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5 23:23:16九如教會

基督信仰生活化

以弗所書二1~10    謝拱德牧師
    三十多年前在參與青年團契時,當時的青年曾經對「信仰生活化」或是「生活信仰化」有過一番的討論。基督徒理應在生活中將信仰的內涵表達出來,也才能夠真的達到「分別為聖」的境界。不過,個人必須再為「分別為聖」稍微解釋一下,「分別為聖」並不是要我們與非基督徒做分割對立,不與他們交往做朋友,而是我們在現今世界中作為基督徒應該要有影響力,基督徒應為主發光,榮耀主名才是。
    然而身處在現今台灣這個民間宗教密集繁盛之地,個人的觀察的是,有時是我們基督徒反而被其它宗教信仰文化影響。這也難怪使徒保羅對以弗所信徒說:「你們因著自己的過犯和罪惡,原是死的。那時你們在過犯和罪惡中行事為人,隨著時代的潮流,也服從空中掌權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的人身上運行的靈。我們從前也都和他們在一起,放縱肉體的私慾,隨著肉體和心意所喜好的去行;我們與別人一樣,生來都是可怒的兒女。」
1隨從時代的潮流(風俗):
    150年前福音傳到台灣後,雖然傳福音事工遇到許多阻礙,可是,當時基督教卻影響台灣文化甚鉅,簡單的來說,有語言的影響,例如台語「禮拜天」「拜一、拜二…」,幾乎所有台灣人都會這麼說,這是因為當時宣教師教台灣人學習台語羅馬拼音後,間接改變台灣語言文化。許久之前曾經在某報上讀到一篇文章,作者不喜歡基督教文化影響台灣,直言聖誕節改為耶誕節有理,甚至要大家不要再說禮拜天,要改說週日或是星期天。所幸「禮拜天」「拜一、拜二…」的說法已經深植台灣語言之中。
    我們常說「校長兼摃(撞)鐘」這句台語俚語但不見得知道出處。有一說法是出自台灣第一間西式中學—長榮中學的第三任校長、英國籍的萬榮華。長榮中學第三任校長萬榮華(Edward Band),1912年到台南,擴大辦學規模,購買校地又募款建校舍,使學生從50多人增加到500多人。據稱,當時他為了節省經費,雖然身為校長,還是兼教師幫學生上課,學生上下課都以敲鐘為依據,全校只有他身上有懷表,因此他一邊上課要一邊看表,時間到了就敲鐘,才有「校長兼摃鐘」俗語出現。
    當時宣教師在台灣的信仰生活見證影響到整個台灣社會,不僅是基督教醫院、學校、教會,都是當時社會上有著指標性的影響力。可是,150年後的今天,我們卻是被這社會來影響改變我們。例如說:
基督教要求服務
    像耶穌要求學生為眾人洗腳一樣。今年當選總統的蔡英文要求他的政黨當要「謙卑、謙卑、再謙卑」。事實上,這對我們現在基督徒應該要有很大的警惕。現在有很多人都忘記主耶穌如此的真實教訓。表面上也會做「洗腳」的動作,其實,現今要在台上為人洗腳的,也要有一些身分才有辦法上台去,倒也不是你我說要上台就可以上台為人洗腳的,你會說我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或許是吧!我們其實可以真實了解誰是真實為人在洗腳的人;當我們擁有權力時,我們真的還能像萬榮華校長一樣「校長兼摃(撞)鐘」嗎?
基督教要求赦免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近因為發生一位四歲女童慘遭人殺害事件,引起社會上所有人的憤慨,於是乎廢除死刑與支持死刑的議題再次被政治人物拿出來操弄,當下支持要廢死的立委、議員或是政治人物好像成為箭靶,要他們表態在發生如此慘絕人寰的命案之下,還能夠支持說要廢除死刑嗎?難道不能體會受害者家屬的感受,若沒有死刑如何能替天行道。
    廢除死刑與支持死刑的議題不是一兩句話說得清楚的,也不是用你的情緒表達看法,這兩方沒有誰錯誰對,更不是敵人要來爭戰,因為有關死刑存廢的問題,是關係到我們生命立場,也看待我們目前比較注重哪一個方向,是要主張嚴懲嚇阻,還是強調教育悔改。
    我無意在挑起這個話題,只是藉此議題來思考基督教說的赦免饒恕的重點是甚麼,我們只是憑著情緒來談論生死的決定嗎?其實,我們把赦免饒恕的議題拿到教會裏面來說,弟兄姊妹可有生仇大恨之事彼此無法寬恕接納嗎?我們豈可接受社會上那種「復仇」的思考模式,而無法彼此寬容饒恕,何況我們還常說是主內的弟兄姊妹!
