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31 22:17:41志據依遊

《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子厚生平及韓柳比較

一、柳宗元簡介

家世背景

宗元原籍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七世祖柳慶,在北魏時為侍中,封濟陰公;曾伯祖柳奭唐太宗 貞觀中為吏部尚書,後因諫立武后,為武后所殺;祖父柳察作過湖州 德清(今浙江省境)縣令;父親柳鎮,通經學,能文章,以剛正知名,官至侍御史;所以宗元可說出生於官宦世家,書香門第。宗元因為他的先世是河東人,後世稱柳河東;又因他晚年當過柳州刺史,所以又稱柳柳州

少年得志

宗元少有奇才,母夫人系出名門,頗知詩書,宗元為其獨子,管教甚嚴。宗元四歲時,太夫人教他古賦十四首,便能朗朗上口,背誦如流。德宗 貞元元年,宗元十三歲為崔中丞代草賀章,一時驚為奇才。宗元十七歲時,已成舉人,次年獻詩文給太博士權德輿,大受賞識,名動京師。貞元九年,宗元二十一歲便進士及第。當時考試風氣不太好,很多人都藉父兄的官位與財勢,夤緣請託,以求倖進。宗元的父親素負直聲,當然不肯如此。宗元年紀輕輕,憑真才實學考中進士,更加受人尊重。他父親不久逝世,又三年,宗元二十四歲,又考上博學鴻詞科。此科不常開,宗元遇機一舉而中。二十六歲時,初仕為集賢殿正字,在宮廷負責編校書籍的工作。他常在文士的聚會中,旁徵博引,雄辯滔滔,學識豐富,見解卓越,往往令人傾倒。也因此,他有機會在長安認識了比他大五歲的韓愈,兩人不但成為好友,而且成為志同道合復古運動的盟友,這正是「韓柳」並稱的初因。貞元十五年,太學生聯合挽留剛正不阿的國子司業陽城,譏評權要;宗元曾公開聲援,也因此為當局所不喜。二十九歲出為藍田(今陝西省境)縣尉,這段地方小吏生活,使他理解了基層政治的利弊得失,極有裨益。貞元十九年,宗元三十一歲,他調職回京,任監察御史裡行。三十三歲時,因受知王叔文而擢任為禮部員外郎。

謫永十年

宗元因「永貞政變」被牽連,而於永貞元年九月貶為邵州(今湖南 寶慶縣)刺史,在去邵州的路上,又貶作永州(今湖南 零陵縣)司馬,而成為八司馬之一。那時宗元才三十三歲。

永貞黨人勢衰,宗元被貶之後,一般趨炎附勢的人,不但與之斷絕往來,甚至落井下石,反擊宗元。他的住處,數遭回祿,真是世態炎涼,人心現實。

永州雖然地當瀟、湘二水,那時卻非常荒僻,一片榛莽,瘴氣疊巒,所住多為未開化的宗元來此,無異流放,壯志受折,精神鬱積,可想而知。憲宗繼位後第二年,改元元和,大赦天下,宗元等皆不在恩赦之列,朝中故舊大臣,一直沒人寫信給他,直到第五年,尚書右丞京兆尹許孟容寫了一封信給他,他興奮難抑,以為是夢。他在回信中說:「當食不知辛鹹節適,洗沐盥漱,動逾歲時,一搔皮膚,塵垢滿爪。」可想見那時的生活了。這篇《寄許京兆孟容書》,有人拿它和司馬遷的《報任安書》相比。他在這封信中,發洩了自己的憤慨,也暗示對方,請其設法,希望皇帝叫他回去,重加任用,好施展抱負;然而當朝官吏,一則顧忌其罪責,一則嫉妒其才幹,以致沒有下文,柳宗元永州,一任就是十年。

司馬官卑職小事閒,於是更用心學問,韓愈所撰之墓誌銘謂:「居閒益自刻苦,務記覽為詞章,泛濫停蓄,為深博無涯涘,而自肆於山水間。」他在永州的多篇遊記,寫得清逸俊美,名馳古今,然則官途失意,焉非失馬?

