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1 23:59:05九如教會

新的約

希伯來書八1~13 謝拱德牧師
希伯來書從第七章到第十章,都是在介紹耶穌基督成為一位偉大祭司的樣式。作者特別強調耶穌基督作為祭司,他將自己的生命如同祭品一樣獻在祭壇上,重要的是,基督耶穌的獻祭是一次就完成了。
另一個特色是: 耶穌基督沒有罪,他是聖潔的,他的獻祭使所有信靠他的人分別為聖出來。這一點與利未人從摩西法律傳承下來當祭司的情形完全不同,因為利未人與一般人一樣都有罪,他們在獻祭之前必須先為自己的罪獻祭,透過獻祭洗清自己的罪,也使自己成為聖潔,如此才能帶領眾人獻祭。
耶穌基督的獻祭是一個完美的獻祭,因為他是上帝的兒子,是上帝親自差遣到世上來拯救我們人類的大祭司。也因為耶穌基督成為我們最好的代罪羔羊,不但使我們與上帝之間建立和好的關係,也因此使我們的生命更為豐富。
耶穌基督是我們的中保
希伯來書第八章中,作者指出:上帝藉著耶穌基督與所有信靠他的人建立「新的約」,這「新的約」就是作者之前所說的,是一個「更美的約」。之所以會更美,是因為有耶穌基督擔任「保證人」,在基督教會中我們常常稱耶穌為「中保」。
「中保」意謂「介於中間」,就是拉攏兩造之間的中人。舊約約伯記中記載約伯希望上帝審理他的案件時,很絕望的說:「我們中間沒有聽訟的人,可以向我們兩造按手」( 約伯記九33)。使徒保羅曾稱摩西為中保( 加拉太書三19),因為摩西把上帝的律法傳給人。古時候雅典六十歲的公民可以擔任糾紛的仲裁,他們的任務是使雙方和好。
「中保」是使雙方和好的人。耶穌基督是我們完全的中保; 他居於上帝與我們之中,為我們開啟一條通往上帝的道路。也可以如此說,唯獨耶穌基督能帶給我們真實的生命。
新的約、新的生命
希伯來書作者說: 「任何無效逐漸陳舊的,必然急速消逝。」( 13 節)這是作者對「舊的約」所下的詮釋,那是因為「新的約」已經出現,且已經取代了過去所立「舊的約」。這「新的約」就是耶穌基督。
在福音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百姓對耶穌基督的反應是「新」的。例如在馬可福音中記載耶穌在會堂裡趕出一個被污靈附身的人之後,這讓會堂中的人大感驚訝,大家議論紛紛的說: 「這是怎麼一回事?真是聞所未聞的道理! 他居然有全有權炳指揮污靈,而污靈也服從他! 」「聞所未聞」的意思就是從來沒有看過、聽過、經歷到的新鮮事。( 馬可福音一23 ~27)
耶穌也曾以「新布」、「新酒」來表明他是個「新」的時代和「新」的記號,要認識他,就必須要有「新」的觀點和看法。使徒保羅說一個人如果信了耶穌基督之後,就是與耶穌基督同死也同復活,並且是同樣過著新的生活( 羅馬書六4)。又說: 「我們不再依照法律條文的舊方式,而是依照聖靈的新指示來是奉上帝。」( 羅馬書七6)保羅又說: 「無論誰,一但有了基督的生命就是新造的人; 舊的已經過去,新的已經來臨。」( 哥林多後書五17)
信耶穌的人,在使徒保羅的觀念中,就像是一個人穿上了「新我」; 「這新我是照著上帝的形象造的,表現在真理所產生的正義和聖潔上。」( 以弗所書四24); 保羅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中,也提到「新我」,這是「由創造主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不斷地加以更新,能夠完全認識他。」( 歌羅西三10)所以,無論是在福音書,或是使徒保羅的書信,都是在強調: 耶穌基督就是「新的約」的基礎。一個人若在耶穌基督裡,生命就是嶄新的開始,也是新的創造。
兩千年前的耶穌,還是今天「新的約」嗎?對於現今的人來說,半年前的東西就已經退流行,屬於很「舊」的東西,例如手機、電腦。若是談及兩千年前的耶穌,還會是「新」的嗎?可以這樣說,耶穌基督不單愛我們的心永不改變,他的話語在任何時代都有「新」的力量。也因為耶穌基督對世人有著如此大的影響力,所以到現今一些敵對基督的團體或個人,仍是想盡辦法要來打擊耶穌基督; 近來最出名的就是「達文西密碼」這本小說和電影,書中描述耶穌有結婚生子,甚至到現今都有後代,而天主教廷一直掩蓋這個秘密。這本小說賣的非常好,在台灣銷路也不差,連我都因為有人來問我這書中的問題,也買書來看,其實書中描述都是虛構,但是它的暢銷,多多少少會使一些人誤以為是事實,這就是敵基督者所要的目的。因為耶穌若是有結婚、有後代,就不會有死而復活和升天之事件。
所以,基督徒應該要有好的見證來表現,使敵基督者無話可說。但是有人常常質疑一位受洗之後的基督徒,生命真的會有更新改變嗎?坦白說: 如果一個基督徒,對生命的認識,包括價值觀、生活樣式、對事物的看法都沒有改變,這樣的人是無法告訴別人他的基督教信仰對他有什麼意義。可以讓我們有所不同的,就是活出新的生命,有就是在我們生命中有正確生活態度和生命價值觀開始著手做起。
約翰 麥斯威爾在「態度你致勝的關鍵」書中提到態度為何重要。
1.態度決定我們對人生的看法。保羅說: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腓立比書三13 ~14)
2.態度決定我們與人的關係。耶穌說: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馬太福音七12)
3.態度常常是成功與失敗之間唯一區別。
4.最初的態度最具影響力。
5.態度可以化問題為祝福。態度卓越的人面對艱難處境會盡力而為。
6.態度可以引發積極想法。思想積極的人和充滿畏懼的人,不同處事方式,使結果大不相同。歌利亞攻打以色列時,以色列軍隊全都認為「他那麼巨大,不可能殺死他。」但是年又的大衛卻認為:「他那麼巨大,我不可能打不中。」
7.基督徒不會自然而然擁有正確態度。
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二章3 ~ 8 節談到基督徒應有的態度: 「不要自私自利,也不要貪圖虛榮,只要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你們應當有這樣的意念,這也是耶穌基督的意念。(全節或譯 : 你們當以基督的心為心。)他本來有 神的形象,卻不堅持自己與 神平等的地位,反而倒空自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 既然有人的樣子,就自甘卑微,順服至死,而且死在十字架上。」(聖經新譯本)
我們真的有改變了嗎?這是基督徒很重要的功課,假若我們沒有更新的生命,那麼基督教信仰對我們就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上一篇:正確信仰態度

