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5 23:49:05度凡

立春偶成《一名:立春日禊亭偶成》  宋‧張栻

立春偶成《一名:立春日禊亭偶成》  宋‧張栻

【題解】宋朝張栻所作的立春日禊亭偶成在形容春天的美麗可愛和朝氣蓬勃。在這首詩裡,草木是春的使者,首先感受並傳遞了春的信息。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國曆二月四日或五日,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這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禊:音ㄒㄧˋ,古代一種驅除不祥的祭祀。於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如:「春禊」、「秋禊」。古時於三月上巳日,臨水洗濯,以除不祥,稱為「春禊」。在七月十四日為驅除不祥而舉辦的祭祀習俗,稱為「秋禊」。祓禊,音ㄈㄨˊ ㄒㄧˋ古人在水邊戒浴,以除不祥的一種祭祀。禊飲,古人在陰曆三月上旬的巳日,要到郊外水邊洗濯,清去宿垢,並飲酒作樂的宴聚。

 

【作者】張栻,生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卒於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享年四十八。跟胡宏學習理學,後來與朱熹、呂相謙互為師友,人稱「東南三賢」,是理學家,也是詩人。字敬夫,號南軒,南宋綿竹 (在今四川省德陽縣北)人。後遷於湖南衡陽。他是丞相張浚之子,以蔭補承務郎,除直秘閣,除知嚴州,後召為吏部員外郎兼侍講,詔特進秩直寶文閣,尋除秘閣修撰,知江陵府,安撫荊湖北路。嘉泰(12011204)年中,賜謚宣。宋史有傳。

    張栻博學多識,主要著作有:《南軒易說》、《論語解》、《孟子說》、《太極圖說》、《洙泗言仁》、《諸葛忠武侯傳》、《經世編年》等,其詩文編為《南軒先生文集》44卷,收入《四庫全書》。

 

【原文】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注釋】

○律回:春回。我國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陽律。如:「律呂」。古人認為律屬陽氣,呂屬陰氣,立春時節,陰盡陽生,由呂回到律。律是古代測定節候的儀器,由十二根管徑相同,長度不同的竹或金屬管製成,從短到高依序排列,單數的稱「律」,雙數的稱「呂」,十二律呂各對應一個月份,用來測定節候的到來,所以有「律呂調陽」的說法。歲晚:年終。

○春到人間草木知:與「春江水暖鴨先知」,有相類的思路,「知」字妙極,把無知之草木寫活了,它們感受春光而發芽滋長,透露春的資訊。草木也有知,那麼有誰不知春到人間,生意盎然呢?「草木知」,也可以引動豐富的聯想,春風中,草木復蘇,大地泛出新綠。

○生意:生氣或生機。生命力、生長發育的活力。尤指欣欣向榮的現象。

※生意盎然:形容充滿生氣,生命力旺盛。=生機勃勃、生氣勃勃←→了無生機。

○參差:音ㄘㄣ ㄘ,雜亂不齊的樣子。←→整齊。

※參差不齊:高低不平。雜亂不整齊。=犬牙交錯、長短不一、錯落有致←→井然有序、整齊劃一。

 

【翻譯】

  立春了,天氣漸漸變為暖和,冰凍霜雪雖然還有,但已漸漸變少了。春天降臨人間的訊息,花草樹木總是先知道,眼前一片欣欣向榮,大地顯得生氣勃勃,即使是水面上東風所吹起的波紋,也都蕩漾著綠意。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春天來臨的詩。詩人除了自己以敏銳的知覺來觀察外,也賦予草木知覺,使草木擬人化,詩句顯得活潑可愛。前半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時節的自然特色。第一句寫冬盡,平凡呆拙得可厭,但詩人在第二句寫春來,立刻扭轉劣勢。草木原本沒有知覺,為何春到人間卻能先知呢?原來詩人見到草木開始吐出嫩綠的細芽,察覺到春天的信息已悄然來臨,於是將自己的知覺轉移在草木之上,形成物我合一的境界,明顯的產生移情作用。第三句詩人又將賜予草木的知覺取回,寫出自己對春的感受。所謂「滿」,使用雙關語,除了生意的「滿」外,也指春水的「滿」,由於春水的滿,才令詩人有無限生意的感覺,而水滿正好與首句「冰霜少」遙相呼應,同時開啟了末句「東第吹水綠參差」,可見這字在全詩中的重要性,即是所謂的「詩眼」。本詩充滿了豐富的「聯想」。

 

參看:人生感智者無悔  文化課教材(初級):《千家詩》七絕 (八) 立春偶成

【詩中有話】

    這是詩人在立春這一天所作的感懷詩,是一種告別寒冬迎接春天的喜悅心情,他發現週遭的環境改變了,冰霜少了,草木甦醒了,眼前一片生機昂然,連風與水都充滿了春的綠意。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詩人心中也生意昂然。如果詩人悶悶不樂,就算置身花海也不覺得「眼前生意滿」,作出來的詩必定不同,當然也可能失去作詩的興致,也就沒有這首佳作流傳至今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落差呢?其實這就是「境由心生」。

    每一個人對於環境的反應常常是受到心理的影響,不論你心裡高興或不高興,都會反映到你看到的、聽到的萬事萬物上,而萬事萬物的變化也會影響你的喜怒哀樂,在交互作用下,我們常會情緒不穩,時而高興,時而憂傷,為自己與別人帶來困擾,甚至造成傷害。

    那麼要怎麼辦才能減少情緒的波動呢?首先要知道宇宙中萬事萬物的發生與不發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它的必然性與因緣,既屬必然,那麼不也就像日出日沒一樣平常,沒有什麼特別值得喜怒哀樂的了。其次要認識得失由天定的道理,過程中要努力但是不爭,俗話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拿這個原則來處理人與事就不會患得患失了,但是沒有努力過的人是沒有資格說「得失由天定」的。最後就是要實踐它,事事對照,否則再多的道理、名言也是枉然。如果能做到這三點,你就不會再情緒不穩,六神無主了。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1/27/fastnews.html#fas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