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取有關的重要成語】(一)
【與取有關的重要成語】(一)
○一介不取:ㄧ ㄐㄧㄝˋ ㄅㄨˋ ㄑㄩˇ一根小草也不隨便拿取。一分一毫也不苟取。一點兒小東西也不拿。形容廉潔、守法,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一點都不要。後用以形容人的操守清廉,於錢於物,毫不苟且。介:同「芥」,小草,形容微小,代指細微之物。=一文不苟、一毫莫取、臨財不苟、塵土不沾←→貪得無饜。
語本《孟子˙萬章上》:「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一回:「丈夫心地光明,一介不取。」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七回:「他窮到擺測字攤時,還是一介不取的;他做起官來,也就可想了。」
◎為人處世最重要的是廉潔公正,於錢財應該做到像古人所說的那樣:「非我所有,一介不取。」
◎由於
◎他是廉潔的人,凡是不應得的東西,他是一介不取。
◎他為官清廉,一介不取,還常拿出自己的薪水救助貧困,所以當官二十年仍是兩袖清風。
◎一個真正的好人都是清心寡慾,安分守己,不合正義公理的事不做,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拿,真正做到「一介不取」。
○一無可取:ㄧ ㄨˊ ㄎㄜˇ ㄑㄩˇ1.沒有一點兒可以肯定的地方。2.沒有一點可以取法之處。一:一概,完全。用以說明毫無長處、優點、價值,或沒有一點正確的地方。=一無是處、一無長處、平淡無奇←→可圈可點、完美無缺、碧玉無瑕、盡善盡美。
唐˙盧肇˙渾天法:「元中、山經一無可取,釋氏俱舍,乃自立心法,非可以表測而度量也。」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二十九‧盧太學詩酒傲王侯》:「心中大怒道:『原來這俗物,一無可取,都只管來纏帳,幾乎錯認了。』」
◎他雖然有許多缺點,但並不是一無可取,他也有許多長處值得大家學習。
◎我的那篇稿件寄出很久了,直到今天還不見刊出,到底是我的文章一無可取呢?還是編輯先生沒有欣賞的眼力?
○一無所取:ㄧ ㄨˊ ㄙㄨㄛˇ ㄑㄩˇ原指一點都沒拿。後也形容什麼都未得到。
《三國志‧魏志‧鐘會傳》裴松之注:「會前後賜錢帛數百萬計,悉送供公家之用,一無所取。」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四齣:可笑一班小人,奉承權貴,費千金盛設,十分醜態,一無所取,徒傳笑柄。
○人取我與:ㄖㄣˊ ㄑㄩˇ ㄨㄛˇ ㄩˇ指商人囤積物資,待時出售以獲厚利。取:拿;與:給。
《史記‧貨殖列傳》:「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人棄我取:ㄖㄣˊ ㄑㄧˋ ㄨㄛˇ ㄑㄩˇ別人捨棄的,我去取來。原指商人廉價收買滯銷物品,待漲價賣出以獲取厚利,後用來表示不跟別人爭,仍然有好處。比喻見解高超,異於常人,能取別人所不要的,作為他日的需用。
語出《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鏡花緣˙第四十五回:「他如滿部鬍鬚,抑或絡腮,我倒喜的。少年男妖道:『這卻為何?』二妖道:『這叫作人棄我取。』」
○上朝取應:ㄕㄤˋ ㄔㄠˊ ㄑㄩˇ ㄧㄥˋ到京城應考。
元˙關漢卿˙竇娥冤˙楔子:「況如今春榜動,選場開,正待上朝取應,又苦盤纏缺少。」
○不思進取:ㄅㄨˋ ㄙ ㄐㄧㄣˋ ㄑㄩˇ學習或做事不努力,不求上進。
◎你工作馬虎,不思進取,小心老板把你解雇了。
○不與不取:ㄅㄨˋ ㄩˇ ㄅㄨˋ ㄑㄩˇ不合道義的事物,則不給人,也不取之於人。