下一篇:更美的約

態度 2008-08-18 22:54:49

基督徒不會自然而然擁有正確的態度。
但是只有基督徒才可能擁有正確態度。

人們經常以自我為中心,要不然就是太在意他人,若不是循規蹈矩,就是離經叛道,常常自視過高,或者自願自哀,沒有確定的中心。

雖然中國至聖孔子,提出「中庸之道」,但是中庸的標準在哪裡? 唯有謙卑順服,活在基督裡,由這位創造宇宙的真神,為你做主,才是真道。

以基督為中心,不再是我,現今在世上受苦的不是我,是基督領著我,得榮耀的也不是我,是基督和我,或寬廣或堅持,都因基督是主,這不是我自然而然傭有的,而是因著主的救贖,我被得著。

態度 2008-08-17 22:15:10

最初的態度最具影響力

有兩個主管A和B,公司面臨虧損,要這兩位主管把業績達成,並穫利。

A主管把所屬業務員集合,把業務員訓誡一頓,把責任都推給業務員,訂出一套評分方法,為達目標者記過懲戒。該組業務互相規避懲戒,一事無成。

B主管也集合業務員,把公司狀況給業務員了解,為自己沒有先鑑知明,令公司陷入危機,誠懇地向大家道歉希望大家想想辦法,七嘴八舌之間,有業務提出良策,大家協同達成了任務。

A主管的態度是維持自己的權威,B主管的態度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同舟共濟。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聖經說要穿上「新我」,每一天都面臨「最初的態度」。昨非今是,就是因為今日穿上的「新我」

態度 2008-08-16 19:49:46

態度常常是成功與失敗之間唯一的區別。

開會時A、B兩個業務員接受到主管前後不一的意見。
會後

A業務不斷評論主管沒有市場概念,不了解市場,憤憤不平,突顯自己的主張是對的。

B業務則仔細評估,並解析客戶的需求,之後,以誠懇的與客戶協商,獲得客戶的信任,並取得合作條件,回報給主管,獲得主管的支持,達成交易。

因為A業務認為他的主管是人,B業務認為他的主管是上帝指定來的人。

A業務認為他被主管阻擋,B業務認為主管阻擋必有其「新約」。

B業務真正的主管是上帝。 「態度」不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