宗元永州,行政之餘,對於文學復古運動,倡導不遺餘力,各地文士來書求教的很多,他無不謙虛的予以裁覆;有的甚至不遠千里前來請益,並以宗元的指示為圭臬。他因與四方氣味相投的文士互通聲氣,儼然成為與韓愈互相頡頏的領導人物。

憂鬱以終

元和九年(西元八一四年)十二月,宗元四十二歲,他奉詔書回長安,懷著驚喜疑懼的心情,匆匆束裝就道。次年二月到京城左灞亭作詩說:「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千辛萬苦的回來,滿心希望皇帝對他能有較好的安排,不料反對派仍不放過他,再謫貶為柳州史。刺史雖較司馬高升了一些,但是柳州(在今廣西 柳城馬平一帶)距離京城長安卻比永州更遠,他在赴任所前與劉夢得《贈別詩》有「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之句,真是感傷無限。和宗元同年貶為湖南 朗州司馬的劉禹錫(字夢得),係宗元至友,這次也同時赴召,發表為播州刺史。(播州在今貴州 遵義縣)較柳州更為荒僻不毛,劉有八十多歲老母,實在難勝跋涉之苦。宗元基於友情道義,毅然自請以柳州播州,剛好大臣裴度等人也替禹錫請求,因此禹錫改守連州(今廣東 連縣)宗元仍到柳州宗元對朋友的忠義,無不為之讚歎。

柳州在當時還是蠻荒地帶,人煙稀少,語言不通,風俗怪異,百姓無知,凡事只知求神問卜,他雖是傷心戒懼,但刺史畢竟是一州長官,所以就打起精神做事。他教導人民鑿井、修池、建屋、造船,以利生活,避風雨,便交通;他又立學校、建孔廟,以教化百姓,建立禮法;尤其他解放奴隸的辦法,使長久以來的當地不良風俗改善。原來柳州當時向人借錢,必須以人做抵押,如果到時償還不起,便將人質沒為奴婢,宗元給他們以相當的便宜條件,使他們能夠贖身,凡屬於下貧無力贖取的,則使計其佣錢,到佣錢與借額相當時歸家,這種辦法,使數千人因而得到自由,也由觀察使通令各州仿效。宗元這種作法,和王叔文新法中釋放宮女的精神是一致的。

宗元柳州,因水土不服,又加勞累,患毒瘡霍亂,亦無藥治,全靠自己求生意志支撐,因而形銷骨立,面目憔悴,雖已日薄西山,仍不放棄他父母官的職責,因此柳州百姓心悅誠服的奉他為神明。但朝中無人為之援引,忌妒他的政敵又多,所以起復無望,終於在柳州四年後,即元和十四年十月憂憤以歿,死時只有四十七歲,天不假年,令人惋歎。

宗元自二十七歲賢妻氏去世後,由於生活潦倒顛沛,鰥居了十多年,到柳州後才續弦,死時長子周六僅四歲,遺腹子名周七,尚有女二人,身後蕭條,賴觀察使裴行立、舅家表弟盧遵的幫助,得於次年七月歸葬於陝西 萬年縣祖塋。遺孤柳告(不知為周六或周七學名)在懿宗 咸通四年(八六三)進士及第,已是子厚死後四十多年的事。柳州人懷念賢良刺史,夢寐見著他,以為他成了神,為他建廟於羅池祭祀,到長安韓愈撰碑文,沈傳師書寫,長慶元年(西元八二一年,子厚死後第二年)建立。宋哲宗 元祐七年(一○九二),詔改稱為靈文廟,此廟歷經重修,至今猶存。

 

宗元文學

宗元文學上最大成就是「古文」與「詩」,而古文方面又以「遊記文學」及「寓言」最為出色。

宗元永州柳州,由於南荒景物幽靜倩麗,於是有不少山水遊記佳作。他那刻劃入骨的手法及悽惻動人的抒情作品,是《水經注》、《洛陽伽藍記》以外,另成一系風格獨特的遊記文學。

黃震曰:「摹寫山水,以舒其抑鬱,則峻潔精奇,如明珠夜光,見輒奪目。此蓋子厚放浪之久,自寫胸臆……所謂大肆其力於文章者也。」

王世貞說:「永州諸記,峭拔緊潔,其小語之冠乎!」

劉大櫆云:「山水之佳,必奇峭,必幽冷。子厚得之以為文,琢句鍊字,無不精工,古無此調,子厚創為之。」

姚鼐《古文辭類纂》雜記類選柳宗元遊記至十八篇,遠出諸家,可見其傾倒之一斑。

由上可見元之山水遊記是如何受後人推崇,他的山水遊記以「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永州法華寺西亭記》、《柳州山水近治可遊者記》諸篇,流傳最盛,工緻纖巧,百讀不厭。

至於柳氏寓言」,是繼《莊子》、《韓非子》、《戰國策》以後,頗為出色名家。故事短而生動,寓意卻非常深刻,教育的意義也很濃厚。像〈捕蛇者說〉、〈蝜蝂傳〉、〈梓人傳〉、〈種樹郭橐駝傳〉、〈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等,都是個中名篇,寓經世濟民的大道理於薄物小篇之中,嘻笑之餘,卻有刻骨之痛,自然成為傑作。

柳集中有詩一百幾十首,古今體、樂府都有,前人多有愛之者。

蘇東坡極推崇詩,曰:「之後,詩人繼出,雖間有遠韻,而才不逮意。獨韋應物柳宗元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非餘子所及。」氏認為詩在詩之上,晚年極似陶淵明詩。