孟子˙萬章上:「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尺寸可取:ㄔˇ ㄘㄨㄣˋ ㄎㄜˇ ㄑㄩˇ比喻有些許長處。這是認為自己有才能的謙虛說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
○分文不取:ㄈㄣ ㄨㄣˊ ㄅㄨˋ ㄑㄩˇ一個錢也不拿。比喻不計報酬。=一錢不受←→貪得無厭。
如:「他分文不取就這樣走了。」
○分文未取:ㄈㄣ ㄨㄣˊ ㄨㄟˋ ㄑㄩˇ一個錢也不要。比喻不計報酬。同「分文不取」。
○分毫不取:ㄈㄣ ㄏㄠˊ ㄅㄨˋ ㄑㄩˇ一個錢也不要。比喻不計報酬。同「分文不取」。
○予取予求:ㄩˊ ㄑㄩˇ ㄩˊ ㄑㄧㄡˊ由我這裡取用求索。原指從我這裏取,從我這裏求(財物)。後引申為任意取求,需索無度。形容任憑自己的意思去求去取,完全沒有限制。隱含有只要他想拿,就一定拿的到,別人都無可奈何的意思。予:我。=予取予奪、予取予攜。
語出《左傳‧僖公七年》:「唯我知女(汝),女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宋˙范仲淹˙淡交若水賦:「甘言者不可不畏,澡行者予取予求。」
○予取予奪:ㄩˊ ㄑㄩˇ ㄩˊ ㄉㄨㄛˊ從我處掠取。
秦牧《拳頭海岸》:「許多被目為可以予取予奪地得到財富的海岸,一處處都伸出了拳頭來,變成了『拳頭海岸』。」
○予取予攜:ㄩˊ ㄑㄩˇ ㄩˊ ㄒㄧ從我處掠取。
梁啟超《克林威爾傳》第五章:「今且凍餓委溝壑,所餘更何長物之與有?予取予攜,公等自為之!」
廖仲愷《農民運動所當注意之要點》:「為謀永遠撤去我海關之屏障,以任其予取予攜。」
○火中取栗:ㄏㄨㄛˇ ㄓㄨㄥ ㄑㄩˇ ㄌㄧˋ法國詩人拉˙封登所著猴子與貓的寓言故事《猴子與貓》。敘述一隻狡猾的猴子騙貓從火中取栗子,結果貓爪上的毛被火燒掉,而栗子卻全被猴子吃了。後比喻為他人冒險出力,自己卻一無所獲。=為人作嫁←→坐享其成。
如:「他只是看中你的作戰長才罷了,一旦你替他火中取栗,打下江山之後,他便會把你一腳踢開。」
郭沫若《鄭成功》第五章:「我們目前自顧不暇,鄭成功不來就是天主保佑了,我們還好去惹他麼。我們不能為別人火中取栗。」
○出奇取勝:ㄔㄨ ㄑㄧˊ ㄑㄩˇ ㄕㄥˋ出奇兵戰勝敵人。比喻用對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勝利。
《資治通鑒‧後唐莊宗同光元年》:「今用兵歲久,生民疲弊,苟非出奇取勝,大功何由可成!」
○去粗取精:ㄑㄩˋ ㄘㄨ ㄑㄩˇ ㄐㄧㄥ去除粗糙的部分(雜質),留取精華。=去偽存真、披沙揀金。
◎對於古典文學,我們要去粗取精,辯證對待。
○以言取人:ㄧˇ ㄧㄢˊ ㄑㄩˇ ㄖㄣˊ根據一個人的言論(口才)來判斷其人品。
《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傳》˙澹臺滅明傳:「孔子聞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以容取人:ㄧˇ ㄖㄨㄥˊ ㄑㄩˇ ㄖㄣˊ以容貌的美醜作為識鑒人材的標準。只憑容貌來衡量人的品質和才能。亦作「以貌取人」。
《韓非子˙顯學》:「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孔子家語‧子路初見》:「以容取人,則失之子羽;以辭取人,則失之宰予。」
○以貌取人:ㄧˇ ㄇㄠˋ ㄑㄩˇ ㄖㄣˊ以容貌的美醜作為認識、評斷或任用人材的標準。根據外貌來判別一個的的品質才能。亦作「以容取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量材錄用。
