《九州春秋》曰:「始天下兵起,我謂唾掌而決。」

三國演義˙第七回:「韓馥無謀之輩,必請將軍領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

文明小史˙第四十一回:「以為這學堂教習一事唾手可得,那知回家數月,到處求人,只因未曾走這康太守的門路,所以一直未就。」

◎優異的學習成績,決非唾手可得,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才能獲得。

◎這次的比賽本來是唾手可得的,卻因少數人的不合作而功敗垂成。

○能近取譬:ㄋㄥˊ ㄐㄧㄣˋ ㄑㄩˇ ㄆㄧˋ能就近以自身作比方,推己及人。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別人著想。後多指在言論中能就眼下的事物作例證。

語出《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宋史˙卷二六二˙李穀傳:「議政事能近取譬,言多詣理。」

章炳麟《菌說》:「獨夫為我,即曰貪賊;能近取譬,即曰仁義。」

○量腹取足:ㄌㄧㄤˋ ㄈㄨˋ ㄑㄩˇ ㄗㄨˊ按照食量拿取食物。後比喻人自我節制,不貪取財物。

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又置義米肉,縣於義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過多,鬼道輒病之。」

如:「日用物品是帶不進棺材的,不如量腹取足,適可而止。」

○棄短取長:ㄑㄧˋ ㄉㄨㄢˇ ㄑㄩˇ ㄔㄤˊ捨棄他人的短處而取其長處。或作「棄短就長」。

後漢書˙卷四十九˙王符傳:「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

○棄瑕取用:ㄑㄧˋ ㄒㄧㄚˊ ㄑㄩˇ ㄩㄥˋ不計較其缺點、過失而加以任用。亦作「棄瑕錄用」。

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於是提劍揮鼓,發命東夏,收羅英雄,棄瑕取用。」

《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朱據傳》:「據以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過,棄瑕取用,舉清厲濁。」

○無理取鬧:ㄨˊ ㄌㄧˇ ㄑㄩˇ ㄋㄠˋ原指蛙鳴相和,無緣無故的喧鬧。毫無理由地跟人吵鬧。指故意搗亂。後用以比喻不合情理的吵鬧或故意的搗亂。←→據理力爭。

語本唐˙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鳴聲相呼和,無理只取鬧。周公所不堪,灑灰垂典教。」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六回:「具伏辯人某某,不合妄到某公館無理取鬧,被公館主人飭僕送捕。」

掃迷帚˙第二十四回:「老哥,你在哪裡吃了虧,卻來我處無理取鬧?」

◎對那些無理取鬧的人,我們決不應該遷就。

○殺雞取卵:ㄕㄚ ㄐㄧ ㄑㄩˇ ㄌㄨㄢˇ1.把雞殺死,取出腹中的蛋來吃。比喻貪圖眼前微小的好處而損害更大的利益。卵:蛋。

《伊索寓言》:有個農夫養了一隻會生金蛋的母雞,由於牠每天都會生一隻金蛋,所以農夫只需天天守著牠,不需做其他工作。

  一天,農夫這樣想:「這隻母雞一天只能生一隻金蛋,實在太小了,不如宰了牠,一次過把牠肚裡的蛋取出來。」於是,農夫把母雞真的宰了,他切開雞肚後,一隻金蛋也看不到,因為成長好的金蛋已生了,所以雞肚裡的新雞蛋還未趕及成長。

如:「你挪用公款來吃喝玩樂,無異是殺雞取卵,終將自食惡果。」

2.又比喻為政者橫徵暴斂,不惜斷絕人民生機。=竭澤而漁。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請皇上勿再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為小民留一線生機。」

