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0 10:31:45度凡

與成敗、勝敗、勝負有關的詞語

與成敗、勝敗、勝負有關的詞語

※成敗:ㄔㄥˊ ㄅㄞˋ1.成功與失敗。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載籍既記其成敗,古今又著其愚智矣!」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成敗之事,在此一舉,汝等始終勿改,如有言退者立斬。」2.造成失敗。後漢書˙卷六十九˙何進傳:「先帝嘗與太后不快,幾至成敗。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財千萬為禮,和悅上意,但欲託卿門戶耳。」

○成王敗寇:舊指在爭奪政權鬥爭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稱帝稱王;失敗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稱為寇賊。含有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的意思。柳亞子《題戰史》詩:「成王敗寇漫相呼,直筆何人縱董狐。」◎成王敗寇,輸了就得聽我的。

○成敗利鈍:ㄔㄥˊ ㄅㄞˋ ㄌㄧˋ ㄉㄨㄣˋ成功或失敗,順利或不順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種情況或結果。成功失敗與順利挫折。利:鋒利,引伸為順利、成功。鈍:不鋒利,引伸為挫折。三國˙蜀˙諸葛亮˙聞孫權破曹休兵東下關中虛弱上言:「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諸葛亮《後出師表》:「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明˙焦竑˙玉堂叢語˙卷一˙行誼:「人之毀譽欣戚,事之成敗利鈍,己之死生禍福,皆所不顧也。」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十三回:成敗利鈍,在此一舉。

○成敗論人:ㄔㄥˊ ㄅㄞˋ ㄌㄨㄣˋ ㄖㄣˊ以成功或失敗作為評論衡量人物的標準。論

:評論,衡量。宋‧蘇軾《孔北海贊序》:「世以成敗論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明˙朱國楨˙湧幢小品˙卷十四˙大劫運:「雖然,大劫難逃,內備雖飭,又必發之意外。今人但成敗論人耳。」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成敗論人,固是庸人之見,但本朝大事,你我做臣子的,說話須要謹慎。」

○成敗蕭何:喻指成功失敗皆操縱於一人之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人名,漢初丞相。洪邁《容齋續筆》:「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之語。」◎這次公司與外商交易談判進展,王經理占有「成敗蕭何」的重要地位。

○成敗興廢:ㄔㄥˊ ㄅㄞˋ ㄒㄧㄥ ㄈㄟˋ成功失敗與興盛衰廢。漢˙荀悅˙《漢紀˙卷二十五˙成帝紀二》:「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明成敗興廢,然後知秉要持權,故尚無為也。」宋˙朱熹˙《牧齋記》:「古今之成敗興廢之故,考之有不得其詳矣。」

○成敗得失:ㄔㄥˊ ㄅㄞˋ ㄉㄜˊ ㄕ成功與失敗、獲得與喪失。得:得利。失:失利。《三國志˙卷五十二˙吳書˙步騭傳》:「女配太子,受禮若吊,慷愾之趨,惟篤之物,成敗得失,皆如所慮,可謂守道見機,好古之士也。」

○得失成敗:ㄉㄜˊ ㄕ ㄔㄥˊ ㄅㄞˋ作為的成敗結果。指得與失,成功與失敗。晉˙陸機˙《五等論》:「五等之制,始於黃、唐;郡縣之治,創於秦漢;得失成敗,備在典謨;是以其詳,可得而言。」

○功敗垂成:ㄍㄨㄥ ㄅㄞˋ ㄔㄨㄟˊ ㄔㄥˊ事情在即將成功時失敗了。整句是說:一件事到快做成功的時候,卻因為某種原因而失敗。凡指一件事在快要成功時卻突遭失敗,就可以說是「功敗垂成」。和「功虧一簣」意思相近。垂:接近,快要,即將。=功虧一簣、功墮垂成、前功盡棄←→大功告成。《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廟算有餘,良圖不果;降齡何促,功敗垂成,拊其遺文,經綸遠矣。」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一回:「況且十二道金牌,他未必不知道是假的,何必就班師回去,以致功敗垂成。」

◎做事必須要貫徹始終,否則功敗垂成,就白費心血了。

◎眼看這個計畫功敗垂成,令人感嘆。

◎哥哥參加骨牌比賽,快完成時突然功敗垂成,真是太可惜了! 