嚴羽謂:「人惟柳子厚深得騷學。退之李觀,皆不及也。」

劉辰翁亦激賞詩:「子厚古詩,短調沉鬱,清美閒勝,長篇點綴清麗,樂府托興飛動,退之故當遠出其下。」

由前人的評論,大致可知詩的成就。

 

現在舉二首柳詩作為參考: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寫雪景,有孤絕的境界,前二句暗示「雪」,第三句暗示「江」,第四句才點出江雪,真是詩中有畫。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這首詩是宗元韓泰漳州)、韓曄汀州)、陳謙州)、劉禹錫連州)四刺史的詩,當是宗元柳州元和十年六月)所作。用「大荒」、「驚風」、「密雨」、「嶺樹」、「江流」等南荒形象,以襯托「愁思」、「迴腸」悲苦心境,末聯猶滯一鄉,是淒涼孤楚的寫實。按此四人與宗元本各為「八司馬」之一,今則仍為遠州刺史,政治遭遇相同,如知其經歷,則此詩動人處自可體會。

 

二、以柳易播

唐憲宗 元和十年三月,柳宗元和他的知己劉禹錫二度被貶,柳宗元被貶為柳州刺史,劉禹錫則被貶為播州(今貴州遵義縣)刺史。由於當年的播州屬於人跡罕至,蠻荒貧窮的地方,宗元不忍心讓上有高堂的劉禹錫前往,若是他們母子齊赴播州就任,年邁的母親何能忍受旅途勞頓顛簸之苦,若是留母親在中原,母子一別可能就是永別之日了。因此立刻上書奏明皇上,請朝廷授劉為柳州刺史,而自己代改任播州刺史。不過憲宗皇帝因之前柳宗元劉禹錫二人參與永貞維新運動,仍然認為他們罪不可赦,不肯從輕發落,幸好御史中丞裴度以「人子事親乃天下至情」上陳,憲宗皇帝才將劉禹錫改貶連州柳宗元對待朋友的至情至性及為友犧牲的精神,後來傳為美談。(取材自《舊唐書.柳宗元傳》)

 

三、柳柳州

柳宗元初到柳州,其地居民一般生活都很窮苦,賣兒鬻女,偷盜劫殺的風氣相當嚴重。柳宗元看到這情況,心裡非常不愉快,但是回過來一想:自己畢竟身為地方長官,柳州的條件雖差,難道不能有所作為嗎?於是便下決心改變柳州的面貌,為民興利除弊,做幾件有利於人民的好事,如廢除奴俗,解放奴婢;宣揚教化,破除陋俗;挖井開荒,發展生產,還有興辦學堂,發展文化教育,大大提高了當地人的文化水準。

柳宗元治理柳州四年,經常辛勞過度,但還是忠於職守,結果積勞成疾,導致健康情況惡化。元和十四年(八一九)病死在柳州,享年四十七歲。

柳宗元的死,引起柳州人民沉痛的悲悼,次年即為他修了衣冠墓。三年後,大家又為他在羅池地方建了一座廟。後人因他原籍河東,就稱他為柳河東;又因為他曾在柳州任官過一段時期,亦稱他為柳柳州。紀念他在柳州的古蹟,歷代幾經修葺,現在柳州市公園內還保存著柳侯祠(即羅池廟)。

 

四、比較輸愈、柳宗元

韓愈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兩大家,五歲,早一年中進士;中博學鴻詞科,落第;所以早年才名,過於官至侍郎,終邊荒刺史;壽五十七,僅四十七;從政時長,交遊廣;閱書多,思慮深;專儒,崇儒而出入佛道;作品略多於;讀書範圍深於詩文同等努力,有詩十卷,以餘力作詩,僅存二卷,成就各有孤詣獨到。

《邵氏聞見錄》曰:「文自經中來,文自史中來。」

朱熹說:「文議論正,規模大,然不如柳子厚較精密,……文議論高古,但不醇正。」

茅坤曰:「昌黎之文,得諸古六藝及孟軻揚雄者為多;而柳州則間出《國語》及《左氏春秋》諸家矣。其深醇渾雄,或不如昌黎,而其勁悍沉寥,抑亦千年以來曠音乎!」

又曰:「吞吐騁頓,若千里之駒,而走赤電,鞭疾風,常者山立,怪者霆擊,韓愈之文也。巉岩崱屴,若遊峻壑削壁,而苦風淒雨四至者,柳宗元之文也。」

綜合而觀,長於議論,雄肆奔放;工於記事,縝密精奇,詩為有韻之文,文類無韻之詩。

 

xewpa 2013-05-16 17:25:56

雨下得真大 真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