《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傳》˙澹臺滅明傳:「孔子聞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鏡花緣˙第十八回:「究竟是他受業之師,況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學問豈能懸殊?若以尋常老秀才看待,又是以貌取人了!」
郭沫若《塗家埠》:「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說,但也只怪我們以貌取人,在事前沒有經過一道甄別了。」
◎人不可貌相,以貌取人有時會錯失人才。
○以辭取人:ㄧˇ ㄘˊ ㄑㄩˇ ㄖㄣˊ根據人的口才去判斷其智能。同「以言取人」。
《孔子家語‧子路初見》:「宰我有文雅之辭,而智不充其辯。孔子曰:『……以辭取人,則失之宰予。』」
○仰取俯拾:ㄧㄤˇ ㄑㄩˇ ㄈㄨˇ ㄕˊ低頭拾地上的東西,抬頭拿上面的東西。形容一舉一動都有收穫。
《史記‧貨殖列傳》:「家自父兄子孫約,俯有拾,仰有取。」
○仰拾俯取:ㄧㄤˇ ㄕˊ ㄈㄨˇ ㄑㄩˇ形容一舉一動都有收穫。同「仰取俯拾」。
○俯拾仰取:ㄈㄨˇ ㄕˊ ㄧㄤˇ ㄑㄩˇ低頭拾地上的東西,抬頭拿上面的東西。形容一舉一動都有收穫。
《史記‧貨殖列傳》:「家自父兄子孫約,俯有拾,仰有取。」
○俛拾仰取:ㄈㄨˇ ㄕˊ ㄧㄤˇ ㄑㄩˇ指低頭則必拾地上之物,仰首則必取樹上之物。形容極其勤勞節儉。俛,同「俯」。
語出《史記‧貨殖列傳》:「然家自父兄子孫約,俛有拾,仰有取,貰貸行賈遍郡國。」
○西天取經:ㄒㄧ ㄊㄧㄢ ㄑㄩˇ ㄐㄧㄥ中國高僧到印度求法。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和尚今往何處,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經否?」
梁公九諫:「乃曲媚取容,苟圖金寶。」
○因敵取資:ㄧㄣ ㄉㄧˊ ㄑㄩˇ ㄗ 從敵軍或敵地取得所需要的物資。因:依,靠;資:財物,資用。
《魏書˙卷二十四˙燕鳳傳》:「軍無輜重樵爨之苦,輕行速捷,因敵取資,此南方所以疲敝,北方所以常勝也。」
○各取所長:ㄍㄜˋ ㄑㄩˇ ㄙㄨㄛˇ ㄔㄤˊ指要善於運用事物或人本身所具有的長處。
唐‧吳兢《貞觀政要》:「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各取所需:ㄍㄜˋ ㄑㄩˇ ㄙㄨㄛˇ ㄒㄩ各自選取自己所需要的。
巴金《在尼斯》:「讀者們不是一塊鐵板,他們有各人的看法,他們是『各取所需』。」
○巧取豪奪:ㄑㄧㄠˇ ㄑㄩˇ ㄏㄠˊ ㄉㄨㄛˊ用巧妙的手段騙取,或倚仗權勢強行奪取。舊時形容達官富豪謀取他人財物的手段。現多用以形容不擇手段的奪取權、財。含貶義。亦作「巧偷豪奪」。巧取:軟騙;豪奪:強搶。=巧偷豪奪、敲榨勒索、詐取硬奪、鳩佔鵲巢、橫征暴斂軟硬兼取←→一介不取、路不拾遺、臨財不苟、樂善好施。
宋‧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
聞一多《關於儒、道、土匪》:「巧取豪奪」這成語,不正好用韓非的名言「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來說明嗎?
如:「軍閥給人的印象,似乎多是巧取豪奪,不可一世。」
◎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麼佛事,騙取無知的人的財物。攫取私有,這便是「巧取豪奪」了。
◎有些人以神做幌子,騙人民的錢財,等於是巧取豪奪。
◎聰明人用巧取豪奪的方法騙別人財物,更讓人看不起。
◎在共產國家,農民的田地、房子,經常被貪官汙吏所巧取豪奪。
◎他這種巧取豪奪的行為,跟強盜有什麼差別呢?