○敗於垂成:ㄅㄞˋ ㄩˊ ㄔㄨㄟˊ ㄔㄥˊ事情快成功時卻失敗了。指臨近成功時遭到失敗。=功敗垂成。太平廣記˙卷一五五˙郭八郎:「爾後應大和九年舉,敗於垂成。」宋•無名氏《釋常談•敗於垂成》:「凡事欲成卻不成,謂之敗於垂成。」

○事敗垂成:ㄕˋ ㄅㄞˋ ㄔㄨㄟˊ ㄔㄥˊ事情在即將成功時失敗。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了。明˙梁辰魚˙浣紗記˙第八齣:「凶逆,不日就誅滅了,九仞為山,功虧一簣,料想不勞而集,事敗垂成!」

○坐視成敗:ㄗㄨㄛˋ ㄕˋ ㄔㄥˊ ㄅㄞˋ對別人的成功或失敗採取旁觀態度。冷眼旁觀他人的成功與失敗而不參與。=坐觀成敗。《晉書˙卷九十八˙王敦傳》:「臣備位宰輔,與國存亡……然自忘駑駘,志存社稷,豈忍坐視成敗,以虧聖美。」明史˙卷一八○˙王徽傳:「而李賢等又坐視成敗,不出一言,黨惡欺君,莫此為甚。請并罪等,為大臣不忠者戒。」

○坐觀成敗:ㄗㄨㄛˋ ㄍㄨㄢㄔㄥˊ ㄅㄞˋ冷眼旁觀他人的成功與失敗而不參與。=人苦己樂、人悲己喜、火上加油、火上澆油、作壁上觀、坐視不救、坐視成敗、冷眼旁觀、幸災樂禍、見死不救、袖手旁觀、趁火打劫、事不關己、隔岸觀火。《史記˙卷一○四˙田叔傳》:「見兵事起,欲坐觀成敗,見勝者欲合從之,有兩心。」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二十一齣:「言朅囚既歷艱難,誓雪恥肯坐觀成敗。」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吾想西伯侯姬昌自在安然,違避旨意,按兵不動,坐觀成敗,真是可恨。

○收成棄敗:趨附得勢的人,輕視遭貶黜的人。漢.王充《論衡.自紀》:「俗性貪進忽退,收成棄敗。」

○俏成俏敗:近似於成或敗,指非真成真敗。

○觀望成敗:ㄍㄨㄢ ㄨㄤˋ ㄔㄥˊ ㄅㄞˋ靜觀事情的成功或失敗,而不妄自行動或做決定。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

○成敗在此一舉:ㄔㄥˊ ㄅㄞˋ ㄗㄞˋ ㄘˇ ㄧ ㄐㄩˇ成功或失敗全看在這次行動。指採取事關重大的行動。是成功還是失敗就在這一次了。用以強調此次舉動非同小可,關係整體的成功或失敗。舉:行動、舉動。=事關全局、關鍵一著、成敗攸關、舉足輕重←→無關大局。《晉書•苻堅載記上》:「成敗之機,在斯一舉。」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六回:這樁事,任大責重,方才一口氣許了公婆,成敗在此一舉。◎這是決勝負的關鍵,成敗在此一舉,大家無不全力以赴。◎今晚的行動一定要保密,成敗在此一舉,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不以成敗論英雄:ㄅㄨˋ ㄧˇ ㄔㄥˊ ㄅㄞˋ ㄌㄨㄣˋ ㄧㄥ ㄒㄩㄥˊ英雄人物之可敬在於他在奮鬥過程中所具備的眼光、氣度與精神,不能單就事情的成功與失敗來下定論。◎咱們不以成敗論英雄,來!敬你一杯!