如:「秦始皇橫徵暴斂,使百姓三餐不繼,民不聊生,這種方式無異於殺雞取卵。」

○殺雞取蛋:ㄕㄚ ㄐㄧ ㄑㄩˇ ㄉㄢˋ比喻貪圖眼前微小的好處而損害長久的利益。亦作「殺雞取卵」。

○截彎取直:ㄐㄧㄝˊ ㄨㄢ ㄑㄩˇ ㄓˊ將河川或道路的彎曲部分改建成直線狀態。

如:「基隆河截彎取直的工程一旦完成,沿岸地區的繁榮指日可待。」

○義不取容:ㄧˋ ㄅㄨˋ ㄑㄩˇ ㄖㄨㄥˊ為追求正義而不取悅於人。指人剛直不阿。不因取悅於人而違反正義。取容:討好。

史記˙卷九十七˙陸賈傳:「平原君為人辯有口,刻廉剛直,家於長安。行不苟合,義不取容。」

○魚爛取亡:ㄩˊ ㄌㄢˋ ㄑㄩˇ ㄨㄤˊ魚爛自內而發。比喻因內部腐敗而自取滅亡。

梁啟超《中國國債史》:「即微外國債主之干涉,而魚爛取亡之氣象,猶岌岌不可終日也。」

○滅虢取虞:ㄇㄧㄝˋ ㄍㄨㄛˊ ㄑㄩˇ ㄩˊ比喻攻擊甲國時先穩住乙國,等滅掉甲國後再滅乙國。魯僖公五年(西元前655年)晉獻公假道虞國,出師伐虢國。滅虢後,又回師滅掉虞。虢、虞:周朝國名。=假途滅虢、虢滅虞亡、暮虢朝虞。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五回:今先定西蜀,乘順流之勢,水陸並進,併吞東吳,此「滅虢取虞」之道也。

○猿猴取月:ㄩㄢˊ ㄏㄡˊ ㄑㄩˇ ㄩㄝˋ本指佛教傳說中猿猴因對物象認識不清,心懷貪欲,下井撈月而墜落水中的故事。後比喻凡夫把假有的世界當作真實,心生貪欲,使自己陷入煩惱之境。比喻愚昧無知。也比喻白費力氣。或比喻蠢人做事徒勞無功。亦作「海中撈月」。

見摩訶僧祗律˙卷七。

宋‧黃庭堅《沁園春》詞:「鏡裏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得近伊。」

○將取固予:ㄐㄧㄤ ㄑㄩˇ ㄍㄨˋ ㄩˇ要想得到,必先給予。同「將奪固與」。固,同「姑」。

○敲骨取髓:ㄑㄧㄠ ㄍㄨˇ ㄑㄩˇ ㄙㄨㄟˇ敲碎骨頭,取出骨髓。(1)禪宗用語,意指為了求道而不惜自殘身體。(2)比喻殘酷地剝削。亦作「吸髓吮脂」、「刮骨吸髓」、「敲骨吸髓」、「敲脂吸髓」、「槌骨瀝髓」。

 

○開科取士:ㄎㄞ ㄎㄜ ㄑㄩˇ ㄕˋ指舊舉辦科舉考試來選拔優異的人才。科:科舉考試。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你只想朝廷開科取士,為國求賢,這是何等大典。」

如:「開科取士是我國自古以來選任人才的方法。」

○鬧中取靜:ㄋㄠˋ ㄓㄨㄥ ㄑㄩˇ ㄐㄧㄥˋ在喧嚷嘈雜中,自取安靜。

如:「雖然居住在鬧區,他總能鬧中取靜,專心讀書。」

○標新取異:ㄅㄧㄠ ㄒㄧㄣ ㄑㄩˇ ㄧˋ創立新奇的名目或主張,以表示與眾不同。亦作「標新立異」、「標新領異」。

隋唐演義˙第二十八回:「秦妃子既能標新取異,剪綵為花,與湖山增勝,眾美人還只管歌這些舊曲,甚不相宜。」

○搴旗取將:ㄑㄧㄢ ㄑㄧˊ ㄑㄩˇ ㄐㄧㄤˋ拔取敵旗,斬殺敵將。拔取敵人的旗幟,斬殺敵人的將領。比喻驍勇善戰。或作「搴旗虜將」、「搴旗斬將」。

《吳子‧料敵》:「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抗鼎,足輕戎馬,搴旗取將,必有能者。」