○詐取豪奪:ㄓㄚˋ ㄑㄩˇ ㄏㄠˊ ㄉㄨㄛˊ用欺詐的手段騙取,或倚仗權勢強行奪取他人的財物。亦作「巧偷豪奪」。
如:「電影中,常把壞人固定成一種詐取豪奪的模式。」
○豪取智籠:ㄏㄠˊ ㄑㄩˇ ㄓˋ ㄌㄨㄥˊ猶言巧取豪奪。
宋‧陳亮《金元卿墓誌銘》:「及其為家也,以儉勤自將,銖積寸累,迄用有成,而豪取智籠之術一切置不用,故無怨惡於人。」
○豪幹暴取:ㄏㄠˊ ㄍㄢ ㄅㄠˋ ㄑㄩˇ指恃強奪取。
明‧何景明《內篇》:「治儲之事,散有聚無,士需將征,豪幹暴取,凶不改斂,貧不減費,權利而府怨是難之也。」
○豪奪巧取:ㄏㄠˊ ㄉㄨㄛˊ ㄑㄧㄠˇ ㄑㄩˇ倚仗權勢強行搶占,或用巧妙的手段騙取他人的財物。亦舊時形容達官富豪謀取他人財物的手段。現指用各種方法謀取財物。豪奪:強搶;巧取:軟騙。作「巧偷豪奪」。
宋‧蘇軾《次韻米芾二王書跋尾》:「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灤陽消夏錄六》:「豪奪巧取,歲以多金寄歸。」
○自取其咎:ㄗˋ ㄑㄩˇ ㄑㄧˊ ㄐㄧㄡˋ自己招引禍患、罪過。自己造成災禍或自己找罪受。=自作之孽、自作自受、自取其禍、自取滅亡、自掘墳墓、自食其果、作法自斃、作繭自縛、咎由自取、玩火自焚、罪有應得、惹火燒身、禍由自取、濯纓濯足。
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想當時因得罪於荊公,自取其咎。」
○自取其辱:ㄗˋ ㄑㄩˇ ㄑㄧˊ ㄖㄨˋ自己招引禍患、罪過。
○自取其禍:ㄗˋ ㄑㄩˇ ㄑㄧˊ ㄏㄨㄛˋ自惹災殃。自己招來禍事。取:取得;禍:禍事。=自作自受、咎由自取←→池魚之殃、殃及池魚、無妄之災。
宋‧無名氏《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故門高之弒,樂器之焚,亦是自取其禍也。」
○自取罪戾:ㄗˋ ㄑㄩˇ ㄗㄨㄟˋ ㄌㄧˋ指自招罪過。亦作「自取咎戾」。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二回:「豈不知元帥虎威,馬到成功?焉敢復生貳心,自取罪戾。」
○自取咎戾:ㄗˋ ㄑㄩˇ ㄐㄧㄡˋ ㄌㄧˋ指自招罪過。同「自取罪戾」。
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第六章:「目下大敵當前,萬不可再事疏忽,自取咎戾!」
○自取滅亡:ㄗˋ ㄑㄩˇ ㄇㄧㄝˋ ㄨㄤˊ自己的作法不當而導致滅亡。所作所為把自己引上絕路。=自作之孽、自作自受、自取其咎、自取毀滅、自掘墳墓、自食其果、作法自斃、作繭自縛、咎由自取、玩火自焚、罪有應得、惹火燒身、禍由自取、濯纓濯足。
唐˙劉蕢˙對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策:「以其思慮昏而耳目塞,上出惡政,人為寇盜,皆不知其所以然,以其自取滅亡也。」
《陰符經》卷下:「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十五回:「倭兵犯順,自取滅亡。」
聊齋志異˙卷六˙聶政:「至於荊軻,力不足以謀無道秦,遂使絕裾而去,自取滅亡。」
○咎由自取:ㄐㄧㄡˋ ㄧㄡˊ ㄗˋ ㄑㄩˇ所有的責難、災禍或罪過都是自己找來的。語含自作自受之意。=自作之孽、自作自受、自取其咎、自取其禍、自取滅亡、自掘墳墓、自食其果、玩火自焚、作法自斃、作繭自縛、罪有應得、惹火燒身、禍由自取、濯纓濯足←→禍從天降。
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一回:「但這件事,據兄弟看起來,他們兩家實在是咎由自取。」
《三國志‧劉封等傳評》:「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然而據我看來,他實在是咎由自取。