○失敗是成功之母:ㄕ ㄅㄞˋ ㄕˋ ㄔㄥˊ ㄍㄨㄥ ㄓ ㄇㄨˇ(諺語)失敗的教訓是成功的基礎。=失敗者成功之母、失敗乃成功之母。◎國父歷經十次革命失敗,最後終在武昌起義,一舉而成,正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ㄔㄥˊ ㄝˇ ㄒㄧㄠ ㄏㄜˊ ㄅㄞˋ ㄧㄝˇ ㄒㄧㄠ ㄏㄜˊ(俚語)成事由於蕭何,敗事也由於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漢初蕭何薦韓信為大將軍,後又助呂后設計殺害他。典出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傳。後用以比喻事情的好壞或成敗都由同一人造成的。宋˙洪邁˙容齋續筆˙卷八˙蕭何紿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亦比喻為做事出爾反爾,反覆無常。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這非是我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故恁的反覆勾當。」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三十一卷:「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某心上至今不平。」

○成也蕭何敗蕭何:成事由於蕭何,敗事也由於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始終一幅香羅帕,成也蕭何敗蕭何。」

【成語故事】    成也蕭何敗蕭何(原資料有誤,已根據史記更正相關情節)

【釋義】

(1)比喻事情的好壞或成敗都由同一人造成的。(2)比喻做事出爾反爾,反覆無常。

出處──

(1)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傳:漢初蕭何薦韓信為大將軍,後又助呂后設計殺害他。

(2)宋˙洪邁˙容齋續筆˙卷八˙蕭何紿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

    蕭何是漢朝開國功臣之一。韓信投靠楚霸王項羽以後,因為不受項羽重用,在蕭何勸說下,韓信改投靠漢劉邦,又被閒置一旁,不被劉邦重用。韓信多次向蕭何吐露心中的苦水。韓信料到蕭何已把他的心聲呈報到劉邦那裏,但未及時得到回音,韓信自覺被重用的希望微乎其微,當晚,解甲、封金、掛印,乘馬趁夜色離營他去。

    蕭何得知韓信去後,知道像韓信這樣的人材,確實不可多得;這樣的人材對於劉邦打天下,有必勝機會;一旦人材被敵人利用,對劉邦的未來威脅無比之大。所以蕭何在沒通報劉邦的情況下,逕自出營追回韓信,害得劉邦以為蕭何也不告而別,投奔敵營。事後劉邦被說服,要封韓信為將,但是蕭何告訴劉邦,只有正式登壇拜將,當眾封韓信為大將,才能真正贏得韓信的向心力,否則決留不住人。正因如此,官拜大將的韓信,果然在和項羽的多次戰役中屢建奇功。終於在垓下之戰,項羽徹底戰敗,劉邦獲勝,建立了大漢帝國。韓信被封雙王官銜。()

    劉邦當上皇帝以後,對於那些幫他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卻擁兵自重的大臣,開始猜忌懷疑,想方設法要解除他們兵權。他假藉出獵為由,騙韓信來朝見天子,再伺機奪取韓信的兵權,貶他為淮陰候。

    劉邦打英布時,呂后怕韓信暗中造反,找蕭何來密謀,因為蕭何是韓信的可靠朋友。蕭何出賣了韓信,韓信被騙進皇宮,逮捕後未經審判而被殺。()

    所以歷史留下一句名言:「成者何也,敗者何也」,這句至理名言,寫的是韓信的成敗,關鍵都在蕭何身上。同時也警告世人:政壇沒有永遠的朋友,朋友隨時可能翻臉,當你察覺被人出賣時,一切已成定局,再也無法挽回。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ㄔㄥˊ ㄓㄜˇ ㄨㄟˊ ㄨㄤˊ ㄅㄞˋ ㄓㄜˇ ㄨㄟˊ ㄎㄡˋ(諺語)成功就為君王,失敗則為賊寇。形容以成敗論人,而不計其過程、為人等。◎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要是當年黃巢奪得天下,如今歷史可就有不同的評價了。

○成則為王,敗則為寇:舊指在爭奪政權鬥爭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稱帝稱王;失敗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稱為寇賊。含有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的意思。孫中山《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之演講》:「中國歷史上有一習慣,所謂成則為王,敗則為寇,但近代文明國家,不是如此。」

○成則為王,敗則為賊:舊指成功了就是合法的,失敗了就是非法的魯迅《南腔北調集‧談金聖歎》:他們雖然至今不知道「欲壑難填」的古訓,卻很明白「成則為王,敗則為賊」的成語。