○嘩世取名:ㄏㄨㄚ ㄕˋ ㄑㄩˇ ㄇㄧㄥˊ用浮誇的言行使世人興奮激動,博取虛名。

宋‧陸游《除寶謨閣待制謝表》:「竊慕隱居求志之風,尤恥嘩世取名之事。」

○嘩世取寵:ㄏㄨㄚ ㄕˋ ㄑㄩˇ ㄔㄨㄥˇ猶言譁眾取寵。以浮誇的言論迎合群眾,騙取群眾的信賴和支援。

○譁世取寵:ㄏㄨㄚˊ ㄕˋ ㄑㄩˇ ㄔㄨㄥˇ以迎合世俗的言語行動來博取眾人的尊崇。亦作「譁眾取寵」。

宋˙陸游˙曾文清公墓志銘:「然後士皆以公篤學力行,不譁世取寵為法。」

○嘩眾取寵:ㄏㄨㄚˊ ㄓㄨㄥˋ ㄑㄩˇ ㄔㄨㄥˇ以浮誇的言論迎合群眾,騙取群眾的信賴和支持。

《漢書‧藝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揚抑,違離道本,苟以嘩眾取寵。」

◎嘩眾取寵的人,是不受人歡迎的。

○譁眾取寵:ㄏㄨㄚˊ ㄓㄨㄥˋ ㄑㄩˇ ㄔㄨㄥˇ以迎合眾人的言語行動來博取他人的注意。亦作「譁世取寵」。←→腳踏實地、實事求是。

《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譁眾取寵。」

◎譁眾取寵的人,是不受人歡迎的。

○樂觀進取:ㄌㄜˋ ㄍㄨㄢ ㄐㄧㄣˋ ㄑㄩˇ對人生抱持積極的態度。

如:「他為人樂觀進取,做事負責認真,前途不可限量。」

○豐取刻與:ㄈㄥ ㄑㄩˇ ㄎㄜˋ ㄩˇ取多而給少,貪婪而吝嗇。取之於民的多,用之於民的少。多形容殘酷地剝削。豐:多;刻:刻薄;與:給予。

《荀子‧君道》:「上好貪利,則臣下百吏乘是而後豐取刻與,以無度取於民。」

○暴取豪奪:ㄅㄠˋ ㄑㄩˇ ㄏㄠˊ ㄉㄨㄛˊ用暴力、強橫手段去奪取。豪:強橫。

宋˙蘇軾˙《策斷上》:「國用不足,則加賦於民;加賦而不已,則凡暴取豪奪之法,不得不施於今之世矣。」

○斷章取意:ㄉㄨㄢˋ ㄓㄤ ㄑㄩˇ ㄧˋ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同「斷章取義」。斷:截斷;章:音樂一曲為一章。

○斷章取義:ㄉㄨㄢˋ ㄓㄤ ㄑㄩˇ ㄧˋ截引詩經中某篇詩的某一章,以表達己意。只取所需,而不顧原詩的意思。後來指截取文章的某一段或談話中的某一句,而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內容的原意。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掐頭去尾、斷章摘句←→原原本本、照本宣科、融會貫通。斷:截斷;章:音樂一曲為一章。

語本《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宗不余辟,余獨焉辟之?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惡識宗?」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尋詩人擬喻,雖斷章取義,然章句在篇,如繭之抽緒,原始要終,體必鱗次。」

紅樓夢˙第五十六回:「探春笑道:『如今只斷章取義,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罵我自己不成!』」

朱自清《清華的一日》:「宋人攻擊王介甫,說他將明妃寫成一個不忠君不愛國的人,其實是斷章取義,故入人罪。」

○鑽木取火:ㄗㄨㄢ ㄇㄨˋ ㄑㄩˇ ㄏㄨㄛˇ上古時代以尖石鑽木,藉磨擦生熱以點燃木材生火的方法。

○鑽冰取火:ㄗㄨㄢ ㄅㄧㄥ ㄑㄩˇ ㄏㄨㄛˇ比喻徒勞無功。比喻極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全元散曲‧普天樂‧嘲風情》:「姐姐每鑽冰取火,婆婆每指山賣磨。」

西遊記˙第二十八回:「我這一去,鑽冰取火尋齋至,壓雪求油化飯來。」

○鑿空取辦:ㄗㄠˊ ㄎㄨㄥ ㄑㄩˇ ㄅㄢˋ指巧立名目,勒索搾取。

宋‧俞文豹《吹劍錄》:「薛寺正季宣謂州縣鑿空取辦,雖有奉法吏,欲寬弛而不得騁。」

宋‧丘珂《愧郯錄‧作邑之制》:「間有賦人實窄,鑿空取辦,郡縣不相通融,鮮不受督趣。」

○鑿柱取書:ㄗㄠˊ ㄓㄨˋ ㄑㄩˇ ㄕㄨ指秉承先人的遺訓。

王闓運《常公神道碑》:「公體山川之醇氣,稟玉石之上靈,鑿柱取書,安弦習禮。」

 

○兩害相權取其輕:ㄌㄧㄤˇ ㄏㄞˋ ㄒㄧㄤㄑㄩㄢˊ ㄑㄩˇ ㄑㄧˊ ㄑㄧㄥ形容處理事情時,先衡量輕重得失,再選擇傷害較小的方法去做。權,衡量。取,選擇。輕,指為害較小者。

◎這兩種方法實行起來都有壞處,「兩害相權取其輕」,我看就採取第一項好了。

○攻無不取,戰無不勝:ㄍㄨㄥ ㄨˊ ㄅㄨˋ ㄑㄩˇ ㄓㄢˋ ㄨˊ ㄅㄨˋ ㄕㄥˋ沒有攻佔不下來的。形容力量無比強大。

《戰國策‧秦策二》:「是知秦戰未嘗不勝,攻未嘗不取,所當未嘗不破也。」

◎這支常勝軍攻無不取,戰無不勝,所向披靡。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ㄐㄩㄣ ㄗˇ ㄞˋ ㄘㄞˊ,ㄑㄩˇ ㄓㄧㄡˇ ㄉㄠˋ財富人人都愛,但必須以正當的手段取得才行。有道,合乎義理。