2順服空中掌權者
    使徒保羅那個時代,相信魔鬼充滿了整個天空。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主前582年)說:「整個空中充滿各樣的靈」。現在我們不會全然相信如此說法,就算是我們也不害怕,因為我們是屬於基督的。
    可是,從我們生活上的表現,往往有時候我們卻是相信且順服社會上一些不成文的風俗習慣,尤其在婚禮、喪禮中更容易受到影響,那是因為對自己所信沒有深信也沒有把握,因此就順服那空中掌權者的方式辦理。例如說我們順服「看日、看時」,卻不知我們不應在教會節日舉行婚喪之事。
    二十年前還是傳道時,有次埋葬禮拜約在下午三點,當我正要宣布禮拜要開始的時候,遺族一位長輩過來告訴我能否在等個十二分鐘,我說為什麼,他稍微遲疑隨後就說,因為那是個「好時」。曾經聽一位牧長說曾遇過遺族要求晚上11:10舉行入殮禮拜,藉口是那時侯親人都會到齊,這位牧長斷然拒絕,不過遺族從此與牧師就有嫌隙。
    最近也聽到有教會信徒,且是長老身分,將女兒訂婚日期用在主日早上禮拜之前,理由是要為要配合對方的好日好時。你認為他們早上還會來禮拜嗎?雖然基督教不看好日好時,但是基督教仍是有要求、有誡命的,難到說基督徒都忘記了嗎?不能全然配合對方宗教,我們也有其宗教上的要求啊!我們要順服的是我們的上帝,不是民間宗教習俗的要求。
    我們並非要與這世界做對立,也不是要與他宗教信仰的人對抗,而是在這社會上將我們的基督信仰實踐在生活中,尤其在喪禮,婚禮中更能活出美好見證,做出榜樣來榮耀上的名字。讓你的朋友看見你,讓他深感基督徒的確有正確人生觀,喜樂的生命,讓他羨慕,甚至願意跟你來教會認識主耶穌。
以弗所書二1~10    謝拱德牧師    三十多年前在參與青年團契時,當時的青年曾經對「信仰生活化」或是「生活信仰化」有過一番的討論。基督徒理應在生活中將信仰的內涵表達出來,也才能夠真的達到「分別為聖」的境界。不過,個人必須再為「分別為聖」稍微解釋一下,「分別為聖」並不是要我們與非基督徒做分割對立,不與他們交往做朋友,而是我們在現今世界中作為基督徒應該要有影響力,基督徒應為主發光,榮耀主名才是。
    然而身處在現今台灣這個民間宗教密集繁盛之地,個人的觀察的是,有時是我們基督徒反而被其它宗教信仰文化影響。這也難怪使徒保羅對以弗所信徒說:「你們因著自己的過犯和罪惡,原是死的。那時你們在過犯和罪惡中行事為人,隨著時代的潮流,也服從空中掌權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的人身上運行的靈。我們從前也都和他們在一起,放縱肉體的私慾,隨著肉體和心意所喜好的去行;我們與別人一樣,生來都是可怒的兒女。」
1隨從時代的潮流(風俗):
    150年前福音傳到台灣後,雖然傳福音事工遇到許多阻礙,可是,當時基督教卻影響台灣文化甚鉅,簡單的來說,有語言的影響,例如台語「禮拜天」「拜一、拜二…」,幾乎所有台灣人都會這麼說,這是因為當時宣教師教台灣人學習台語羅馬拼音後,間接改變台灣語言文化。許久之前曾經在某報上讀到一篇文章,作者不喜歡基督教文化影響台灣,直言聖誕節改為耶誕節有理,甚至要大家不要再說禮拜天,要改說週日或是星期天。所幸「禮拜天」「拜一、拜二…」的說法已經深植台灣語言之中。
    我們常說「校長兼摃(撞)鐘」這句台語俚語但不見得知道出處。有一說法是出自台灣第一間西式中學—長榮中學的第三任校長、英國籍的萬榮華。長榮中學第三任校長萬榮華(Edward Band),1912年到台南,擴大辦學規模,購買校地又募款建校舍,使學生從50多人增加到500多人。據稱,當時他為了節省經費,雖然身為校長,還是兼教師幫學生上課,學生上下課都以敲鐘為依據,全校只有他身上有懷表,因此他一邊上課要一邊看表,時間到了就敲鐘,才有「校長兼摃鐘」俗語出現。
    當時宣教師在台灣的信仰生活見證影響到整個台灣社會,不僅是基督教醫院、學校、教會,都是當時社會上有著指標性的影響力。可是,150年後的今天,我們卻是被這社會來影響改變我們。例如說:
基督教要求服務
    像耶穌要求學生為眾人洗腳一樣。今年當選總統的蔡英文要求他的政黨當要「謙卑、謙卑、再謙卑」。事實上,這對我們現在基督徒應該要有很大的警惕。現在有很多人都忘記主耶穌如此的真實教訓。表面上也會做「洗腳」的動作,其實,現今要在台上為人洗腳的,也要有一些身分才有辦法上台去,倒也不是你我說要上台就可以上台為人洗腳的,你會說我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或許是吧!我們其實可以真實了解誰是真實為人在洗腳的人;當我們擁有權力時,我們真的還能像萬榮華校長一樣「校長兼摃(撞)鐘」嗎?