○妙喻取譬:ㄇㄧㄠˋ ㄩˋ ㄑㄩˇ ㄆㄧˋ於講解中用巧妙的比喻來說明。
如:「深奧的科學原理,在老師的妙喻取譬之下,使同學們豁然開朗。」
○吹毛取瑕:ㄔㄨㄟ ㄇㄠˊ ㄑㄩˇ ㄒㄧㄚˊ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見「吹毛求疵」條。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是以世人為文,競於詆訶,吹毛取瑕,次骨為戾。」
○吹毛求疵:ㄔㄨㄟ ㄇㄠˊ ㄑㄧㄡˊ ㄘ吹開皮上的毛尋疤痕。吹開皮上的毛,尋找裡面的小毛病。後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過失或缺點,尋找差錯。含貶義,用於指故意挑剔為難人。求:找尋;疵:毛病。=吹毛求瑕、吹毛取瑕、吹毛索疵、吹毛索瘢、吹毛索垢、吹毛洗垢、吹毛數睫、吹毛利刃、洗垢求瘢,尋瑕索瘢、有意挑剔、無中生有←→大而化之、吞舟是漏、得過且過、寬大為懷、寬宏大量、通情達理、隱惡揚善。
語本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漢書˙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傳:「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證其君。」
《後漢書‧杜林傳》:「及至其後,漸以滋章,吹毛索疵,詆欺無限。」
《三國志‧吳志‧步騭傳》:「擿抉細微,吹毛求瑕。」
南齊書˙卷四十˙武十七王傳˙竟陵文宣王子良傳:「租估過刻,吹毛求瑕,廉察相繼,被以小罪。」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是以世人為文,競於詆訶,吹毛取瑕,次骨為戾。」
《北齊書‧酷吏傳‧宋遊道》:「遊道稟性遒悍,是非肆口,吹毛洗垢,瘡疵人物。」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制科》:「今員外吹毛求瑕,務在駁放。」
明‧陳汝元《金蓮記‧釋憤》:「逐臣吹毛洗垢,自知積罪如山;學士排難解紛,反使措顏無地。」
清·鄒弢ㄊㄠ《三借廬筆談‧楊文乾》:「田(田文鐿)以為訕己,愈惡之,每見嗔喝,吹毛索瘢。」
清‧顧炎武《記與孝感
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一:「若吹毛求疵,天下人安得全無過失者?」
○成仁取義:ㄔㄥˊ ㄖㄣˊ ㄑㄩˇ ㄧˋ為正義而犧牲生命。成仁:殺身以成仁德;取義:捨棄生命以取得正義。=以身殉國、先人後己、見危授命、忘身忘家、舍身取義、舍身殉難、捨己為公、捨己為人、捨己愛人、捨己救人、捨生取義、殉義忘身、視死如歸、殺身成仁、為國捐軀、毀家紓艱←→貪生怕死、捨義求榮、苟全性命、降志辱身、禍國殃民、降志辱身、靦顏借命。
《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大丈夫既然以身許國,七尺微軀不敢私有。成仁取義之理,略知一二。」
群音類選˙官腔類˙卷八˙玉玦記˙自經反魂:「念脩知榮枯皆已定,要成仁取義,鴻毛視死何輕。」
○舍生取義:ㄕㄜˇ ㄕㄥ ㄑㄩˇ ㄧˋ參見「捨生取義」條。舍棄生命以求得正義。現在凡是為國犧牲,或是為正義、真理不顧生命的危險,運完成他所肩負的任務,不受辱不偷生,叫舍生取義。為了朋友的危難,忘身地去拯救,不管事情做到或做不到,只要自己盡了力,付出生命的代價,盡到朋友的義氣,取得最這「義」的本分,就叫舍生取義。生,生命。取:求取。=捨生取義←→自私自利、損人利己。