孟子盡心上:「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種賄賂的錢,你絕不能收。

○見之不取,思之千里:ㄐㄧㄢˋ ㄓ ㄅㄨˋ ㄑㄩˇ ㄙ ㄓ ㄑㄧㄢㄌㄧˇ見到時不拿過來,等到以後想要時,就變得遙遠而難取。比喻事不及時,則後悔莫及。亦作「見物不取,失之千里」。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宋‧無名氏《張協狀元》˙第二十八齣:「見之不取,思之千里。只道張協狀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裡人,買本看。」

明‧張風翼《紅拂記‧俊傑知時》:「呀,道兄差矣!豈不聞見之不取,思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遠去?」

○見物不取,失之千里:ㄐㄧㄢˋ ㄨˋ ㄅㄨˋ ㄑㄩˇ ㄕ ㄓㄑㄧㄢ ㄌㄧˇ見到時不要,等到想要時,已因相去遙遠而難以取得了。比喻事不及時,則後悔莫及。亦作「見之不取,思之千里」。

明˙張鳳翼˙紅拂記˙第十六齣:「呀!道兄差矣!豈不聞見物不取,失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遠去?」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ㄑㄩˇ ㄓ ㄅㄨˋ ㄐㄧㄣˋ ㄩㄥˋ ㄓㄅㄨˋ ㄐㄧㄝˊ資源豐富,取用不完。拿不完,用不盡。形容非常豐富。亦作「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竭:盡,完。

歧路燈˙第七十五回:「況這些物件,在貧道乃是取之不盡而用之不竭的,何足介懷。」

◎水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我們要珍惜用水。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ㄑㄩˇ ㄓ ㄨˊ ㄐㄧㄣˋ ㄩㄥˋ ㄓㄅㄨˋ ㄐㄧㄝˊ資源豐富,取用不完。亦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宋‧蘇軾《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取法乎上,僅得乎中:ㄑㄩˇ ㄈㄚˇ ㄏㄨ ㄕㄤˋ ㄐㄧㄣˇ ㄉㄜˊ ㄏㄨ ㄓㄨㄥ取上等的為準則,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

語出唐太宗《帝範》卷四:「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ㄐㄧㄤ ㄩˋ ㄑㄩˇ ㄓ ㄅㄧˋ ㄒㄧㄢㄩˇ ㄓ要想奪取些什麼,得暫且先給些什麼。指先付出代價以誘使對方放忪警惕,然後找機會奪取。

《老子》三十六章:「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常有的情形是,如果想爭取認同,獲得別人的支持,往往得先給予對方若干好處或協助。這是「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原則。

○戰無不勝,攻無不取:ㄓㄢˋ ㄨˊ ㄅㄨˋ ㄕㄥˋ ㄍㄨㄥ ㄨˊ ㄅㄨˋ ㄑㄩˇ形容軍隊力量強大,百戰百勝。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語本《戰國策·‧秦策二》:「是知秦戰未嘗不勝,攻未嘗不取,所當未嘗不破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操謂松曰:「吾視天下鼠輩猶草芥耳。大軍到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取,順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

○舉如鴻毛,取如拾遺:ㄐㄩˇ ㄖㄨˊ ㄏㄨㄥˊ ㄇㄠˊ ㄑㄩˇ ㄖㄨˊ ㄕˊ ㄧˊ舉一根羽毛,拾一件東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費氣力。

《漢書‧梅福傳》:「舉秦如鴻毛,拾楚若拾遺。」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ㄖㄨㄛˋ ㄕㄨㄟˇ ㄙㄢ ㄑㄧㄢ ㄓˇˋ ㄑㄩˇ ㄧ ㄆㄧㄠˊ ㄧㄣ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意思是說弱水有三千里,水雖多,但我只舀其中一瓢來喝。一般以為此語出自紅樓夢˙第九十一回:「寶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弱水」原指傳說中的河流。紅樓夢此處情節恰為林黛玉試探寶玉對寶釵的心意,所以後來引此語多將「弱水」比喻作愛河情海。「弱水三千」指情愛心意很多(或對象很多),「一瓢飲」是指「只取其中之一」的意思。引申為可愛者雖多,但只喜歡一人,多用在愛情方面。

◎如果人人堅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就不會有外遇問題了。

參看: 【與取有關的重要成語】(一)

 

以『取』為字根衍生的字【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