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6 10:19:58志據依遊

中國文學基本知識--先秦文學(詩歌)

中國文學基本知識--先秦文學(詩歌)

 

先秦文學:

 

)  詩歌:

試扼要列述《詩經》的由來: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古代北方文學的代表。收錄由西周初至春秋中期(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

相傳成書有三個可能性:

1採詩 周有採詩之官,奉天子之命採集各地歌謠。經樂官選擇、整理,由宮女唱給天子聽,以觀風正俗。

2獻詩 朝廷貴族及士大夫所作的獻詩,以歌功頌得或諷諫政事。

3刪詩 古有三千餘篇詩歌,經孔子刪定為三百零五篇。


 

詩經體制如何?試簡述之。

  詩經的體裁可分為〔風〕、〔雅〕、〔頌〕。作法可分為〔賦〕、〔比〕、〔興〕。合稱為“詩之六義”。

體裁:

《風》 即“諷”,是以微辭託意的方法,來諷刺或感化別人。是各地的民歌,多數反映百姓的生活,共有一百六十篇,包括十五《國風》。

《雅》 即“正”,是用“正言”來陳述政治的利弊得失。是貴族士大夫作品,分為「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

《頌 》─ 即“容”,形容古代統治者的盛德,並把他們的成績告訴神明。是祭祀的樂曲,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四十篇。

作法:

“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盡量把所要吟詠的事物鋪陳出來,或者直接表達事物發展的過程。

“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就是比喻的寫作手法。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有兩種情形,第一種用兩句歌詞來開頭,再引出所要吟詠的詞來;第二種是託物起興,觸動和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


 

詩經的題材:

 1周民族的史詩

        我國古代保存下來的史詩非常少,《大雅》中的《生民》,《公劉》,都是有關周的歷史。

2貴族詩人的政治諷刺詩

        在《大雅》和《小雅》裏,一共有二十二首貴族詩人的政治諷刺詩。

3反奴役的詩歌

 在《國風》,《小雅》裏有大量詩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難,憤怒和理想。

4愛國的詩篇

 《詩經》裏有反戰的詩篇,但當有外敵入侵,人民就奮起戰鬥,為保衛國,甘心犧牲。

5愛情詩

 《詩經》中的情詩,主要集中在《國風》裏,而以《鄭風》、《衛風》的情詩最著名。

 


詩經的影響:

  1開創了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詩經》開創了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這對後世的文學作品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漢代“緣事而發”的樂府民歌,建安以下的現實主義詩歌,其源頭亦應上溯到《詩經》。

  2比興手法的繼承和發展

   《詩經》裏大量運用比興手法,獲得顯著的藝術效果,對後世文學產生了不少的影響。如《離騷》,通過大量的比興,借物抒情,形象地反映戰國時代政治鬥爭和社會生活。

  3向民歌學習

   《詩經》裏的詩謠表現出人民的巨大創造能力。在文學史上由於作家們向民歌學習,往往形成了一個時代文學創作的高潮,魏晉五言詩的發展,唐代詩歌的繁榮,就是例子。

  4《詩經》用韻對後世的影響

       《詩經》自然和諧的歌聲中,已形成了詩歌的初步韻律,已具備各種各樣的韻律的規模,而為後世詩人所取法。

 


 

試釋“四始”、“四家詩”、“詩教”

四始 即詩經《風》、《大雅》、《小雅》、《頌》開始的四篇。《關睢》為《風》之始,《鹿鳴》為《小雅》之始,《文王》為《大雅》之始,《清廟》為《頌》之始。

四家詩 ─ 齊、魯、韓、毛

魯詩

魯人申培

今文經

列於學官

今佚

齊詩

齊人轅固

今文經

列於學官

今佚

 

韓詩

燕人韓嬰

今文經

列於學官

今存《韓詩外傳》,專以故事解經

毛詩

趙人毛亨、毛萇(大毛公、小毛公)

古文經

不列於學官

鄭玄據之作箋,通行於世,為今十三經注疏所本

 

 

 

 

 

 

 

詩教 溫柔敦厚。

 


 

 

楚辭的得名

宋.黃伯思在《新校楚辭序》中,有一段解釋得很清楚。他說:「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

 


 

楚辭的作者:p66

 

楚辭的編纂:p66

 


 

屈原作品的風格:

1思想方面:

1) 忠君愛國

2) 品格清高

3) 讚美神祗

2藝術方面:

1) 大量吸收神話和傳說

2) 想像力非常豐富

3) 善用比興手法

 


 

楚辭對後世的影響:

1﹒蛻生出漢代辭賦 ─ 漢代辭賦的體制,是從屈原作品蛻生出來的。漢之前,宋玉的《九辯》,實脫胎自屈原《離騷》、《九章》。漢代《九歎》(劉向),《九思》(王逸),都是與屈原的《九章》,宋玉的《九辯》一脈相承的。

2﹒影響後代浪漫主義,寫實主義以至唯美主義的詩人 ─ 中國過去的詩人,絕大部分都受屈原作品的影響。李白的浪漫主義,杜甫的憂世傷時,明顯地受屈原作品的影響。

3﹒成為後代戲劇的題材 ─ 把屈原的故事寫成戲本的,歷代都有。元代睢景臣有《屈原投江》,明代鄭瑜有《汨羅江》,近代還有郭沬若的歷史劇《屈原》。

 

  除文學上的影響外,屈原偉大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感動了一切有正義感,有良心的人,二千多年來,中華民族都從屈原的為人以及作品中,得到精神的養料。


 

試比較詩經和楚辭這兩部文學總集

《詩經》和《楚辭》分別代表了北方和南方的文學,並稱“古代文學的雙璧”,現列表比較如下:

 

《詩經》

《楚辭》

時代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

戰國時代

地域

黃河流域區,代表北方文學

長江流域區,代表南方文學

形式

(1)       以四言為主

(2)       每篇多分若干章,常用重疊和反復句。

(1)       以五六七言為普遍

(2)       句中句末多用“兮”或“些”字。

內容

題材廣泛,感情豐富

充滿幻想,常提及鬼神

寫作

技巧

(1)       賦、比、興手法交替運用

(2)       感情含蓄。

(3)       寫實主義。

(1)       多用比興,常以芳草、美人為喻

(2)       感情激昂。

(3)       浪漫主義。

作者

多屬平民

多為貴族

影響

漢魏詩之起源

漢賦之先河

 

日本藤素 2020-01-12 12:31:15

挺好~!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