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6 17:34:42九如教會

生命中的不可或缺

命中的不可或缺──讀經、禱告、榮耀神

(原刊載高雄大專中心特刊2004.4)

謝拱德

  最近看了一本書「但以理讀書法」,此書作者金東煥先生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韓國國立漢城大學。書中寫道,作者的母親因重病後相信耶穌,竟經歷奇蹟似地痊癒,從此他們全家都信了耶穌,而作者的生命從此得以改變。

  金東煥的母親每天為孩子禱告,在信仰的教導上更嚴格要求「不看聖經就不能吃飯,不禱告就不要讀書」,因此,即使在考試期間,他也從不間斷主日的崇拜,或是參加培靈會。金東煥在課業上相當的認真追求,他認為這是基督徒應該要有的態度,但在另一方面,他深受母親信仰教導的影響,得知禱告、讀經、參加聚會榮耀上帝遠比其它事物更重要,他在文章中呼籲基督徒的家長及學生,千萬不要跟隨世人的腳步,在禮拜天送子女去補習或家教,這是錯用應當獻給神的敬拜時間。

  如此的信仰價值觀若在現今的台灣一定被視為「不正常」,那有在課業繁忙的時候還去參加教會事奉或禮拜呢?因此,國三和高三的學生大概不常出現在教會,因為要升學了,或者一遇上段考、期中考,教會中的年輕人就會少了一大半。個人並非指稱學生的課業成績不重要,只是在課業上的追求,就應當放棄對上帝的敬拜與信仰的追求嗎?再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問題,參加教會的聚會就會影響個人的成績與未來的前途嗎?
  當家長漠視信仰的造就或者教會輕看青年學生宗教教育的重要以及基督宗教學校主日仍上課趕課程輔導,我們實在無法很有權柄的告訴孩子參加主日禮拜是最為重要的,因為大家認為此時升學、考試最為重要,學校升學率最要緊,因此先放掉參加禮拜或事奉的機會,如此的教導方式,所教育出來的信仰態度是:只要有比參加禮拜更“重要”的事,就可不去參加禮拜;所以可以聽到許許多多的理由與藉口:“工作太忙了”、“太累了”、“要準備下禮拜的工作”…,因此在生命的旅程中,永遠都會有比參與事奉、禮拜更重要的事情,因為並沒有將主耶穌基督擺在你生命中的首位。

  最近二年,高雄大專學生中心致力推展大專生讀經運動,在楊主委、謝懷安牧師及眾同工的關心指導及兩位工作者的努力推展之下,就是希望大專學生能關心自己信仰的造就,更期待能回到教會參與事奉。今年七月更與高、壽中的青少年部舉辦「青年查經班」,期由大專生來帶領教會青年一起來讀聖經和禱告,使學生能更刻骨銘心的感受到「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若人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三要素是水、空氣、陽光,那麼基督徒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就是:讀經、禱告、榮耀神。