○成則為王,敗則為虜:ㄔㄥˊ ㄗㄜˊ ㄨㄟˊ ㄨㄤˊ ㄅㄞˋ ㄗㄜˊ ㄨㄟˊ ㄌㄨˇ舊指在爭奪政權鬥爭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稱帝稱王;失敗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稱為俘虜。含有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的意思。相互爭鬥後,只論結果,不論過程,也不計是非對錯,成功的即代表正統,失敗的便淪為俘虜、寇賊。=成則公侯,敗則賊、成則為王,敗者為寇、成則為王,敗則為寇、成則為王,敗則為賊」。元˙君祥˙《趙氏孤兒》˙第五折:「我成則為王,敗則為虜。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ㄔㄥˊ ㄕˋ ㄅㄨˋ ㄗㄨˊ ㄅㄞˋ ㄕˋ ㄧㄡˇ ㄩˊ無能力把事情辦好,卻往往把事情弄壞。指辦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續孽海花˙第四十二回:「超如道:『這種人不過揣摩風氣,他的幫忙靠得住嗎?』小燕道:『不過也不可不敷衍一下,這種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他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什麼事都不能放手讓他幹。

○敗事有餘,成事不足:指非但辦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壞。茅盾《子夜》九:「此等聚眾騷擾的行徑,分明是沒有教育的人民一時間的衝動罷了!敗事有餘,成事不足。」 

○順之者成,逆之者敗:ㄕㄨㄣˋ ㄓ ㄓㄜˇ ㄔㄥˊ順從者得獲成功,違逆者必定失敗。宋˙朱熹˙答陳同甫書:「然區區鄙見,常竊以為亙古亙今只是一體,順之者成,逆之者敗,固非古之聖賢所能獨然。」

 

○定勝敗:ㄉㄧㄥˋ ㄕㄥˋ ㄅㄞˋ決定輸贏或失敗。=決雌雄。◎人生如賽跑,未到終點時,是無法定勝敗的。

○反敗為勝:ㄈㄢˇ ㄅㄞˋ ㄨㄟˊ ㄕㄥˋ扭轉敗局,變為勝利。從敗勢中得到勝利。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六回:「將軍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堅壘,任謗任勞,使反敗為勝,雖古之名將,何以加茲。」

○轉敗為成:指將失敗轉化為勝利。=轉敗為功。《雲笈七簽》卷九:「徑直易行,由之得進,常通不塞,正以治邪,轉敗為成,經緯相會也。」

○轉敗為勝:ㄓㄨㄢˇ ㄅㄞˋ ㄨㄟˊ ㄕㄥˋ變失敗為勝利。扭轉危敗局勢,獲得勝利成功。=化險為夷、轉危為安、轉敗為功。西漢.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這場比賽他們一直處於落後局面,最後大發神威,終於轉敗為勝。

○優勝劣敗:ㄧㄡ ㄕㄥˋ ㄌㄧㄝˋ ㄅㄞˋ優秀者得勝,低劣者失敗指生物在生存競爭中適應力強的保存下來,適應力差的被淘汰。這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一個基本論點。=弱肉強食←→抑強扶弱、強弱並存、濟弱扶傾。清‧吳趼人《痛史》第一回:「優勝劣敗,取亂侮亡,自不必說。」◎在人類社會中,優勝劣敗的現象經常發生。◎達爾文的進化論中提到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正是優勝劣敗的最佳論證。

○敗棋有勝著:ㄅㄞˋ ㄑㄧˊ ㄧㄡˇ ㄕㄥˋ ㄓㄨㄛˊ棋局雖輸,卻仍有高明之處。比喻要有眼光方能善用人才。語本新五代史˙卷三十一˙周臣傳˙扈載傳:「故曰:治國譬之於奕,知其用而置得其處者勝,不知其用而置非其處者敗。敗者臨棋注目,終日而勞心;使善奕者視焉,為之易置其處則勝矣。勝者所用,敗者之棋也;興國所用,亡國之臣也。」