《孟子》告子上:「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黃花崗烈士們「舍生取義」的精神,千古永存。
○舍短取長:ㄕㄜˇ ㄉㄨㄢˇ ㄑㄩˇ ㄔㄤˊ捨棄短處,擷取優點。亦作「舍短用長」、「舍短從長」、「捨短取長」、「舍短錄長」。
漢書˙卷三十˙藝文志:「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
後漢書˙卷六十三˙李固傳:「及其在位,廉方自守,所交皆舍短取長,好成人之美。」
○投機取巧:ㄊㄡˊ ㄐㄧ ㄑㄩˇ ㄑㄧㄠˇ利用時機,獲取利益。指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私利。也指靠小聰明佔便宜。=腳踏兩船。
如:「我們做事要務本踏實,不可投機取巧。」
◎學習要勤奮刻苦,踏踏實實,不能靠投機取巧取得成功。
○明棄暗取:ㄇㄧㄥˊ ㄑㄧˋ ㄢˋ ㄑㄩˇ表面上不要,暗中卻私自取得。
如:「明棄暗取是商場上常見的技倆。」
○直言取禍:ㄓˊ ㄧㄢˊ ㄑㄩˇ ㄏㄨㄛˋ因言語鯁直而招致災禍。指說話直率的人會惹禍。亦作「直言賈禍」。直:坦率、直爽;取:取得,引申為招致。
《左傳.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於難。」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十七齣》:「下官目睹其奸,不容不奏,豈不知直言取禍。」
○直偷硬取:ㄓˊ ㄊㄡ ㄧㄥˋ ㄑㄩˇ逕自偷取或強行硬奪,無所顧忌。
紅樓夢˙第十九回:「卻暗暗的用分身法搬運,漸漸的就搬運盡了。豈不比直偷硬取的巧些!」
○金貂取酒:ㄐㄧㄣ ㄉㄧㄠ ㄑㄩˇ ㄐㄧㄡˇ取下金冠換美酒。形容不拘禮法,恣情縱酒。同「金貂換酒」。
宋‧毛滂《感皇恩‧鎮江待閘》詞:「銀字吹笙,金貂取酒。」
○取之不竭:ㄑㄩˇ ㄓ ㄅㄨˋ ㄐㄧㄝˊ形容蘊藏豐富,用之永無枯竭之日。或作「取之無禁」。
宋˙陳亮˙祭鄭景元提幹文:「兄之文章,有源有委……取之不竭,有本如是,道德性命,此外何事!」
○取之不盡:ㄑㄩˇ ㄓ ㄅㄨˋ ㄐㄧㄣˋ取用不完。引申為數量極多的意思。拿也拿不完。形容數量極多。取,拿。盡,完。
蘇軾.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他的錢好像永遠「取之不盡」,老是看他用錢像在用水一樣。
◎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取之不盡的能源,等待我們去開發。
○取予有節:ㄑㄩˇ ㄩˇ ㄧㄡˇ ㄐㄧㄝˊ獲取和給予是有節制的,比喻不苟貪得。
《淮南子‧本經訓》:「取予有節,出入有時。」
○取而代之:ㄑㄩˇ ㄦˊ ㄉㄞˋ ㄓ取代他人的地位。後指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現也泛指以其他事物取代原有的事物。
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元˙俞德鄰˙佩書齋輯聞˙卷一:「始皇南巡會稽,高帝時年二十有七,項籍纔十二三耳,已有取而代之之意。」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十六回:「清帝方今玩於彼股掌之上,及其時則取而代之耳。」
○取巧圖便:ㄑㄩˇ ㄑㄧㄠˇ ㄊㄨˊ ㄅㄧㄢˋ使用手段謀取好處,圖得便宜。
○取長補短:ㄑㄩˇ ㄔㄤˊ ㄅㄨˇ ㄉㄨㄢˇ吸取長處來彌補短處。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泛指在同類事物中吸取這個的長處來彌補那個的短處。=日起有功、日就月將、日積月累、以長續短、拾遺補闕、挹彼注茲、酌盈濟虛、絕長補短、絕短續長、裒多益寡、截長補短、銖累寸積、銖寸累積、集腋成裘、積少成多、積銖累寸、裨補闕漏、補偏救弊、補苴罅漏、斷長續短、斷長補短、縫補缺漏。