基督教要求赦免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近因為發生一位四歲女童慘遭人殺害事件,引起社會上所有人的憤慨,於是乎廢除死刑與支持死刑的議題再次被政治人物拿出來操弄,當下支持要廢死的立委、議員或是政治人物好像成為箭靶,要他們表態在發生如此慘絕人寰的命案之下,還能夠支持說要廢除死刑嗎?難道不能體會受害者家屬的感受,若沒有死刑如何能替天行道。
    廢除死刑與支持死刑的議題不是一兩句話說得清楚的,也不是用你的情緒表達看法,這兩方沒有誰錯誰對,更不是敵人要來爭戰,因為有關死刑存廢的問題,是關係到我們生命立場,也看待我們目前比較注重哪一個方向,是要主張嚴懲嚇阻,還是強調教育悔改。
    我無意在挑起這個話題,只是藉此議題來思考基督教說的赦免饒恕的重點是甚麼,我們只是憑著情緒來談論生死的決定嗎?其實,我們把赦免饒恕的議題拿到教會裏面來說,弟兄姊妹可有生仇大恨之事彼此無法寬恕接納嗎?我們豈可接受社會上那種「復仇」的思考模式,而無法彼此寬容饒恕,何況我們還常說是主內的弟兄姊妹!
2順服空中掌權者
    使徒保羅那個時代,相信魔鬼充滿了整個天空。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主前582年)說:「整個空中充滿各樣的靈」。現在我們不會全然相信如此說法,就算是我們也不害怕,因為我們是屬於基督的。
    可是,從我們生活上的表現,往往有時候我們卻是相信且順服社會上一些不成文的風俗習慣,尤其在婚禮、喪禮中更容易受到影響,那是因為對自己所信沒有深信也沒有把握,因此就順服那空中掌權者的方式辦理。例如說我們順服「看日、看時」,卻不知我們不應在教會節日舉行婚喪之事。
    二十年前還是傳道時,有次埋葬禮拜約在下午三點,當我正要宣布禮拜要開始的時候,遺族一位長輩過來告訴我能否在等個十二分鐘,我說為什麼,他稍微遲疑隨後就說,因為那是個「好時」。曾經聽一位牧長說曾遇過遺族要求晚上11:10舉行入殮禮拜,藉口是那時侯親人都會到齊,這位牧長斷然拒絕,不過遺族從此與牧師就有嫌隙。
    最近也聽到有教會信徒,且是長老身分,將女兒訂婚日期用在主日早上禮拜之前,理由是要為要配合對方的好日好時。你認為他們早上還會來禮拜嗎?雖然基督教不看好日好時,但是基督教仍是有要求、有誡命的,難到說基督徒都忘記了嗎?不能全然配合對方宗教,我們也有其宗教上的要求啊!我們要順服的是我們的上帝,不是民間宗教習俗的要求。
    我們並非要與這世界做對立,也不是要與他宗教信仰的人對抗,而是在這社會上將我們的基督信仰實踐在生活中,尤其在喪禮,婚禮中更能活出美好見證,做出榜樣來榮耀上的名字。讓你的朋友看見你,讓他深感基督徒的確有正確人生觀,喜樂的生命,讓他羨慕,甚至願意跟你來教會認識主耶穌。
美國黑金 2020-01-04 23:43:01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