○勝不驕,敗不餒:ㄕㄥˋ ㄅㄨˋ ㄐㄧㄠ ㄅㄞˋ ㄅㄨˋ ㄋㄟˇ勝利了不驕傲,失敗了也不氣餒(灰心)。表示不論勝敗,都能保持平常心。語本《商君書˙戰法》:「王者之兵,勝而不驕,敗而不怨。」◎我們要以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來參與這場競賽。◎我國運動員勝不驕,敗不餒,終於在奧運會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勝敗兵家常事:作戰用兵絕不可能永遠獲勝,時勝時敗是常有的事。表示無論做什麼事,失敗是常有的情形。勉勵人不可因失敗而頹廢喪志。唐書.裴度傳:「一勝一負,兵家常勢。」三國演義第十二回:「兵家勝敗真常事,捲甲重來未可知。」◎「勝敗兵家常事」,只要再接再厲,下次一定可以勇奪冠軍。

○勝敗乃兵家常事:ㄕㄥˋ ㄅㄞˋ ㄋㄞˇ ㄅㄧㄥ ㄐㄧㄚ ㄔㄤˊ ㄕˋ勝利或失敗是帶兵作戰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勝利或失敗看得太重。戰勝戰敗,是作戰者經常遇到的事。比喻事情不可能總是成功的。多用以鼓勵人不要因一時的失敗而灰心失望。=勝負乃兵家常事。《舊唐書‧裴度傳》:「一勝一負,兵家常勢。」水滸傳˙第五十五回:「吳用勸道:『哥哥休憂,勝敗乃兵家常事,何必掛心?別生良策,可破連環軍馬。」清˙洪昇˙長生殿˙第三齣:「我想勝敗乃兵家常事,臨陣偶然失利,情有可原。」◎這次試驗失敗了,但不要恢心,勝敗乃兵家常事,總結經驗,堅持試驗下去,定能成功。

 

※勝負:ㄕㄥˋ ㄈㄨˋ勝敗、輸贏。=輸贏、贏輸。韓非子˙喻老:「兩者戰於胸中,未知勝負。」三國演義˙第一回:「時張角賊眾十五萬,植兵五萬,相拒於廣宗,未見勝負。」

○決勝負:ㄐㄩㄝˊ ㄕㄥˋ ㄈㄨˋ決定勝負、成敗。◎這是一場決勝負的比賽,大家無不全力以赴。

○一決勝負:ㄧ ㄐㄩㄝˊ ㄕㄥˋ ㄈㄨˋ進行最後的較量以決定高下。比喻互相較量以決定勝敗、高下。=一決雌雄。宋•司馬光《與王介甫書》:「介甫之意,必欲力戰天下之人,與之一決勝負,不復顧義理之是非,生民之憂樂,國家之安危。」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咱是大唐皇帝的皇親,國家利害,死生以之,願借城下與將軍一決勝負,將軍莫待走休。」

○決一勝負:進行決戰,判定勝敗。決:決定;勝負:勝敗。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七回:……若不聽我良言,只是與你決一勝負。

○不分勝負:ㄅㄨˋ ㄈㄣ ㄕㄥˋ ㄈㄨˋ雙方勢均力敵、分不出高低優劣。分不出誰勝誰負。形容競賽雙方水平、技術相當。三國演義˙第五回:「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回:「孫悟空金箍棒,變作萬萬千千。半空中似雨點流星,不分勝負。」

○不勝負荷:ㄅㄨˋ ㄕㄥ ㄈㄨˋ ㄏㄜˋ承受不住壓力、重擔。◎把如此大的任務交給我做,實在不勝負荷。

○矜功負勝:ㄐㄧㄣ ㄍㄨㄥ ㄈㄨˋ ㄕㄥˋ自誇有戰功,以為可藉以取勝。魏書˙卷七十三˙崔延伯傳:「醜奴置營涇州西北七十里,當原城,時或輕騎暫來挑戰,大兵未交,便示奔北。延伯矜功負勝,遂唱議先驅。」

○勝負乃兵家常事:ㄕㄥˋ ㄈㄨˋ ㄋㄞˇ ㄅㄧㄥ ㄐㄧㄚ ㄔㄤ ㄕˋ戰勝或戰敗,乃是作戰者常碰到的事。比喻事情不可能總是成功的。多用以鼓勵人不要因一時失敗而灰心喪志。=勝敗乃兵家常事。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勝負乃兵家常事,不足為憂。」

 

威爾剛 2019-12-25 18:08:12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