《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裏也,猶可以為善國。」
如:「大家均有優缺點,應取長補短,才能更進步。」
◎取長補短,才能有進步。
○取長棄短:ㄑㄩˇ ㄔㄤˊ ㄑㄧˋ ㄉㄨㄢˇ吸取長處拋棄短處。
○取青媲白:ㄑㄩˇ ㄑㄧㄥ ㄆㄧˋ ㄅㄛˊ以青配白,指拿青的配白的。比喻文句講求對仗工整。亦作「抽青配白」。媲,比配。
唐˙柳宗元˙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後題:「世之模擬竄竊,取青媲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而以為辭者之讀之也,其大笑固宜。」
○取青妃白:ㄑㄩˇ ㄑㄧㄥ ㄈㄟ ㄅㄞˊ取青媲白。同「取青媲白」。
○取易守難:ㄑㄩˇ ㄧˋ ㄕㄡˇ ㄋㄢˊ奪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形容創業容易,守業難。
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豈取之易,守之難乎?」
《明史.熊廷弼傳》:「廷弼不得已出關,次右屯,而馳奏海州取易守難,不宜輕舉。」
○取信於人:ㄑㄩˇ ㄒㄧㄣˋ ㄩˊ ㄖㄣˊ比喻取得別人的信賴。
如:「他三番兩次的食言,今後所說的話如何還能取信於人呢?」
○取信於民:ㄑㄩˇ ㄒㄧㄣˋ ㄩˊ ㄇㄧㄣˊ取得人民的信任。
○取精用宏:ㄑㄩˇ ㄐㄧㄥ ㄩㄥˋ ㄏㄨㄥˊ從大量材料中選取精華充分加以運用。用:享受。
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七年》:「蕞爾國,而三世執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朱自清《文選序》:「讀書多的,取精用宏,自然深了,讀書少的便不能如此。」
○取精用弘:ㄑㄩˇ ㄐㄧㄥ ㄩㄥˋ ㄏㄨㄥˊ居官掌權日久,享用多而精。後指從豐富的材料裡提取精華。精:精華;用:享受,佔有;弘:大。
語本《左傳˙昭公七年》:「蕞爾國,而三世執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如:「他讀書很廣,根柢深厚,取精用弘,自是不難。」
○取義成仁:ㄑㄩˇ ㄧˋ ㄔㄥˊ ㄖㄣˊ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語出《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取諸宮中:ㄑㄩˇ ㄓㄨ ㄍㄨㄥ ㄓㄨㄥ後指取用於自己家中,極言其便利。宮,古代對房屋的通稱。
《孟子‧滕文公上》:「且許子何不為陶冶,捨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
○取亂存亡:ㄑㄩˇ ㄌㄨㄢˋ ㄘㄨㄣˊ ㄨㄤˊ古代國家的一種自視正義的對外策略。指奪取政治荒亂的國家,保全將亡的國家。
○取亂侮亡:ㄑㄩˇ ㄌㄨㄢˋ ㄨˇ ㄨㄤˊ古代國家的一種自視正義的對外策略。指奪取政治荒亂的國家,侵侮將亡的國家。
○取轄投井:ㄑㄩˇ ㄒㄧㄚˊ ㄊㄡˊ ㄐㄧㄥˇ比喻挽留客人極堅決。
《漢書‧陳遵傳》:「遵嗜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
參看: 【與取有關的重要成語】(二)
上一篇:與『熟』有關的主要成語
下一篇:【與取有關的重要成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